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114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114章

小说: 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香红菡蓞,疏影碧梧桐。鹤立霉苔径,犬眠兰菊丛。”待念到最后一句时,陆辞的面上,已不知不觉地带了笑:“望君频访我,不必待书召。”
  显然,见陆辞分明已回汴京一段时间了,却一直拖拖拉拉地不上门……
  原还老神在在地等人来的晏殊,实在是坐不住了。
  陆辞家离晏殊处并不算近。
  哪怕离晚膳还有一段时间,陆辞在收到这封字里行间都透着对他的不满和催促的诗后,便决定即刻出发了。
  他戴上斗篷,在马背上拴好早早准备好的手信,就骑上马,带上四名健仆,慢悠悠地往友人的住处赶了。
  秋高日烈之时,似陆辞这般将自己遮得较为严实的行商,街上并不少见。
  于是并未经过任何波折,没过多久,他就顺顺当当地到了晏殊家。
  守门的仆役恰好换了几位新的,并不认得他。
  只眼睁睁地看着陆辞将斗篷摘下,露出极清贵俊美的面庞时,不由晃了晃神,小心问道:“您是——”
  陆辞笑着将刚收到的信件从袖中取出,递了过去:“劳烦你通告一声,陆辞到了。”
  果真是被郎主念叨了好些日的陆郎君!
  那仆役对这书信连看都没看,就信了陆辞的说辞,毕恭毕敬地将信归还后,一溜小跑,入内通知晏郎主去了。
  陆辞也不着急,让另外几位下仆将他带来的手信取走,便安逸地跟着人进了主厅,安安静静地等了。
  没等多久,他就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飞速靠近,然而在很是接近时,又猛然一顿,再迈动开,就慢了许多了。
  陆辞站直了身子,循声抬头,往小院的转角处看去。
  随那衣袂一闪,出现的人,果真就是晏殊。
  晏殊见着与一年前比,身形还要修长高挑几分,模样仍旧俊俏,却多了些成熟的故友,心里欢喜,面上只挑了挑眉,懒洋洋道:“陆郎来了?”
  陆辞笑眯眯道:“晏兄以诗相招,岂敢不来。”
  晏殊抽了抽嘴角:“陆郎进京方十五日,便记起还有我这么一位故友盼着,实是荣幸得很。”
  陆辞假装没听出他在这句话里那几处充满谴责之意的重音,微微笑道:“往后多的是赏花饮酒,联辔同游,对塌夜语的机会,宴兄不必操之过急。”
  他既然要与寇准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就得让对方既不厌恶和猜忌他,也无法全然地信任他。
  要维持这一绝妙平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渐渐将他和晏殊的交谊显于人前。
  晏殊不置可否,径直坐了下来,报复性地先给自己倒了杯茶,才勉勉强强地给陆辞也倒了一杯,面无表情道:“现没了王相替你考虑周旋,那往后除非是你有意为之,否则一时半会的,是想走也难走了。”
  陆辞莞尔:“宴兄的话,我便厚颜当作夸赞收下了。”
  虽然对陆辞一直不主动上门的举动很是不满,但晏殊安排这顿含有接风洗尘意味的小宴时,的的确确是根据他对友人的喜好,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陆辞亦不用说。
  他的其他友人们,大多已散落在南北各地,每月虽有鸿雁传书,但真正再见,却不知在何时了。
  距他最近,还能给他带来一见如故之感的,就只有一位晏殊。
  前几日因王相病逝,他不免有些意兴阑珊,也将拜访晏殊之事忘在了脑后。
  让晏殊白白盼了他这么久,最后还亲自写诗来邀他上门,陆辞心里也很是过意不去,面对友人故意夸大的火气,自是彻底包容了下来。
  他们本就志趣相投,脾气相近,哪怕隔了颇长一段时间不见,也未曾影响这份相合。
  再聊上几句,晏殊心里残存的那点小怨气,也烟消云散了。
  因明日并非休沐,不好醉酒以免误事,于是在感到微醺时,二人便及时打住,以茶相替。
  只是茶到底不比酒来得痛快,饮了几杯后,陆辞和晏殊就都停了杯,舒舒服服地躺在紧挨着的两张软塌上,闲话起分别后的事来。
  二人默契地不提政事,话题只绕着别的打转。
  晏殊笑道:“我有位近邻,将要出售他的住宅,不知陆郎可有兴趣?”
