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101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101章

小说: 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王状这横行乡里多年的恶霸,只被人轻轻瞥了一眼,就怕得脸色惨白、抖若筛糠,连冤都不敢喊了?
  他们不知的是,王状简直是百苦在心,奈何有口难言。
  事到如今,他哪儿还不知道自己这回之所以无法轻了,而落得旧账一同清算,多罪并罚的下场的真正缘由,究竟在谁身上?
  王状越是心中煎熬,就越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当日的恶形恶状,简直悔得肠子都青了,恨不能扇自己几个大耳刮子。
  无奈无济于事。
  他意识到这点后,心近乎死灰。
  早知如此,莫说是计较区区一顿饭、区区一场威风了,哪怕让他跪着请陆知州吃饭,请陆知州对他饱以老拳,他都是一千一万个甘愿啊!
  陆辞不疾不徐地宣读着最终判决:“……脊杖二十,配役通州海岛,面刺七分。王状是否服判?”
  王状虽哭丧着脸,听了这话后,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轻声表示:“鄙人不服。”
  众人听得他这细声细气得如姑娘家,完全不似牢里那嚣张劲儿的气势,都禁不住感到稀奇。
  难道这便是一物降一物?
  不然那般和气的陆知州,怎偏偏就有震慑恶人的气势了。
  “噢?”
  陆辞挑了挑眉,不置可否,只翻回开头,将录问里所列的诸多罪名,一项一项重新念出,进行核对。
  他最先问的,就是离得最近的这出:“你难道不曾于大中祥符七年十月三日夜,于安康饭庄中主动出手攻击林大勇一行人,亦不曾毁去桌椅一套,碗筷一副,瓷碟十三张?”
  陆辞问完,便微微笑着,直视王状。
  看着那双黝黑深邃的眸子,和那似笑非笑的神情,王状分明已到嘴边的矢口否认,就被盯得生生咽了下去。
  就算再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当着陆知州这个受害方的面撒谎啊!
  他有气无力,极艰难道:“鄙人……确实曾……如此。”
  他既不曾表示异议,陆辞便颔了颔首,继续念道:“你难道不曾于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二十……”
  接下来的复问,进行得无比和谐。
  王状只挑着几样提出异议,陆辞就将其一一记下,并无半分遗漏。
  在这之后,他便上报给提刑司,由上级法司移交至别州去,进行翻异别勘了。
  在新的审理过程中,陆辞作为原审法官,当然是要回避的。
  这就意味着,之后的事情,基本同他没有关系了。
  王状心惊胆战地被带回牢中,直到数日后,被人提送出去,真正上了去其他州府的路时,还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他差点打到了知州,对方却未公报私仇,而是真让他轻易得到翻异和重审的机会了?
  王状心有余悸之余,竟彻底忘了自己这几个月的牢狱之苦,而是抑制不住地对宽宏大度至此的陆知州,奇异地生出几分感恩来了……
  王状不知的是,陆辞最主要的目的,根本不是对区区一只拦路虎施以极刑,而是见微知著后,要肃清汾州司法系统里的牛鬼蛇神。
  就他目前收获的结果来看,是十分理想的:横行霸道的拦路虎被清扫了出去,无法再为祸乡里了;以齐京为首的一干犯事官吏也被勒停,留候处置;又提拔了林楼和崇文俊等实干派,稍微整顿了风气。
  作为上任不久,真正迈出的第一步,陆辞已十分满意了。
  尤其在王状这事上,他虽知汾州,统领上下事务,但司法方面的事宜,还是当慎之又慎。
  他既不愿破坏了这十分接近后世的完整结构,也不愿留下任何话柄,容日后政敌攻击。
  王状再可恶,也的确未害过人性命,财物上也不曾让人倾家荡产。
  按相关律法量刑,是不致死的。
  且其不服宣判,那刑罚便无法执行,而将自动进入复审的程序。
  陆辞若在众目睽睽下,对其施以阻挠,那才是授人把柄,愚蠢之至。
  不过,就其所犯之事,证据十分确凿,又没了包庇他的人,哪怕移交别处,也断无可能讨得了好。
  最起码的刺配充军,是绝无可能逃得掉的,若面对的是个嫉恶如仇的,怕是比陆辞所判的刑罚还要更重几分。
