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大明仙人 >

第82章

大明仙人-第82章

小说: 大明仙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贫道曾经看到过了一首诗,想请李阁老品鉴一下。”了尘道。

    “哦,道长竟然还会写诗啊!”李东阳有点玩味到,心里却大不以为然,若说烧丹练汞,捉鬼降妖了尘在行,李东阳绝对不会怀疑!却从没听过这位道长会写诗啊!还敢跑来他府上请求品鉴,真是不得不佩服这位道长好“胆识”了!

    了尘见得李东阳笑容里的玩味,自然知道他的意思,明代文官有多目无余子,了尘见识得多了。不以为意地解释道:”贫道自然是做不来诗的,不过却见过一首用血写在墙上的诗,想请阁老指教一下。“

    李东阳有点纳闷了尘的意思了,却不得不顺着他的话头,问道:”那就请道长念来听听,如何?“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了尘一字一句地念道。

    了尘念完,李东阳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叹道:“好一个活人不及死人香,慷慨悲歌有之,心含愤懑有之,诗中极尽绝望之意,当是前无去路,坦然面死时所做。老夫确实未曾听过。却不知道了尘道长何处看来?”

    了尘笑答:“江阴!”

    如不是了尘本领了得,而且是当朝护国真人,李东阳真的要把了尘给赶出去了。

    “了尘道长,连夜前来,是来戏耍老夫不成?”李东阳面色不善。

    “贫道所说,句句属实,何来戏耍李阁老之意?”了尘面色不改,从容笑答道。

    “扬州承平已久,本朝未发生过战事,此诗从何而来?若是当年蒙元南侵,有此诗流传,为何老夫从未听过?”李东阳问道。

    “阁老真要知道?”了尘端起茶杯问到。

    “我知道你此来定为‘千秋忠烈祠而来’。但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在仁不在威,内外相安,君明臣贤,百姓乐业。一声令下,自然人人效死,又何须千金之费,鬼神之说?”李东阳摇了摇头道。

    “李阁老这话,你自己都不信吧?”了尘笑道:“想当年,崖山一战,大宋十万蹈海,可谓亡天下。从此遍地胡腥,幸得太祖驱逐鞑虏,复我汉家江山,才得华夏再续。若是有朝一日,华夏再亡胡人之手,在亡天下。恐怕后人反思之后,中华将再无儒家立足之地啊!”

第九十章 黄粱梦里死人香
        “胡说八道!”李东阳终于色变,将手中茶杯往桌子上重重一放呵斥到。

    “恐怕李阁老恼怒的不是贫道的亡天下,而是儒门之学无立足之地吧?”了尘当然不会这么狭隘地认为李东阳。是个如此不堪的人,只是存心出一口对明朝文官们的恶气而已。

    “道长也算得道之人,说话如何能这般不堪。道长若是无事,老夫恕不奉陪!”李东阳端起茶杯却不喝,显然就是在端茶送客了。若是了尘不识趣,李东阳也不介意叫人赶他出去。

    了尘却当作没看,自顾自地说道:“周易一道,演算天机,是与不是,贫道比李阁老清楚。况且列代禁书,如推背图,万年歌之类的书,李阁老千万别告诉贫道没见过。”

    “子不语怪力乱神!”李东阳没好气地道。却又放下了茶杯。显然压住了怒气,不再强赶了尘出门了。而起貌似,满李府的人加起来,也不一定能赶得动了尘。

    “贫道有一术,可照见过去未来,推衍天机变化,奥妙无穷。李阁老可愿一观?”了尘问道。

    “老夫竟然不曾听说过道门之类有如此奇术,老夫倒真想见识一番。”李东阳其实也对了尘的本事听好奇的。仙道神秘,凡俗之人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向往之意。只是能不能抵住诱惑罢了!

    了尘伸手一招,手上便多出来了一把铜镜,只见了尘口念咒语,在铜镜上比划了几下之手,突然铜镜发出了一阵黄色光芒,照得满室生光。了尘镜子晃了晃,李东阳顿时觉得一股强光照来,顿时眼睛一眯,在睁开眼睛的时候,竟然就呆了。

    李东阳睁开眼睛就发现自己竟然站在了京师的城墙上,此时却是烈日当空,李东阳分明记得是晚上的啊!

