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古刹蛇踪 >

第162章

古刹蛇踪-第162章

小说: 古刹蛇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

“高山就是用这只破碗送东西给正发吃的?”

“这——”

“欧阳科长,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儿再说,您先往下看。”

周队长拿起阎正发的手,将碗放在阎正发的手上。

阎正发左手抓着碗,右手在碗边上轻轻地摸了几个来回,周队长大概是想用阎正发熟悉的物件作为引子,想起一起事情来。

阎正发的神情就像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乌云,他的眉头紧蹙,额头上的青筋绽出一条来,嘴角的线条开始向下拉。阎正发的眼睛眼睛没法像正常人那样反映人的情绪了,喜怒哀乐已经不属于这双眼睛。

“这是高山家的碗,他在的时候,隔三差四送东西给我吃,用的就是这只碗,他怕他老婆装少了,就用一个大碗。”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这只碗确实比一般的碗要大一些。

“他每次送吃的来,我都能吃两顿,在这世上,没有人比他的心更善了。”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在的时候”就是阎高山在的时候,欧阳平和同志们都注意到了,这就是说,阎正发知道阎高山失踪的事情。

下面一句话把大家吓了不轻。

“算日子,有十个年头了。”阎正发竟然知道阎高山失踪了十年,他是凭什么知道的呢?难道是凭心灵的感应吗?

对一个耳聋眼瞎的人来说,一个人从他的生活中突然消失,他是应该能够感觉到的,更何况是一个一直在关心照顾着他的人呢?

在阎正发的话中,还有一句,也很值得推敲:“他怕他老婆装少。”大家想一想,阎高山送东西给阎正发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田二秀送东西给阎正发吃,如果田二秀不同意,阎高山纵然有菩萨的心肠,那也是枉然。所以,阎正发在感恩阎高山的善意的同时,也应该感念田二秀对他的好,基于这种考虑,阎正发应该说“他怕二秀装少”才更合乎情理,可他是怎么说的呢?“他怕他老婆装少。”,这句话里面,大家能听出什么来呢?“老婆”,至少是个中性词,但在欧阳平听来,“老婆”在这里带有贬义。既然是贬义,那么,其中的感**彩便不言而喻。

问题如何向纵深延伸呢?

和一个耳聋眼瞎的人谈话,从一个无法进行言语交流与沟通的人的口中寻觅有价值的线索,这对欧阳平和他还没来讲是第一次。其中困难,没有经过的人,很难体会到。�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手铐帽子

阎正发还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面:“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是一个冬天,高山回来的比较早,吃晚饭的时候,高山送来了一大碗水饺,高山把碗给我以后,就回去了。”

“我因为手冻僵了,碗没有抓牢,掉在地上,摔成了几片,我心疼啊!我不是心疼那些水饺,我是心疼阎高山的那只碗。高山安慰我,说没事的,不就是一个碗吗?打了就打了,后来,他又换了一个同样大的碗。”

“可第二年春天,高山就不见了。”

阎正发说法的声音很低,像是防止被什么人听见似的,按理说,一个耳聋眼瞎的人是无法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的,因为他的耳朵已经失去了辨别力,眼睛看不见,也无法观察到别人的反应。

“欧阳科长,他说的是一九六零年的事情,是阎高山出事前一年。他——”

门老师不得不中断自己的话,因为阎正发开口了,他的话茬是不能打断和干扰的——他的话对同志们来讲,太重要了:“一个活蹦乱跳的人,说没就没了。”

尽管阎正发的思维跳跃性很大,但一直围绕着一个话题。周队长这个口子撕得好啊!

阎正发手不离碗,他从碗口摸到碗底,从碗里摸到碗外,就像一个古董收藏家在把玩一件传家之宝。

“为了留下一点念想,我让焗碗的人把这个碗焗了,那焗碗的没有收我一分钱,我留他在家里吃了一顿中饭。”

敢情不是一只破碗,而是一只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物件。

周队长站起身,走到欧阳科长跟前:“欧阳科长,你们有没有带家伙事?”

“什么家伙事?”欧阳平没有听懂周队长的话。

“就是手铐。”门老师道,“只要阎正发知道公安局的人正在侦破此案。就一定会把他所知道的事情全部说出来。”

“有,我们带了两幅手铐。李文化,拿一副出来。”

李文化从包里拿出一把手铐,递给了欧阳平。

欧阳平将手铐递给了周队长。

“欧阳科长,再把你的帽子借我用一下。”

欧阳平摘下帽子,交给了周队长。

周队长走到阎正发的跟前,先将阎正发的手放在手铐上——让他摸了摸手铐。

阎正发摸了摸第一个环,然后顺着铁链摸到第二个环,他的手刚接触到第二个环,突然缩了回去:“这——这不是手铐吗?”

周队长又让阎正发摸了摸欧阳平的帽子,阎正发摸了摸帽子整体轮廓,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周队长将他的手放在帽沿上的红五星上时候,眉头突然皱了起来:“更生,高山是不是被人害死了,公安局的人到咱们门头村来了。我明白了,他们就坐在我家的堂屋里面。”

周队长这一招果然灵验。

“我明白了,我本来以为高山不是病死了,就是出了其它差错。敢情是出事了,连公安局的人都惊动了,那还能有个好'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小曹留下

“欧阳,阎正发提供的情况非常重要,下面,你有什么打算?”陈局长道。

“陈局长,我想安排一个人留下来监视田二秀的一举一动。”

“我看可行,这里是一个很理想的监视点。”

“科长,让我留下来执行这个任务,顺便照应一下大爷的生活。”小曹道。

“小曹,你不行。”

“为什么不行?”

