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412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12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来切取基因的,往往是某种酶(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用来担任载体
的,往往是质粒、噬菌体等有生命的小颗粒。这些都是以纳米(10…9 米)
为长度单位的小不点儿,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再拿筛选来说,细胞接受外
来基因意味着表现出这个基因的功能,确定这一点需要精细的鉴别,而这种
细胞往往只占动过手术的细胞的百分之几。
加进去一个基因已经是千难万难了,要随心所欲地将基因排列组合,组
成一个完整的 DNA,并让它表现出功能,当然就更难了。到目前为止,像《侏
罗纪公园》里那家基因公司所完成的工作,还是不可能实现的。复活恐龙还
是很难想象的事。
然而,基因工程已经实现了许多在常人看来是很难想象的事。
你能想象老鼠长得像狗一样大吗?
1982 年,美国的两位基因工程学者把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小白
鼠的受精卵中,结果,培育出的小白鼠比普通的大两倍半。接着,台湾的学
者进行了类似的工作,培育出了像狗那么大的老鼠。
按照这个思路,把一些高大动物(如大象、牛等)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
到家畜的受精卵中,就可能培育出体重比原来重几倍的家畜来。美国一位学
者宣称,这项工作已经“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进入 80 年代后期,基因工程的喜讯联翩而至:通过改换基因,培植出了
耐碱的水稻、高蛋白质的水稻、高产的棉花、抗病害的烟草,用改造过的大

肠杆菌、酵母菌生产珍贵药物,开采石油,冶炼金属,等等。
有的喜讯特别令人开怀:澳大利亚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把蓝色花卉细胞中
的蓝色调基因分离出来,转移到玫瑰的植株细胞内,获得了蓝色的玫瑰花。
他们还打算培育黑玫瑰、黑郁金香等等。
有人说,基因工程几乎无所不能,它就像 20 世纪的造物主,使一批又一
批面目全新的生物从实验室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最终将造就新的社会、新
的自然界。

植物基因工程

俗话说,“懒人种豆”。因为大家都知道,豆类作物不需要施肥,种下
后几乎可以坐等收获,是一种“懒人庄稼”。
豆类作物为什么不需要施肥呢?是因为它的根部会与土壤中的根瘤菌结
合而形成根瘤,而根瘤菌会把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变成植物能直接利用的形
式,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这也就是说,每一棵豆科植物都拥有一座小型的
氮肥厂,自给自足,绰绰有余。土壤中根瘤菌到处都有,独有豆科植物对它
有吸引力。这是因为豆科植物有一种固氮基因,这种基因到根部发育到一定
阶段就会起作用,向土壤中的根瘤发出信号,欢迎它们来作客、“定居”。
当基因工程方兴未艾之时,一个极其动人的主意很自然地跳了出来:如
果把豆科作物的固氨基因转移给水稻、小麦、棉花,那该多好!不要说省去
了成亿吨的化肥,也不要说省去了施肥的大量劳力,就对于改善土壤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来说,这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所以,在整个植物基因工程中,固氮基因的转移成了王冠上的明珠。许
多学者孜孜不倦地进行着研究,希望早日攻下这座堡垒。让我们来看看植物
基因工程的进展。
植物基因工程有多种方式,如杂交育种、细胞融合、DNA 重组等等。其
中,最复杂也最先进的当属 DNA 重组。由于植物基因工程的对象都是结构和
遗传规律比较复杂的高等植物,而且植物细胞有比较坚实的细胞壁,所以,
要将外来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要比导入微生物和动物细胞困难得多。寻找一
种合适的载体,是这一技术的关键。
70 年代,两位比利时人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取得了突破。他们发现了一种
大颗粒质粒——Ti 质粒,这种质粒能顺利地进入植物细胞的核内,把自己所
带的 DNA 片段“硬塞”给植物的 DNA。Ti 质粒的“娘家”是一种根癌土壤杆
菌,所以它把 DNA 片段硬塞给植物后,植物就会生癌。这可是会致命的癌,
不是豆科植物的那种根瘤。从这一点来说,Ti 质粒是个坏种。可是它具有携
带、硬塞 DNA 片段的通天本领,科学家就请它来当运输大队长,带上特定的
DNA 片段,进入特定的植物细胞。试验下来,居然一切顺利。
从事 Ti 质粒研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而 Ti 质粒立下的功劳也越来越多。
由它带进植物细胞并得到表达的基因已有数十种。这中间有其他植物的基
因,也有微生物的基因、动物基因,甚至还有人的基因——人的生长基因,
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除了 Ti 质粒,人们还找到了其他的载体,如某些病毒;还采取了其他手
段,如微量注射。听以,植物基因工程至今已是硕果累累。我们随手可以捡
出几个例子:

