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山里人家 作者:女之水晶(晋江vip2014-09-19正文完结) >

第26章

山里人家 作者:女之水晶(晋江vip2014-09-19正文完结)-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能去一国之都的京城或是一州府之中心的府城住是最好不过的,但是这俩地方都太远而且他们又不熟悉,所以不现实。

    最后退而求其次,从各方面考量还是搬去顺应县是最好的选择,一是顺应县是他们顺天府除了府都顺天府幅员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地方,南北往来的所有大大小小的商队都要在顺应县停留补给,所以繁华程度可想而知;二是顺应县离得近,从镇上坐牛车去只要四个多时辰,方便他们慢慢找慢慢相看房子;再有就是他们的村庄就属顺应县管辖,所以去顺应县在一定意义上也算不得是离开故乡。

    其实对于赵三郎来说,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去哪里都一样,他没有说离开村子去外面只是怕媳妇儿不想也不愿意,既然现在媳妇儿都说了他哪里还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冲正一脸紧张怕他不答应似的的秦英点点头,“好,明天反正没啥事,咱们就去顺应县找牙行问问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秦英高兴,笑着说道:“好啊,也顺便问问有没有卖地的。”然后就笑眯眯的心满意足的找地方藏银票,这可是一千一百两银票啊,一定要藏好。

    找了半天的地儿,不是觉得这不好就是觉得那里不隐蔽,最后才决定还是将银票用油纸层层包好,然后放进小瓦罐里埋墙根下。

    在赵三郎的帮助下终于大功告成,秦英看了又看,觉得轻易应该看不出来,才拍拍手上的泥,笑着说道:“咱们去接小石头吧,他要是晓得了咱们要搬去顺应县不晓得乐成啥样。”他们从镇上回来得急,所以就没有去王家顺便把小石头带回来。

    瓷窑东家一直看着桌子上的哥窑笔洗,良久才开口对身边的人吩咐道:“长风,你叫人去查查那个农夫和农妇与欧阳老人是什么关系?他们手里怎么会有这件瓷器的?记住叫下面的人小心点,不要走露了风声。”

    一直随侍在侧的年轻男人立刻上前一步,领命道:“是,爷,小的这就叫人去办。”

    瓷窑东家点点头,在长风临去前,不忘叮嘱道:“一切还没有查清前,你先派人好好保护那农夫一家人。”说不定他们刚踏出他的瓷窑就已经有人先他一步盯上了他们。

    长风自是领命下去了,瓷窑东家接着观赏了笔洗片刻后,若有所思的对自己的长随说道:“你觉不觉得那农妇很像一个人?倒有几分意思。”

    长随不明所以的点点头,爷说像就像吧,反正他是没有看出来那个农妇像谁,不过那农妇却是有几分姿色,嫁给那个农夫真是可惜了。

    瓷窑东家扫一眼自己长随傻乎乎的模样,摇摇头,恨铁不成钢般道:“算了,给你说了你也不懂,真是对牛弹琴。”别人家的随从只要主子一个眼神就能立刻明白自家主子的心思,可到他这里的这个随从怎么会这么笨,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

    长随立即为自己喊冤,“爷,您怎么能这么说二九,是爷您自己突然没头没尾的来一句,二九又不是您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您说的是谁?”

    瓷窑东家站起身来拿扇子敲一敲二九的头,说道:“你还有理了,这会回去给老爷子祝寿我就把你留在府里,带着三九出来。”说完就不再理会二九,自己扬长而去了。

    二九摸摸自己被敲的大脑袋,委屈的说道:“爷,不要呀……”见自家爷不理会自己,自顾大步往外走,忙抱起桌子上的笔洗,抬脚追上去,“爷等等我呀!”

    瓷窑东家走到院子里便碰到了长风,说道:“从今天起那农夫一家便是爷的人,让那些动歪脑筋的人罩子放亮点。”

    长风立刻会意,回道:“属下这就去办!”

