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大明仙人 >

第85章

大明仙人-第85章

小说: 大明仙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尘没有回答是否还要继续,只是顿了顿直接说道:”大明文气大昌,此是好事。但一朝之气,却在文武相成。文气不昌,内忧难解,武运不盛,恐有外患。“

    太后听懂了了尘的意思。大明文官太盛,压制武将的同时,也压制的大明的武力。长此以往,会有前宋之祸。只是听懂了归听懂了,却不见得相信,胡人从无百年运,要说出后面还有一个二百多年的异族王朝。在现在的大明会被笑掉大牙的!

    但这话从护国真人口中说出,就大不一样了!

    ”道长是说,我大明有位外族倾覆之祸?“太后也无心品茶了,带点焦急的问道。

    了尘笑而不语,此是天机,岂是能乱说的。李东阳府上不过幻术一场,根据的是了尘的记忆,而不是真正的天道推衍。而且李东阳身为一朝首辅,自然也是能守秘之人。不然了尘可不敢胡乱开口。

    太后则不同,关心则乱。而且太后是女人,是天子的母亲。而且这里人多嘴杂,自己只要说出来,肯定不需要半天,全京城都知道了,不需一年,就天下咸知。

    到时候,了尘想不被雷劈死都不行。

    古往今来,预测朝廷命运从来都是件大损福寿的事情,袁天罡和李淳风够牛了吧?不照样给自己子孙后代惹来大祸。刘伯温学究天人,有辅佐大明创建之功,不也照样死于非命。姜太公作万年歌,自有创周之功庇佑,也不免田氏代齐,以至姜姓绝祀。诸葛亮一卜马前课,终不免病死五丈原,七星祈命都没用。

    ”是哀家唐突了!真人莫怪。“太后到底聪明人,一见了尘闭上嘴巴,马上醒悟过来。自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更何况在这人多嘴杂的慈宁宫里。

    既然不能谈国事,那么就只能谈私人的事情了。如今的张太后没了丈夫,唯一能让她操心的也就正德皇帝一个了。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情,正德大婚已经三年了,后宫嫔妃一个个都没音讯。这件事可是让张太后日夜烦心。要知道,正德后嗣不但是子孙香火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江山巩固,社稷传承的大事。可自己儿子却老住在豹房里,皇后和妃嫔们十天半个月见不到皇帝的影子,这么下去怎么得了?

    张太后考虑了半天,一个眼色,包括谷大用在内的慈宁宫太监宫女就通通退了下去,显然,下面的问题是不能外传的。

    ”真人神通广大,当知过去未来。不知道我皇儿有后嗣几何?“张太后问道。

    了尘听了心中一沉,自己不愿意进京不就是不想面对这个问题吗!正德命中注定无子,江山龙气转入湖北安陆。未来的嘉靖皇帝帝星已出,又岂是了尘能轻易更改?

    以了尘和弘治,正德以及张太后之间的关系,了尘断无不帮之理,只是天道自有定数,上回呕心沥血,拼尽全身修为七星祈命,逆转天数,已然是上干天和,违逆天意了。到如今,又岂敢在逆转天数,为正德续继后嗣?

    正德是否有子,关系的是大明江山的传承,影响的是天下大势。其中因果滔天。了尘不想为天道所忌,也不想被龙气反噬。这个是绝不能答应的。这样下去,了尘有多少功德也不够抵消啊!

    ”太后,天子自有天道庇佑,关乎天下气数。非贫道所能轻易推衍,还望太后娘娘恕罪。“了尘不是个善言之人,更何况到了了尘这种修为之人,也不能轻易诳语。也就只好如此敷衍道。

    ”真人何出此言?“太后一下子变得脸色苍白。了尘的本领,张太后虽然不知道究竟有多高,但陆上神仙绝不是虚言。如今了尘说出如此言语来,见惯了各种推脱之词的张太后,岂会不明白推脱背后的含义。

    江山大势都有人推衍千年,了尘真人又岂会算不出自己皇儿后嗣几何?

    为什么不能说?

    张太后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一个最可怕的结局,顿时脸上一阵苍白。

    江山传承,祖宗社稷。若真有不能言之事发生,你叫张太后如何百年之后去面对先帝,面对朱家的列祖列宗?

