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阿莞 >

第36章

阿莞-第36章

小说: 阿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可以易容了之后出去,祖父,你不是说过吗?就算是姑娘家也不能整天在家里,否则会成为井底之蛙,无知妇孺,祖母当姑娘家的时候,也不是整天呆在家里的。”齐莞理直气壮地找理由说道。

齐老太爷哼了一声,语气软了一些道,“你还敢拿你祖母跟你比?谁让你去学这个什么针灸医术的?”

其实老人家心里还是挺惊讶的,他知道这个孙女从小在亡妻身边长大,断然与其他孙女有些不同,还真没想她会学了医术,虽不知学得精不精,倒也比只懂读女悈女律的强些。

齐莞便将当初自己怎么学针灸医术的经过告诉齐老太爷,当时陆氏被锦州城大夫说药石无灵,多亏最后是赵夫人用几根金针救了一条命,而她对针灸和医术有种莫名其妙的兴趣,便求了赵夫人教她,赵夫人将她收为徒弟,她也因此学会了一手针灸和医术。

齐老太爷听完之后,睿智精明的眼睛微微眯起,“你说的这位赵夫人……可是赵言钰的母亲?”

老人家虽然不理世事,不代表不知外面发生什么事情。

“是。”齐莞低声应道,丝毫不惊讶老太爷怎么会知晓赵言钰。

“是关家的人?”齐老太爷的视线落在齐莞身后的殷姑姑身上,“江湖第一庄的关家状?”

殷姑姑福了一礼,“回老太爷,奴婢以前乃赵夫人的贴身侍婢,如今在大姑娘身边服侍。”

齐老太爷没有继续多问,只是看着齐莞说道,“你跟你师父学了医术,是为了你母亲,还是为了其他?”

“是为了母亲……也因为很喜欢。”齐莞想也不想地回道。

“这么说,你如今想出去当铃医,是想知道自己的医术到底能不能出师,你不敢拿你母亲试手,便要拿别人来试手?”齐老太爷的声音严厉了不少,像凛冽的寒风刀刀割向齐莞。

齐莞脸色微微一变,有种被误会的委屈,“祖父,我没这么想……”

“那你是怎么想的?”齐老太爷挑了挑眉,将目光重新落在湖面上,沉声问着。

“我以前只是想学了针灸以后可以医治母亲,可师父将医术都传授给我,我便不那么想了,我也想医治别人,我不敢说自己将来一定会悬壶济世,但至少在我力所能及的时候,能够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将来我成亲之后,也就只能够在深宅中过着日复一日的日子,如今我还算自由,做点我喜欢的事情……难道也不行吗?”齐莞咬唇道,有多少女子能够在成亲之后依旧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她不过想过一种与以前不一样的生活罢了。

齐老太爷听了她的话,沉默片刻,无奈叹了一声,“堂堂齐家的大姑娘去当铃医,就算这是善事,也要惹人笑话。”

“那三叔还说不想当官就不当了呢,您怎么不说他。”齐莞不服气地说。

“你三叔是个男子,你是个小姑娘!”齐老太爷没好气地道。

“小姑娘怎么了,若是祖母在世,她必定会答应我这个请求的,她总说女子也该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太拘束自己。”齐莞不得不将齐老夫人给搬了出来。

齐三老爷三年前突然辞官离开京都,除了老太爷,没人知道他去作甚,有这样任意妄为的三叔,上梁不正下梁歪。齐莞觉得自己偷偷跑去当铃医也没什么。

辉煌显赫了几百年的齐家并不如外人所想的那样规矩森严,听说祖父的祖父当时也是个不拘小节的怪才。

齐老太爷被气得笑了出来,“你敢把这事儿跟你父母说去吗?他们会答应你?”

“所以我来求您了啊,祖父,我就偷偷出去,不让别人知道,以后谁问起了,就说我是来您这儿下棋看书的,不会有人敢怀疑的。”齐莞立刻笑着说。

“不行!”齐老太爷还是拒绝,“你还真是什么都想好了。”

齐莞霍地站了起来,“祖父,您太偏心了,三叔想作甚你就由着他作甚,怎么我这小小的请求您都不答应!”

