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非常媒·戒 >

第42章

非常媒·戒-第42章

小说: 非常媒·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方便又盘活了资源;三是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编剧题材、故事可以源源不断。
  我一直觉得这个剧名好玩,问谢湘林怎么想到取这样一个名字,有人质疑吗?谢说,那倒没有。这个名字有点无厘头,却化自禅诗“明镜亦非台”,算是大俗大雅,也符合喜剧要求。
  情景剧搁浅后,闲不住的谢湘林,忙里偷闲,帮深圳卫视策划了一档节目《大爱无疆》。
  当时深圳卫视上星不久,新上任的深圳市广电局局长广开言路,延揽人才,颇有一番作为。2006年上半年,谢受朋友之情,策划一档节目。
  经过调研,谢湘林发现,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毗邻港、澳的深圳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虽然这座城市因年轻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一种新的文化——爱心与慈善,却在快速滋长。深圳志愿者和义工的比例全国最高,志愿团体发育最好,涌现了无数的感人故事。于是谢在方案中建议,爱心、慈善已经成为这个年轻城市的文化品格,深圳卫视的定位和风格也应相符合。建议深圳卫视抢先打出慈善这面旗帜。
  谢设计做一个周播的常规节目《大爱无疆》,同时台里新闻与之保持联动,一旦有大事(天灾人祸)发生,新闻进行直播,栏目则做特别节目,全台动员做大型活动比如慈善募捐晚会等。每年都可做全国性的或全球华人的慈善人物表彰晚会。这样整个深圳卫视的风格、特点就出来了。
  谢湘林认为,好的节目策划应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一应该有源源不断的节目题材可做,第二有大批关注、参与的潜在观众,第三有拓展社会资源的空间,第四能触动大众心灵、影响社会发展,第五可以提升频道品质,增强传媒力量。
  谢笑着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方案对于卫视来说不只是一档节目,不仅仅在文化上有意义,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是大有裨益的啊。通过大型慈善活动,多少政要、大企业家、明星大腕汇聚你这儿啊,你可以整合多少资源啊。
  谢湘林觉得这真的是个大好事,于是在给深圳卫视交方案前先给自己的节目创新部门交了一份,也许他担心万一人家做火了,自己会愧对湖南卫视。
  在递给创新部门的方案里,他满怀激情地加了一段话:
  “湖南卫视的节目创新,不应满足于节目形式、表现手段的花样翻新,还要看它是否发掘社会内涵、占有社会资源。
  慈善、公益事业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急欲突破、壮大的一个领域,是广泛存在于政府和民间、各阶层和人群中的愿望和冲动。
  慈善需要文化的涵养,需要媒体的宣扬。如果有一家卫视率先举起大旗,登高而呼,必定应者云集。如果有一个卫视栏目专注此事,必定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赢得广泛的观众和市场。
  凭借《大爱无疆》,湖南卫视可以广结善缘,开拓出更美好的发展空间。
  《大爱无疆》是不受地域限制、为海内外瞩目的栏目,它满足人们普遍的需求:情感、道德、自我实现等等;它整合了政府、民间在这个方面的所有资源。放大这些资源给予社会的良性影响,造就社会一种精神力量,使它从此找到成长的方向,散发出和谐的恒久魅力。
  《大爱无疆》是面大纛,将海内海外、政府民间的慈善力量招至麾下,为我所用,打造一个电视传媒里相对资源垄断的、独特的、唯一性的节目。以常规节目为平台,通过开展各种丰富的大型活动和主题晚会,创造出非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杨澜,湖南卫视的合作者,优秀的电视人,身体力行的慈善家,潜在的公益事业领袖,是《大爱无疆》的最佳主持人。相信她对此栏目的兴趣将使她宁愿舍弃《天下女人》。
  湖南卫视+杨澜+《大爱无疆》=再抢先机再创辉煌”
  后来的结果是,深圳速度名不虚传,很快深圳卫视就推出了栏目,只是一直没做火。