  且在案子彻底结绝前,王状都得继续在牢狱里度日了。
  将这皮球踢到邻州去后,陆辞继续审理起曾由齐京经手、存有疑点的一些陈案来。
  然而在他处理完这些陈年旧案之前,迎来了新知州的汾州,就率先迎来了‘小过年’的冬至。
  不但百姓们置办新衣,祭祀先祖,备办美食,就连官衙,也是要放假的。
  接踵而来的除夕、春节、元宵等节日,官衙也会放假。
  陆辞算了算要被拉下的工作进度,不由有些可惜。
  但凡事讲究个张弛有度,一昧忙碌,的确也不好,是该放松一下了。
  陆辞尚未意识到,一贯是能懒则懒,能悠闲就悠闲的自己的想法,已经渐渐产生了变化。
  ——或许是身为上司,看到手底下的员工辛勤工作,心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好了起来。
  事实上,向来是严格遵循上班时间、几乎从不加班的陆辞,其实已晋身为众多官吏眼中的工作狂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高压工作,终于能得以喘息,不少人都为此大大地松了口气。
  可算是能歇上一歇了。
  陆辞的俸禄,也随着阶官的上升和领取了职事而正常发放下来,除却固定寄回密州去孝敬母亲的那一部分,剩下的供他一人花用,可谓绰绰有余。
  尽管陆辞所雇佣的那几名健仆和厨子的亲眷都不在汾州,他还是大方地给人放了三天假,又发了一小笔赏钱,供其买些特产寄回家去。
  至于这几天的伙食,他就预备在街上随意逛逛时,寻觅些生意不错的饭馆,给顺道解决了。
  冬至这日,陆辞难得放纵,睡得颇晚才起身。
  虽无下人服侍,但他早些年的清苦生活,也不是白过的,于是很快就打理好了自己,换了身便服,施施然地出门去。
  他一将门推开,刚好就碰上了住在隔壁的何老和其长子何寻。
  他们不料推门的是陆辞,只因听到声音,下意识地看了过去。
  见是陆辞时,他们面上表情瞬间就凝固了。
  陆辞只随意看他们一眼,见带上了木桶,便看出他们是要去新凿的那眼井打水了,莞尔道:“何老丈,不去买些年货,倒一早打水去了?”
  何老做梦也想不到,这只跟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知州大人竟能叫出自己的姓来,登时满脸都因受宠若惊而泛红,如梦游一般,结结巴巴道:“陆陆陆知州,您也去打水啊?”
  话一出口,他就恨不得狠狠扇如傻子一般说起胡话的自己几个耳光。
  这问的都是什么话!
  陆辞却未计较,只笑道:“多亏大勇他们,水已于昨日打好了,我这会儿只上集市去看看。何老若不出门,可有什么需要我帮着捎带的?”
  “……”
  乍听这话,何老脑子都是懵的。
  等反应过来后,他只觉得,哪怕算上自家所有的列祖列宗,活着的时候,也绝无可能见过这般平易近人、亲和良善的知州了。
  他再脸厚胆大,也不敢劳烦知州大人给自己带东西,赶紧婉拒后,拽着傻愣的长子一起,给陆辞深深行了一礼。
  陆辞倒不完全是出于客套,但见何老这般反应,便笑着摇摇头,也不勉强,先离开了。
  何家父子就如兵士一般站得笔直,恭恭敬敬地目送他离去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是真的欢喜。
  ——有这么一位连他这种糟老头子都肯温和对待、又不失雷霆手段去惩治鬼祟宵小的知州,汾州城里的好日子,怕是才刚起了个头呢。
  何老如此感叹着,忽然察觉到四周有人开了二楼的门窗,在探头探脑时,不由挺起胸膛,大步拽着儿子,朝水井走去。
  却说在得知租下此庭院的不是别人,正是新任知州时,几乎将整条街巷的人家都震惊了。
  特别是原还看重陆辞的容貌气质、以及表现出的财力,盘算着将女儿嫁给他的人家,更是心情复杂。
  结果没等他们纠结完,就发现陆知州一下衙就闭门不出,让他们根本找不到上门拜访的时机。
  后来陆辞着手刑狱方面,让祸害乡里的拦路虎再无出头之日,叫人拍手称快之余,也给其添了几分凶名。
  只要一想到齐京等人的下场,他们不自觉地就不敢妄动,更遑论是攀亲了……
  陆辞倒不知道他们的纠结心思。
  因距饭点还有那么一会儿,他就在集市里闲逛了一会儿。
  然而沿途遇到的百姓,居然不乏认出他身份的,且都一脸大惊大喜地向他行礼,然后就心满意足地让出道来,只继续用炽热的目光追随一段。
  陆辞起初还感到一些不自在,后来也就适应了。
  汾州百姓的行径,让他想起密州城里热情的井巷街坊的同时,也清晰地感觉出了两者的不同。
  难道是因为……官威?