“你学艺未精,我不能让你出去祸害他人。”齐老太爷说。

“您又怎知我学艺未精?”齐莞不服气地问,她虽只是跟师父学了一年的医术,但她有过目不忘的秘密,她这一年学的,别人几年都学不来。

“你不是学了针灸,那就用你的针灸替绿枝止了齿痛,我再考虑考虑。”齐老太爷说,他并不反对孙女学医术,将来阿莞要嫁到什么样的侯门大宅,他心里是有数的,深宅里的明争暗斗,他也看在眼里,若是阿莞能有医术傍身,也算是能自保,不容易被人算计。

“好!”齐莞眼睛灼亮灼亮的,这是她第一次拿针替人医治,怎能不高兴。绿枝看着大姑娘那仿佛看到猎物般兴奋的眼神,后背浮起无数的寒粒。

“姑娘!”殷姑姑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锦盒和酒瓶。

“绿枝,你放心,我虽然第一次下针,但一定会治好你的齿痛。”齐莞眼底透着淡定的自信,她无数次拿自己的手臂练手,早已经将入针的深浅的分寸拿捏得极好。绿枝听了齐莞这话,嘴角抽蓄几下,脸色泛白。

齐莞让殷姑姑将绿枝的鞋脱了下来,自己则给金针消毒。

绿枝僵直着身体,齐莞让她放轻松,否则行针有危险,吓得她急忙深呼吸几下,勉强放松四肢。

她分别在颔厌穴和听会穴、悬颅、曲鬓处下针,慢慢入针半寸,是刺灸法。

齐老太爷在旁边沉默地看着,有些讶异齐莞娴熟的行针手法,直到目光落在齐莞的手腕上,洁白滑嫩的手臂密密麻麻都是红点,那分明就是针刺出来的。

一股怪异的情绪涌上了心头,齐老太爷本已修炼地波澜不惊的心还是被震撼了。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齐莞才慢慢地收针,眼睛明亮地看着绿枝,小心翼翼地问,“感觉如何?”

绿枝摸了摸左边的脸颊,看向齐老太爷,“好像不能么疼了。”

不知是终于觉得齐莞的医术能出去见人,还是因为看到她那手臂上的红点而无法拒绝,齐老太爷摇头叹息,“你既要出去,必须仔细自己的身份,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是齐家的大姑娘,能做得到吗?”

这是答应她了?齐莞心中大喜,“祖父放心,我一定会谨慎小心的。”

齐莞难掩喜色地看了殷姑姑一眼,“祖父,那我先回去了。”

看着孙女远去的背影,齐老太爷那双充满智慧的双眸闪过一抹遗憾,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轻叹一声,“若是男儿身……”

绿枝看着突然显得有些孤单的齐老太爷的背影,轻笑说,“老太爷,只怕寻常男儿都比不上咱们大姑娘。”

齐老太爷轻轻点头,“你说的对。”顿了一下又道,“明日让锡海跟着去吧。”

齐莞回到菀园,便低声吩咐白卉和沉香去准备她明日出去当铃医要用的东西,沉香没想到老太爷会同意齐莞这个请求,只好去准备东西了。

白卉则兴奋地说明日要随同齐莞一块儿出去。

“你与沉香都是我的贴身丫环,要是你们不在家里,肯定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明日你们随我一起去老太爷那儿,待我易容成丫环之后,便跟殷姑姑出门,只当是为老太爷办事,你们可要见机行事,莫要泄露了我的行踪。”齐莞叮嘱白卉道。

“若是夫人找您呢?”白卉脸上不掩失望,除了昨日去找少爷,她还没去过京都其他地方呢。

瞧出白卉的心思,齐莞笑道,“还怕以后不带你出去么?若是夫人找我了,便说我在老太爷那里,或是……说我在看书,不过,这几天母亲估计没什么功夫会想起我的。”

刚从锦州城回来,家里多的是事情让母亲去忙。

翌日,齐莞便在殷姑姑的巧手之下,易容成一个五官寻常的小丫环,她们从后门出去,守后门的婆子听说是老太爷让他们出去办事,也不敢问太多,看了几眼便开了后门,心里狐疑老太爷不是一向使绿枝出门的吗?怎么却是个面生的小丫鬟和大姑娘身边的人了?不过转念一向,老太爷屋里的人她自己也认不全,何况大姑娘还经常去老太爷那儿呢,那殷姑姑虽和老太爷的人一起出去办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六十六章第一次行医

