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

第23章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第23章

小说: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你又不是头一回换牙,怎地这回这般不高兴?”
妙儿闷闷的答道:“这回不一样,这回掉的是门牙,一张嘴人家就瞧见了!”
妙儿说着顿了顿,才满心郁闷的补了一句:“而且说话还会漏风……”
妙儿这么一说,尤氏当下被她逗得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敢情这小丫头别扭了半天,还是因为爱美啊!
而妙儿见尤氏一笑就止不住了,顿时又羞又恼的跺了跺脚,娇嗔道:“娘亲,人家都没了门牙了,你还故意笑话人家!”
“好好好,娘亲不笑了就是,我们妙儿没了门牙也还是个漂亮的小丫头,”尤氏嘴上虽然哄着妙儿,但心里却忍不住想再逗妙儿一番:“我们不提门牙,我们来瞧瞧妙儿刚刚梳好的小辫子———哟,我们妙儿今儿梳的小辫子真好看!这两根辫子这样兜成一团,看着就像是两串被红线串着的黑葡萄……”
“一会儿吃过早饭娘亲带你出去串串门,好叫那些婶婶婆婆们看到我们妙儿花了心思编的小辫子,也叫别人家的小丫头再羡慕我们妙儿一回!”
要是换做往日,妙儿一定会因尤氏的夸奖而眉开眼笑,也会吵着要尤氏早点带她出去串门好臭美一番,但眼下妙儿却因没了那颗、对装饰门面起着重大作用的牙齿而闷闷不乐,更是已经打定主意不让人看到她没了牙的模样———这可是比头发剪短还损害妙儿的村花形象啊!
且妙儿还找不到什么物事来遮住没牙的地方,总不能弄个面罩来戴吧?
妙儿心想她要真是弄个面罩来戴,那可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了……
因此妙儿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尤氏的提议:“妙儿不出去了,妙儿要一直呆在家里,直到门牙长出来!”
妙儿一瓮声瓮气的把话说完,尤氏就再也忍不住了、觉得自家闺女实在是可爱极了!只见尤氏先是在妙儿的小脸上亲了两口,随后搂着妙儿笑个不停:“我们家小妙儿怎就这般逗人呢?”
而就在此时,因久久都没等到前来讨夸奖的妙儿,张大郎和张三郎一起走了进来,一见到妙儿张大郎就率先问道:“妙儿,昨晚临睡前你不就拉着大哥,说今儿会梳两条漂亮的辫子来给大哥看吗?怎么大哥等了你半天你也没来?”
张三郎站在一旁嘻嘻哈哈的补了句:“对啊,妙儿小猪,你不会是贪睡起晚了,所以才没能早早把辫子梳好吧?”
在尤氏怀里的妙儿一见张大郎和张三郎进屋,第一个反应就是伸出小手、紧紧的捂住自己的小嘴儿,且面对两个哥哥的询问,妙儿也是捂着嘴不清不楚的作答:“才没有呢!妙儿早就起来,小哥你才是爱睡懒觉的小猪!”
张三郎性子较为活泼,虽然今年已经七岁了、但好奇心却依旧很重,因此他一见妙儿一反常态的用小手捂着嘴说话,马上就好奇的凑了过去、问道:“妙儿,你捂着嘴巴做什么?该不是嘴上长了个大泡吧?”
妙儿懒得理会一脸八卦的张三郎,径直转身把整个人都埋在尤氏怀里,并且打定主意绝不告诉张三郎她掉了一颗门牙,否则张三郎这个八卦仔一定会嚷嚷得全村的人都知道,且张三郎虽不会大肆嘲笑她,但以他的性子却还是会小小的乐上一会儿。
哪知妙儿才藏到尤氏的怀里,尤氏就笑着代替她说出了理由:“去去去,你这个臭小子别追着妹妹问东问西了,你们的妹妹才梳了两条好看的新辫子、就发现掉了一颗门牙,眼下正因又要丑上一段时日而生闷气呢!”
“掉了颗门牙?怪不得刚刚妙儿要捂着小嘴儿和我们说话,说话的声音也不大对劲……”
张三郎说着便也跟着钻到尤氏的怀里,并使劲的往妙儿身边拱,想要偷窥妙儿没了门牙的样子,惹得妙儿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并委屈的冲最能制住张三郎的张大郎娇嗔了句:“大哥,你看看小哥!他又欺负我了!”
已经九岁的张大郎,除了替妙儿出气揍白汤圆时有些不大严肃外,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比张三郎要严肃许多,且因他常常故作老成、说些老气横秋的话,因此年纪轻轻就有着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只见妙儿一向张大郎求救,张大郎就马上伸手把张三郎拽到自己身边,并板着脸、摆起大哥的样子训了他一句:“你就知道欺负妹妹!”
