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06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06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上那样驰骋自如,使其战术技术性能约降低 10%。其次,M1A1 坦克是美军

为在欧洲战场使用而设计的主战坦克,基本上没有考虑风沙对坦克的影响,

缺少防尘装置。一起风暴,风沙粒很容易堵住过滤器,致使驾驶舱内温度过

高,严重影响乘员的有效操作。另外,沙粒对发动机的磨损也非常大,高于

正常值的 2~4 倍。这些自身弱点增加了维修保养的周期,加重了后勤保障的

负担,使得它的故障率升高,“出航率”降低。

       

    世界上最昂贵的坦克

      

    日本 90 式主战坦克是当今世界上最昂贵的坦克。其价格相当于举世闻名

的美国 M1A1 和德国“豹”2 坦克的 3~4 倍。该型坦克正式研制于 1976 年,

原计划 1988 年定型投产,但直到 1990 年才正式定型,所以称为 90 式坦克。

    90 式坦克的外貌与德国“豹”2 坦克非常相似,即炮塔外侧由垂直面构

成;车体前后方向较长;车体后部是稍翘起状;车体后端装有长方形格栅。

    驾驶员位于车体前左侧,配有 3 具潜望镜,中间一具夜间可用微光夜视

仪替换,因而具有相当强的夜战能力。炮塔上方靠前的突起部分是激光探测

器,后部竖起的圆筒是横风传感器。在主炮防盾板上的左侧,上方大孔是炮

手的直接瞄准孔,下方小孔是 7.62 毫米并列机枪眼。

    为了能满足 2000 年战场的需要,90 式坦克采用了与欧美第三代主战坦

克口径一样的 120 毫米滑膛炮。90 式坦克炮塔较小,车内布置紧凑,采用了

自动装弹机,使炮塔高度降低,由地面至炮塔顶部高只有 2.335 米。坦克全

重仅 50 吨。坦克炮全重 3700 千克,多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

甲弹。脱壳穿甲弹的有效射程 3500 米,距离 2600 米时可穿透钢装甲 500 毫

米。使用多用途破甲弹,当距离 2000 米时可破甲 600 毫米。

    90 式主战坦克的防护能力相当强。车体和炮塔由防弹钢板焊接而成,正

面采用了模块式复合装甲,可以经常更换;炮塔两侧采用间隔式装甲,车体

两侧有钢制裙板保护。除了装甲防护外,车上还装有激光报警装置,当探测

器探测到敌激光测距仪发出的激光或敌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激光束时,就

立即发出警报,使己方能先敌发动攻击,井采取规避行动或发射烟幕弹使敌

导弹不能命中。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发动机废气排出的热特征,一直是坦克专家攻关的

难点。90 式坦克的发动机废气排出口置于车体后部两端,并加上了格栅护

盖,从而分散了废气的热信号,不易被敌红外探测器发现。

    日本 90 式坦克采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车长和炮手的瞄准镜都有各自独

立的稳定系统。车长通过观察镜和可转 360°的潜望瞄准镜进行观察瞄准:

炮手则通过内装热成像仪的主瞄准镜及辅助瞄准镜实施瞄准观察。主瞄准镜

和激光测距仪组装在一起,可测距 5000 米。热成像仪通过高灵敏度红外电视

把敌坦克发出的红外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可使坦克进行瞄准和自动跟踪。

从发现目标到瞄准目标,车长指示弹种,炮手立刻利用激光测距仪,以弹道

计算机解算射击诸元,最后开炮射击,全过程只需 4 秒钟。

    90 式主战坦克 1992 年正式装备部队。日本陆上自卫队拟采购 600~800

辆,并优先装备北海道师。

    钢甲铁马——“勒克莱尔”坦克

      