    瓷窑东家满意的点点头,还好爷身边的人不全都是笨蛋,还是有懂爷心思的,不错,不错。

    秦英自是不晓得他们一家从此有了靠山,如果有人要找他们的麻烦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是不是能同瓷窑东家黑白两道的势力抗衡。

    从卖了笔洗后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秦英和赵三郎只以为是自己谨慎小心,没有招人眼,两人完全没有将这平静往别处想,仍然一心过着自己安稳舒适的小日子。

 第33章 进城(1)

    得知自己一家会搬到县城里住而兴奋了一晚上的小石头,隔天是被赵三郎抱上牛车的。

    “醒了?肚子饿不饿?”秦英对着赵三郎怀里迷迷糊糊睁开眼的小石头说道。

    小石头还迷迷糊糊的不晓得他此时正在何处,打一个哈欠,用小胖手揉揉眼睛。

    秦英拿出帕子给他擦擦被他揉散的泪水,又把小胖手上沾的擦干净,边擦边说道:“还没有睡醒啊,再过儿咱们就到镇上了。”

    小石头这会儿清醒些了,听了秦英的话点点头,可怜兮兮的说道:“娘,我肚肚饿。”

    秦英马上把给他准备好的两块小点心递给他,一脸心疼的说道:“先将就着吃些,一会儿到了镇上咱们就吃饭啊。”家里就剩了这么两块点心,秦英全带上了,就是怕小石头路上饿。

    小石头一手拿一块,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

    同车一大婶见小石头睡醒了就乖乖的,肚子饿了也不哭不闹,笑着对秦英说道:“这娃儿教的好,乖得很。”

    有人夸自家娃,秦英心里高兴,可嘴里却说道:“他乖的时候乖的很,可要是使起小性来也让人头疼。”

    果然此话一出,同车有几个媳妇子就笑了起来,不复刚才那大婶夸小石头时的不理睬或是不屑一顾,纷纷说道:“小娃儿都是这样,我家那几个闹起来也只有他爹才治得住。”

    “是呀,我家娃儿也是。”

    于是几个媳妇子就像是找到了知音似的,开始七嘴八舌的谈论起自家娃儿。

    其中一个媳妇子不晓得为啥就有些针对秦英,见秦英正给小石头擦嘴角的点心屑,嘴里不阴不阳的说道:“我看妹子这么小,还没到十七吧,咋娃儿看着都有四五岁了。”言下之意就是小石头不是秦英亲生的,而她是后娘。

    闻言其他人都止住了话头看着秦英,虽说她们心里也有这个想法,可也不会像这个媳妇子似的不管不顾的就当着人家的面问了出来。

    其实也不怪她们这么想,秦英皮肤白嫩本来就显小,不明所以的人见到她,都不会相信她已经是个四五岁娃儿的娘了,那娇俏模样根本就是个才刚成亲不久的年轻小媳妇儿。于是想当然的就把她当成了小石头的后娘。

    秦英不理会那媳妇子的不怀好意,笑着说道:“看这位大婶说的,我哪里有那么年轻,翻过年我都是二十一岁的人了。”

    听她这么说其他人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只唯有被她叫大婶的媳妇子恨的磨牙,她今年也才二十三岁,哪里就被一个小她两三岁的女人叫婶子了,因而瞪着秦英说道:“我也只比你大两三岁。”

    秦英闻言,用手捂了捂嘴,做出一副“我说错话”的模样,然后对着那媳妇子不好意思的说道:“对不住啊这位嫂子。。。我也不晓得咋叫你,看你的样子以为该叫婶子呢。”

    秦英后面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更是气的那媳妇子嘴都歪了,指着秦英“你,你……”了半天,可就是“你”不出个所以然来。

    秦英满意的看着媳妇子被自己气歪了嘴,半晌才装作一副自己又说错话的样子,无辜的对赵三郎说道:“三郎咋办,我不是故意的。”可眼睛里的得意都快要装不住了。

    赵三郎看着秦英,一本正经的安慰她道:“没事,你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说完就冷冷看了一眼那媳妇子。

    这一眼却把那媳妇子吓得一个哆嗦,手麻利的缩了回来,本来要骂出口的话也僵在了嘴边,悻悻的哼了一声不敢再看两人。

    而其他人听了赵三郎的话都忍着笑,更有些忍不住的大声笑了出来,仿佛听了个大笑话似的,任由那媳妇子咋阻止可牛车里的笑声就是止不住,最后连赶牛的大爷都笑了起来。那媳妇子又气又囧,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才好。

    秦英也忍着笑的看着赵三郎,她才发现赵三郎还有说笑话的天赋,特别是配上他没有啥表情的脸说出来更觉得好笑。

    赵三郎可能是全车唯二没有笑的人,还有一个就是小石头,他根本就不晓得发生了啥,一脸茫然的问着秦英,“娘你们在笑啥?”

