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356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56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适当;第一自然段是否围绕一个主题或要旨进行论述;某些自然段是否过
长或过短而应适当调整等等。
    表格与插图的检查
    根据初稿内容和结构,重新检查表格和插图,看是否有一些不必要的或
不如起初设想的那样恰当的,如果有的话,应把它们删去。有些表格或插图
是否可以简化或合并,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定稿前,应比较所有的表名及注释,检查所有符号是否通篇一致,是否
与正确的注释相联系。还应检查表格中所有的缩写是否都有了解释。要确保
所有表格里相同物质都用相同的名称表示。不可任意更改同类表格的表名中
的各名词的顺序。
    定稿前,还应按编辑或出版要求检查所有插图的线条、字母、比例尺、
符号、缩写、说明和编号是否合乎要求并进行修改。

       青少年的科技写作
                  
       科技写作前的准备


    青少年学习与科学探索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代是定志向、增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学习是青少
年的首要任务。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一种错觉或误解,总认为青少年学习
就是经过自己阅读和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再做大量的书面练习,最后通过
国家规定的考试的这样一个全过程。殊不知这种对学习的认识是非常片面
的。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编《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
中对“学习”一词的解释,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活动中获得
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因此学习除阅读、听讲、做练习、参加考试外,还应
参与研究和实践活动。词典中对“研究”一词的解释,是指“人类探求未知
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的活动”;而词典上对“实践”一词的解释,则是
“指人类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实践既是人类认识的基
础,又是人类用来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青少年的学习过程,实质上
既是对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探究过程,又是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认识
自然和社会,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研究、实践过程。学习既要解决对科学知识
的“是什么”“为什么”的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做
什么”“怎么做”,即学以致用的研究、实践问题。这与人类有史以来的科
学探索过程是相似的。因此,青少年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阅读、听讲、做
书面练习、完成考试答卷——那种被人曲解了的狭义形式的学习,而应该是
在继承人类知识宝库的财富的同时,还要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模仿前人进
行科学探索研究活动,即进行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
科学探索研究的尝试与锻炼。这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形式。有志于科学探索研
究的青少年,应该尽早跳出上述那种狭义学习的圈子,投身到上述那种广义
的学习,即科学探索研究的天地里来。
    青少年科学探索活动的形式
    一切有利于青少年认识、掌握和运用前人进行科学探索研究活动所需的
知识、方法和技巧的广义的学习形式,都是青少年科学探索活动的形式。
    ①汲取知识营养,探究知识来源
    青少年通过课内外阅读、上课听讲、课外活动及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不
断汲取知识宝库中的营养。但不少青少年只关心这些知识“是什么”,而极
少注意追问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即“为什么”的问题。他们汲取知识营养
是囫囵吞枣式的机械记忆,没有了解知识是前人通过怎样的探索手段和研究
方法而得到的,即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的内涵,那就更谈不上去运用知识的外
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了。只有建立在彻底理解基础上的知识记忆,才能记得
牢,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财富,才可能在需要它们的时候,能迅速从大
脑这个贮存知识的宝库中通过加工、整理后调出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青少年的航模科技活动中,照样或图纸制作航模时,不但要知道
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有哪些科学道理,这些科学道理是
怎样被前人探索知道的,还有没有办法使航空模型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更久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青少年获得的知识将更多一些、更广一些、更

深和更有实用价值一些。
    ②重复科学实验,体验探索方法
    人类的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实践。因此,青少年
在汲取前人探索所获的知识营养、探究前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观察重复前人探索研究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实验,这包括课堂上老
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的学生分组实验和青少年课外设计的验证或探索
性实验。青少年们要从中体验前人是怎样设计实验,怎样操作实验,怎样观
察实验,怎样做好实验记录,怎样处理实验数据,怎样进行实验分析而得出
科学的结论的这样一种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的全过程。
    为了做好实验,在每次实验之前,一定要明确实验在科学探索中的目的,
弄懂它的原理,了解所用仪器的性能,搞清楚实验的步骤。实验中要根据前
人科学探索的目的去认真观察现象,仔细记录必要的数据,尽量避免产生操
作错误和减小读数误差。实验后要对所得的数据或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得
出合理的结论。必要时还要进一步研究那些还不够清楚的问题。
    这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只有实验前对实验目的和怎
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步骤都清楚了,那么在具体实验操作中,就能自觉地、有
目的地把实验做好。反之,如果实验前不做好必要的准备,实验时只是按照
别人拟定的实验步骤去操作,观察时不知道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现象上,记
录数据时不知道这些数据有什么用,还有什么数据需要记录,这样实验虽然
做过了,收获却不会大。所以在重复前人的科学实验之前,都要勤于动脑,
不可盲从,要做到手脑并用,才能真正体验到前人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索研究
方法。
    ③参加科技活动,学习探索方法
    科技活动为青少年在课外开辟了一条获得科技知识信息的新渠道。现在
不少学校把过去的课外科技活动部分开成了课内的科技活动选修课,就是因
为科技活动可使青少年开阔知识,是课堂学教学的深化和扩展,它能使青少
年了解现代科学教学普遍落后于当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状况,能让青少年的接
触面和兴奋点,同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同步,养成从小关注影响祖国和人类发
展的重大科研课题,从而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热情。通过科技活动也能为青少
年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为掌握基本概念、认识客观规律
奠定基础,并为青少年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探索未知问题,提供了新
的途径。
    在当前科学知识迅猛递增的年代,青少年必须接受科学探索方法的教
育,这不单是益智问题,它包括了具体的科学探索研究的方法、态度和世界
观等的教育问题。而参加科技活动,特别有利于青少年接受这方面的教育,
通过具体的科技活动,引导青少年有目的地去观察、测量和实验,从中学会
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的方法和进行科学的抽象、概括和推理的方法。
通过生动的探索活动,还会使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自然和科学本身不是凝固
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探索态度,
按科学探索的规律、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才能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最后取得成功。
    科技活动还给青少年创造了能够动手动脑的环境,是培养青少年各种能
力、形成志向的好途径。科技活动在培养青少年观察、思维、操作、创新等
科学探索研究的能力方面较之课堂教学的培养青少年的实验技能、思维能

