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司汤达文集 >

第3章

司汤达文集-第3章

小说: 司汤达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意。接着他主动向她进攻。夜晚在花园里,他鼓起勇气悄悄抓住她的手。她把手缩回去,他又再次握住它。“他心里洋溢着幸福感,并不是因为他爱德·雷纳夫人,而是因为他的自尊心终子取得了胜利。” 
然而于连·索雷尔这个最初并无爱情的举动却引出了一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德·雷纳夫人这个单纯善良的女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把对于连的同情和怜悯发展成为爱情。而大胆进攻的得手,也诱出了于连真正的爱情。两个人尽管内心交织着犯罪感,还是堕入了疯狂的爱河。 
但是他们的私情被一个女仆知道了。市长的对手瓦尔诺写的一封匿名信,差点坏了他们的好事。在紧要关头德·雷纳夫人表现了女人的大智大勇,她授意于连伪造了第二封匿名信,终于打消了她丈夫的怀疑。然而他们的关系不能再维持下去了。 
于连·索雷尔离开市长家后,进了神学院学习。在当时的法国,教会和贵族一起统治平民。出身寒微的人要想发达,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加入教会。如果在四十岁上能混到主教的地位,每年就有十万法郎收入。 
一次极好的机会,于连的恩师把他推荐给大臣德·拉莫尔侯爵当秘书。在那里,他出色的才干,谨慎的作风赢得了主人的信任。他的职务和薪金得到提升,还获得了一枚荣誉勋章。但在那里,他也和主人家的女儿发生了关系。 
如果说于连爱上德·雷纳夫人,最开始是出于自卑引出的报复心,那么他的第二次爱情却是出自傲骨。玛蒂德是个高傲冷酷的女子,却被年轻教士与众不同的骨气吸引,开始对他生出热情。但是于连对她怀有戒心,生怕被地捉弄,迟迟不敢作出啊应。玛蒂德终于忍耐不住,派人给他送信,表示无条件爱他。 
“我这个乡下穷小子,居然有侯门千金来向我表示爱情。”于连看完信这样叫道;对于送上门来的买卖,他出于自尊也要收下来。“有了这封情书,我就和侯爵平起平坐了。”他甚至怜悯起侯爵来。第二天半夜,当他从长梯爬进玛蒂德卧房窗口时,他的不幸也就开始了。 
当高傲的侯爵从怀孕的女儿那里得知她和于连的私情时,先是气懵了,但为了爱女的缘故,老于世故的他立即将于连封为贵族,并安排他尽早结婚。只是既得利益集团怎会容许这样一个穷小子得势呢?由德·雷纳夫人的忏悔神父起草的一封信断送了于连的辉煌前程。于是他在星期天赶到教堂,向德·雷纳夫人开了两枪。 
于连在法庭上说:“诸位先生,我很荣幸并不属于你们那个阶级。在你们看来,我不过是一个反抗卑贱命运的乡下人而已。” 
“我不请求你们宽怒……即使我的罪并不重,我看到有些人也并不肯罢休,不肯因为我年轻而怜惜我。反倒要借我来杀一儆百,来惩罚妄图非分的年轻人,因为我们出生在下等人家……居然要混进有钱人引以为荣的上流社会里去。” 
于连可以说是以爱情为武器,向上层社会进攻的拿破仑。他射向德·雷纳夫人的两颗子弹其实是射向整个上层社会的。他在法庭上的这番演说,更是向上层社会挑战的檄文。 
对《红与黑》这部作品,一百多年来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深刻的《人间喜剧》;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残酷的丑陋的作品。巴尔扎克把它归为“幻灭派”作品,朱尔·雅南把于连看成一个魔鬼,把整部作品看成可怕的偏见。的确,这部描写一个卑下能干的主人公,描写一种阴暗与血腥的美的作品,在当时是审美情趣上的一种突破、丑陋的美属于新的诗学,于连这朵“恶之花”也为当时的人难以理解。但司汤达的可贵之处,是揭示了这种丑陋的社会根源。在于连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一种严密的逻辑性把贵族、富人、教士的无价值(虚荣、谎言、保守、自私)与受过教育,富有才干的下层青年的全面对抗,以及他摧毁性的自信对立起来,对于连来说,唯一的价值是在否定之中,是在暂时的战术性的虚伪之中。于连玩虚伪,为的是戳穿这种虚伪,保护自己免遭伤害。总之,于连的“恶”是社会造成的。就连于连这种人物也是社会造成的。罗什福尔(ROchefort)称“在一个确定的时期,所有年轻人多少都是于连·索雷尔。” 