  没火很正常,谢湘林说,资金投入不够,系统投入不够。电视观念不够新的话,这种节目很容易做成好人好事、煽情滥情。其实中国的慈善事业还有许多法律层面、操作层面的东西需要思考和争取,这也是谢希望栏目承担的责任。没承担起这个责任,你就没有影响力,没有话语权。
  电视越来越是个系统竞争的问题,说着说着,感慨的谢湘林操起了魏文彬的调调。如果这个系统还不完美,起码你要有个完美的团队,否则做不成事。
  2007年初,活动运营做得风生水起的王伟,邀请老师谢湘林加盟即将成立的海南天娱。征得欧台同意,谢湘林加入天娱,与过去生活频道及《大当家》的同事王伟、李卫、王谅、苏建华、易伟等人会合,在这里,他重新找到了激情并即将踏上创业的征程。
第四节 做大总管的艺术家:李卫有财
    李卫跟王伟都是1973年出生的,属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共同的属相更容易了解和合作,他们从第一次共事开始,便非常默契。
  从事媒体行业并不是李卫的初衷,从上初中时开始,李卫就已经对循规蹈矩的生活不大喜欢,搞教育的父母亲对这个过于调皮捣蛋的儿子有点束手无策,很为他小人家的前途担心。突然有一天,李卫午休前翻阅父亲收藏了几十年的画册,被画册上一个黑胡子男人(德加自画像)打动了,突发奇想,翻出纸笔,依葫芦画瓢,十几分钟便画完了,父亲发现后惊喜不已,知道这小子还有救。
  李卫迷上了绘画,此后每日一张,全是欧洲文艺复兴时的素描。父亲见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李卫兴趣不减,才让他系统学习绘画。李卫是湘乡人,旁边的湘潭出过一个齐白石,湘乡说不定会出个李卫。
  李卫很顺利地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系的装饰艺术专业。毕业后考研,改报广告学,导师是当时广美赫赫有名的应梦燕老师,自认为考得不错的李卫运气差了一丁点,因为差9分而落榜。李卫一度很失落,觉得自己是个绘画艺术上的逃兵,直到他来到长沙,进入湖南广电。李卫从来都是自信的,知道自己的积淀还在,自己的悟性还在,相信自己可以在电视行业闯荡出一片天地。
  在电视台,李卫从最底层做起的,当过编辑、摄像、导演、做过导播、舞美、也搬过道具,分过盒饭……,这一切的一切李卫都觉的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他觉的电视是门很细腻很繁琐的综合艺术,需要有创新、有条理、有责任,是非常精美的“快餐文化”。
  1998年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领导谢湘林。那时候谢湘林是湖南生活频道总编室主任,招兵买马,把李卫招到总编室,专做频道电视剧宣传炒作之类的事情。那时王伟也在总编室,做收视率调查。后来谢湘林创办了一个栏目,叫《大当家》,把总编室的李卫、王伟,节目部门的王谅等人拉来,兵强马壮,把那档《大当家》做的很红火。
  创作初期,他们一起天天研究当时台湾很火的由曾国诚和陶晶莹主持的《恋爱讲义》,从结构、选题、包装、主持人风格、音乐、节奏、舞美、道具分析,量身定制符合本土特色的《大当家》,主持人定为潘峰、贾芳,录制样片当时只花了不到两千块钱,而且样片很快就通过了,牛皮不是吹的,当时湖南生活频道连续两年就靠这个栏目撑台面,在湖南广电谈话类节目中,它属三高节目(品味高、收视高、得奖高),以至于理所当然地选送到湖南卫视周末播出。
  王伟是这个栏目的制片人,负责写方案拿主意,作为他的黄金搭档,李卫负责栏目的导播、后期和其他执行方面的事。王伟很会侃,说话很有煽动性,相对来说李卫说话要少很多,但两个人非常有灵犀,只要一起出马谈项目搞招商,几乎没有不成功的。
  他们把这个栏目红红火火地做下去,直到遇到湖南广电的第二轮改革。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了减少同质竞争,湖南广电决定将湖南生活频道、湖南都市频道、湖南经济频道三台合而为一,《大当家》无奈下马。谢湘林下海拍电视剧去了,王伟到湖南娱乐频道企划部搞策划去了,王谅去了经视新闻部,做了一档叫《T2区》的节目,李卫则去了湖南经视的综艺节目中心,去做《仇晓的闺中密友》。
  1999年,李卫终于做了一件很对得起自己专业的事,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李卫选送的漆画作品《节的印象》,入选并获优秀奖。这可了不得,四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可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画展。这幅画先在长沙展出,再送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又送到福建美术馆展出(福建是中国漆画之乡),最后送到日本、东南亚一带巡展,就在日本展出时有画商打越洋电话过来,愿出八万人民币购买此画,问李卫愿不愿意。李卫婉言谢绝。李卫想得很清楚,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能拿来换钱的。钱今后可以挣,自己两年多的心血之作岂能随便转让?否则,今后想要再看一眼,还要东渡重洋,实在心不甘,情不愿。
