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450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50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现了希腊人留下的大木马,便把它作为战利品拉进城内。深夜,在特洛伊
人毫无戒备的时候,希腊勇士们从大木马的肚子里跳了出来,他们打开城门,
发出了信号。这时在海上隐蔽的希腊人悄悄返回,在城中同伴的配合下,里
应外合,迅速地夺取了特洛伊城。


击沉自己的军舰

1770 年 5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黑海海港风平浪静。刚刚巡航归来
的“神圣的瓦尔瓦拉号”军舰,安稳地停泊在海港。官兵们有的在擦拭武器,
有的在冲刷甲板,还有的哼着小调在舱里刮胡子……
突然,海岸上一串串炮弹呼啸而来,海面上激起了冲天的水柱。水兵们
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又一串炮弹已飞临头上。刹那间,浓烟、烈火笼
罩了整艘军舰。爆炸声、倒塌声、呼救声响成一片,海水如潮般地涌进军舰,
船身很快倾斜,不久便带着悲哀从海上消失了。海水中,几百名官兵痛苦地
挣扎着……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神圣的瓦尔瓦拉号”军舰是被自己的炮兵故意击
沉的。原来沙俄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想要一幅真实地反映海战的巨型油画,
为了使画家能目睹战舰被击沉的真实场景,她于是下令,让炮兵一边打,画
家一边画。
一艘战舰及舰上的几百条生命与一幅油画相比,在“尊贵”的女皇眼里,
后者是胜过前者的。油画,可以装饰她华丽的宫殿,显示她的富贵,也可以
使她多一点虚荣。为了这点虚荣,她可以置起码的人道于不顾,置为她屡建
战功的军舰和数百名官兵的生命于不顾,竟然丧心病狂地下令炮兵对准自己
的军舰,演出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悲剧。

输给了暴风雪

1812 年初冬,叱咤风云的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攻入莫斯科,使他的军事
生涯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几乎整个欧洲已俯伏在他的脚下。可是,俄罗斯的
冰雪严寒出来和拿破仑作对了,比常年早到的大寒流突然向毫无准备的法军
将士袭来。足智多谋的拿破仑这时也无计可施,只好撤出莫斯科,撤出俄罗
斯。在漫长的撤退途中,这支征服了整个欧洲的远征军,天天都有数千兵马
被冻毙在风雪路上。
时过 129 年,1941 年 11 月,正当纳粹德国的百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的时候,零下四五十度的奇寒袭来,将单衣薄履的德军成批成批地冻僵在莫
斯科郊外的雪地里。汽车、坦克和装甲车的发动机转不起来了,士兵的枪栓
也被冻油卡死,拉不动了。严寒瓦解了德军的战斗力,使希特勒占领莫斯科,
灭亡苏联的美梦,被无情的漫天风雪吹得无影无踪。
严寒也并不总是偏袒俄罗斯。1939 年 11 月,苏军发动了对芬兰的战争。
面对强悍的苏军,芬兰人充分发挥了他们惯于在冰雪严寒地区作战的特长。
当苏军两个机械化师编成行军纵队,通过芬兰冰雪覆盖的森林地区时,雪深
没膝,奇寒彻骨,重装备已派不上用场。正在此时,由当地伐木工人组成的
芬兰滑雪作战分队像白色的闪电一样,从茫茫林海雪原中冲杀出来,将苏军
纵队截为若干段,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1982 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登陆部队的突击队员都是刚刚从北极圈
附近的训练基地调回的冬训部队。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五六月份,气温在零下
20℃左右,阿军对此极不适应,而英军却是习以为常。因此英军取得的胜利,
除了别的因素之外,严寒也在为英军助战。
严寒可以冻结江河、沼泽,便于机械化部队通过,暴风雪能够隐蔽行动

企图,有助于隐蔽。为了适应冰雪严寒地区的作战需要,各国在研制武器装
备时,都充分考虑到寒冷地区使用的特点,以保证武器在低温之下能照常发
挥其应有的性能。
有人说,拿破仑输给了暴风雪,希特勒输给了冰雪严寒,这当然不尽全
面。冰雪严寒是公正的,战争中,冰雪严寒为谁助战,完全取决于交战双方
对严寒的适应能力和巧妙利用的程度。

苏沃洛夫的“援兵”