司汤达在一八三0年革命前夕写出这部作品,表现了他惊人的历史洞察力和预感。司汤达在四十多年里经历了三次革命,并目睹了政权的多次更迭。他已经注意到,工业的诞生与发展,是引起社会变革的动力。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旧的秩序己被打乱,新的秩序尚待建立。社会在逼迫于连这些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而斗争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成功的机会。果然,一八三0年七月,就在《红与黑》付梓的时候,巴黎数十万下层人民走上街头,用浴血奋战来追求于连要用不太光彩的手段达到的目的。 
交响组曲的第三乐章是《红与白》。这是一首变奏曲,作品时而巴黎,时而外省,时而内阁,时而民间,用徐缓沉凝的节奏,低重浑响的乐音,把七月王朝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道德风气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一八三四年,司汤达的女友戈蒂埃夫人交给他一部描写一位中尉的爱情故事。司汤达看了之后,触发了写一部长篇小说,表现七月革命法国与巴黎轶事的念头,于是他费时几年,几断几续,几番推倒重来,写出了这部长篇小说。照司汤达最初的笔记,本应写三卷。但是写完二卷后,他就把手稿搁下了,也不知是在写作过程中改变了计划,还是别的原因,不过从已经完成的两卷来看,故事情节基本完整,算得上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 
一八二0年七月二十七日,巴黎市民英勇地筑起街垒,举行暴动,推翻了复辟贵族的统治。但是,革命的果实落到了金融贵族手中。作为暴动主力的共和派,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作为被推翻的封建贵族,则人还在,心不死。《红与白》就是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和政治活动,来展现法国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据说“红”象征主人公吕西安·娄凡的共和派身分,“白”则象征保王党,因为法国王室的标志是白色的百合花。 
与于连·索雷尔比起来,吕西安·娄凡就幸运多了。他是巴黎最富盛名的高等综合技术学校学生,成绩很好,只是因为共和主义的态度,被学校开除了。这个本质上也想像拿破仑一样轰轰烈烈做番事业的人,选择了军队作为步入社会的起点。他进了骑兵团当少尉,随军来到外省城市南锡驻防。 
可惜他生活在一个平庸而腐败的时代。军队生活丈叫他失望了。他的同事都是些粗鲁愚蠢的人,一个个自私贪婪,得了一点蝇头微利就沾沾自喜;而且军营里思想陈腐,密探充斥,到书店买一本书都被人打小报告。长官规定他只能与保守的上流社会交往。星斯天要会做弥撤。 
至于地方的风气,情形就更叫人汩丧。政府长官毫无权威,前朝遗老组成网络,暗中控制政局,连信件都要由他们检查,更不要说思想自由了。上流社会几乎是清一色的保王党。他们忠于已经下台的国王,憎恶新政府,尤其仇恨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趣味平庸,思想贫乏,喜欢在“三刻钟里不容争辩地谈论同一件事情。” 
在这种环境之中,唯一使吕西安觉得安慰的,是他与德·夏斯特莱夫人的恋情。吕西安两次骑马从这位夫人窗前走过,两次都坠马倒地,这种命运的偶然性扯出了一段最浪漫的情缘。吕西安·娄凡瞥见了窗帘后面偷窥的美女德·夏斯特莱夫人,从此便将她记在心上。而德·夏斯特莱夫人对这个英俊少年也是一见钟情。然而,外省的保守习惯,不同的政治倾向,以及德·夏斯特菜先生留下的巨额遗产,都成了阻挠他们亲近的障碍。他们越爱越不敢吐露真情,越爱越难以接近。两人恋爱的过程,是一种螺旋的发展,在经历了爱慕、希望、误会、怀疑之后,到来的不是“结晶”,而只是和好,然后又开始新一轮误会,怀疑……爱情其实是一种痛苦。情人彼此折磨。等到心伤透了,泪流够了,“结晶”才又大又亮。 
然而当地的贵族和耶稣会的教士却容不得他们恋爱。嫉妒心一旦加入了阶级仇恨,便变得格外疯狂。那美人本属于贵族营垒,况且还有令人垂涎的四十万妹妆。于是保王党头子德·普瓦利埃医生制造了一个阴谋,买通德·夏斯特莱太太家的仆人,导演了一场接生的假戏,使吕西安以为心上人与别人有染,生了私生子,绝望之下回了巴黎。 