“我哪有欺负她?我就是想逗逗她……”
张三郎一脸无辜的狡辩道,不过张大郎却自动过滤了他的狡辩,径直问道:“前天你上课时候捣蛋,夫子不是罚你把《论语》抄上二十遍吗?那二十遍你可都抄好了?”
张大郎一提起罚抄《论语》一事,张三郎的小脸立刻跨了下来:“二十遍啊!哪有那么快抄好?我才抄了不到五遍,还差不少呢!大哥你说好要帮我一起抄的,你可不能被妙儿一告状就反悔啊!”
这张大郎是早就抓到张三郎的死穴了,只见他先是敲了张三郎的脑袋一下、算是惩罚他上课捣蛋,随后才不紧不慢的说道:“我看你都有闲工夫在这儿欺负妙儿玩,哪会没功夫自个儿把那二十遍《论语》抄完?”
“我不逗妙儿了,我马上去吃早饭,吃完就去抄!”张三郎说着便撇下妙儿、拔腿往张家一家人吃早饭的堂屋跑去,边跑还不忘边回头提醒张大郎一句:“大哥你也赶紧来吃,早点吃完好早点帮我抄《论语》……”
张大郎闻言眼皮都没抬一下,而是慢慢的走到妙儿跟前蹲下,问起妙儿掉牙的情况:“妙儿,是门牙掉了吗?牙掉了后嘴里会疼吗?”
“不疼,就是丑!”妙儿闷闷不乐的答道。
张大郎闻言伸手摸了摸妙儿的头,柔声安抚道:“不碍事,新牙很快就长出来了。妙儿要是怕丑,就在家里呆着,大哥一下学就回来陪妙儿玩。”
“还是大哥最疼妙儿,小哥最坏了!”妙儿闻言开心的冲张大郎甜甜一笑,并不忘捂着嘴夸了张大郎一句。
一旁的尤氏见张大郎把妙儿逗开心,便笑着说了句:“妙儿,这牙可没那么容易长出来,怕是好长一段时日也只能长出那么一小截来,你要真打算在家里呆到整颗牙都长齐了,那可有得你呆的,小心你自个儿把自个儿给闷坏了!”
——————————————————————5。19第二更,请大家多多支持——————————————————
坚持快20天每天两更了,不容易啊,加上最近有些不在状态,怎么写也不满意,呜呜呜~希望大家能多多提意见。



第四十章   妙儿学女红
妙儿始终觉得一个女孩子没了门牙,是件十分尴尬和有损淑女形象的事,因此哪怕尤氏说了这牙得很久才能重新长齐,妙儿还是决定在牙没长齐见前不出门见人,老老实实的窝在家来———反正妙儿前世就是个宅女,眼下只是换个地方宅罢了,对妙儿来说难度也不是太大。
尤氏见妙儿心意坚决,仔细的琢磨了一番后,主动提议道:“既然妙儿你要在家里闷上一段时日,那从明儿起娘亲教你针线活可好?反正你平日里也只花半天的功夫读书识字,剩下的半天功夫正好可以跟着娘亲学些手上功夫。”
妙儿早就知道北宋的小娘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家里的女性长辈就会开始教导她们各种女红活计和一些简单的灶上手艺,若是有条件读书识字的小娘子,长辈们还会逐步教导她们如何管家、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好让她们将来能够成为手巧贤惠的小娘子、为嫁人增添一项优势。
按理说妙儿今年已经五岁了,早在四岁左右其实就应该先学着穿针引线,毕竟女红手艺是判断小娘子是否心灵手巧、温婉贤惠的最重要标准。
不过妙儿因急着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所处时代的各个方面,因此早在四岁那一年就主动拉着张大郎,以好玩新鲜为借口缠着张大郎教她读书识字,且还学得似模似样、颇有小神童的架势……
于是尤氏见了,便打破规矩索性让妙儿先读书识字,想着再过一两年再开始教妙儿女红。而眼下妙儿正巧因爱美哪里都不肯去,只肯躲在家里,于是尤氏才会生出开始教妙儿女红的念头来,反正学女红最能打发时间了。
妙儿对古代的刺绣手艺早就十分感兴趣,因此尤氏一说她就频频点着小脑袋,满脸期待的说道:“好,妙儿要学绣帕子!娘亲,我们吃过早饭就开始学好不好?”