后门停着一辆马车,赶车的是老太爷派来的,叫锡海,是以前老太爷的小厮,如今也是一直跟着老太爷,为人木讷不爱说话。

说是小厮吧,齐莞又觉得不太像,她反而觉得锡海像是老太爷的护卫,而且,连齐正匡对锡海也挺客气。

“大姑娘。”锡海坐在车辕上,见到齐莞和殷姑姑出来,要下身行礼。

“海叔,我今天可不是什么大姑娘,叫我齐小郎中。”齐莞急忙阻止锡海下来行礼,自己已经跳上了马车,学了这么久的武功,她的身手比以前好了不少。

殷姑姑跟锡海福了福身,这才跟着上车。

还要替齐莞易容成郎中的样子呢。

所谓铃医,自然就是以摇铃招来病家,多数是游走江湖的民间大夫,许多名医也是从铃医中来的,如扁鹊和华佗。

齐莞自然不敢奢想自己能成为名医,医者在大周朝是颇受尊敬的,然而,铃医却不包括在内,那些坐馆的大夫多数看不起铃医,认为铃医只是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没有多少真正的才学。

殷姑姑将齐莞易容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青年郎中,眼睛变小了,眉毛粗了,肌肤也没原来看的那样细腻白皙,而齐莞耳垂上的耳洞,殷姑姑不知用了一种肉色的粉膏涂上,若是不仔细观察,是看不出有两个耳洞的。

“殷姑姑,你这易容术一定要交给我!”马车稳稳地前进,齐莞拿着铜镜看着自己陌生的样子,再一次惊叹殷姑姑的厉害,这易容术要是能学会了,以后她可就又有一技傍身了。

“姑娘要学易容术作甚呢?这易容所用的东西可不能常涂在脸上,否则会伤到肌肤的。”殷姑姑正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摇铃的老翁,听到齐莞这么说,抬头讶异地问。

齐莞摸了摸有些不自然的脸皮笑道,“我也不是常用,就是想学着,指不定以后用得着。”

殷姑姑笑着应下,“姑娘若是想学,我交给你便是。”

马车驶离了京都最繁盛热闹的区域,往乡间小村而去,殷姑姑透过窗帘看着外面的景色,好奇地问,“姑娘,外面这是打算去哪里行医?”

“自然是离齐家越远越好,京都住的都是官宦世家,他们哪里需要请铃医,只有偏远些乡间村落,才需要铃医,而去也是最安全的。”不会有人认出她是谁,“至于去哪个小村,海叔会带我们去的。”

外面那人是老太爷派来的,殷姑姑自然不会怀疑的。

小半个时辰之后,他们便到了一个叫富贵村的村门外,齐莞让锡海在附近照个阴凉的地方等着她们,不必随他们进村去,否则那些村民见她一个铃医还乘坐马车,定是不会相信的。

锡海没有二话便点了点头,驱车马车到一旁大树下等着。

大概是第一次出诊,齐莞显得有些紧张拘束,倒是殷姑姑,因为以前经常陪着赵夫人出去当铃医,早已经轻车熟路,到了巷子前就开始摇这铃铛,吆喝起来。无奈,走了大半个村子,吆喝得快没声音了,依旧没人要他们去问诊。

齐莞叹道,“莫不是这村里的人无一人生病。”

纵使失望,可他们还是恪守铃医的规矩,不能去敲别人的大门,询问家中可有病人。

正走得疲累,齐莞便听到后面在屋前晒干草的妇人低声嘀咕了一句,“今日倒是奇了,竟来了两个铃医。”

齐莞和殷姑姑面面相觑,心里感叹今日的运气实在不怎样,好不容易能出门了,却遇到另外一个铃医抢生意。

“既然已有另外一个铃医,姑娘,不如我们趁着时候尚早,到下个村庄去?”殷姑姑压低声对齐莞说道。

“只能如此了。”齐莞点了点头,两人往村口的方向走了回去。

两人来到村口的时候,发现在村口处围了不少人,其中还有一辆马车停靠在旁边,许多本在农田中耕作的佃户都跑上来看热闹了。

“不知发生何事,姑娘,我们去瞧瞧。”殷姑姑道。

齐莞看了那辆马车一眼,有些狐疑,犹豫着不想向前,被殷姑姑这么一说,便想应该不至于那么巧,便走了过去。

原来是赶车的小厮突然晕倒落地,怎么也叫不醒,正巧到富贵村的铃医经过,便上前去医治了,而其他村民难得见到这样华丽好看的马车,忍不住都围了过来观看,指不定还能见到京都里地贵人一面呢。

马车坐着什么人,却没人知晓,只有一个护卫打扮的人站在那昏倒的小厮身旁,皱眉看着在替小厮把脉的铃医。

“是中了暑气,已经是极为严重,要赶紧送去京都的医馆救治才行了。”那老铃医捋着短须,沉声说道。

护卫打扮的青年脸色难看地望了马车一眼。

“这时候如果不救星,待送去了医馆,只怕就救不活了。”殷姑姑低声对齐莞说。

这话却让那老铃医听了去,老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