巴黎到底是政治、经济、社交中心。占据第一卷大部分篇幅的爱情故事,到了这里便退居幕后,成了使吕西安在恶浪翻腾的政治漩流中洁身自好的精神寄托,作者着力渲染的,是官场的腐败,选举的黑幕,其表现的广度与力度,在上个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很难见到。因此有人称这本书为“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小说”。 
第二卷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金融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吕西安的父亲是银行家,他运用金钱的力量,轻而易举地把儿子安排进内务部。当了炙手可热的部长秘书。接下来他又施展手腕,使自己当上了国会议员,并通过宴请、收买筹手段,拉帮结派,形成了在议会可以呼风唤雨的“南方军团”。内阁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攻击内阁,搞得内阁十分狼狈;连国王要通过法案,都要向他说好话,老娄凡公然宣传:“七月事件以来,是银行界带领着国家前进……形势要求大银行家……控制统治权,掌握内阁……” 
接下来,我们看到,在腐败的官场,人们是如何贪赃枉法的。内政部长德·韦兹伯爵,利用情报网搜集欧洲的情报,与老娄凡合伙做公债投机。不论哪国政局动荡、金融危机,都是他们赚钱的好机会。陆军部长的公子利用父亲的权势,大做军火投机,赚取国库的银子。地方选举议员,选民为了一点小钱,可以将选票出卖。老娄凡说:“议会不喜欢理智,国王也只喜欢金钱。”在这个金钱就是一切,一切都可出卖的世纪,葛朗台太太为了能让丈夫当上部长,甘愿把自己卖给吕西安当情妇。 
再接下来,我们看到政府和民众对立的情景。内政部长派遣吕西安去外省指导竞远,宁愿花费五十万法郎,来阻止共和派人士当选。但是吕西安一路上被人当作政府的暗探,扔污泥,投土块,弄得狼狈不堪。地方的省长不与合作,民众更是坚决反对,终手使部长的阴谋破产。 
吕西安满目所及,见到的都是卑鄙、阴谋、算计,因此对巴黎毫无好感。尽管他父亲作出种种安排,想用巴黎第一美人葛朗台太太以及其他美女来圈住他的心,但他始终思念着德·夏斯特莱夫人,他准备放弃锦绣前程,去与心上人会合。父亲的突然去世给他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崩溃。但他对这一切毫不惋惜,动身去意大利.在大使馆但任二秘。 
司汤达最初的写作笔记表明,第三卷将写吕西安与德·夏斯特来夫人在外省幸福生活情景。在此笔者不禁生出疑问:白色是纯洁的爱情的象征,《红与白》莫非指的是吕西安为了爱情,而放弃权势与金钱的故事? 
交响组曲的第四乐章,是《巴马修道院》.它可称为意大利狂想曲。作品在法兰西帝国与欧洲神圣同盟对垒的背景上,用热情豪放的旋律,表现了一个民族对自由独立的追求,一个英雄对正义,对爱情的向往。 
一人三二年,可汤达觅得一部意大利文的手稿,手稿记述的是教皇保多三世发迹的历史。 
教皇保罗三世原名法尔纳兹,年轻时觊觎一位漂亮女子,犯下杀人大罪,被关进高耸入云的圣安吉洛城堡主塔。他姑妈法诺莎是当时教皇亚历山大的亲信伦佐里红衣主教的情妇,通过红衣主教设法营救,把一根长三百英尺的绳子达到囚犯手中,使他从塔上逃下。姑妈又四处活动,打通关节,不仅使侄儿得以赦免,还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主教。但这位教士不思悔改,又与罗马贵族小姐克莱莉娅勾搭。最后,情妇的逝世使他幡然醒悟,从此专心布道,终于被选为教皇。 
司汤达研读了手稿以后,决定把它改写成一部小型小说。然而,他一动起笔来就激情迸发,不可收拾,短短五十二天就写出了这部近四十万字的小说。其质量与速度都让巴尔扎克等人觉得惊讶。 
司汤达从手稿借用了四个人物:法诺莎成了《巴马修道院》中的吉娜,后来的桑塞韦利纳公爵夫人,伦佐里红衣主教成了莫斯卡伯爵,法尔纳兹成了吉娜的侄子法布里斯,克菜莉娅则成了孔蒂将军的女儿克莱丽娅。 
和司汤达前面的几部小说一样,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热情奋发的年轻人。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