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非常媒·戒 >

第54章

非常媒·戒-第54章

小说: 非常媒·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民的伟大事业由什么样的人来做,以及在什么样的体制框架里来做。
  具体来说,体育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康体育活动。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功能上的区别。简单地说,前者走的是专业体育的路子,它就是为了在国际上打比赛、拿名次,其功能设计就是为了扬我国威,增加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为此,国家以行政拨款的方式,以各级体育局的行政管理模式,通过各类体校、训练基地挑选、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至于政府在全民健康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则主要起一个倡导、推广的作用,通过学校、单位、社区来传导与完成。从定位上来说,前者是专业的、高端的、尖端的,后者是业余的、普及的、草根的,而且带有很大程度的自发性。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某项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与该项运动产生职业化运动员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换言之,国家哪个体育项目在国际比赛中表现突出,该项目在国内便有可能成为一种群众广泛爱好的体育项目。
  要做体育产业,一般的个人或企业,很难介入竞技体育领域,但在全民健康体育活动中,却可以跑马圈地、攻城拔寨,谁先进入谁就能占先为王。
  可以拿娱乐与体育做个比较。
  谁都知道美国有一个好莱坞,还有一个NBA,还有比NBA更牛的NFL(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和MLB(职业棒球大联盟),谁更厉害?谁都厉害,它们不仅是美国国民精神娱乐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做成了世界顶尖的产业链。
  在中国,娱乐产业比体育产业大,因为国内离香港近,香港有娱乐传播公司推波助澜,国内便跟在人家后面搞那些娱乐八卦的东西。香港没有国际性的体育产业集团、国内也没有,一项运动如果没有强大的财力作为背后推手在后面支撑,光靠自发性,它上不了报纸、电台、网络和电视,它就只能是自娱自乐,影响力有限。在中国数得出的体育品牌也就“李宁”等少数几家,但它们都还不是真正的体育产业,只是一些运动服装、鞋袜品牌,可以归纳到体育用品的类别里去,在整个体育产业链中,担当不了龙头的地位,它的属性注定了它只能处在体育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
  换一种方式来说,中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体育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是强势介入,那会是一种什么局面?
  你想一想,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三四倍,中国国民收入正在一年一年地递增,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一定会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如说精神产品的消费和自身的健康,也就是说,在中国存在一个完全没有被开发的、庞大的体育产业市场。
  谁有这种眼光?
  谁有这种胆识?
  谁有这种财力、号召力、影响能力、策划能力和运作能力?
  目前体育界的专业人士恐怕难以独撑此局。他们可能曾经是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可能占据着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很重要的位置,因而具有体育方面的话语权,但是,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他们可能是竞技体育方面的权威与专家,但是,体育产业不是一个行政化的概念,而是一个商业概念,他们的思维定势与此可能是不兼容、不匹配的,他们所处的部门与岗位,也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
  你去看世界上的体育市场,NBA的总裁是律师出生的,ESPN体育频道是怎么搞出来的?是迪斯尼搞出来的。它们的老板都不是学体育的。还有,现在那么多足球俱乐部,包括篮球俱乐部,后台老板也不是踢足球的和打篮球的,一定是大财团的老板在推动。
  在中国,你有钱也许可以弄个篮球俱乐部或足球俱乐部玩玩,但如果你想成为体育产业中的领军人物,你一定要有超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因为你将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对上,你要有与体育管理的政府部门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下,你要培养广泛的群众基础,你要制订科学的市场规则与游戏规则,因为体育产业如果想超越体育用品的局限,必须先让体育具有娱乐的、健康的、草根的、大众的元素,必须运用传媒的、文化的力量。从一开始,就要把它当作一个品牌来运作。
  王伟认为,起码在运作执行方面他是有这个优势的,“因为我有做包括‘超级女声’在内的大型活动的历练,这种历练是我最可依仗的巨大财富。”王伟说,“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可以被复制的,如果策划得好,体育产业完全可以做得比‘超级女声’更健康、更成功,因为体育锻炼是不分男女老幼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参与者。何况,我们可以借助‘超级女声’的成功经验,吸取它的经验教训。”
  跟黄经理聊过天之后,王伟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大概是7月20日左右,王伟突然接到了黄经理打来的电话,他说,我们这里有个国际投资集团,将介入全国篮球NBL联赛,他们正在寻找活动推广商,你能不能和他们见见面?
  那个时候王伟正好在佳程酒店开会,就把这事跟苏建华说了,苏建华一听是那个曾经的全国篮球甲B联赛,马上直摇头,说搞不得,这家公司肯定是头脑发热,绝对做不起来的。王伟于是很敷衍地回复了人家,只说等有机会到了北京再看吧。
  王伟第二次接黄经理的电话是在香港,他问王伟什么时候来北京?他已经跟那家公司介绍了王伟的情况,人家很有诚意地邀请他过去谈一谈。
  王伟那个时候确实很忙,根本没法抽身,不得不再次敷衍人家,说过几天就会到北京来,一切等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黄经理第三次给王伟打电话是8月1日,说你先上网查查吧,我说的那家公司名叫华熙国际投资集团,你先看看人家的阵势,人家真的很有诚意,你有没有兴趣,得给个准信。
  网上的消息将“身家”23亿美元的NBA中国公司与华熙国际扯上了关系,说华熙国际已经和中国篮协签订了NBL商务推广协议,双方联手从明年开始打造NBL联赛。