1790 年 10 月,第二次俄、土战争中,俄军统率苏沃洛夫将军命令他的
部下库图佐夫率军围攻多瑙河畔的伊兹梅尔要塞。驻守该要塞的土军顽强抵
抗,库图佐夫强攻了两个月,仍然没有攻下来。他虽然身经百战,但对这次
的强攻能否取胜也毫无把握,为此,他决定向苏沃洛夫将军求援。
苏沃洛夫将军收到部下的求援信后,不仅没给他一枪一弹、一兵一卒能
援助,而且还向大本营发出“已攻占要塞”的捷报,并任命库图佐夫为“要
塞司令”。
库图佐夫深知“捷报”已传回大本营,如不攻占要塞,就要担当“欺君
之罪”的罪名,身败名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精心部署,身先士卒,
竭尽全力地发动强攻,终于攻下了伊兹梅尔要塞。
苏沃洛夫将军对库图佐夫可谓了如指掌,他当时认为,一个指挥官如果
信心动摇了,纵然大量增兵也无济于事。为了完全打消库图佐夫的依赖念头,
他才采取了这种破釜沉舟、断其退路的做法,果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军旗的妙用

军旗是军队的灵魂。军旗在、意味着军队在;军旗不在,意味着军队转
移了。
但是,神圣的军旗也有被利用的时候。那是在 1793 年 12 月 18 日,法军
偷袭并收复土伦军港以后,法军司令杜戈梅将军下达了一道命令:任何人不
得将港口上的敌军军旗取下。对于这道奇怪的命令,士兵们有的感到惊讶,
有的感到耻辱,但都不敢声张。
在以后的一个月内,不断有满载着物资的敌船驶入港内,结果——都被
法军俘获。
原来,敌军补给船远远看到土伦军港上插着他们的军旗,以为阵地还在
自己人手里,便放心地驶进来了。

拿破仑检阅“预备兵团”

1800 年初,加入欧洲反法同盟各国的军队,分别从几个不同方向威慑拿
破仑领导的法国。由梅拉斯元帅率领的奥地利 10 万大军,重新抢占了拿破仑
在 1796~1797 年征服的意大利地盘,对法国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为了阻挡住奥军凶猛的攻势,拿破仑一方面秘密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预
备兵团,另一方面大加宣扬,称新组建的预备兵团将在第戎集结,他决定亲
自去检阅。消息很快传到各国间谍的耳中,他们也赶到第戎,希望通过参观

检阅,搜集有关预备兵团的情报。检阅后,间谍们发现,所谓的“预备兵团”,
除了几团新兵之外,只是徒有虚名的司令部和老弱病残士兵,毫无战斗力可
言。
间谍们将情报传到伦敦、维也纳和其他国家的政治中心,各国的绅士们
嘲笑拿破仑的预备兵团只不过是个幌子,纯属自欺欺人,其目的在于使奥军
不敢进攻法国本土。各种讥讽拿破仑的传单和宣传画也出现在欧洲各地,其
中一幅画着“12 个童子军和 1 个装着木脚的人”,下面写着“拿破仑的预备
兵团”。谁曾料想,这一切正是拿破仑精心策划这次检阅所要达到的目的。
原来,拿破仑事先估计到组建一支大部队很容易被对方间谍获悉,于是采用
妙计瞒天过海。他公开检阅的预备兵团只是临时拼凑的老弱病残兵团。而讥
讽预备兵团的那些宣传画,有些还是法国谍报机关精心策划的,而真正的预
备兵团正在加紧训练,积极备战。
梅拉斯元帅果然上当了。他认为,拿破仑新组建的预备兵团只不过是一
群乌合之众,于是,他命令奥军南下,加紧围攻当时仍由法军控制的热那亚
城,并随时准备入侵法国本土。这时,拿破仑已率领着数万大军,绕道瑞士,
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大小圣伯纳德山口,似天兵天将一般,出其不意地出现在
奥军的后方,使奥军措手不及,不战而溃。

巧夺大桥

拿破仑时代,法军越过奥地利边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当法军
逼近奥国首都维也纳时,被多瑙河挡住。拿破仑命令将军谬拉迅速攻占该河
唯一的一座桥。
奥军早已在桥上埋好大量的炸药,随时准备炸毁这座桥,以阻挡法军前
进。谬拉带领部队来到桥边,他命令突击队隐藏在桥边的丛林后面,自己则
带着几位将军大模大样地走向桥头,并把路障一个个推到旁边。奥军见此情
况,就要点火。谬拉朝他们大声喊叫:“法奥两国正在签订停战协议,你们
还炸桥干什么?”奥军士兵正在犹豫不决时,谬拉已走到桥头,高声喊道:
“我们几个是代表法军来谈判的,不知你们的司令官在哪里?”这时,躲在
丛林中的突击队开始向桥头前进,奥军见势头不对、又要点火。谬拉厉声恐
吓道:“如果炸了桥,上级怪罪下来,你们可吃罪不起!”点火的士兵又将
手缩了回去。法军突击队见势闪电般地冲了上去,迅速解除了守桥士兵的武
装。随后,法军大部队立即攻占了整个桥头堡,保证了整个军队的顺利通行。