接受了细菌的杀虫毒素基因的烟草——这种烟草不怕虫咬了;
导入了抗枯萎基因的棉花——这种棉花不会得枯萎病了;
接受了抗除草剂基因的水稻——在这种水稻的田块里可以放心施用除草
剂了;
导入了大豆、玉米的蛋白质基因的水稻、小麦——它们的蛋白质含量比
同类高出一大截。
非常可惜的是,将豆科植物的固氮基因转移给重要经济作物的研究,尚
未有重大进展。科学家们通过 DNA 重组,已经使大肠杆菌也具备了像根瘤菌
那样的固氮能力。然而,要使稻麦、棉花接受固氮基因长出根瘤,至今仍困
难重重。
不过,既然植物基因工程已经取得了那么多丰硕成果,既然已经明确固
氮基因转移是植物基因工程的辉煌目标,既然已经有许多科学家在为实现这
一辉煌目标而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不需要施肥的稻、麦、棉花,总有一
天会在地球上出现,在地球上推广。

细菌的贡献

80 年代初,美国最高法院接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诉讼状,其内容令法官
们颇感棘手。
原告美国通用电力公司是一家著名的企业,被告专利局则是政府机构。
诉讼的缘由是:通用电力公司用基因工程研制出一种细菌,这种细菌胃口奇
大,能高速度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用电力公司为这种
细菌向专利局申请专利。专利局认为这种细菌只是一种生物,没什么专利可
言,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先例。通用电力公司则据理力争,说这种细菌是经过
DNA 重组后培养出来的基因工程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新菌种,其商品价值
应该获得专利保护,不容许别家企业随意使用。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
最终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
这场官司折腾了一年之久,最后以有利于原告的裁决告终。社会各界人
士对这场官司的关注倒不在于谁家胜诉,因为官司本身的内容是意义深远
的。它使人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基因工程菌在各个生产领域都有用武之地,
几乎无所不能。基因工程将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工艺流程和传统的思
想观念发起铺天盖地的冲击。
拿石油开采来说,以前油井开采到一定程度就要报废,成为废井,废井
里倒不是没有原油了,而是剩下的原油含蜡比较多,很粘稠,不容易开采。
针对这种情况,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喜欢“吃”蜡的基因工程菌。把这种
工程菌投放到废井里,它们就像“老鼠跳进米缸”一样,欢天喜地,一边大
量吃蜡,把蜡分解掉;一边高速繁殖后代,前仆后继地完成吃蜡的任务。要
不了多长时间,剩下的原油就变稀了,容易开采了。这样,“废井”获得了
新生,又会奉献出一批原油。这种基因工程菌不仅研制成了,而且已经大量
投入生产,每年都能创造出很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冶炼工业方面,基因工程菌的表演令人欢欣鼓舞。
传统的冶炼工业有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物理型的——高温熔炼;一种
是化学型的——用药剂浸泡后提取。从 80 年代起,出现了一种生物型的冶炼
方式,那就是细菌冶炼。大自然中存在着一些喜欢“吃”金属的细菌。例如,

