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363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63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植物的分化
                   
    动物和植物差别很大,植物是固定生长,而动物是可四处活动的;植物
可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动物不能制造养料,只能耗费养料;
两者从细胞上分,植物细胞有壁,动物细胞没有壁;动物出现要比植物晚,
因为动物是吃植物的,同时它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而没有植物,地球
上就没有氧气,没有食物,动物也就不会出现。但植物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这要从 32 亿年前谈起。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核生物——单细胞的细菌以周围环境的有机质为养
料,是异养生物。但原始海洋中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质有限,当消费与生
产达到平衡时,异养生物缺乏养料,就很难发展下去。于是由于高度的变异
潜能,原核生物演化出具有叶绿素的蓝藻,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
合成有机的养料,生物学把它称为自养生物。自养的蓝藻所合成的有机质,
除供本身营养外,还能供应异养细菌;异养的细菌除从蓝藻取得食物供应外,
还把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物,为蓝藻提供原料。因此在生态学中称蓝藻为合成
者,细菌为分解者。自养蓝藻的出现使早期生物界具备了自养和异养、合成
和分解两个环节,形成了个菌藻生态体系,也叫两极生态体系,解决了营养
问题,突破环境限制,在原始海洋中获得了更广泛的发展。两极生态体系形
成之后,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 17 亿年前,随着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生
物界开始了动、植物的分化。动物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三极生态体系,所谓“三
极”指的是:
    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自养并供给其他生物,称为自然界
的生产者。
    细菌和真菌  以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质为养料,同时通过其生活活动分
解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氮、硫、磷等元素,为绿色植物生产养料提供原料,称
为自然界的分解者。
    动物  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是自然界的消耗者。
    由此可见,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是动、植物分经的开始。在这个时期,
动、植物门类中所产生的都是一些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它们之间尽管大
体能区分开,但彼此多少都有一些对方的特征。强甲藻,虽已有细胞壁(这
是植物的特征),但却仍有自主的运动器官——二根鞭毛,一条纵鞭毛、一
条横鞭毛,可任意选择运动方向,被称为运动性的单细胞植物;眼虫,虽无
细胞壁,能够自由活动,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可它细胞质内却含有叶
绿素,在阳光下和植物一样可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它们都不太符
合动、植物的定义。其实,定义是根据大部分动、植物的特征制定出的,生
物等级越高,其特征越明显;而低等原始生物,本身就结构简单、功能不全,
为了生存,其方式自然是五花八门的,专家们不可能在定义中把所有的动、
植物特征全部罗列出来。任何定义都是对某一范畴中的事物高度的概括,极
少数范畴中的事物违反了定义规定也并不奇怪,只要它总体上符合定义就行
了。
    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后动物、植物会不会又合成一体
呢?从辩证法的观点上看是会的。目前在生物进化的道路上也出现了某些萌
芽:过去的动物,或是吃植物,或是吃动物,界线分明,而第四纪后出现了
一类杂食动物,它们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如大熊猫(竹源不足时也吃动物)、

野猪、熊、狗等。尤其是熊,在冬季冬眠中有时醒来,饿劲儿一上来就舔自
己的前掌“画饼充饥”,把一双过冬时肥厚的前掌舔得鲜血淋淋。熊掌,尤
其是前掌为何值钱,原因就在于此。植物中有一种花叫猪兜茏,花室很深,
像个小瓶子,内壁上长有倒毛,开花时散发的香气把小虫子吸引过来,虫子
嗅着香味爬进“瓶”底就再也爬不出来了,不久就被花“吃”掉。如果自然
环境稳定,人为不加干涉的话,过上几百万年,从这种植物或动物中分化出
新的种类来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有的科学家正在研究“植物人”,这不是医院里所指的那种大脑已
经死亡、身体瘫痪,仅心脏跳动且能呼吸的病人,而是研究如何让人类从异
养性(由外界供给养料)变成植物那样,利用光合作用自己产生养料,自给
自足。他们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到那时人的生活方式就要
改变,与其等到那时才被迫改变,不如现在就研究如何改变。他们能成功吗?
拭目以待吧。很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没有实现,而在某些方面却取得了进展,
即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单枪匹马闯天下——单细胞动物
                    