坚壁清野退敌军

1812 年 6 月,法兰西皇帝拿破仑调集了 60 万大军进攻俄国。俄国在强
敌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法军迅速推进到俄国腹地数百公里的斯摩棱斯克。
此时,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分析敌我形势后,决定避开敌人的锋芒,主动放
弃莫斯科。实行大退却,诱敌深入,伺机歼灭敌人。
9 月中旬,库图佐夫指挥俄军撤出了莫斯科。为了使法军进占莫斯科后
不能就地获得补给,俄国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库图佐夫命令俄军组织
大批车船,运走城内物资,并动员城内居民撤出。接着,俄军放火焚城,将
来不及运走的粮食和军用装备统统烧毁。城内大火数日不灭,2000 余所房屋

化为灰烬。法军占领莫斯科后,在城内找不到一点粮食充饥,大军饥寒交迫,
疲惫不堪,加上疾病和寒冷,处境日益艰难,兵力削弱,士气低落。拿破仑
看到形势的严峻,便想体面地在冬季来临之前退出这场战争。他多次派人诱
逼沙皇签订和约,均未得逞。在万般无奈的不利情况下,拿破仑被迫率军撤
出莫斯科,开始战略退却。库图佐夫抓住战机,及时转入战略反攻,大败法
军。

气球炸弹

1942 年秋,日本军事气象学家荒川秀俊受海军之邀,出差南洋,遭到美
机袭击。存心报复,就通过日本中央气象台台长向大本营提出了气球炸弹的
建议,即利用定高空气球,乘高空偏西风带,把燃烧弹等飘放到美国去。日
本官方采用了这一建议,进行了大量的有关气象条件的研究工作。军方“动
员”学生制作“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顺着高空西风带,二三
天飘移到美国后,就掉下去。从 1944 年 11 月到 1945 年 4 月,日本共放气球
约 9000 个、据美国统计,到达美国的至少有 287 个。
气球到达美国后,由于燃烧弹爆炸,常引起森林失火。开始时,美国不
知道“火源”从何而来,经气象部门研究后,才知道真相。因此美国费尽心
思地加强森林防火的天气预报。为了防止森林失火,美国还派了大批妇女去
昼夜守护。
日军为了掩盖其罪行,战败投降时,下令把有关气球炸弹的资料烧毁了。
但据荒川秀俊战后供称:日军不仅使用气球炸弹,当时日军设在我国东北的
“陆军兽医研究所”,甚至曾秘密研究用气球携带细菌,飘放到苏联亚洲的
滨海地区。大概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才使得日本战争狂人的这一丧
心病狂的计划未能实现吧。

气球防空

1940 年 7 月至 1941 年 5 月,英国在“不列颠之战”中,为弥补防空作
战兵力不足的弱点,曾大量使用过阻拦气球,实施防空作战。他们生产了 2000
多个气球装备防空部队,用来加强重点地区、重要军事目标的对空防御。这
些体积庞大的阻拦气球,底部用细钢丝索牵住,放飞在目标区  1000 米以下
的空域中,组成一道道花团锦簇般的拦阻线。那时英德作战双方装备的都是
低速螺旋桨式飞机,投弹瞄准设备也比较原始,要想提高命中率,只有降低
投弹高度,甚至采取俯冲轰炸的办法。敌机若冒然闯进这些气球组成的防线
内,飞旋着的螺旋桨叶会被破碎的气球套住、无法维持正常飞行状态而坠毁。
敌机要避开阻拦气球,势必要升高飞行高度,进行水平轰炸,从而大大降低
其投弹的命中率。为了使气球部队便于机动和缩短施放时间,英军把气球钢
索的另一端系在卡车上,需要移动时,将气球收回至距地面数米高,然后开
车快速到达指定设防区,像放风筝一样再将这些气球施放到德国空军可能来
袭击的方向上,构成一道道摇摆不定的空中防线,从而减少了地面目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