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开海 >

第690章

开海-第690章

小说: 开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现在明军到了这儿,自然要将故土更换旧名,巴尔喀什湖叫夷播海,戚继光还要在南边商路上重建碎叶城。
  而港口船坞则是明军北上的利器,这里面有一个很难得的条件,在这支主要由金国蒙古人、瓦剌蒙古人、北方汉人万岁军组成的部队中,大部分人对造船一无所知。
  好在还有浙军,浙军的老将随戚继光巡行沿海,他们有充分的造船知识与手艺,只是由于没有合适木料,他们做出的船恐怕并不能称之为战船,只是大型渔船与不耐用的民船。
  但这就够了。
  足够的运兵船能让明军面向北方的行军路缩短一个月行程,并将夷播海北方的部落酋长接过来,得到库楚汗与罗刹国战争的最新情报。
  叶斯慕的到来极大地加快了这一进程。
  他向朱钰传达塔武凯勒汗无意继续进行战争的消息,朱钰则转达要想和平就得遣使朝贡、接受册封,并把惹事的突骑施部落酋长押送过来。
  押送突骑施部并非是朱钰一个人的要求,还是所有部落首领的要求。
  首先他杀了大玉兹老汗,其次突骑施作为大玉兹的核心部落,占据着最广袤的草场,所有部落的草场都与他们接壤。
  毁掉这个部落,能让所有部落受益。
  叶斯慕难得是一个能分清主次的速檀,即使这些事他知道不能同意,也没有立刻拒绝,而选择拖下去,转而提出哈萨克需派兵支援北方西伯利亚汗国的消息。
  他的本意是想让明军知道北方还有更强大的敌人,因此为渲染罗刹国攻势不留余力,几乎将所有知道的情报都说了出来。
  “罗刹国沙皇并不关注东方的战事,全权授予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他们招安了一支穷凶极恶的哥萨克,用战船沿河行进。”
  “但在去年,叶尔马克攻陷西伯利亚汗国都城,沙皇派遣五百射击军带着最好的火枪和火炮来了。”
  这都是库楚汗向塔武凯勒汗求援时的原话,叶斯慕说的非常利索,不过朱钰只问了一句他就答不上来了。
  朱钰问:“什么样的火枪的火炮?”
  叶斯慕哪儿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火枪和火炮,他一生中唯一见到的火枪和火炮就是明军的枪炮,但这至少是个好的开始——明军对北方有兴趣。
  “我不知道,库楚汗说射速很快,威力很大,他们有五百四十个哥萨克与三百斯特罗甘诺夫家族的家丁,使用斧头和刀,火枪和炮,所到之处抢掠一空,已经攻陷了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伊斯凯尔城。”
  朱钰的部下记录着这些信息,他夹在茶案上的胳膊缓缓叩击着太阳穴,脑海里只有四个字:冤家路窄。
  哥萨克这一名词,在他脑海里有个现有词汇能够翻译。
  倭寇。
  少数散兵游勇却武装了比百姓、民团优秀的装备,灵活进攻且悍不畏死、这不就是他熟悉的老对手,倭寇么。
  只是可能这支肆虐西伯利亚汗国的倭寇在火力上要比倭寇强,毕竟叶斯慕也说了,他们有火炮,只是不知道有什么火炮。
  朱钰的理解中,这个世界上的炮有四种形制,镇朔将军、虎蹲炮、佛朗机炮与射石炮。
  截至目前,四洋军府的情报中还不知道世上除大明之外的国家装备有虎蹲炮,而‘射速很快’这一关键情报,则让朱钰认为哥萨克受到援助的火炮是佛朗机炮。
  朱钰并不担心这支‘倭寇’,哪怕让他们一人扛一门佛朗机炮,还是没有他们的炮多。
  他更担心的其实是征服战争过程中加入哥萨克的蒙古人,但是大致上来说,他认为向戚继光提议派遣一个指挥使伙同部分哈萨克部队进入西伯利亚汗国,应该能解决这个麻烦。
  他挥挥手,再一次对叶斯慕张开手道:“大帅会派人跟你回去见塔武凯勒汗,以传达陛下的要求,只要愿意向皇帝进贡、接受册封,罗刹国将不会是你们的麻烦。”