    法国“勒克莱尔”坦克是 70 年代开始研制的,号称下一世纪的坦克。该

坦克全长 9.87 米,高 2.47 米,重 53 吨,只需 3 人驾驶。这种新式坦克车体

低矮,并采用了一项革新技术——油气悬挂装置,使操纵动作异常轻柔灵活。

    无论在装甲,还是火力和电子装备方面,该型坦克均超过美国的 M1 型坦

克。“勒克莱尔”外壳敷以复合装甲。这种装甲由最坚硬的陶瓷和较柔软的

金属交替分层混合,就像三明治一样,足以抵挡导弹的打击。它还具有“反

应性”,即在坦克最暴露的部位覆盖着奇怪的“爆炸瓦”,它由 2 张钢片组

成,钢片之间装有火药。这些“瓦片”受到冲击时就会爆炸,因而使打过来

的炮弹偏离轨道,起到主动保护作用。

    美国 M1 型坦克行驶速度超过时速 10 千米时,攻击命中率极低,而“勒

克莱尔”在时速 40 千米的冲刺中,仍可直接命中 3000 米外的一个行进中的

机动目标。它在起动 5 秒钟内速度就能达到每小时 32 千米,最大时速可达

75 千米,它的最大行程为 550 千米。坦克上的变速箱完全自动化,还配备有

履带液压减震制导装置,所以它的推进系统功率强劲,可以在任何地面上全

速运行,能够越过 1 米多高的障碍物,并能在异常寒冷的冬天保证起动。

    迄今为止,坦克的生存问题仍是各国军方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因为坦克车长很难掌握自己在战场上的确切位置,难以同其他坦克保持通信

联络而不泄密,也难以了解友邻坦克的确切位置。“勒克莱尔”则不然,由

于拥有最先进的数字、信息和光学系统,又拥有外部探测和内部控制、指挥、

和通信系统,所以它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种电脑坦克。车内信息系统可以自

动、适时地与一个电脑控制的庞大通信和指挥系统相接。不仅每辆坦克可以

掌握自己在战场上的确切位置,而且可以在战场上同指挥部和友邻坦克协调

行动。

    “勒克莱尔”坦克通信系统能保证车内外具有迅速、保密的通信能力,

乘员、车长或炮手在激光测距、射击诸元计算、瞄准时均可以互相通话。坦

克车上使用的是第 4 代数字军用电台 PR4G,这种电台有转换频率、寻找空白

频道和译成安全密码的功能,因此通信内容难以截获。

    为了显示“勒克莱尔”、的卓越性能,法国军备总局曾组织一些记者参

观了“勒克莱尔”坦克试验中心,并对外宣称,“勒克莱尔”将于 1992 年起

装备法国军队。就在法国军方“自我陶醉”,沾沾自喜时,不少法国工程师

泄露了“天机”:该型坦克许多关键部件采用的是美国新式坦克的先进技术。

       

    口吐烈焰的坦克——TO—55 喷火坦克

      

    我们知道,坦克的威力就在于那粗长的炮管、重磅的炮弹。然而,苏军

曾研制出一种会喷火的坦克。这种坦克一旦疾驰战场,不但可以射出炮弹,

还可喷出一股股燃烧猛烈、冒着黑烟的胶状油柱,恰似一条条火龙从“炮口”

飞出,向敌阵地飞去。

    奇特的喷火坦克名叫 TO—55。它实际上是坦克和喷火器的奇妙结合,即

在 T—55 坦克上加装一套专门的喷火装置——ATO—200 型喷火器。它是一种

装在炮塔内的、可以多次喷射的喷火器,在其短而粗的喷火口侧并列机枪的

位置伸出。喷火器由液体部分、气体部分、点火系统和保险系统组成,而喷

火设备则包括空气、油料和电气系统。

    喷火的奥妙全在于喷火器部分。射手按下按钮,电路接通,电点火管先

点燃喷嘴;与此同时,也点燃火药管,进入油瓶的油料被火药气体所推动的

活塞压出喷嘴,再经喷嘴火苗点燃而形成火龙飞出。转鼓轮转动,准备下次

击发,进行新的喷射。

    该喷火器的独到之处在于转鼓上装有 12 个油料点火管和 12 个火药管。

每击发一次,它们便随着转鼓转过一个位置,一共可击发 12 次。油料的供应

也全按击发指令,一次一瓶地由油料桶经输油管、活门,而传送到待射的油

瓶中。

    TO—55 喷火坦克全部油料容量为 460 升,每次喷射油料 35 升,足够喷

射 12 次。每分钟可喷射 7 次,油料出口速度为 100 米/秒,喷射距离可达

200 米。对远距离目标,它可以炮击;而对近距目标,自然采用喷火最为理

想。

    这种喷火坦克在行进途中能在 2 分钟内喷射出 420 升油料,在敌目标或

敌前沿阵地造成火海,有效地杀伤有生力量,摧毁明碉暗堡,破坏装备器材,

为进攻开辟道路,迫使敌人放弃阵地。若用它进行防守时,还可以为前沿防

守部队设置层层火障。

       

