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103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103章

小说: 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说到底,陆知州引起的骚动虽不算小,但还是敌不住冬至到来时的忙碌的。
  而是在热闹讨论着关于陆知州的事迹,用完了午饭,就各自回到集市上,继续购置年货了。
  陆辞随意地点了几道节令的特色菜后,又让人将野鸭肉也拿去料理,接着将菜单子递给了狄青,大方道:“想吃什么,尽管点吧。”
  狄青只觉,单是能坐在陆辞对面,无时无刻不光明正大地盯着笑眯眯的陆辞瞧,就已让他充满饱腹感了。
  他又哪儿做得出得寸进尺的事?
  当即摇头,认认真真道:“多谢陆公祖,已足够了。”
  陆辞挑了挑眉,将他从头到脚审视一遍,直让狄青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时,就移开了视线。
  他拿回菜谱,直接再挑了几样,是荤素正好的搭配,才让人走了。
  狄青急道:“公祖,真,真不用了。”
  陆辞好笑道:“半大小子,正是吃穷老子的时候。而你看着瘦,身上也是有劲儿的,总不可能吃得比我还少吧?”
  狄青不好意思地低了低头,耳根都因羞赧而变得通红了。
  看他这副收起利爪,老实巴交地耷拉着脑袋,好似很好欺负的模样,陆辞不禁眯了眯眼。
  他仗着等饭菜上来,无事可做,就又揪着小狸奴调侃一句:“方才骗公祖时不见眨眼,这会儿再客气,未免太迟了吧?”
  狄青哑口无言之余,简直悔青了肠子。
  他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竟骗起了陆知州呢?
  陆辞就好就收,很快话锋一转:“那两本书,你都念到哪儿了?”
  《春秋》和《礼记》都是大部头,连成年人都很经读,陆辞虽说要考校一下对方,但也是玩笑和调侃居多,当然没丧心病狂至要让狄青来个倒背如流。
  哪怕狄青只答得一点出来,但凡有可取之处,陆辞能变着花样来给他嘉奖鼓励。
  ——类似的劝学招数,他已在钟元等人身上用得炉火纯青了。现时隔不久,应也不至于生疏。
  来了!
  狄青脑海中警钟大作,正襟危坐起来。
  他仔细回想片刻后,极轻地回道:“只通读了一遍,却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话一说完,他就因羞愧而不敢吭声了。
  陆辞却被他这忽如其来的老实劲儿给逗乐了:“我还未考你半句,怎么就先自贬起来了?就那么怕我苛责你么?”
  不等狄青回答,陆辞就笑道:“还是等用过午膳后,再考校你吧。省得你心情起落,连美味佳肴都觉味如嚼蜡,食不下咽了。”
  狄青绝处逢生,哪怕只是延缓执行,也抑制不住地露出个如释重负的表情。
  陆辞只觉这情绪变换十分丰富的小狸奴十分好逗,但他也的确不愿将人吓得胃口都没了,便莞尔着岔开了话题:“那只野鸭,你是如何逮来的?”
  说到自己拿手的话题时,狄青果然就恢复了一些元气,慢慢地说了起来。
  他也不愿长篇大论,免得让陆知州听得乏累了,便长话短说。
  平铺直叙下,并无惊心动魄的感觉,却因条理清晰,而添了几分生动有趣。
  加上陆辞虽是在听小孩儿说话,也是温和笑着,极认真地倾听,并不因对方年纪小、身份低而就对其看轻忽视。
  听到最后,陆辞不由心念一动,隐约捕捉到什么。
  他微微蹙眉,兀自沉吟了起来。
  狄青虽不知所措,却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扰他。
  索性心里喜滋滋地趁这时候,光明正大地打量这冠玉一般精致漂亮的面孔。
  未过多久,陆辞就回了身,正色询道:“你方才说,天虽转冷,但鸟群近日来却仍能出来觅食?”
  狄青点头:“的确如此。”
  陆辞蹙眉:“食物的来源是什么?”
  农人将田里收获的粮食,看得就跟自己的命根子一样重要,秋收时都会搜刮得干干净净,哪儿会让田野里遗落那么多谷物下来,全便宜了野鸟?
  狄青默然回想片刻,回道:“陆公祖,据我所知,应是虫卵。”
  “虫卵?”
