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世间自在仙 >

第107章

世间自在仙-第107章

小说: 世间自在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讲到长亭送别,二人恋恋不舍。

长亭送别,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哀愁。

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

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一首首经典的离别小曲,借着杨晨的嘴巴,传向了四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终究要离去,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却见那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离别在即,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一直讲到,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一场离别,万种愁绪。

这一场长亭送别徐徐道来,跌宕起伏,只听得许多人,都心中酸酸的,眼眶之中,也有着泪水打转。

一些前来听书的女眷,听了此节,无不以泪洗面。

纵使那铁石心肠的男子,此时也柔肠百结,心中堵堵的,有着莫名的惆怅。

“今日便讲到这里,张君瑞赴京赶考,能否金榜题名,是否会荣归故里?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到了最后,我便以一首小曲子,作为今天的结束。”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讲毕!

杨晨微微鞠躬,不再理睬沉浸在剧情中的听书人,从台上走了下来。

寻到马文才、梁山伯二人。

却见马文才、梁山伯二人,也是双眼通红。

“师父,书上说有情人千里能共婵娟,他们二人,情深如海,感天动地,将来一定会在一起的,是吧?”

杨晨点头。

“走吧,去你家里,把活字印刷术搞出来,赶紧把《三字经》印出来,然后畅销四方,这才是正事。”

“这故事,听听就是,虚构而已,不能太沉浸其中。”

马文才、梁山伯却不以为然。

这《西厢记》真的是故事吗?

简直就是发生大周朝的,真真实实的故事啊!

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杨晨带着弟子们,离开了一会之后。

听书人才才巨大的哀愁之中回过神来。

“想不到世间,竟然能够把送别写到这种境界。”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写得好,写的绝了!”(未完待续。)

第203章:毁誉参半,火爆全城

第一更!

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推荐票。

……

杨晨三讲《西厢记》,一口气把《西厢记》讲到长亭送别,送张君瑞前往京师赶考。

这一段讲来,剧情十分的曲折,高潮不断。

尤其是这一段长亭送别,更是写的情深深,意浓浓!

让在场的无数的听书人,听了以后,都有一种柔肠百结,慨然流泪的感触。

“写得太好了!”

“都记下来吧,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到天华府去讲书,一定能够有不少的收入!”

“里面的一首首的曲子,都是经典,让人听后,入耳难忘!”

“大周朝立国千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经典的故事,怕是以后,也难以听到了!”

“我肯定,这《西厢记》必成绝世经典,足以流传千古!”

“邀月才子不是人,是人怎么可以这样有才!”

“他一定是文曲星下凡!”

“走,回青花瓷练习这《西厢记》中的曲子,咱们青花瓷的红牌,说不准能够借着《西厢记》中的曲子,大火一把呢!”

杨晨离去之后。

天然居前的听书人,也慢慢的散去,可是这些听书人,每一个都忍不住对《西厢记》津津乐道,好评不断。

一时间,整个渭城之中,人人都说《西厢记》,火爆全城。

有关《西厢记》的手抄本,也在文人、闺房之中,迅速的流传起来。

有些女子,看过了《西厢记》之后,恨不能化身崔莺莺与自己心爱的人相亲相爱相守,每日里,手不释卷,念诵着其中的一首首经典的曲子。

女子的父母,看到之后,心生怒意,知道是自己的女儿沉浸《西厢记》中而不可自拔!

便夺下女儿手中的《西厢记》,扔入火盆之中,一火焚之。

“父亲,母亲,你们怎么烧了我的张生,我也不活了!”女子伤心欲绝,衣服一敛,便要随着烧掉的《西厢记》跳入火盆。

“胡闹!”

“使不得啊,乖女儿!”

“《西厢记》害人不浅,府里以后再也不允许任何人说西厢!”

“谁说,就割了谁的舌头!”

女子的父母勃然大怒!

令下人把女儿带入房中,好好看守。

“这《西厢记》到底是写的什么故事,难道这么令人难以自拔?”

“旺财,你出去,给我买一本《西厢记》,我倒要看看这害人不浅的《西厢记》到底有什么魅力,居然让小姐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很快!

旺财便从渭城中得到了《西厢记》的手抄本,送给主人!

主人翻开小书本,迅速浏览一遍。

便忍不住,沉下心来,沉浸其中,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通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

忍不住拍手叫绝!

“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这书写的确实极好了,故事生动,曲子绝妙,细细读来,口齿留香,乃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不过,崔母虽然有些不对,可是那张君瑞、崔莺莺私下幽会,未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便私定终身,生米做成熟饭,却是可恶至极!”

“我这女儿,生来性子有些痴,如今把自己代入书中,朦胧之中,把自己当成了崔莺莺,却该如何是好?”

能读进心里(吸收书本上有用的内容)去,本来是件极好的事。但如果读进去之后,自己却“跳”不出来(自己的思维总是局限于“那本书上说的”),那就会变成坏事、甚至是极坏的事了。

渭城之中,此时有着许多人,都在议论着《西厢记》。

渭城外,灞桥边。

读书人送别!