第194章 联军
  一开始出现在西伯利亚汗国的叶尔马克哥萨克就是一群贫农水匪。
  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正是在此时开始的,过去他们的农民是佃农,每年有两周可以去寻找新的地主效力。
  不过自伊凡雷帝开始,剥夺了农民寻找地主的机会,使不堪忍受的庄稼汉出走向无人管理的土地,这些人聚在一起,就成了哥萨克。
  哥萨克没什么本事,有本事的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
  这个家族并无悠久的历史,也不是贵族,只是在索里维切哥茨克开办盐矿的商人家族。
  沙皇征服喀山汗国后,把卡马河和楚索瓦亚河上游的大片土地划给格里哥里·斯特罗加诺夫,那几乎是一片野地,他们在那发展盐铁矿、木材和皮毛贸易。
  还从沙皇那拿到了招募志愿兵保护定居点的权力,所谓的志愿兵其实就是别的地方逃来的哥萨克。
  搁在大明,叶尔马克就是介于山大王与农民起义军首领之间的身份,他在抢劫伏尔加河过往客商和外国使臣,前两年惹急了沙皇被击溃。
  而在这则是被斯特罗加诺夫招揽来的匪帮首领,大地主看重他被沙皇通缉,除了为自己效力戴罪立功外再无退路。
  这不是一支多么勇猛无敌的部队,他们曾以数千人的规模被莫斯科正规军打得溃不成军。
  这些人装备简陋、训练不足、毫无纪律、疲于奔命。
  但他们也有丰富的野战及逃命经验、良好的野外生存能力、不知道义没有廉耻、毫无身份无所束缚、凶狠狡猾善于散播恐惧。
  最重要的是习惯向肚子里塞进一切能塞进去的东西,并能依靠河道划着小船快速行动。
  至少对斯特罗加诺夫家族而言,雇佣这样一支部队作为进军西伯利亚的先锋军,便宜、实惠,还不用像出高价钱雇佣正规军队那样发愁他们的补给。
  第一批投入进西伯利亚的部队共有八百四十人,其中五百四十人是叶尔马克被官军击溃后硕果仅存的水匪老兵。
  余下三百人,则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担心哥萨克的战斗能力,而塞进去的立窝尼亚战争俘虏,多为德意志人和立陶宛人。
  没人能保证他们的忠诚,但至少他们是正规军老兵,而且要钱不要命。
  其实伊凡雷帝对西伯利亚才不上心,即使谁都知道西伯利亚意味着貂皮产地,可没有出海口就永远只能跟英格兰贸易,油水都进了伊丽莎白的肚子里。
  他能得到什么?火枪、火炮,这些东西有屁用,只能让他继续发动战争。
  莫斯科需要的是出海口,需要自己掌控自己的贸易,而不是从英格兰人手中攥出来仨瓜俩枣,别人给什么他就吃什么。
  这个节骨眼上,伊凡雷帝可不好过。
  他年轻时的改革曾带领莫斯科公国走向强大,但晚年刚被波兰立陶宛、克里木汗国合起伙来揍得晕头转向,还发起疯来弄死了自己的继承人。
  人生低谷,对西伯利亚有心无力。
  可就在这人生低谷里,经由南方一支进贡队伍像一针强心剂,几乎要把大悲大喜的伊凡雷帝中风过去。
  这是一支来自南方的西伯利亚探险队使者,为首的是叶尔马克的亲信伊凡·科里佐。
  这个伊凡带着叶尔马克的奏报与战利品——由二千四百张貂皮、二十张狐皮、五十张海狸皮组成的礼物,向沙皇报捷。
  大喜之下伊凡四世也不管为什么今年该来的莫斯科公司船队没来,飞来横福让他震惊的顾不上那些琐碎小事儿。
  这批货有多重要?
  重要到能让伊凡四世当即下令施舍莫斯科贫民,在莫斯科大教堂进行感恩祈祷,全城鸣钟进行祝福。
  最重要的是,这类似‘祥瑞’般的捷报,将立窝尼亚战争失利的阴霾一扫而空。
  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再一次受封大量土地,沙皇赦免了叶尔马克的哥萨克们所有罪责,拿出金钱、绸缎、呢绒来表彰他们的伟业,并把沙皇自己的衣服和皇室所用金银器皿赏赐下去。
  赏赐中还有阵亡于立窝尼亚战争军功大贵族叔伊斯基的铠甲,这几乎意味着叶尔马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河上匪类立成为军功大贵族只有一步之遥。
  就连回来报信的伊凡·科里佐也天天享受国宴,给宫廷与元老院的贵族们讲述他们在西伯利亚的艰难征战。
  等他们享受够了,沙皇命令伊凡·科里佐先回去,随后伯爵鲍尔霍夫斯基率领五百名帝国精锐射击军开赴西伯利亚,正式开始对西伯利亚的完全征服战争。
  在他们的行军过程中,叶尔马克的攻势仍在继续。
  万历十一年二月,一个投降的汗国小贵族巴赫塔出卖库楚汗的消息,把特库尔部马麦小汗在库拉尔湖打猎的消息告知叶尔马克。
  随后的突袭中,库楚汗的亲信将领马麦小汗被生擒,送入莫斯科,伊凡四世更高兴了,还给他授了个千夫长。
  而库楚汗这边则忙着策划一次夺回都城的大反攻,为此甚至派人至哈萨克汗国求援。
  在汉特人、沃古尔人、巴什基尔人匆匆四面八方集结的过程中,他的求援使者见到哈萨克汗国的塔武凯勒汗,又通过叶斯慕拔都儿之口,传进戚继光的耳朵里。
  严格意义上来说,戚继光的明军与哈萨克汗国仍处于箭在弦上、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
  但有余塔武凯勒汗不愿腹背受敌,尽力避免战争;有康力戟的投效让戚继光短时间内不必为粮草发愁,这场仗硬是没打起来。
  遣使进贡、交出突骑施部首领的事被暂时搁置,两家都对另一件事更感兴趣:组织联军援助西伯利亚汗国。
  皇命大过天,既然万历皇帝有‘垄断皮草市场’的愿望,戚继光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并不急于向西进军,他要让部队去会一会称霸毛皮买卖的罗刹国,以掌握更多情报。
  而塔武凯勒汗则需要借此机会好好观察来自遥远东方明帝国的力量,再做下一步打算。
  对他来说,用别人的血来验证这个遥远帝国的军事能力,总比用自己子民的血要好的多。
  正因如此,双方一拍即合。
  一支汇聚了大明浙军万岁军、大明蒙古轻骑金国具装骑兵、哈萨克骑兵的联军在巴尔喀什湖畔集结,开进西伯利亚汗国境内。