  山不转水转,和王伟分开一两年之后,王伟已然下海,成了天娱传媒的副总。突然有一天,王伟给他打电话,问他要不要来天娱传媒。李卫二话不说,立马就过来了。
  李卫现在是公司的总制片人,也是大总管,管的还是执行方面的事情,就是你这个方案定了,或者跟“甲方”的合同签了,交给他去执行。
  李卫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说自己理论上还真说不出什么东西,也就是一个做实事的人。我调侃他,问你是不是“闷骚”,他一笑,说我还是喜欢别人叫我艺术家。我说那也是闷骚艺术家。他立即补充说,也不仅仅是艺术家。
  王伟对他的评价是,什么事情交给他,他会把它安排得合合理理,至到事情做完,赚到该赚到的钱,他是我们团队的王牌制片。
  总制片所有执行的环节都得管,吃喝拉撒,所有跟成本控制有关的一切,可以想象权力之大,责任之大。在李卫看来这是最基本的内部管理。然后电视表现这一块,要跟导演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李卫把它归于技术层面,因为他在电视台几乎什么都干过,这部分对他来说反而要容易一些。有些事情则很复杂,涉及到跟不同利益的人或单位打交道,比如说联系转播车啦,活动场地的选择啦,安全保卫啦,租赁设备啦,广告回报啦,跟“甲方”的沟通啦这些东西。一句话,李卫做的是流程,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简单很琐碎,可只要一个环节不到位,整个活动就可能出问题。一场活动下来,李卫沟通的人可能是最多的,做的事也可能是最多的最杂的,尽管他不怎么喜欢说话。
  我让他举例说明,也就是讲讲故事,比如说谈谈到天娱传媒之后的一些活动。
  李卫真是太实在了,他首先选了一个都不知该叫成功还是该叫失败的案例。当然,这个案倒作为标本的意义却不庸置疑。
  那是天娱传媒以“超女”资源为噱头做的第一单与房地产营销有关的项目。项目的时代背景是2005年11月中旬,拿所有最劲爆的形客词来形容那时的《超级女声》和李宇春都不过份。
  “甲方”(通常对委托方的称呼)是成都熊猫万国商城有限公司,作为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的代表,董事长王鹏、副总经理王伟意气风发地参加了合同签字仪式,四川省和重庆市各大媒体共计30余家参加了签字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对一场纯粹的商业活动,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天娱传媒董事长王鹏和熊猫城董事长陈宇光亲自签署了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行长达5年的深度战略合作,会上同时宣布2005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成为熊猫城的形象代言人。
  媒体的目光完全是被李宇春吸引过来的。《华西都市报》以知情人士爆料的形式,披露了一件真实性有待证实的消息,说李宇春是在熊猫城报名参加海选、迈出成为超女冠军的第一步的。说当天春春被当成男生,被保安拦下,幸亏商城副董事长陈宇安路过,把她带进去,所以春春对商城很有感情……
  我在百度上搜索到了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业主论坛》上的另外一篇大作,谈到了天娱传媒为何与熊猫城联姻?双方合作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双方合作实现了怎样的创举等问题。我猜测这篇文章应该与“甲方”有关,很明显,它对于与天娱传媒的合作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期待。在我看来,它对商业与传媒的关系的认识也是清醒的和深刻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我将对它的部分章节进行引用,并对这个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