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123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123章

小说: 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寇准这一点就容易着的刚烈脾气,怕不是很容易就被人话赶话地逼到绝路去了。
  寇准轻哼一声:“昨日喊你都不停步的架势,不是潇洒得很么?今日陛下一下令,你还不得老老实实来?”
  陆辞大大方方地在床边坐了下来,笑道:“相公这神来一笔,的确叫陛下方寸大乱了一瞬,才送我来一探究竟了。”
  寇准眯眼看他,慢悠悠地拖长了调子,玩味道:“现你看也看过了。”
  陆辞淡淡地‘嗯’了一声。
  寇准不屑道:“你当我还看不出你个毛头小子,心里正在想什么?”
  陆辞莞尔一笑,直白道:“相公的确看不出,倒是相公想诈我激我这点,被我看出来了。”
  寇准眉头一竖,就要发火,陆辞已起了身,慢悠悠地回了句:“我已看过,相公只需再静养三日,就可还朝了。还请相公有始有终,记得做出大病初愈的模样,莫要三言两语就被人挑得跳脚,中气十足地训斥起陛下来。”
  寇准心里一松,旋即就被气乐了:“你咧咧个什么?还三日?”
  他可没这么说过!
  陆辞故作诧异道:“王钦若从任所回京,只需要十日。寇相难道就打算不战而降,拱手相让,而不愿多做准备,好应对此人么?”
  寇准脸色一沉。
  “相公保重。”陆辞点到为止,只在离开前,略带揶揄地添了句:“保重归保重,也莫要太重了——若是叫担心了数日的陛下见着,相公非但精神饱满,身形还丰润了一些,那这谎是神仙也难圆上的了。”
  话刚说完,陆辞就已潇洒利落地关上了背后的门,叫飞来的枕头含恨砸了个空。
  寇准大骂道:“这臭小子!”
  他虽在‘病’中,这一吼却是声音不小,叫被留在厅里喝茶的俩内侍都模糊听到了。
  他们眉头一跳,再看陆辞仍是优雅从容的模样,不由心里多了几分佩服。
  好个将寇老西儿激得气急败坏、还这般淡定的能人啊……
  陆辞完成任务,就毫不留恋地回家去了。
  两内侍也不敢在相府这是非之地处逗留,立马也回宫,向林内臣复命。
  赵恒听得将信将疑:“寇相不是素来最喜饕餮的才干,还有他北人的来历么?怎连他也舍得骂了?”
  林内臣不敢隐瞒,遂将两内侍的说辞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赵恒摸了摸须髯,决定将陆辞召入宫中,亲口问个清楚再说。
  ——若不搞明白寇准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是真病还是假病,他今晚怕是连觉都要睡不好。
  陆辞还没到家里,就被内侍给半途截住了。
  他无奈地被二人‘护送’着进了宫,就见一身常服的皇帝坐在桌边,上头摆着极其丰盛的御膳。
  正琢磨着寇准的赵恒,听通传道陆辞来了,便看着宫室门口,悠然等着。
  陆辞迈进来时,就正正撞上了他打量的目光。
  这一看,赵恒眼里就不禁亮了一亮。
  在他印象中,陆辞的模样的确是生得难得一见的好,但随着人被王旦派去汾州,回京后又只在东宫任职,早朝时站得位置靠中后,极低调地鲜少上书,导致他已许久未真正看陆辞面孔了。
  哪怕没少从六子赵祯口中听得对其的赞美,但那份爱才的心思,已随着弄神的念头一起淡去了,以至于虽偶尔给予些额外照顾,却没打算专程召入宫中,来跟前见上一面。
  现冷不防地离近了,能看个仔细,赵恒赫然发现,记忆里那如玉的小郎君,现是越发玉树临风了。
  当陆辞向他躬身一礼时,赵恒醒神,忙一挥手:“不必多礼,坐吧。”
  陆辞谢恩过后,就在赵恒的指示下,在离得颇近的一张空椅上落了座。
  赵恒笑着,随和道:“我记得,你素喜宫中吃食,虽也有给你送去,但这一些,你定是未曾尝过的。”
  陆辞只随意扫了一眼,就能看出这一桌子菜,道道都是用得极精细珍贵的食材,自是非同一般。
  他再次简单谢恩后,就在赵恒的象征性地用了一筷后,不再客气。
  他动作斯文好看,却效率半点不低,直接对菜肴发起了攻势。
  折腾了将近一日,他除了午时用了些许自备的干粮外,还真没来得及吃上半口像样的美食,见这一桌子美味佳肴,又是皇帝命人特意准备的,自然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见他不继续推辞,而是坦然爽快地接受,赵恒不由笑了笑,心里更喜欢起这份真诚直率来。
  他极耐心地看着陆辞将大半菜肴扫了干净,明明已用过膳了,竟被悄悄勾起几分馋虫。
  他索性叫多几份最得陆辞青睐的菜式,并不掩饰自己胃口大开,也跟着用了些饭菜。
  不知不觉地,居然比平时多用了整整一碗,直叫随侍一旁的内侍们都吃惊不已。
  等食饱喝足后,赵恒才想起自己的真正目的:“寇相那,你也看过了,他病情如何?”