    不同凡响的“铁旋风”——“豹”2 级坦克

      

    德国的“豹”2 级坦克于 1970 年开始研制,1979 年底装备部队。该型坦

克战斗全重 55.15 吨,最高时速达 72 千米,配有综合火控系统,装有 120

毫米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

    然而,随着各国坦克性能的提高和反坦克武器威力的增强,德国军方于

1986 年起又对其进行改装,主要是加强了装甲防护。在车体及炮塔结构的凹

陷处,装有最新的复合装甲模块,上面再盖上附加装甲板。侧裙板前部 2 米

处有由钢和复合装甲构成的两层装甲板。它们用铰链与底边连接,运输时可

以折叠起来。侧裙板后部较薄较轻,由复合材料制成。炮塔顶部装有附加装

甲,其内装有炸药以防子母弹。

     除了装甲部分改进外,炮长瞄具的头部现在由炮塔的顶部伸出,因而可

保持炮塔前部装甲的完整性。在炮塔的中心部位,有一个可以四周观察的瞄

具,车长通过它可以实施昼夜观察。

     炮塔内有车长、炮长和装填手 3 人。车长通过直视显示器可显示炮长瞄

具中的图像,还可以使用该瞄具中激光测距机进行精确测距。此外,他还备

有一个带有激光器按钮及火炮发射按钮的控制手柄。炮长也有一个瞄具,并

组合有激光测距机。此外,炮长还备有一台望远式辅助瞄具,装在火炮摇架

上,并用光学铰链与炮塔上装的观察镜相连。

     “豹”2 级的炮塔尾舱中有一台 EMEES15 火控计算机,它能接收所有传

感器的输入信息,以及一系列手动输入信息,例如气象数据及弹种等,还可

以控制炮长瞄具反射镜的稳定性。

     火炮仍旧为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这种北约制式120

毫米炮,能使用北约任何一个国家的弹药。其中动能穿甲弹是莱茵金属公司

生产的 DM33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化学弹则为莱茵金属公司的 DM12 反坦

克破甲弹。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德国反对采用贫铀弹作为动能穿甲弹。坦

克上的 7.62 毫米机枪,可由炮长或车长电击发射击或由装填手手动射击。

     火控系统可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最有效的是“猎手—杀手”方式。车

长用他的周视瞄具单独搜索目标,然后将火炮调到炮长的瞄准线方向上,从

而由炮长攻击目标。此后车长又可自由地重新搜索目标,或者由他监视对目

标的攻击,并随时进行指挥。德军曾对现役 470 辆坦克进行调查,使其先后

完成了 42.5 万千米的道路及越野行驶,而且主炮也发射了 2.7 万发以上的炮

弹。上述试验足以证明,“豹”2 级坦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依旧是世界先

进坦克中的佼佼者。

        

     战场利剑——“布雷德利”战车

       

     奥马尔·布雷德利是美国陆军的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北

非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借

重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的威风,美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M2/M3 战车。

     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于 1980 年正式投产,1983 年起装备美军机械

化师和装甲师,用来协同 M1、M1A1 主战坦克作战。M3 和 M2 同出一宗,外貌

相差无几,只是内部结构有所差异。M2 的战斗全重 22.59 吨,乘员 3 人、载

员 7 人;M3 的战斗全重 22.44 吨,乘员 3 人、载员 2 人。

     M2 和 M3 外形均很像小坦克,只是火炮口径小。M2 由地面至炮塔顶部高

2.565 米,比 M1A1 还要高 0.1 米。该战车的主要武器是 1 门 25 毫米链式机

关炮和 1 具“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这门以“大毒蛇”命名的 M242 型机

关炮,采用电动链式供弹装置,火力很强,射速有单发、100、200、500 发

/分 4 种。弹种有曳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