  消息还说,迪斯尼公司旗下的ESPN公司、李嘉诚基金会、招商局中国基金有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和联想控股这5家公司,共同出资253亿美元,以优先股权益购得NBA中国公司11%的股份。NBA中国公司资产预估为23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资本大鳄。
  实际上,华熙国际才是五棵松体育馆(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用馆)的开发商,它对中国篮球的关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很想在接手NBL联赛之后有一番大的作为。
  王伟敏感地意识到机会来了。
  8月4日,王伟和苏建华从长沙飞抵北京。
  真是好事多磨,习惯了打飞的的王伟以前坐飞机很少晚点,那次却整整晚了8个小时。他们应该是下午4点左右的航班,谁知道那天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有架飞机冲出了跑道,造成了很多航班延误。他们深夜12点起飞,凌晨两三点才到。
  在等待起飞的那段时间里,王伟就和苏建华在机场贵宾室聊,聊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方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华熙国际沟通?
  体育产业是王伟和苏建华考虑了差不多两年的问题,待在天娱传媒还没有动出来的念头时,王伟就一直想做。让体育产业娱乐化,华熙国际能不能接受这一套?
  两个人在机场制定了一套策略,就是先看华熙国际怎么样谈,他们的原则和出发点就是,如果华熙国际根本没想过要改变NBL的玩法,就必须狠狠地打击他们,因为按照中国体育现有的游戏规则,NBL是很难有出路和突破的,必须在体育总局和篮球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它由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娱乐体育过渡。要用体育自身的娱乐价值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这一块儿玩好了,反过来又会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
  第二天上午,王伟、苏建华和华熙国际公司的人见面。他们用三分钟的时间达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令王伟和苏建华吃惊的是,华熙国际的理念与思路与他们非常吻合,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他们还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篮球不是不能玩,但篮球不能在象牙塔里玩。或者说,你可以让一小部分人在象牙塔里玩,同时让更多人的人在学校、工厂、社区、单位里玩,玩草根篮球,玩娱乐篮球。我们先把人气做起来,人气起来了,商业机会一定会接踵而至。
  王伟其实是个挺简单、挺性情的人,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谈话很快从篮球谈到了新活动诞生的背景,包括王伟本人的经历和在天娱传媒感受到的困惑与无奈。
  对王伟了解不深的人,往往认为他在外面喜欢装牛B,其实那不过是他天性乐观、富有热情和直肠子而已。他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给华熙国际留下自己喜欢装牛B的印象,别人对我真诚,我也一定要非常真诚、实话实说。
  王伟跟华熙国际交底,说我刚带三十来个人从天娱传媒出来,大家伙凑钱成立了一个注册资金才50万的公司,我们现在很穷,比不出来风险大多了,我们出来就是想干点事,很想摆脱这个很贫苦的状态,我们没钱了,但我们很想做事,做一些很大很大的事。
  王伟说,本来我是可以不用把自己搞得这么难堪的,可以劈腿、脚踏两只船,但我不屑如此,因为我和苏老师和那些跟我一起出来的同事,真的就想做一些因为策划奇妙而没有竞争对手的大的事业。
  合作的意向很快达成了。双方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王伟组织一个策划团队,一个月内完成策划方案;第二步,策划方案被认可之后,最晚2009年6月启动,新活动传媒为唯一的执行方,双方具体的合作模式另订。
  2008年9月14日王伟按时交稿。
  华熙投资方面对王伟的策划方案非常满意,因为王伟的策划方案理解了其精髓——作为全国篮球甲B联赛NBL下一赛季起的推广公司,不仅将负责联赛的运营、包装和宣传,其最终的目标却并不是切入中国篮球联赛的现有体制中,而是通过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并使其拥有最终独立发展的巨大空间。为此,他们把NBL分离成2个品牌,即NBL和B1。
  B1由此横空出世。
  什么是B1?
  B1的口号是什么?
  所有这一切,我们将会在下一节里进行分解。
  至于两者的合作,简单一句话,不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而是甲方和乙方和另外的丙方共同组建B1联盟,这种强强联合,是一个由强大的资金实力、顶级篮球专家和强大的策划、执行团队搭建的平台,它将在几近空白的体育产业上踏上了一只脚,如果策划方案得以设施,体育产业链得以打造,蛋糕将被想做多大就做多大。
  所谓企业家的事业心,不是赚那种看得见、算得出的钱,而是要赚那种没法预计会赚多少钱的钱,而这赚钱的过程,同时还是反哺社会的过程。
  王伟信心满满地说,等到B1真正玩起来的那一天,这一承载着更多社会担当的品牌,将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带来更多的健康、娱乐、财富与幸福。
  这可不是忽悠。
  王伟说。
  他详细地为我阐释了B1怎么会具有这样一种功能,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他的理想主义、严密的商业逻辑和务实精神。
  王伟让我相信,从策划与设计的角度来说,相比于“超级女声”,B1更像一个文化创意类型的工业产品。但是,我问王伟,能否向我的读者透露一二?王伟想了想说,B1又不只是一个文化创意类型的工业产品,它的社会公众性其实更加深邃。
  我问王伟,能否向我的读者透露一二?
  王伟说,对前者,你想说多少就说多少,我们甚至不怕泄露商业秘密,我们有这个自信。对后者,我们只想多做,不想多说。道理很简单,反哺社会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的吗?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选择吗?
第五节 快意篮球赢在B1
    实际上,和华熙国际正式签署协议之后,王伟和苏建华兴奋了好几天,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觉得真要做大事了,觉得老天爷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让多年的梦想有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质感。
  但是,当最初的兴奋劲儿过去、当梦想照进现实,王伟开始感到一种巨大的、内在的压力。
  那时候,他还没有想清楚,应该怎么样从技术层面切入进出,既科学又合理、既经济又有可操作性?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确实,在中国,体育娱乐还没有人能把它做好过,还没有人把它做得很成功过,可以说他们是第一个出来吃螃蟹的人。但早在几年前、几十年前,在国际上早就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