    秦英摸摸小石头茫然的小脸,憋着笑说道:“没笑啥。。。肚子还饿不饿。”

    小石头摇摇头,“不饿了。”

    秦英放心的点点头,说道:“到了镇上娘带你去吃好吃的。”

    接下来时间就过得很快,不大一会儿便到了镇上,秦英和赵三郎带着小石头去吃了混沌,又去点心铺子买了些点心,备着给小石头去顺应县的路上吃,然后又坐着牛车往顺应县赶去。

    到了县里两人打听到了一家信誉可靠的牙行,就直奔那牙行去了,对牙行的人说了他们的来意和要求,那牙人翻了翻簿子后才对秦英和赵三郎说道:“这里倒有两处符合你们的要求,一处在城西的梧桐巷,一处在稼元巷。”

    “我们能不能去看看?”没有看到房子,他们也不晓得到底哪一处好,因而秦英问道。

    牙人点头,说道:“等一会儿,我去拿钥匙。”

    。。。。。。。

    “前面就是梧桐巷……就是这里。”牙人拿出钥匙打开门引着秦英他们进到院子里去。

    院子不是很大,正对着院门有三间正房,左右各三间厢房,院子中还有一口井,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多余的地方了,就是想养两头畜生也找不到地方养,总不能将畜生养屋里吧。

    而且这院子一看就有些年头了,估计他们买下来住不了几年就该翻修了。

    只看到这些秦英就已经看不上这院子了,所以也不想浪费时间再进屋里去看了,因而对牙人说道:“这院子好是好,就是有些年头了……”

    干牙人这行哪个不擅长看人脸色,揣摩人的心思,听秦英这么一说,牙人马上就晓得他们是看不上这个地方,也不再领着他们继续往下看,因而笑着说道:“那咱们再去另一处看看,那里是个□□成新的院子。”

    于是几人又转身去稼元巷,稼元巷与梧桐巷都在城西,两个巷子之间只隔了两三个巷子,所以很快就到了。

    “这里就是稼元巷了。”牙人一是怕今天做不成生意,二是估计这个院子秦英他们或许看得上,所以这回介绍的格外仔细,也格外的上心,充分显示了牙人的嘴皮子功夫,“这巷子幽静,离大景街也近(大景街是顺应县最热闹的一条街,也可以说是顺应县的中心地带),只要穿过一条街就到了,这里面住的都是庄户人家中的富户,家家户户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口简单正符合客官您们的要求。”

    “就是这里第二个院子,客官您们看看……”牙人打开院门将秦英和赵三郎他们让了进去。

    “这院子是三年前才新建的,屋主老两口要跟着两个在顺天府做买卖的儿子去养老,不然也舍不得卖了这院子,不瞒二位这院子好得很,坐北朝南,门朝罡位,宅形左长右短,正是丑寅空缺聚钱财,家豪富贵长保守,子弟荣华得逸居的人间大吉居……”

    秦英根本就没咋听牙人的介绍,经过他们嘴的都是好的,根本就没有不好的,只留下赵三郎跟着那牙人,自己拉着小石头到处看。

    这院子确如那牙人说的,是个九成新的新院子,地方也大,进院门就正对着三间正房两间耳房,东西也是各三间厢房和两间耳房,屋子的开间明显比方才他们看的那院子的大得多,院子里也有一口井,从东巷的耳房过去就是正房的后面,这里还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靠墙一溜建了三间圈(读juan)棚,一块四五分大小的菜地,应该是很久没有人管理的缘故,菜地里只间隔很远长着些白菜。

    到目前为止秦英对这个院子还是挺满意的,就是不晓得屋子里咋样。

    从后院回到正院,那牙人还在向赵三郎吹嘘这宅子如何如何好,“……宅院西北高、东西低,有利于排水;还远离城门、祠社、官衙,避开‘破、败、坏、断、残’……”

    秦英走过去冲赵三郎点了点头,打断牙人的没完没了,说道:“我们想进屋子里去看看。”

    闻言,牙人就是一喜,虽然他暂时还看不出秦英和赵三郎到底有多满意这个院子,但是也看不出他们的不满来,于是更殷情的把两人让进了正房。

    “这间是明房,开间和进深都大,可以做堂屋;两边用碧纱橱式板壁隔开成两间暗房,虽说是暗房但采光却极好,客官可以自己看看。”

    接着又去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