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世间自在仙 >

第134章

世间自在仙-第134章

小说: 世间自在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父也知道,文才聪明伶俐,天赋异禀,学什么东西,都非常快的!”

“为师记得,我第一次教给你的是《声律启蒙》,这《声律启蒙》是教人作诗的东西,你看了这么久,就以咱们这院子的茅草屋为题,你做上一首诗来。”

“让为师看看,这几天中,你有多少长进?”

“若是真有巨大的进步的话,为师自然不吝赏赐,只要你准备好草药,为师自会为你炼制一炉上好的丹药。”

“若是作的不好,呵呵,自去把《三字经》等三本书,每一本,也不用多,都给抄上一百遍,一遍也不能少,而且抄的时候,都要工工整整的写,不要潦草,一笔一划,若是写的潦草,哦,有一个潦草的字,就多抄一遍。”

马文才一愣,“师父,不会吧,一百遍啊,还都要一笔一划的,要工工整整的写,有一个潦草的字,都要多抄一遍。”

“这么下去,得抄多少遍啊。”

杨晨笑道,“你刚刚不是说了吗,对自己所学很有信心吗,只要你写上一首好诗,自然不需要抄书了啊。”

“好好的写,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来一首好诗的。”

不再理睬愁眉苦脸的马文才,杨晨转头,看向了刚刚有些跃跃欲试,现在却已经缩头的梁山伯,开口问道,“山伯,你呢,觉得自己的学业是不是大有进步?”

梁山伯看到马文才仓皇的样子,此时自然不敢再提。

师父让马文才写诗,诗歌是那么好写的吗?

要知道,师父的诗词,名动渭城,写出来的每一首都是传世经典之作。

马文才可是师父的大弟子,第一个跟着师父学习知识的人。

师父让马文才写诗,若是写的诗一般的话,怎好拿出来让师父观看?

可以保证的是,这一次,马文才必须得把三本书,每一本抄上一百遍了啊!

一百遍啊一百遍!

想一想,就觉得遍体生寒。

真是有些可怜马文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马文才的事情,就发生在眼前,梁山伯可不想也和马文才一样,伸出头去没事找不自在。

听了师父的问话,忙道,“师父,我没有师兄那么聪明,还有好多东西,都没有学会,都没有领悟。”

“我想,等过段时间,等有了些许领悟,才请师父测试。”

“师父,要是没有什么事情,我先去读书了!”

说着,梁山伯不再理睬依然在旁边抓耳挠腮的马文才,赶紧转过身,拿着书,自己认认真真的精读起来。

马文才看了大怒,“这小子,也太不仗义了吧,刚刚还和我吹牛,说是已经对书上的知识掌握的差不多了。”

“怎么一见师父,就这么怂了啊,脓包,太没有骨气了。”

梁山伯看着恼羞成怒的马文才道,说道,“师兄,你不要怪我,出门的时候,爹爹曾经给我说过,识时务者为俊杰!”

马文才气的浑身发抖,手指梁山伯,“你…你…真是气死我了。”

看着两个嬉闹的弟子,杨晨的心中也有着莫名的高兴。

“不要闹了,文才,赶紧去作诗,做好以后,拿过来让为师看看,看看你的水平如何?”

“是!”马文才有些垂头丧气。

“师父,我这就去作诗。”

拿着手里的书,和梁山伯顿在一起,苦思冥想起来,诗这东西,都是妙手偶尔得之,马文才越是着急,这诗越是写不出来。

打发走了两个弟子。

杨晨看了看自己的茅草屋,说着,“白姑娘,我这里的环境太差,原本就是我一个人,住着还没什么事。”

“现在你既然要住在这里,这房子,还需要好好的修葺整理一番。”

“恰好,村子里面正有许多人在建设私塾,我等他们建设完毕私塾,再让他们帮我建设一下我这杨宅老院。”

“建的宽敞明亮一些,也方便我们居住。”

白如意低头,羞涩的一笑,“杨相公,是不是我住在这里,给你添麻烦了。”

杨晨摇头,“谈不上麻烦,这房子早就不适合住人,只是一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住着,实在没什么心思盖好的房子。”