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更广、更高的要求。它从多方面向青少年
提供了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青少年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科技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独立的锻炼,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个性特征,学习科学探索研究的方
法。
    ④勇于科学质疑,探索科学奥秘
    青少年在科学探索研究活动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方法和
技巧,继承前人的科学探索成果,积累科学探索知识,更要学习前人的那种
敢于提出科学质疑、敢于批评、敢于创新的精神。继承本身不是目的,继承
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加上创新,这就叫做“推陈出
新”。
    要出新,就得推陈,即要创造出新生事物,必须推倒陈旧的事物,这就
要敢于破除迷信,敢于向科学权威的错误提出质疑和挑战。真理的长河永无
止境,任何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因此,他的见解,他的理
论,总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不可能完满无缺,绝对正确,否则,时代就不会
前进,社会就不会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之所以能战胜并取代统治了一
个半世纪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是因为“日心说”更符合客观实际,更
接近真理,而哥白尼已发现“地心说”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尽管“地心说”
得到教廷统治者极力推崇,奉为真理,而“日心说”则受到教廷统治者的百
般诋毁,视为异端邪说,甚至凡是赞成或支持“日心说”的人都要惨遭迫害,
但是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开普勒等许多科学工作者,却敢于坚持真理,
敢于向前人的科学错误提出质疑和批判,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创立
了“日心说”,捍卫了真理。我们青少年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学
习这种精神,并发扬光大,才能更为有利于探索科学的奥秘。
    有的青少年可能会认为:自己正在学习科学探索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况
且自己的知识还不很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质疑和新观点,特别是批判前
人的某些观点,正确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能被人们理解吗?其实,这种担
忧是不必要的。第一,青少年提出的质疑和新观点即使被实践证明是错了,
这也是件好事,因为它暴露了我们青少年在知识、方法和技巧的某些方面仍
存在不足之处,正好借此机会学习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而且还指明了青
少年继续努力的方向。第二,历史上的科学成就,不少就是由那些开始时学
问不多、被别人瞧不起,但既有远大理想,又有踏踏实地的精神,与生产、
科学实践密切联系的青少年,即“无名小辈”做出来的。如著名的帕斯卡定
律的发现者法国的帕斯卡,8 岁探索到声音由振动产生,12 岁独立地证明了
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 180 度;又如火车的发明者、英国人斯蒂芬逊 18 岁才
有机会跟 7、8 岁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念书,但通过努力,23 岁就研制出第一
台蒸汽机车;还有法国数学家伽罗华 17 岁就写出了关于五次方程代数解法的
论文提交给法兰西科学院;更有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14 岁时,语文老师布
置他读胡适的《尝试集》,他认为其中的一首序诗在逻辑上有错误,于是根
据自己的见解,把批评这首诗的意见写在读书笔记中,交给了老师,胡适是
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而华罗庚却是一名初中学生。由于华罗庚刻苦自学和
敢于质疑,他进步很快,20 岁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苏
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决不能成立之理由》,向当时的数学权威苏家驹的
错误观点提出了挑战,文中精辟的见解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家理学院院长熊庆

来教授的好评和赏识。由此可见,科学上的质疑不仅需要真知灼见,而且还
需要勇气,这是优秀人才的宝贵品质,必须从小开始锻炼与有意识的培养。
    湖北省武汉市张家湾小学年仅 12 岁的沈威同学,参加天文观测活动仅 3
年,由于科学的观测,发现已使用 200 多年的天文学家梅西叶所编的《星云
星团表》有些方面不大科学,使用也很不方便,需要订正和补充,于是为此
大胆地向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提出了质疑,在专家的指导下,终于写出了《全
天亮于九等的类慧天体表》的科学小论文,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
赛和科学讨论会上一举夺得科学小论文金奖。中科院测地所研究员、前中国
天文学家常务理事韩天楚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