第八十六章 上善若水
        了尘见得张太后脸色苍白,哪还不知道张太后自己已经想到了结局,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德壮年崩殂,这位张太后扶起了一只”白眼狼“。晚年境遇实在可怜。

    嘉靖被天大的馅饼砸到了头,在张太后和杨廷和的帮助下,坐上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皇位上,却全无半点感恩之心。一场大议礼,将杨廷和打翻在地,杨廷和的儿子贬黜云南,杨廷和被迫告老。张太后也在后宫从此半点尊荣也无。

    嘉靖要尊奉自己的父母,此是孝道没错。却又将把他扶起来的张太后置于何地?死了儿子,没了依靠的张太后在深宫里是何等凄凉可想而知!

    “福生无量天尊!太后不必如此担心,相信陛下自有天佑,大明自会传承有序。贫道若是让太后误会了什么,还请恕罪!”了尘站起来一礼道。

    ”或许真的是哀家想多了,真人何错之有?想来真人与云华公主师徒多日不见,哀家就不耽误人与云华叙说思念之情了吧!哀家有些不适,改日再招待真人,还请见谅!“张太后脸色依旧没见好转,勉强挤出笑意道。

    了尘默默无言,也不知道该如何应答了,只能行礼告退。在谷大用的带领下,带着抱着云狐子的云华来到了御花园,就在一个石凳子上坐了下来。

    ”师父,太后娘娘的担心是不是真的?“云华望了望远处站着的谷大用一干人等,直接用传音术问道。

    ”云华,你也算学道有成了,这件事还用问为师吗?须知天机不可泄,你修行尚浅,又常在太后身边陪伴。为师知道你和太后感情甚好,但此事因果深重,切莫沾染得好!“了尘直接传音警告道。就怕云华一时心软,做出了什么逆天而行之事,到时候为天道算计,云华可没那么多功德抵过。

    云华不语,没想起来也罢,一旦想起来,然后刻意去推算,云华自然也能推算得七七八八。只是其中结果,却着实让云华心里沉甸甸的,份外不好受。

    ”师父,可有解救之法?“云华问道。

    ”天数已定,不可更改。但如是张太后能仔细约束她那两个胡作非为的兄弟,或许还有一丝改变之机。“了尘言道。

    ”自古见不疏亲,云华你虽与太后情同母女,却不是真母女。宫廷之内,凶险犹胜江湖,云华你可切莫乱来!“了尘犹自不放心地警告云华道。

    ”知道了!“云华有气无力地回答到。

    私密事情谈完,了尘和云华也不用再用传音术了。了尘直接瞄了瞄正躺在云华怀里装死的云狐子道:”这些日子,你要教云狐子认字了。待为师与他找个好先生,好好教导它才行。“

    ”哦!“云华一听见了尘的话,嘴巴就张成了”o“型。很不可思议地看了看正躺在自己怀里炸毛的狐狸道:”狐狸还要识字念书?“

    说真的,这太违背云华的常识了。哪有教一只狐狸读四书五经的。

    ”那当然,贫道还准备过几年送它去考个秀才回来。“了尘答到。

    ”狐狸去考秀才?“云华睁大了眼睛,满是怀疑地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狐狸秀才不成?“

    “当然有,只不过不是凡人的考试罢了,但功课还是一样的。云华,从今日起,从三字经起,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云狐子,完不成功课,尽可以打板子,不给肉吃!“了尘望着耳朵抖个不停的狐狸,故意说道。

    ”哦!“云华是个听话的好孩子,立刻双手举起狐狸,对着狐狸大声道:”听见没?明天跟着师姐我念书,不听话直接打板子。“声音里掩饰不住地幸灾乐祸。

    可惜云狐子现在不能说话,不然肯定破口大骂,反对不能地云狐子只能跟只死狗似的,一动不动地继续装死。就是不表示同意。

    接着云华就开始给了尘叽叽喳喳地讲起了自己这段日子在宫廷的琐事见闻。说的正在兴头上的时候,远处来了一行人。走在中间的那个穿着黄色龙袍的不是正德皇帝陛下是谁?