一种氧化亚铁硫杆菌就特别喜欢吃硫化物矿石,这些矿石的主要成份是硫和
金属(包括铁、铜、锌等)的化合物。这种细菌把矿石小颗粒吃下肚以后会
进行分解,硫被排出体外,金属则留在体内。这样,进行细菌冶炼就是十分
简单的事:把矿石放到细菌培养液里浸着,过一段时间收集细菌的尸体,略
加处理就能得到纯度很高的金属了。像氧化亚铁硫杆菌那样喜欢吃金属的菌
种为数不少,食性也多种多样,喜欢吃金的、吃铀的、吃镉的……各有所好。
细菌冶炼的成本较低,原料利用率较高,产生的有毒废物很少,是一种很有
潜力的冶炼方式。
然而,大自然中这些喜欢吃金属的细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繁
殖较慢、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等等。单靠它们,要大面积推广细菌冶炼是有
困难的。基因工程专家们就着手对这些细菌进行改造。改造有两条途径,一
种是通过 DNA 重组改造这些细菌的遗传特性,使它们提高繁殖能力和适应能
力;另一种是干脆把吃金属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和某些酵母菌中去,让这
些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的菌种来完成冶炼金属的任务。这两条改造途径都取
得了一定进展。有人预言,不出 20 年,冶炼工业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高
温冶炼和化学提炼的设备将大批消失,基因工程菌将成为冶炼工业的主力
军。
除了冶炼工业,基因工程菌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塑料工业等领域也
日益活跃。许多重要产品都可以用基因工程菌来合成、生产,例如饮料、乳
酪、乙醇、有机酸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生产流程都要在发酵罐里完成,要按发酵工程的工
艺流程来实现。原先发酵工程里使用的微生物,是通过筛选、诱导突变等手
段来取得生产性能最好的菌株,进行大量培养,然后投入应用。而基因工程
菌则是对微生物的基因开刀,进行改造,人为地获取最好的生产性能。所以,
基因工程菌是基因工程与发酵工程的结合点。可以这样说,基因工程通过发
酵工程的工艺来实现许多生产目的,而发酵工程采用了基因工程菌则是如虎
添翼,两腋生风。

癌症克星

今天,人类视癌症为洪水猛兽,人们谈“癌”色变。癌症虽不是死亡率
最高的疾病,但它像魔鬼一样令人望而生畏。现在,全世界每年有 600 万癌
症患者辞别人间,其中发展中国家超过一半。几十年前一旦得了癌症,很少
有人能挣脱它的魔掌。现在,由于医学不断进步,癌症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
但这种治愈只是说“5 年内未复发或癌细胞不转移”。癌症不仅光顾老年人,
对青年和儿童也“一视同仁”。
现在,人们正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新型药物,创造新颖的治疗方法,
即将形成第四代抗癌疗法。如运用杂交瘤技术研制的各类单克隆抗体,已成
为一个个“抗癌导弹”。目的临床试验单抗药物已近 40 种,其中 15 种是抗
癌新药,有 5 种已完成临床试验,正申请批准投放市场。从临床试验的适应
症来看,单抗主要用于结直肠癌、淋巴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黑色素
瘤、白血病、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等癌症的治疗另外,无毒治癌的抗体也在加
紧试验,目前普通的抗癌药物或多或少有毒作用。我们正准备开始对现在没
有任何有效疗法的胰腺癌、乳腺癌和鳞状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试验。我们也

曾对患鳞状细胞癌的病人用了这种抗体,结果表明无副作用反应而且抗体都
集中在肿瘤细胞上,因而即将对普通疗法 无效的晚期肺癌和对此疗法反应灵
敏的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试验。
人们运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型疫苗、新型药物和新型诊断试剂,取得了巨
大成功。
基因疗法是一种最新的治癌方法,通过此疗法可修饰矫正那些变化的染
色体(如化学药品中的农药、杀虫剂能损害人类负责传送基因信息的第 5 号
和第 7 号染色体),促使癌细胞“改邪归正,弃恶从善”。基因治疗虽然开
展仅 3 年多时间,但它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抗癌手段,被认为是癌症疗法新
纪元的开始。它的成功,定会成为一束射杀癌症恶魔的死光。脑瘤,是最难
治疗的一种癌症,其恶性最强的是脑胶质芽瘤。这种毒瘤美国每年有 5000
名新患者,其平均存活期限不超过 1 年,存活期达 5 年的不到 5.5%,迄今
没有任何有效疗法。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专家将含有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基因
的改变了遗传性的鼠逆病毒送进病人脑瘤细胞中,然后再注射抗病毒药,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