“如今,你要住在这里,自然不能一直住这样的破房子,所以才打算盖好房子的,说起来,我这还是沾了你的光。”

“好了,我去让文才抄几本书,抄好以后,你便留在这里好好读书习字,顺便把伤养好。”

“我也购买些药材,炼上一炉宝丹,以帮你疗伤。”

白如意十分惊喜。

“那真是太感谢你了。”

上一次,得了杨晨的子午正阳八宝丹,吞食之后,已经把伤势恢复了大半,想要彻底恢复一身精气的话,若是没有丹药辅助,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杨晨道,“不用客气!”

“你自己读书吧,我这就出去,让建设的私塾的人,忙完私塾的事情后,过来帮着我把院子、房子都重新的设计翻盖一下。”

走出院子。

杨晨来到建设私塾的地方。

“邀约才子来了啊!”

“杨相公放心好了,这私塾最迟明天就建设好了。”

“等明天建设完毕,我就会让人把这里打扫干净。”

“等一切处理好了,就去定制桌子、椅子。”

“最迟后天,咱们杨家庄的私塾,就可以正式的开门授课了。”

负责建设私塾的村中长者,见到杨晨后,立即赶上来陪着说话,脸上带笑,这是一种对着未来充满了希望的笑容。(未完待续。)

第255章:做人要厚道

第二更送到!做人要厚道,读书要订阅打赏!

去订阅和打赏,求月票和推进票。来一波打赏雨吧!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武道修行,需要大量的资源堆积;神道修行需要大量的香火念力;这些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改变的。

唯有读书习字,不但可以聚集人望,更是可以通过读书科举,拜相封侯,而且相对而言,这个成本就要低了许多。

若是不读书,农民就有可能一辈子也只能是农民;商人也就有可能一辈子只是商人;工人也就有可能一辈子只是工人;想要改变籍贯,难如登天。

因为,种地种的再好,也依然是农民;商人赚钱赚得再多,也依然是贱籍;工人手艺再厉害,也只是个大瓦匠之流罢了。

他们把自己的这一行,做到登峰造极,也不会有什么上升的通道;他们上升的通道,早已被达官贵人、既得利益者给堵死。

想要有上升的通道,唯有读书,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这是唯一的一条,有可能改变身份,获得提升的通道。

别的上升的通道,都已经堵死,满满的都是绝望,唯有读书这一条路,才散发出来一点曙光,一点希望。

往常的时候,只要交给书院足够的钱,就能够获得一定的读书资源,可以读不少在世间广为流传的非经典的书籍。

读了这些书,就有机会,考上秀才,脱离贱籍,成为一个读书人。

这是普通的人,翻身的唯一机会!

可是供养一个这样的读书人,并不容易;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津,无论冬寒夏暑,无论春花秋月,这些人都会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为了金榜题名,他们把自己的青春,都耗费在读书上;为了读书,他们要买笔墨纸砚,他们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记诵、理解,也要花费许多金钱,和其他的读书人一块交流,共同进步;而且他们还没有任何时间,去从事赚钱的事情。

为了读书,他们放弃了太多,他们身体羸弱,手无缚鸡之力;他们懵懵懂懂,不知人间五谷的分法;他们的眼中,只有书,只有金榜题名,只有光宗耀祖,只有改变自己的贱籍的这唯一的一个念头。

一日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跃龙门,身份转变,地位提升,不但可以减免交税,还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

往往一个读书人,可以把一个普通的人家的生活水平,拉至到极地的地步,乃至于生活潦倒,苦不堪言。

而且,待他们考中秀才之后。

想要更进一步,更是难如登天。

因为他们需要学习更为经典的东西,但是想要学习这些经典的东西,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则是,他们启蒙学习的时候,基础打的并不牢靠,纵使有着经典的典籍放在眼前,也不见得能够看得懂,二则,他们没有根基,没有底蕴,想要学到经典的典籍,只能呵呵了,没有那一个书香世家会好心的把自己家里珍藏的经典的典籍让他人免费学习。

一些家族,之所以一直可以在大周朝中位列高位,就是因为这些家族,掌握着经典书籍,而大考的试题,只能从这些经典的书籍出题目,他们考不上才怪。

如今!