  陆辞若有所思地咬了一口肉包子。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可能不明白我为啥要写到拦路虎这个人,还用了一定篇幅。
  因为史料上,狄青之所以负罪,就是因为杀了这个人(有一说是他自己杀的,有一说是他哥哥杀的、他只是顶了罪)。
  所以狄青的命运,从陆辞来汾州的第一天,就已经改变了^_^。
  注释:
  犯人依法定程序的申诉后,受诉机关必须依法予以复审。如不同意受诉,则须出具文书,犯人便可越诉。无故不受诉的,要受处罚。
  对上诉案复审的办法是:如犯人系在录问或宣判时“翻异”而向原审机关申诉的,该机关必须“移司别勘”,即将案件交给非初审的其他审判机构重新审理,又叫“别推”。
  如犯人系在宣判后向上级机关申诉,或虽向原审机关申诉但“别推”后仍不服而申诉不止,则须由上级机关复审,称为“移推”。“移推”时,上级机关须“差官别推”,即派遣与原审不相干的其他机关的官员前往审理,更多的则是把案子移交到其他机关所在地就审,也可以由本机关直接审理(或派员前往或把案子移交过来),但绝不能送回原审机关审理,要严禁原机关插手。“移推”后,犯人仍不服的,则须再次“差官别推”。
  每次复审,都必须有录问官录问。录问官不能驳正冤假错案则要受罚。当然,复审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北宋时原则上规定为三次,三次复审结果相同而犯人仍不服的,司法机构一般不再受理。(《两宋文化史》)


第一百零八章 
  说起冬至的节令美食,当然首数馄饨和稀豆粥。
  馄饨的话,陆辞各种各样的馅儿都已尝了不少,想要品尝的兴致,自然就不那么浓郁了。
  相比之下,红豆粥平时就要较少见到一些。且在这让人缩头缩脑的大冷天里,一口口大锅里冒出的道道雪白的蒸腾雾气,加上豆类和米粮被煮得软烂时所散发出的特有清香,就额外吸引人。
  半个巴掌大的肉包子下肚后,陆辞虽不觉饥饿,但见着这热闹场景,嗅着这宜人的食物香气,脚步不知不觉地就朝着那口大锅的方向迈动了。
  四周的人一直悄悄地打量着陆知州,见人往这走来了,意外之余,皆默契地往边上退了退,生怕挤着一丝洁白衣袂了。
  陆辞意外地眨了眨眼,大大方方地接受了这番好意,便走上前去,笑吟吟地对着满眼惊艳的店家道:“来一碗。”
  做梦也不知自己能得此殊荣,店家简直如梦游一般,下意识地应了一声,然后伸了长柄的大勺下锅,搅动得无比浓稠了,才小心翼翼地往上捞起。
  陆辞见他当真要往那随手抓来的大盆里倒粥了,不禁轻咳一声,好笑地开口提醒道:“小碗足矣。”
  受宠若惊的店家原要给陆知州的豪华待遇,可是个足以媲美脸盆的大瓷盆。
  陆辞只瞅了一眼,就觉自己哪怕涨破肚皮,也绝无可能喝完的。
  况且他还得留着些胃部空间,去品尝别的冬至美食呢。
  陆辞在劝住店家无处释放的热情洋溢后,才拿到了正常份量的红豆粥。
  接着,就在众人稀奇的注释中,从容地捧着碗,如一名寻常食客一样,寻了处干净的空桌子,施施然地坐下了。
  红豆粥煮得极其软烂,散发着让人食指大动的清香,稠度也是刚刚好的。
  只要稍微拌入些糖,略作搅拌,就是既饱腹、又可口的一道美食了。
  若不是围观的客人越聚越多,饶是自认脸皮颇厚的他也有些扛不住,他定是要细细品尝,缓缓下咽的。
  将一小碗红豆粥用得干干净净后,陆辞淡定地离了店,预备去集市上好好逛逛,置办一些过年用的物件。
  然而还没走多远,他的眼角余光就瞥到一道颇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