尤氏见了妙儿那猴急的样儿,忍不住伸手刮了妙儿的小鼻子一下,还不忘先把丑话给说在前头:“好,不过妙儿你可得耐住性子才行,别没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你看娘亲和刘婶她们,平日里可是一拿起针就会坐上一下午。”
“妙儿一定乖乖的听娘亲的话,不会学一会儿就到处乱跑。”妙儿拍着小胸脯连连保证道,保证完便急不可耐的拉着尤氏去堂屋吃饭,一副迫不及待想学绣花的样子。
于是从妙儿掉了门牙那天开始,尤氏每天都会抽出小半天功夫,亲自教妙儿穿针引线。而妙儿直到正式开始学习如何拿针用线,才知道一开始她也就只能学如何穿针引线、以及如何在一块小料子上缝缝补补,压根就没资格学“绣花“这一“高层次”的手艺……
这妙儿前世好歹也能自个儿用针线缝个扣子什么的,因此尤氏教的那些基本功妙儿很快就学会了,再练个个把月妙儿就能把针线用得似模似样、也有几分熟练了。
而妙儿把基本功练熟练后,不但强迫张三郎同学剪下一颗扣子,让她有机会展现手艺替他重新逢上,还真真正正的替张大郎补了一回衣裳,把衣裳上的一道小口子给逢密实了。
虽然那衣裳补完后针脚看着有些不齐整,但这好歹也证明了妙儿已经掌握了针线活的基本功,剩下的便只是熟能生巧和日积月累的练习……
于是妙儿很快就缠着尤氏、撒娇让尤氏教她别的,而尤氏见妙儿对针线活如此有天赋,心里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打起了精神,不再只教妙儿那些简单的活计,而是开始教妙儿如何配色、配线以及如何描绣各种物事会用到的花样子。
尤氏先前因对妙儿十分溺爱,所以才迟迟没拘着妙儿、让她学那些小娘子该学的物事,总想着让妙儿再无虑无忧的多玩几年,玩够了再开始学那些物事。
因此眼下尤氏见妙儿竟对女红感兴趣,便趁着这个机会带妙儿去城里几间大布店走了一遭,借着买布料的由头,教妙儿初步辨认了好几种质地不同的布料。
并且尤氏还细心的教会了妙儿许多选布料和用布料的本事———例如哪一种质地的布料适合用来绣帕子,哪一种质地的布料适合用来做荷包和锦囊,以及哪一种质地的布料适合用来做扇套等物事。
妙儿还没到学做裁布做衣裙这个阶段,因此尤氏暂时没教妙儿如何挑选做衣裙的布料,不过却也大约带了一句,让妙儿晓得内衣、中衣、外衣、裙子等,都得用不同的布料来缝制。
而妙儿也直到学会这些,才晓得古代的绣活并不仅仅是只要会“绣”就行了,还得学会许多和绣活有关的本事才行,毕竟用布、用线和各种配色,也是决定绣品品质的关键。
而这些都是妙儿以前不知道的,因此跟着尤氏学女红的时间越长,妙儿就越是对平日里有些彪悍和粗鲁的尤氏刮目相看,心想这尤氏能当上张家的长媳、并管着这一大家子的事务,还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且妙儿跟尤氏学女红的日子一久,才慢慢的得知尤氏教她的这些手艺,虽然比不得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绣娘的手艺,但在妙儿所在的这个村子里,却也只有像尤氏这种出身大户的妇人才会,寻常的村姑、村嫂可是对此都一窍不通,平日里做衣裳什么的也没这么讲究。
妙儿知道学选布料、配色、配线和描花样子这些手艺,是为以后学绣花打基础,因此这几样妙儿都学得十分认真,丝毫不敢因年纪小就有所马虎。妙儿也知道在北宋,随随便便从大户人家里拎个小娘子出来,她们的“绣龄”也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由此可以证明,要想有一手好手艺、就得从小就开始勤学苦练……
且因是初学,所以妙儿学的时候注意力十分集中,总是全神贯注、不受旁事打扰,也不像尤氏和刘婶那样边做针线活还能边聊天。
倒是尤氏见一向活泼好动的妙儿,竟真的能安安分分的一坐就坐了个把月,心里颇为感到意外。同时尤氏见妙儿学得似模似样且看似极有天赋,心里大喜过后,便打算过几年、等妙儿学出个样子来了,再到城里请个厉害的绣娘来教妙儿。
转眼妙儿便跟着尤氏学了一个多月的女红了,这一个多月来妙儿接触了不少新鲜的物事,学起这些新鲜的物事来更是乐在其中。唯一让妙儿觉得有些美中不足的是,这一个多月来她身边总是会有只讨厌的“苍蝇”,三不五时的围着她“嗡嗡嗡”的叫个不停……
原来妙儿缺了颗门牙一事,最终还是被张三郎这个大嘴巴给广播出去了,虽然张三郎只是拿这个秘密和隔壁的白汤圆换了几块桂花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