  陆辞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他心念电转,飞速思考了起来。
  等饭菜被一一送上来时,陆辞一边分心招呼狄青动筷,一边回想着前些时日看到的,关于汾州过去一年的气候的记录。
  ——相比往年,今冬的确要温暖得多。
  陆辞油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来。
  他心里压了事,又迫不及待地想寻人去验证心中猜测,这下倒应验了他刚对狄青的调侃了。
  满桌子的美食,他竟是破天荒地无心品尝。
  狄青一直盯着陆辞看,当然看得出,陆知州不知为何,自他说了那话后,胃口就变得不好了。
  他心里茫然,不好发问,怕惹了陆辞心烦,但也猜得出来错定是出在自己身上的,情绪不免有些低落。
  陆辞回过神来后,自然发现了狄青的小纠结,不由笑着给他夹了一条由店家精心煎好的野鸭腿:“我来时是用过红豆粥和肉包子的,这会儿不饿。为了让我不被人弹劾铺张浪费,这桌子菜,还得靠你帮忙消灭了。”
  他说归这么说,却只是玩笑而已。
  这么一大桌菜,可不是御膳那样的精致小巧,而是道道份量十足的。
  哪怕自认胃口大的陆辞,都不觉能将半桌扫完,当然也不会让狄青撑坏了肚子。
  他虽起了一会儿就回官衙去的念头,但也知那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很快就平复了刚才的小小焦虑。
  既然已坐在这了,他便预备陪这立下提醒他的大功的小狸奴用完这顿冬至饭,将多余的打包了让其带走,再自行过去。
  殊料狄青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自然也将这话当了真。
  既然关乎‘弹劾’那般要紧的事,狄青一下就精神起来了。
  他用力地点了头后,就放开肚皮,以风卷残云之势,大口畅吃起来。
  陆辞起初还能一脸慈爱地笑着注视着他,而渐渐地,笑意就不可自抑地淡去……
  等盘子全空,狄青还意犹未尽地搜刮这盆里最后几粒饭,毫无勉强之态时,陆辞已甘拜下风,完全说不出话来了。
  陆辞淡定地喝了口茶,心想从今天起,还是别叫狄青小狸奴了。
  ——干脆唤他狄小饭桶吧。


第一百一十章 
  在亲眼看着狄小饭桶对这份量十足的满满一桌子来了个风卷残云后,陆辞才颇感叹为观止地放下茶碗,再叫来伙计,打包了几份吃食。
  又不顾狄青推拒,分了一半给他,笑眯眯道:“天冷下雪后,就别往山上去。今晚吃饱一些,再睡个好觉,下回做好准备,我是真要考校你的功课了。 ”
  一句考校课业,便结结实实地堵住了狄青的嘴。
  一直低着头的他,此时不由抬起了眼,认认真真地再看了笑盈盈的陆辞一眼,才真的接过了那几个纸包。
  ——今日回去,一定要将那两本书背个滚瓜烂熟才行。
  送狄青回了住的地方后,陆辞便带着其他几样吃食,叹了口气,任命地回官衙去了。
  此时官衙里,除了被安排值守的几名吏人外,已无人在。
  见才休衙了大半日,陆知州就一人复返了,所有人都明显地吃了一惊。
  因闲得无事,他们原本都聚坐在地上,用最简单的掷钱币法进行关扑。
  “陆、陆知州?”
  他们面面相觑一阵后,还是其中一人反应最快,连忙起身,连身上从地上沾来的灰尘都没来得及拍,就赶忙行礼:“您放衙还专程回来一趟,可是有什么吩咐?”