  陆辞一听,还真有些动心,不免多问了几句。
  毕竟他购置原来那处屋舍时,想的是离他工作的馆阁近,才弥补了价位偏高,距嘈杂的集市太近,不够清静的诸多缺点。
  现他上班的地方换到了东宫,方向是恰恰相反的。
  相比之下,当然就不如晏殊这离得近了。
  且据陆辞的猜想,只要自己不行差踏错,以后官阶升迁,官职也多半是围着太子打转的。
  这便意味着,工作地点方面,想必不会太快地进行更换。
  见陆辞反应如此,原只是随口一提的晏殊不禁有些高兴。
  他哪儿还不知道陆辞此刻的想法?
  晏殊嘴角微微上扬,继续道:“若你有意,我愿出面替你问上一问。想来他看在同我这些年的交情的份上,价格不会叫你吃多少亏的。”
  陆辞笑了笑:“不瞒宴兄说,可与你相近居,于我而言,诱惑不可谓不大。”
  听完这句极中听的话,晏殊挑了挑眉,心里舒服极了。
  陆辞话锋一转:“不过购置房屋相关,我也颇为熟悉了,实在不必累你出面压价,我可一人解决。”
  晏殊无奈地摊了摊手,遂不再坚持。
  陆辞办事素来雷厉风行,对那处宅邸一起了兴趣,次日回家后,就立马着手了。
  他寻了合适的牙人,约出那户主后,先看过一遍房屋里头,感到满意后,就即时进行了一次面谈。
  会与晏殊存在交情的 ,显然也是清贵的文官,虽已确定要去外地任官,而不得不出售了自家宅屋,却也没想到买家会来得如此之快。
  对这类谈判,他自很是生疏,陆辞则已是熟门熟路了。
  约谈全程,节奏皆由陆辞带着,对方还晕乎乎时,就已叫他三两下地敲定了价格,签订了新的契书。
  一式三份,各自保存好后,陆辞特意留了一日让对方将家当移出,自己则在次日,才将物品悉数迁入。
  这几日中,陆辞拿出了最高的效率,一共竟才用了四天不到,恰好就赶在了正式去东宫任职的前一日。
  夜里陆辞正写信,要就自己住址再次变更之事,对亲朋好友们一一进行通知时,晏殊就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上来拜访了。
  陆辞忙活的这几天里,晏殊也很是繁忙,这会儿好不容易得闲,才想起这事。
  那天陆辞虽坚持不用他出面,晏殊却不可能听他的,于是吩咐夫人精心备了一份厚礼,准备上门来问价了。
  健仆们都忙着收拾新屋子,还没安排守门的人,陆辞又刚巧在小院里散步,听得大门被人叩响,索性也没让下仆去,而是亲自去开了门。
  门一开,见是晏殊,陆辞不禁意外地笑了笑:“宴兄?”
  晏殊:“……?!”
  陆辞笑着迎了一脸空白的头位客人进来,顺便解释道:“这回可怪不得我不早些通知你,而是今早才搬进来,人都忙着收拾,到处脏乱得很,着实不是招待你的时候。”
  被引入厅中,坐下之后,手捧热茶的晏殊,才终于回过神来了。
  他一脸一言难尽地盯着悠然的陆辞看了会儿,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感叹道:“你下起手来,可不是一般的快啊。”
  陆辞莞尔:“原来的住处虽也不错,但附近住人太杂,常有冰人上门,屡拒亦是无效。现搬来这里,可得请你帮着挡上一挡了。”
  三元及第的热潮虽已散去,但陆辞一年来那无比惊人的升迁速度,却引起了更多官宦人家的注意。
  一想到这么一位前程远大的青年才俊,现家中无妻无妾,冰人会受人差遣,络绎不绝地上门来,就有点都不出奇了。
  陆辞在汾州时还好,因他是一州之长,城中人家再心动,也不敢轻易高攀,让他难得清静了一阵子。
  现搬回汴京,被媒人围追堵截的情况,却是越发严重了。
  陆辞以为晏殊会幸灾乐祸地嘲上几句,不想对方却痛快地点了点头,一口应了下来:“那是自然。”
  他不由好奇地看了友人一眼,调侃道:“如此爽快,可不似我认识的那位同叔了。”
  晏殊一个不小心脱口而出:“我既有意招你为婿,自然不能叫别人得逞。”
  众所周知的是,晏殊膝下目前仅得一女,年方二岁。
  陆辞:“…………”
  你怎么不上天呢?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细香红菡蓞,疏影碧梧桐。鹤立霉苔径,犬眠兰菊丛