“刘兄,此去鹏程万里!”一读书人要折柳相送,可是如今冬末初春,柳树枝头微微泛绿,而且枝干粗壮,不易折断。

原本的细柳弱枝,早已经被送别的读书人折的干净,如今剩下的都是些粗枝。

这读书人,是寒门弟子,平时读书懒动,缺少锻炼,更没有什么武道秘籍得以修行,是以手无缚鸡之力。

对着灞桥边的粗壮柳枝,咬着牙,发着狠劲,折了又折,出了一头急汗,还是折不断!

准备离去的刘兄,看了这情景,心中分外感动!

一把抓住这人的手。

“孟兄,不要折了!”

“你我都知道,这灞桥边的柳树长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历经咱们渭城之中辈辈读书人的摧残,其中的细柳弱枝,早已经被折的干干净净,你要是把这粗壮的枝干也折掉,这还叫柳树吗?”

孟姓读书人听了,惭愧非常。

“兄弟我手无缚鸡之力,想不到,区区弱柳,都折之不断,惭愧,惭愧!”

“既然如此,我便写诗一首,赠送刘兄,祝刘兄此去,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写诗?

刘姓读书人一听脸都黑了!

“逸月,诗就不要写了,咱们都是老朋友了,谁不知道谁的水平,你写的那诗,能见人吗,再说如今我听多了邀月才子的诗,再听其他人的诗,如同嚼蜡一般,苦不堪言啊。”

“你再写诗,岂不是害我?”

孟姓书生,名叫孟逸月。

孟逸月道,“这怎么可以,朋友送别,不折柳,不写诗,不搞些文雅的东西,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岂不是说咱们不学无术吗?”

刘姓读书人听了,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我这一离开,不知道何日能再回来,我心中一直记挂着一件事,你若是能够帮我办妥,却要比折柳、写诗,还要文雅千百倍。”

孟逸月大喜,“快讲,什么事,只要不是伤天害理的文雅事情,我都会帮你办妥!”

刘姓读书人道,“你知道,我这个人读书之余,非常的喜欢听些故事,如今更是迷上了《西厢记》,这《西厢记》眼看就要完结,我却不得不离去,从此以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看到《西厢记》的结尾,你若是心中有我这个朋友的话,待我离去之后,你听了《西厢记》的故事,然后手抄下来,寄送给我,足感盛情。”

“要是我看不到《西厢记》的大结局,将来身死,也会死不瞑目的。”

孟逸月皱眉,“我等读圣贤书,知书达理,文质彬彬,那《西厢记》有什么好,竟让你着了魔!”

“不过,这邀月才子确实才动天下,写出来的《西厢记》中的曲子,一首首,都是绝妙好辞,但是其中的剧情,却是有着不堪入目之处。”

“大孝期间,私定终身,简直是道德沦丧!”(未完待续。)

第204章:大印刷时代

第二更!

求订阅、打赏!!!

且不论这《西厢记》毁誉参半,火爆全城。

杨晨离了天然居,便到了马府。

马老爷子听说杨晨发明了新的印刷技术,且要前往自己的印刷作坊去制作字模。

便放下了一切手头的工作。

也跟着过来了。

马记印刷坊!

这是渭城马府的私属印刷作坊。

“杨先生!”看到杨晨后,马老立即微微行礼。

如今的杨晨,名声广播,渭城中人,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马老人老成精,心中估摸着,这杨晨估计早已经借助众生念力,精神极尽升华,点燃了纯阳神火。

神火一燃,封神有望。

对于这样的一尊未来的神,纵使他富甲一方,也不敢怠慢。

“马老,你怎么来了?”

杨晨很意外见到了马老爷子。

马老爷子,道,“文才早晨派人来告诉我,先生发明了新的印刷技术,叫做活字印刷术,能够节约印刷成本,提高印刷质量,节约印刷时间,这乃是功在千秋,功德无量的事情,老朽也想亲自观摩一下这等神物的第一次出世,还请先生应允。”

杨晨笑道,“既然来了,就一起来吧!”

“我要读书修行,却是没有多少时间打理这些东西,这活字印刷术我也是原本打算传给文才,让文才传之四方,造福天下,积功累德的。”

“你想看看,看便是!”

“咱们一起进去吧!”

马记印刷坊中,此时正有着几十口人,忙忙碌碌的工作着。

尤其是一群人,坐在那里,人手一页《三字经》上面的内容,人手一个雕版,这群人,正对着《三字经》上面的内容,雕刻着每一页的内容。

而《三字经》前面的一部分的内容,已经雕刻完毕,剩余的人,正在加紧印刷,随着印刷,便有着牛车,把印刷好的这部分内容,运往渭城四处的马家铺子。

人来人往,场面十分的火热,每一个人都专注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一个偷奸耍滑的。

此时,杨晨、马老、马文才、梁山伯四人进了印刷坊,印刷坊中,一时却也没有人注意到进来的四人。

“哎呀呀,不好,眼看这一页的内容,我就刻完了,却刻错了一个字!”一个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