    不待李东阳弄清楚自己是不是中了了尘道人的幻术的时候,突然,城墙下面涌来的大批官兵,看那旗号打扮,分明就是京营的官兵。此时正在各级军官的驱赶下,乱哄哄地走上了城墙。人虽然到了城墙之上,却全无一点精神,无论军官们如何鞭挞,辱骂都不能让他们稍微认真一点。

    李东阳即使没有带过兵,也知道这群官兵已然全无半点士气,老的老,小的小。面黄肌瘦的哪有半点军人模样。而且身上的鸳鸯战袄破破烂烂的,手看也不清楚原来的颜色,样子真是比起乞丐都不如了。

    李东阳看着官兵们懒懒散散的样子,心中也不由得一抽。大明的京营要是真的有朝一日变成这个样子,大明还有未来吗?

    就在李东阳为着那些“碍眼”的官兵叹气的时候,突然城墙上就响起了号炮声。

    接着,在京师城外的地平线上就出现了一条整齐的黑线,当黑线越来越近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无数的人马军队,正铺天盖地的朝着城墙来了。一个斗大的闯字行走在军队中间,迎风飘舞。

    “这是大明的末日之象吗?”李东阳站在城墙上默默念到。却无一人回答于他。只有无数官兵们穿梭往来,却不是正在准备守卫,而是在逃跑。幸亏军官及时镇压,兵丁门才勉勉强强的站在了城墙上,却早已经神思不属了。

    接下来的事情,确实是李东阳一辈子都不可能想到过的情景。

    太监们上城墙守门了,三天之内乱军就攻入破了京师的外城。李东阳心中大嚇地往紫禁城而去,看到的却是一番末日般的情形。皇帝砍死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凄凄惶惶地只有一个太监不离不弃地吊死在了一颗歪脖子树上。满朝文武跪迎新朝。

    李东阳看的怒火冲天,怒吼道:“你们饱受皇恩,如何能这般毫无忠义之心啊?”可惜,李东阳终究只是一个局外之人。没人能看见他,也没有人能听见他的怒吼。文武百官们依旧无耻地向着新朝统治者拼命献媚不已。

    可惜的是,仅仅过了三天之后,就有无数的乱兵冲进了一个个朱门大户之家。抓人,杀人,勒索,拷掠。满朝文武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李东阳看的都直叹气,这新朝如是这般怎么可能长久?

    接着,乱兵们从官员勋贵们家里弄出了无数金银,看的李东阳都傻了眼。就在李东阳为官员们的豪富震惊的时候,却又看到了大批得新朝军队,开出了京城,往着山海关的方向滚滚而去。

    “莫非,山海关有警?”李东阳默默念到。

    当看到乱兵们闹哄哄的败退回了京师,接着又连夜逃跑了。李东阳分明看到大明的军队,带着异族浩浩荡荡,开进了京城。于是,毫无廉耻地百官,又一次急不可耐的上前跪倒在了新的征服者脚边,大明的京师真的又一次胡腥遍地。

    一个穿着大明官服的官员站出来了:“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之从汉旧,而非汉旧之从陛下,难言平定,难言臣服也。”

    李东阳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傻了,世上竟然有如此无耻之人,而且还是个满腹诗书的文官!

    李东阳见到了遍地烽火,见到了大明军队的不堪一击,见到了留头不留发的宣示布告,见到如山似海的尸体,也见到了无数剃发易服的恭顺之民。

    东阳最后站在了落在了一处县城里的城墙上,见到了投降的大将军,也看到了宁死不降的典吏。了城门上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题讫,斑斑带血,城墙外,刀兵四起,血肉盈城。一边的满城宁死不降地百姓,一边却是拖着金钱鼠尾地汉军。。。。。

    城破之日,一个女子跌跌撞撞地来到了李东阳站立的城墙下,满眼泪水地咬破食指在城墙下写下了:”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的绝命诗。