  以及
  望君频访我,不必待书招
  都是李昉给李至的诗。


第一百二十三章 
  面对晏殊这份丝毫不带玩笑意味的盛情厚爱,陆辞在万分感动下,只能温文尔雅地表示了感谢,又温文尔雅地伸手接过了礼物。
  紧接着,再温文尔雅地将这位异想天开地要当自己爹的友人,给一脚撵了出门。
  门一关上,陆辞面上的假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徒留哭笑不得。
  真说起来,连最不爱在这些闲事上多嘴的朱说,都忍不住偶尔旁侧敲击一下他预备何时成婚,柳七和滕宗谅这两个过来人,更是明里暗里没完没了地炫耀不停。
  滕宗谅也就罢了,陆辞还真不知道,老早就丢了在家乡的夫人外出‘游学’多年,青楼楚馆里红粉知己无数的柳七,究竟是哪儿来的厚脸皮,才能在他面前大谈特谈成婚早的好处的。
  至于钟元易庶,则纯粹是没那胆子,或是自知舌笨得说不过他,一直不敢哪壶不开提哪壶。
  唯有晏殊,膝下子女已有好几名,明明有那发表意见的条件,却从不催陆辞的婚,让他倍感轻松。
  只可惜这份令人欣慰的善解人意,却是源自对方早早就将他安排上了。
  ——陆辞认为,为了叫晏殊明悟自己的答案,未来几天里都还是不要接待对方上门的好。
  陆辞早早歇下。
  他不等时辰到就已起了身,换上簇新的朱色官服,潇洒地骑上爱马,就在一干下仆的目送下,往宫门去了。
  只是还没行多远,他就迎来了街上行人一道道炽热目光。
  陆辞:“……”
  他嘴角微抽,面上不动声色,却不自在地紧了紧手中缰绳。
  能摆脱原谅绿的官服,固然好极。
  但象征着五品以下、三品以下官阶的丹朱色,如此明亮鲜艳,未免……太过惹眼了。
  然而想要再次更换官服颜色,可得等升至三品以上了。
  且不说那得等到猴年马月也不见得能换上身,单是一想到三品以上官员所着为紫,他就提不起斗志来。
  要么大红大绿,要么是基佬紫……
  陆辞暗暗地叹了口气。
  升职带来的,显然不只是待遇提升的好处,还有恼人的早朝。
  按照宋例,自太子中允,武臣自内殿崇班以上的,皆为升朝官。
  这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再似在馆阁任职时优哉游哉,而得像所有升朝官一样,为了参加从凌晨四点开始的朝会,半夜就得准备了。
  陆辞禁不住怀念作为地方官的悠闲节奏之余,唯一感到宽慰的,大约只有‘要受这样罪的不止他一人’这点了。
  ——真说起来,愿受这罪的更是大有人在。
  慢慢适应吧。
  正当陆辞要提一口气,目不斜视地快速穿过热闹的街道时,后头就传来了晏殊含笑的呼喊:“陆郎!”
  陆辞虽才下定决心,至少之后几日里都不搭理这位新邻居的串门,也不可能无礼至当街都不搭理人的,唯有无奈地勒马停住,回过身来:“同叔。”
  晏殊微微笑着,催马加快几步,正与陆辞并辔,乐呵呵道:“我专程起早了一些,却还是不如你早。”
  陆辞淡淡一笑:“哦。”
  在知晓晏殊那份诡异野心后,他哪儿还分辨不出来,在对方看向自己的眼神里除了欣赏和友善外,还夹了几分微妙的慈爱?
  陆辞态度冷淡,晏殊也浑不在意,玩笑道:“你头日上朝,怎不等我一同去,省得迷路?”
  陆辞:“呵呵。”
  晏殊挑了挑眉,好似终于注意到陆辞反常的冷淡态度了。
  他提了提缰,叫马踱后几步后,就一本正经地将陆辞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一遍。
  陆辞也挑了挑眉,也仔仔细细地将他从上到下,认真打量了一回。
  二人沉默地对视片刻后,又默契一笑,同时以打趣打破了沉默——
  “好一位翩翩浊世美郎君!”
  如此异口同声后,二人一愣。
  旋即再忍不住,轻声笑了出来,惹得周边人纷纷注目。
  陆辞纯粹是觉得二人这般当街商业互吹,十分有趣。
  晏殊却是当真觉得,在一大堆能穿得起朱色时,要么形容枯槁、要么干瘪无趣的官员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