  陆辞看到他背后的那几人正手忙脚乱地收拾关扑残局,不由莞尔:“我的确是有桩事要办,才特意回来一趟。你们值守辛苦,而且今日既是冬至,民间且广开关扑之禁,你们不得回家团聚,稍微放松一下,也是情理之中,完全不必如此紧张。”
  听他口吻轻快,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为首那人赔着笑脸道:“多谢公祖体恤。”
  陆辞见他神色一松,就又提醒道:“不过博戏财物,需得酌情量力,以宜情为主,可切莫上头了。”
  众人纷纷点头。
  陆辞也不再耽搁,径直进了拜访陈年资料的库房里。
  这一呆,就是整整三个时辰。
  陆辞肯定了内心猜测后,却无半分松快和得意,而是更沉重了。
  受小旱和暖冬影响的,即将在来年面临虫卵孵化后的飞蝗成虫威胁的,显然不止是汾州一地而已。
  至少在汾州四面的州府,都难逃类似的命运。
  后世科技发达,又积累了无数前任防蝗的宝贵经验,多管齐下,才使蝗灾渐渐退出了舞台,让后人开得出‘何不食蝗’的玩笑。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早在唐太宗时期,其就已提出食蝗之策了。
  但蝗食粮,可比人食蝗来得快得多——且那飞蝗铺天盖地,是连成人都能生生扑倒的密集。
  它们食尽粮后便飞走,祸害下一个地方去,捕捉些许进行食用,且不说会否吃出毛病来,也是杯水车薪。
  而被其食尽的地里粮食,却是要支撑未来数月的心血。
  哪怕得了皇帝戏赐的饕餮小名,陆辞也丝毫心态轻松地不会将飞蝗视作盘中美餐。
  若是周边郡县的情况,也类似此处的话,那一穷二白的汾州也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重中之重的是,哪怕极可能被人当做无事生非、危言耸听,他也必须将此事尽快上报朝廷,竭力引起重视,越早进行防患,才越有可能安然度过这一劫。
  陆辞在看完关于粮库里存量数量的记录时,还是亲自去了趟粮仓,草草清点了袋数,亲眼确定过了,心里才稍定一些。
  往年虽有小旱,但只伤了皮毛,加上朝廷赈济及时,以至于现在尚有盈余。
  哪怕是在最坏的场景中,要应急地养活一整个汾州里的万余户,只要节省一些,撑个一两月,还是足够的。
  买粮是暂时不用指望的了。
  还不知蝗灾的影响范围会有多大,只要周边难逃一劫,粮食就将变得供不应求,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唯有先取粮库里的应急,熬到赈济粮来后,再撑到第二季的作物成熟,才算是彻底度过危机了。
  但陆辞刚要稍微放下心,就立即想到另一茬,不由神色微变。
  不好!
  往年归往年,今年的情况,可是大有不同的。
  ——被那场不久之前的荣王府大火所殃及到的,可是包括了左藏库等地方的!
  可想而知的是,在抢救库物的十万火急的时分,被列为首选的,当然是更为值钱、也不耐火烧的绫罗绸缎精细物件。
  笨重又数量甚多的粮食,就被理所当然地放弃了。
  资金蒸发,国力骤降,加上前些年官家四处修建宫宇所败的积蓄……
  要真发生点什么,至少三五年里,是做不出有效的应急方法的。
  而且就官家那沉迷修仙、热衷于装神弄鬼的一贯作风,陆辞实在不敢寄托希望到皇帝身上。
  他十分怀疑,届时蝗灾真的发生后,说不定官家实事不干,却要开坛祭祀了。
  那有什么卵用?
  除了给远离灾情的人们一些心理安慰外,难道还能让蝗虫们羞愧地畏罪自杀吗?
  不论如何,指望赈济,怕是不现实的。
  内忧外患下,陆辞只觉一个头两个大。
  怎么他运气这么不好?
  去到馆阁任职吧,馆阁失火。
  来到汾州吧,汾州闹蝗。
  莫不是他仕途前期走得太顺,后期就要闹得波折连连吧。
  陆辞难得地迷信了几分,最后还是深深地叹了口气,揉着眉心,从库房里走了出来。
  而之前还在关扑的那几人,已收拾好东西,摆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模样了。
  ——哪怕他们胆再肥,知州表现又很是通情达理,他们也不可能敢在知州都辛苦忙碌时,在边上关扑戏耍啊。
  之前胆子较大,敢接陆辞话的那人,更是殷勤地送了干净水和巾子来:“公祖请用。”
  在粮仓里钻来钻去,陆辞身上面上的确沾了不少灰。
  于是对这份好意,他便笑着接受了。
  望着这一张张面带讨好、对即将到来的蝗患一无所知的面孔,陆辞越发觉得责任重大,路漫修远……
  偏偏他身为知州,只能硬抗。
  陆辞回到案桌前后,望了眼窗外欢庆的气氛,便暂绝了将属官们唤回来办事的念头。
  ——就让他们过个舒服休闲的冬至,明日起再狠狠使唤吧。
  陆辞虽这么做了决定,自己也未有片刻闲着。
  他先笔走游龙,将自己的见闻、查来的资料、史上可鉴的例子一一做了陈述,以证明自己并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在科场里写论时的得心应手,就在这发挥出完全的作用了。
  陆辞对待公务时,本就极度严谨,现知防蝗之事关乎成百上千万的人命,自然极其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