    ”怎会如此哇!~“李东阳顿时泪流满面,须发皆张,势若疯虎气冲下了墙头,向着正满城屠杀地官兵冲去,却画面一转,李东阳却看到的是了尘一张可恶的笑脸。

    ”阁老可看见题诗之人了吗?“了尘笑问。

    ”老夫幻境所见,是真是假?“李东阳犹自惊魂未定,显然还没从刚刚的情绪中醒来,端起茶杯的手都还微微颤抖。

    ”茶犹余温,老夫刚刚进去多久?“李东阳又问道。

    ”假作真时真亦假,阁老所见,不过百年后,天机所演的片段罢了。未来之事,本无定数,阁老不过一梦黄粱罢了,不过半盏茶的时间而已!“了尘笑答到。

    ”天道大势,可改否?“李东阳很认真地道。

    ”大道之数五十,能演着四十九,总有一线生机!“了尘答道。

第八十一章 相地京师求宝穴
        李东阳知道了尘说的生机是什么,却默然无语。已然冷静下来之后,考虑得更多。

    “道长长生有期,逍遥世外。凡世种种对道长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道长为何如此关心大明?”李东阳问道。

    “我辈虽得逍遥,但道统却在人间。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了尘道。

    “道统啊!~”李东阳长叹了一口气。江山可易,甚至披发左妊,变夏为夷,对一些儒生来说,都不算什么,古往今来,仕于夷狄者还少吗?

    儒家虽有“华夷之辩”却少有人提,反倒是“五德循环”大行其道。为何?天不变,道亦不变。只要皇位上的皇帝还能尊崇孔孟,儒生们的道就还在。孔孟既在,儒生们的利益便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家国天下,另一个看法,不就是家在国前吗?

    “道长曾言,儒家将再无立足之地,可是为真?”李东阳一提起道统,肯定就会想起儒家来。

    “宋,明与士大夫共天下,却两次亡天下,诸夏若复,还会与士大夫共天下么?了尘笑问道。

    ”此武将无能,官兵怕死,于我孔孟之学何干?难道武将和军兵们也皆习孔孟不成?“李东阳有点烦躁地问道。

    ”既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天下既乱,华夏陆沉。士大夫为天下砥柱,当真可脱责么?了尘一字一句仿若敲在了李东阳的心里,毫不客气地反问到。

    李东阳放下茶杯,脸上顿时一片黯然。若非幻象所见,太过真实。若非。。。。。

    “生机何在?”李东阳有气无力地问道。

    “华夷之辩,汉唐之风。大明未来在外,而不在内。”了尘答道。

    “道长把那'千秋忠烈祠‘当凌烟阁?”李东阳问道。

    “凌烟阁虽名传千古,却不过王侯之属,岁月流逝,终不过一撮黄土。’千秋忠烈祠‘开百姓之门,华夏薪火不熄,此祠不灭。”了尘答道。

    “哦!”李东阳悚然动容。

    了尘这是要把“千秋忠烈祠”无限拔高,乃至于高到超越王朝更易,只要华夏之朝,都要尊其所在的地位啊!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祭祀之仪,载于典章。莫非,道长欲将其当作国礼,犹如泰山封禅一般?”李东阳问道。

    “然!”了尘点头。

    李东阳摇了摇头道:“何其难也!“

    了尘笑了笑道:”贫道自有办法!“

    李东阳问道:”深夜前来我府,也是办法之一?“

    ”然!“了尘点头

    ”道长可知国库空虚,一年之费,各有用处。国祠之重,工程浩大,开支浩繁。恐怕不易。“李东阳道。

    ”贫道也知国库不济,贫道自会结缘于天下,工程之费,老大人尽可放心。“了尘信心满满地道。

    ”呃!“李东阳说不出话来了。到了了尘道人这般地位,恐怕钱财之事,还真不值一提,只要了尘开口,恐怕送钱上门的会踏破门槛。

    ”工程之耗已解,李阁老可愿放行?“了尘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直接问道。

    李东阳沉吟了一下,很想告诉了尘,问题不在这里,但终究没办法说出口。文官之私,何以于外人知晓。哪怕对方不过装糊涂,也好过说出来。

    “哎!既然如此,老夫自然愿意放行,不过,今日宫门之事,皆因此事而起,还请道长劝服陛下,早日放百官归来,可乎?”李东阳直接提出了条件,这既是一种交换,也是一种承诺。要是一点条件都不提,才是真拒绝了。

    “贫道自当尽力”了尘点了点头道:“天色已晚,贫道也不便叨扰老大人休息,贫道告辞!”了尘稽首一礼,表示道别。

    李东阳拱了拱手道:“道长走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