  陆辞轻轻叹了一声:“寇相毕竟年事已高,虽无大病,然小病繁多,且积劳已久,现受了小小风寒,就叫数件小病同发,一道缠身,自是难熬。”
  赵恒皱紧眉头。
  陆辞徐徐道:“他现听从陛下叮咛,心下感激,定会好好养着。再过个三四日,也许就能还朝了。寇相虽在病中,仍无比挂心政务,也不会愿意修养太久的。 ”
  赵恒哪怕知道不见得是真的,陆辞说得漂亮,却也让他心里舒坦。
  听得最后,他嘴角一抽:“感激就免了,我可受不起寇老西儿的感激。只他究竟是何处有恙?竟这般严重?”
  陆辞闻言,便有条不紊地将寇准的诸多小病,向赵恒汇报了一遍。
  他说得诚恳真切,内容,却也的确无半分虚假。
  ——年纪大了,寇准又是那般脾气,哪儿还没有诸如白内障、高血压等常见的毛病?
  哪怕官家并不相信,当场派了御医去诊病,陆辞所提及的症状,怕也是十中七八的。


第一百三十三章 
  从陆辞口中问清楚寇准病情后,赵恒沉思颇久,心里莫名地很不是滋味。
  不管寇老西儿脾气多让他嫌弃,立下的汗马功劳,可是谁也抹灭不去的。
  且其重新拜相后,虽有不将他这个皇帝多放在眼里尊敬的嫌疑,但完全称得上兢兢业业,事必躬亲了。
  连往常总被台官点出来弹劾的‘频宴奢靡’,都改善了许多……
  陆辞并未错过官家细微的神色变化,见着越发缓和,渐渐显现出几抹担忧时,便彻底放心了。
  寇准这手告病不朝,他再加以配合,就成了绝妙的以退为进。
  不然就那日二人针锋相对的浓烈火药味,若是寇准强行将火憋下,次日还上朝来……
  怕是会让原本还拿不准对错的赵恒,产生他‘极其恋权,连臣体也可舍下’的坏印象,从此更难和睦。
  如今是远香近臭,成功唤起冷静下来的官家心里的旧日情分,甚至生出些许关怀,自然就截然不同了。
  尤其是寇准这种脊梁骨直了一辈子,口气也硬邦邦的说一不二的霸道惯的,破天荒地示弱一次,效果可是非同一般的好。
  接下来几日的情形,也正如陆辞所猜测的这般。
  当寇准重回朝堂时,赵恒一改以往公然在早朝里打瞌睡的做派,而是盯着他看了许久。
  寇准被盯得不自在得很,只不好开口询问,而是默默忍着。
  直到快散朝了,赵恒才轻咳一声,口吻极随意地问了句:“寇相身体好些了?”
  “承蒙陛下关怀,”寇准半晌才反应过来,心里还有些难以置信,回得也小心翼翼:“臣已大好了。”
  赵恒干巴巴地‘嗯’了一声后,想了好一会儿,也想不出该说些什么,便别扭地提前宣布散朝了。
  寇准这才长舒一口大气,在臣子中,头个撤离,而完全不似以前那般,回回散朝都要去皇帝所居的宫室里再作汇报了。
  这对君相间的古怪互动,自是让一干朝臣一头雾水,面面相觑。
  林特等人更是心里咯噔了一下,直觉不好。
  好不容易劝得对寇准积怨已久的陛下同意将王钦若召回京中,结果寇准在那日挨了当面训斥后,病了这不知是真是假的一场后,却让陛下生出几分愧疚了?