    当生命进化到真核细胞以后,便有了动物和植物之分。最早的动物叫原
生动物,是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它的个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仅管如此,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活动体,拥有作为一个动物
应具备的主要生活机能,如新陈代谢、刺激感应、运动和繁殖等,它的体内
有了原始的分化,各具一定功能,形成了类器官。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
在 250 微米以下,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本门动物分布广泛,既有绝灭
的,也有生活在现代的;既可以生活在水里、土里,也可以生活在动、植物
身体里。根据运动“器官”的有无,本门动物一般可以划分为鞭毛虫纲、纤
毛虫纲、孢子虫纲和肉足纲。让我们看看其中的几个代表性动物:
    眼虫  身体呈梭形能分出前后来,前端有一根鞭毛,靠其搅动能在水中
游泳,它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个能感光的“眼点”,故名眼虫。它有两种生
活方式:一种是寻找泥里的有机物为食;另一种依靠自己体内的叶绿素,和
植物一样可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食物。后一种生活方式表明了在某些环
境下它是植物,这说明在原始最低等动物中,动、植物之间的界线还并不明
显。
    有孔虫  自我保护方面要比眼虫好,体内分泌粘液粘住沙粒,在体外形
成一个硬壳。壳口伸出许多丝状的肉足,生物学上称为伪足,其形状是可以
变化的,当触到一块食物,伪足就包围住送进“口”吃掉,伪足还能排出废
物,使虫体移动。有孔虫通常有两种生殖方式,在发育过程中交替进行,即
世代交替。无性生殖是由成熟的裂殖体向外放出大量的配子母体,配子母体
成熟后又大量放出带鞭毛能游动的配子,两个配子形成合子就是有性生殖,
合子再发育长大成为新的裂殖体。
    有孔虫在地史时期中出现过几次繁盛期,尤其在白垩纪时出现了特殊种
类(如能游的有孔虫),成为地质学家们划分对比白垩纪海相地层的重要依
据;白恶纪时有孔虫的数量也是极大的,甚至在白垩纪形成的岩石中都占有
很高的比率,专家们管这种有大量生物参与形成的岩石叫生物礁。
    纺缍虫  一种已经绝灭的动物,生活在大约 100 米深的热带或亚热带海
底。它有钙质壳,壳体随着虫子的长大不断增多,并随着它的演化而不断增
大,从发现的化石来看,最小的不足 1 毫米,而大者可达到 20~30 毫米。它
最早出现在早石炭世晚期,早二迭世时极盛,不仅数量丰富且种类繁多,构
造也变得复杂,但到了二迭纪末期就全部绝灭了。此类动物分布时间短,演
化迅速,地理分布十分广泛,更因其体形小,在二迭纪地层划分上已成为十
分重要的化石门类。
    以上几种化石因体形微小,在化石界中被称为微体化石。遥想那时的年
代,它们从细菌“手”中接过了生命的“接力棒”,经过漫长岁月“传”给
了多细胞动物后仍不愿离去,又“护送”到了古生代,有的种类还一直“护
送”到现代,似乎是害怕进化夭折,实际上,它们是一直在作鱼虾的食物。
单枪匹马,当时还能横闯天下,可现在却寸步难行了。
    单细胞的动物称之为原生动物,意思是指它们生来就具备各部分分化和
必要的生活机能。生命进行到多细胞动物就称后生动物,那指的是卵细胞要
经过胚胎发育变形阶段才能出生的动物。后生动物范围很广,它包括二胚层、
三胚层、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在本书中,这些动物都将一一讲到。