第195章 寒冷
  联军有一千七百四十二名哈萨克骑手。
  其中精悍战兵二百四十骑,各个身穿板链甲戴璎珞奇恰克头盔,三四匹战马,其中一匹披挂锁链马甲。
  他们都是塔武凯勒汗派给侄子乌拉孜的护卫,余下有四百八十轻骑是他们的辅兵,剩下的则是骆驼队,运载水和粮食。
  明军这边派出的主将是董一元,兵力则有整个朱钰五个千户部。
  同样,明军的真正承担战斗任务的人也不多,而且除了运送辎重外,还肩负着设置驿站的使命。
  毕竟与哈萨克人不同,戚继光的目的并非帮库楚汗多撑一会儿,而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永久据点与商路。
  两支部队精简军卒,都携带足量的代步马匹,又有认识路的哈萨克人充当向导,行军速度最快时甚至两日走了三百四十里。
  不过就那一次是急行军,是为赶到水源地才会如此,其他时候像翻越哈萨克山地一天二十五里、平时快的时候也就日行百里,正常六十里地像郊游一般,赶上盛产粮食的地方就歇几天补充粮草。
  再加上沿途修筑哨所、百户所,搭建临时营房以供后续部队休息。
  他们的总体行军速度非但不快,还太慢了,因此深受哈萨克部队诟病——骑毛驴的老头儿走上一个月都比他们走得快。
  不过也有一点也令哈萨克骑兵啧啧称奇,不论他们走到哪,不论他们当日不等明军往前跑出多远,总能看见明军斥候在前头接应他们。
  令引路的哈萨克骑手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到底是我们和他们谁才是向导?
  董一元多贼呀,他们这帮明军上层将领都知道塔武凯勒汗心里头盘算的是什么念想,这场仗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自然是要尽可能扬我威风,但也不能还没打仗就把底牌都亮了。
  至少行军能力该藏的要藏一藏,一来没啥坏处,库楚汗那边也正在集结人马,国都早就丢了,整个一游击队,没什么好着急的。
  二来也能养足精神、保留马力,看着沿途落脚的村子和部落,能吃几天人家粮食就多吃几天,也能对这边的生产能力摸个底。
  就这么晃晃悠悠,等他们靠近大乌瓦特湖,才终于能见识到西伯利亚汗国地貌的常态——沼泽,随处可见的沼泽地。
  近七千人的部队一路走走停停将近三个月,盛夏一过,天气很快就变得寒冷起来,走到这部队已经只剩两千三百人。
  明军倒是冻不着,他们离队的士兵在所经之处设立四十六处兵站,其中四十二处驿站有囤积粮草的功能,四处则用上了土木石料精心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