  陆辞对朝中的汹涌暗潮的干涉,也就悄然止步于这一步了。
  在王钦若心急如焚地往京师赶的这段时间里,他除了每日给太子讲经外,还打算多申请一个职事做。
  对这桩职事,也非是他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这一念头,只没找到合适的时机罢了。
  现品阶足够,空闲也有,正是提议的好空档。
  于是次日一早,在群臣眼中自进京来,就一改在地方任职时频繁上书提议的高调作风,不但寻常连雅集邀约都不赶赴,秦楼楚馆从不迈入半步,除近邻晏殊外,也不走访他人。
  简直低调得不可思议。
  渐渐的,陆辞那引人注目的升迁速度,在寇准与陛下的微妙相对下,就变得越发不叫人上心,甚至很快淡忘了。
  陆辞就在这个时候,呈上了一道精心准备已久的奏疏。
  ——在不给太子讲经的那半日里,他想自请去治蔡河水。
  当寇准在政事堂看到这封出自陆辞手笔,内容在他看来,却很是莫名其妙的奏疏时,头个反应,就是将陆辞喊了过来,直截了当地询问他为何会突发奇想。
  蔡河流经汴京城里,为居民取活水用的主要源头,这会儿好端端的,有什么好治的?
  陆辞自是理由充足:“每逢夏秋之交,京中便有雷霆霹雳,大雨滂沱。降雨一旦持续数日,其中就以蔡河最易溃决。河水一但反注,大门易遭冲折,而城中官舍民舍何其多也?皆无抵水之力,唯任水浸……”
  寇准皱了皱眉。
  夏秋交替之时,京中降雨甚多这点,他久居京中多时,自然知晓得比陆辞还清楚。
  但似陆辞说的‘蔡河溃决’的严重程度,却是一次都没见过的。
  只的确听开封府尹每年都提过,建在城中地势较低的那些屋舍有数十座被浸坏,个别街道上也有白水泛滥,让行人无法通行。
  但既无房屋倒塌,也无人员伤亡,更未影响到御道正主要地方,修复起来也很是简单,便一直未引起重视。
  现陆辞郑重其事地提起后,寇准就奇异地动摇了。
  意识到这点后,寇准不由心中一凛,蹙起眉头,严肃地审视着陆辞。
  陆辞却丝毫不被他锐利的目光所慑,与这恰恰相反的是,还唇角微弯,绽放出了一抹极好看的浅淡笑意来,毫无惧意地温和回视了他。
  寇准:“……”
  也不能怪他如此敏感谨慎,而是陆辞这小子,实在有些玄乎。
  陆辞头年在馆阁任官吧,就瞧出三馆通道堵塞,书架笨重,距水源亦远,有走水之危的弊病,并且自发地采取了措施。
  然后才过了半年功夫,荣王府大火就毫无预兆地起了火,还不幸地蔓延到馆阁去了。
  因陆辞未雨绸缪,馆阁储存的上万珍稀藏书才逃过一劫。
  等陆辞去了地方上吧,连在冬天吃到一只肥鸭,都能敏锐地联系上田中藏有蝗虫卵一点来,在上报给朝廷后,还未闲着,而是自发地鼓励民众蓄养家禽。
  于是,今年夏初,果真就如陆辞所说的那般,各地爆发出了蝗灾来。
  还得亏陆辞折腾出了一支叫人哭笑不得、却在对付蝗虫上无往不利的‘羽林卫’,在朝廷征辟下征战四野,才很快消灭了蝗灾,也阻挡了蝗害往南边粮仓扩散的噩运。
  现在陆辞又不肯闲着,提出蔡河有溃决之险的事了……
  然而,寇准理智上,还是认为这很是多余。
  在势头不明显的情况下,就靠陆辞提出的那些依据,就要想得林特主持的计省那边同意拨款来治目前根本无事、过往也不曾碍过京民的蔡河……那他显然得费老大功夫。
  就为陆辞一个在别人眼里,根本是虚无缥缈的担忧,实在不值得。
  不值得啊!
  而且给东宫太子讲经,那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清贵职务,不想着在东宫里往上挣就罢了,怎还挖空心思往外跑,无端端的治什么河呢?
  区区蔡河,又不是黄河!
  他只消稍一动念,随随便便地就能找出几十个不应承的理由。
  然而在面对陆辞那双充满黠光的漂亮眸子,他竟是语塞了。
  将出口的话,在喉头滚动几下后,鬼使神差地就成了:“……具体怎么个章程,早点写了呈上。”
  虽然寇准压根就不肯给个准数,完全不似王旦为相时对他所提要求的干脆应承和全力推动……但对越发了解寇准脾性的陆辞而言,已足够明白了。
  这意味着,寇准尽管极不赞同,但还是应下了。
  陆辞笑着拱手一礼,道:“先替京中市井细民们谢过相公了。”
  寇准面无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