     团结有力量——多细胞动物
                     
    单枪匹马地闯天下,力量是单薄了一点,生命进化自然就向多细胞类型
发展,而且从此以后都是多细胞动物。但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只讲最简单的、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高级的将在以后提到。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两胚层动物,即它们身体是由两层细胞组成的,
一是表皮细胞层,二是襟细胞层(它位于体壁内面),两层细胞之间填以胶
状物质称中胶层。这类动物分为三个门,即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和腔肠
动物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门的特征及所属的化石代表。
    海绵动物  从距今 6 亿年的寒武纪以前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它
的细胞虽分化为二层,但无器官和组织。海绵体壁多,也为入水孔,体腔是
空的,上端开口为出水口,水从入孔流进体内,海绵吸收水中有机质后再将
水由出口排出体外。海绵多为群体生活,彼此用胶质连接,生活在海底,专
家称为底栖生活。难怪从海里出来的海绵都是一块块的,用力一捏水都流了
出来,放进水里又吸满了水。过去在洗澡中,人们总用海绵块,现在已被淘
汰了。海绵体有骨骼支撑,按其大小分别叫骨针和骨丝,只有骨针才能形成
化石,有的地层中可以形成几公分厚的海绵骨针灰岩,但总的来说海绵造岩
的能力很弱,这与它体内不保存无机质(如硅、钙等元素)有关。
    古杯动物  是一种绝灭了的海底动物,形状如同酒杯,其生活方式和新
陈代谢作用基本与海绵类相同,但它是个体动物,一般生活在蓝绿藻当中,
最合适的生长环境是在水深 20~30 米的海底。它从早寒武世开始出现,到了
中寒武世就绝灭了。因它对生活环境要求很严,不能在海水浑浊的地方生长,
故不用它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标准化石。
    腔肠动物  尽管它也是两胚层动物,但要比前两门动物高等,即开始了
神经细胞和原始肌肉细胞的分工并具消化腔,所以叫它腔肠动物。它的身体
多为辐射对称,在消化腔口处有一圈或多圈触手。本门动物自寒武纪后期出
现至现代,种类繁多,化石丰富,其现在动物代表有我们大家熟悉的海葵和
水母,有人喜欢吃的海蜇皮,就是水母,一种大型的腔肠动物。
    本门的主要化石是珊瑚和层孔虫,珊瑚将专门列题讲述,这里先说说层
孔虫。
    层孔虫是海底生活的群体动物,自寒武纪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白垩纪。
它体中有钙质骨骼,群体的骨骼相连结成不规则的团块状、层状等。大的群
体宽达 2 米、厚 1 米,小的直径不足 1 厘米。由于它有这样的不易分解腐烂
的硬骨骼,故被称为造礁动物。层孔虫礁石化石代表着一种繁荣的海底动物
生长环境,其化石丰富的地区,常能发现可供开采的石油。在我国广西、湖
南、贵州发现的油田过程中,层孔虫在与已知油区的地层对比中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
    从以上三门的动物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它们都是二胚层动物,但
在进化上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尤其是在胚胎发育中,海绵动物表现为小细
胞内陷形成内层,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胚胎
发育恰好相反。以后出现的更高级的动物没有哪一类是由海绵动物门中分化
出来的,说明这类动物在生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又称侧生动物。海绵动物
不可能再进化了,古杯门已绝灭,那么向后传递生命进化的接力棒就落在腔
肠动物门中,它传递的速度很快,在奥陶纪时就传给了三胚层动物,从那时

开始,生命进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美丽的珊瑚
                   
    晶莹的海水覆盖着的海底,是令人神往的世界。耀眼夺目的珊瑚,繁花
似锦,五彩缤纷,有的像披上露珠的树枝,有的像凌霜盛开的菊花……袅娜
多姿,争芳斗艳。这些迷人的景色,多少年来赢得了人们的惊叹和赞美。人
们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