    ”福生无量天尊!“了尘和云华一起给正德行了一礼。

    正德皇帝脸色不怎么好,显然和内阁诸位阁老谈的不是很愉快。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了尘只当没看见正德的臭脸,云淡风轻地不知道从哪摸出一个酒壶,两个杯子来。给两人满满斟上了一杯。

    ”真人好雅兴!“正德苦笑地端起酒杯道。

    ”呵呵!人生一世,喜也一天,忧也一天,醉也一天,醒也一天。酒为忘忧君,陛下心中千般烦恼,终不敌一杯之尽。“了尘呵呵笑道,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真人让我喝酒浇愁?“正德很奇怪今天了尘说的话。

    ”非也!酒乃忘忧君,可不是解忧人。“了尘答道。

    ”是啊!“正德叹息道:”酒入愁肠,醒来了,该来的还得来。该愁的还得愁!“

    了尘摇了摇头,指了指御花园里的池塘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陛下当习水之德。“

    《老子》这本书,正德当然读过。只是了尘如此郑重地说出来,自然有其用意,就在正德苦苦思索之时。了尘又开口道:”水能静,故能平,水能容,故百川汇流,水能迂,故千里到海,水能透,故溃千里之堤。水能分,故天下莫有能害!“

    正德若有所思地道:”真人说的可是为君之道?“

    了尘摇头道:”贫道说的是为人之道。”

    正德呵呵一笑,良久不语。了尘含笑以对,自饮自斟酌,唯有云狐子似乎闻到酒味就耐不住,这会已经在云华怀里拼命地往外挣扎,却被云华死死按住。这会看见了尘自己喝个不停,哪儿还忍的住,哀求声不断,甚是可怜兮兮的样子。

    了尘不愿狐狸打扰了正德思考,只能从云华怀里皆过了不老实地云狐子,拍了这家伙一脑袋。却也拿出一个杯子,给狐狸斟上了一杯。

    狐狸好酒,却酒量浅得可以。三杯就倒,绝不等第四杯。待到狐狸摇摇欲坠,双眼迷离之时。正德也醒过来了。

    “多谢真人教诲!”正德诚心一拜感谢道。

第八十七章 身世之谜
        了尘言尽于此,正德皇帝能不能有所领悟,就看正德皇帝自己。

    上善若水,以利万物之后,善泳者溺于水,也不是白说的。笑里藏刀,腹黑手狠这是一个合格君王起码的条件。谦谦君子般的帝王不是被臣子们当傀儡,就是要丢掉社稷江山。

    儒家的帝王教育无论是否故意,煌煌大义之下,却从来都教育不出一个真正的明君。因为君子之道从来都不是君王应该具有的品质。

    了尘倒是希望正德有空多翻翻黄老以及诸子百家之学。至少汉代在汉元帝那被忽悠瘸了的帝王之前,历代君王都在合格线以上。正德若能学到,至少会少了后面许多悲剧。

    酒过三杯,正德和了尘便默契地别开了政事,反而谈起老庄之学。正德不喜读书,尤其不喜死板地四书五经,其余的诸子百家,杂谈曲论反而涉猎不少。为文官不喜,却甚得弘治满意。要不然,以弘治皇帝对正德的关心,会不知道刘瑾他们给正德带进来了很多”杂书“吗?

    说穿了,四书五经是给臣子读的,虽然什么用都没有。却不是给君王读的,君王要读的是史书,是王霸之道。是帝王之学。若是正德真如大臣们希望的喜欢了上四书五经,弘治反而要作”汉宣之叹“了。

    轻杯酌酒言尽欢,了尘算对正德皇帝刮目相看了。谁说正德皇帝是个昏庸无道之君,了尘一定让他知道什么叫睁眼说瞎话——天打雷劈。

    正德的为君之道算合格了,从他推出刘瑾与百官相斗,而自己呆后面给刘瑾默默站台就知道,正德不是傻瓜。文臣到了正德登基的时候,已然威胁到了皇权,势大难制。正德若走寻常路,肯定就是一个傀儡而已。从后面的嘉靖,万历就能看出来,文官在朝堂上有多咄咄逼人。

    正德的方法反而是最好的,连后面的天启皇帝学着正德的样子,不也苟延残喘下来了吗?只是,正德有落水之祸,天启有早崩之殃,偏偏两人都无子嗣留下。

    了尘突然感到一阵心冷,一股阴影在心头盘旋不去。

    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是意外,还是谋杀?

    ”陛下,可否与贫道诊脉一观?“了尘突然道。

    正德大为奇怪,对面真人怎么突然要替自己诊脉,莫非自己有隐疾不成?

    没有那个皇帝不怕死,正德心慌之下,问都不问,就把手腕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