一个书香世家的嫡传。

一个名动渭城的读书人。

一个大周朝中千载不遇的邀月才子!

竟然答应在村子里,开办私塾,为四方的人传业受道解惑,这样的气度,这样的品质,这样的机缘,怎不会让人激动!

怎不会令人萧然起敬,怎不会令人从心里深处默默的感动。

读书!

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的通道!

提升身份,改变地位,光宗耀祖都是从读书开始的。

杨晨做的这一切,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他们不辞辛苦,日夜加班,都希望早日可以盖好私塾,早日让村子里的孩子,可以读书习字,可以改变命运,将来不再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这一切,都是杨晨赐予的,他们从心底深处,深深的感激着杨晨。

所以,杨晨一到工地上面,所有的工人,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不由自主的对杨晨客客气气,而且是尊敬非常。

村里的长者,知道杨晨是个大忙人,每一天,都有着忙不完的事情,这一次到工地上来,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忙放下手里的活,过来陪着杨晨随意的聊着一下村里家长里短,静待杨晨的吩咐。

杨晨知道,这些人都没有读过书,而且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去过渭城,纵使去过渭城,也基本上没有出过天华府的。

若是跟他们聊读书,聊其他,根本就没得聊,唯有村里的家长里短,大家都彼此熟悉,才有些共同的话题。

聊了一会儿,杨晨才开口道,“杨叔叔,是这样的,我家里来了一位朋友,要在这里住下,你也知道,我年幼时分,不知经营,把家里的钱财败坏到精光,以至于杨宅祖院都变成了数间茅草房而已。”

“这样的房子,上对不起父母,下无法让朋友们来住。”

“所以,我想大家在忙完这几间私塾之后,搭把手,帮我盖一套院子。”

“杨叔叔给他们说好,请大家伙儿放心就是,不让大家白白帮忙,每一个人,都按照现在的正常的工钱发给大家。”

“而且我会请村子里的大娘、婶婶们,前来搭锅做饭,请大家在我这里免费吃上一顿午饭。”

“当然,前来帮忙搭锅做饭的大娘,婶婶们,我也绝不会亏待他们,一日里,给她们一个铜板做工钱。”

“杨叔叔,你看怎样?”

杨家村的长者,听了使劲的摇了摇手,“杨相公,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为村子里的孩子提供读书的地方,而且还不收束脩,免费食宿,我们为你盖庭院,也是理所应当的,怎好让你再出钱,要真是收了你的钱,我们村里的老少爷们,还能够抬起头来挺着胸脯做人吗?”

“到时候,一定会有无数的人,戳我们的脊梁骨,说我们杨家村的人都是白眼狼,都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我们都没有读过书,却也知道,做人要厚道,这么不厚道的事情,我决计是不会向他们说的,纵使我说了,他们也不会同意收相公的钱财。”

“而且他们都是村里或者附近的人,中午回家吃饭即可,在相公家里吃饭,算是怎么回事?”

“相公,就不要为难我了!”(未完待续。)

第256章:人无横财不富

村中长者,好说歹说,仍是不同意杨晨付钱。

房子可以建,院子可以盖!

钱不能收!

饭也不可以管!

道理说的不多,只有两个字,厚道!

做人要厚道!

厚道二字重如泰山,在越来越现实,事事讲金钱的社会中,这两个字是何等的难得可贵。

杨晨看的出来,这不是推脱,而是真心实意的不会收钱。

“杨大叔,这又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这么多人,都要跟着干活,而且都还要养家糊口,我若是真的不出钱的话,我心里过意不去。”

“将来纵使你们帮我盖好了房子,我住着也不舒坦。”

“替人干活,拿工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也说不着什么,戳什么脊梁骨,我看这是脑子有病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这话是我杨晨说的,你给大家好好的说一说,若是大家都还是不同意的话,我也只有去找其他人帮我盖房子了,实在不敢再麻烦大家了。”

村中长者心中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