“你——一个女同志,多有不便。”

“这样吧!欧阳科长,我留下来陪这位小曹同志。”门老师道。

“欧阳科长,这样最好,我嫂子留下来最合适,阎正发和她很亲近。吃饭还在我家,阎正发吗?每顿带一点就行了。”

“不行,千万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免得打草惊蛇。这里还要和往常一样,即使有人在这里,也不能弄出和往常不一样的动静来。”欧阳平道。

“我到厨房去一下,看看需要哪些东西。嫂子,你和小曹同志们就不要回村了,你们就呆在这里不要出门,缺什么东西,天黑以后,我亲自送过来。”

“行,农生,你记着,带点煤油来,黑灯瞎火的,我担心曹同志不习惯。”门老师道。

“不习惯,也得习惯,即使点灯,也只能在厢房里面。”欧阳平道,“还要把窗户洞堵起来。”欧阳平走进西厢房看了看窗户,窗户洞只有四十公分见方。

“欧阳科长说的对,这个院子里面住着一个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平时从来不点灯,所以要特别小心。”翟所长道。

门老师随周队长到厨房里面看了看,她掀掀米缸的盖子,看看油盐罐子。油盐都不缺,米缸要见底了,要带点米,蔬菜,再带两床被子和一床垫胎。

一点四十左右,欧阳平一行从正门离开了阎正发家,刚走出院门,欧阳平一眼看见田二秀在树林里面撒食喂鸡,这时候,喂的哪门子鸡呢?她莫不是在监视同志们的行动。

“小曹,你和门老师先随我们回村,天黑以后再过来。”欧阳平低声道。

小曹走出院门,一眼扫到了田二秀。”她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了,将门老师拽出了院门。

门老师也看见了田二秀,她反身将院门带上,然后跟在大家后面走出了树林。

田二秀应该是一个很不简单的女人。

离开阎家坳以后,欧阳平一行在周队长的指引下,去了雷公岩。陈局长和周队长所说的天坑的位置就在雷公岩的附近。

天坑一共有六个。周队长生在长在门头村,足迹踏遍了老山的每一个角落。他对老山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

小时候,周队长和伙伴们没少在雷公岩附近的逗留过,他们对那些天坑非常好奇,由于天坑太深,所以,他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这也是门头村人普遍的心态,那些天坑到底有多深,没有人能知道,那毕竟不是人能去的地方。�

正文 第六十九章 初步勘查

从门头村到雷公岩,要走七八分钟的山路。

雷公岩在门头村的西北方向,在葛家村的东北方向,在松树林的北边。

走进松树林,抬头向上看,看不见天空,这里的松树非常茂密,盘曲嶙峋的枝干,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记载着一段漫长的历史。树下面应该有一些松针和松树果,但没有,倒有不少鸟粪,周队长说,松针松果都被村里面的人扒拉光了,村里人扒拉这些东西做什么呢?现在的人恐怕不知道,松针和松果在当时是最好的燃料,村民们用它们来烧锅煮饭。树干上的老树皮也被村里人扒干净了,凡是能够得着的地方,都被扒下来了。够不着的地方,一块一块的树皮龇牙咧嘴地挂在树干上。

地上偶尔会有一两片松树皮,是山风把它们吹到地上来的。

一条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山路缓缓向上,路本来就不好走,再加上盘曲凸起的树根,走起来磕磕绊绊的。

同志们对雷公岩的天坑充满了好奇。

“周队长,老山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天坑的呢?”李文化道。

“咱也不知道,早些年,省里面来了好几个专家——说是地质专家,他们在老山上转了很长时间——他们在雷公岩呆的时间最长。”

“周队长,最深的天坑有多深呢?”小曹道。

“最深的天坑在天井洼。”周队长答非所问。

“天井洼?”在欧阳平的印象中,黄窑岗的附近就有一个叫“天井洼”的地方,“周队长,是不是黄窑岗西南部的‘天井洼’呢?”

“不错,在咱们老山地区,只有一个‘天井洼’。”

“‘天井洼’的天坑有多深?”

“有多深?没有人知道,扔一块石头下去,听不到一点声音,老一辈人说,天井可能没有底。”

走了两三分钟以后,平缓的山路渐渐变得陡起来。路上的石头也越来越多。一分钟以后,全变成了石头。路两边的路除了松树以外,渐渐多了一些杂树。树木有檀树,栗树,还有枫杨树和榕树。

抬头向上面看,山势越来越陡。再往上走,树越来越少,岩石越来越多。

在一大片岩石的上面,有一块巨大的岩石。

李文化站在一棵岩石的跟前,抬头向上:“周队长,那块岩石怎么那么大啊!”

李文化所说的岩石宽约五六十米,高约七八十米。形状像一个人的脸,龇牙咧嘴,摸样挺吓人的。

“那就是雷公石。”

“雷公岩原来就是这么命名的啊!”

“不错。这里就是雷公岩。”

“周队长,六个天坑在什么地方?”水队长道。

周队长站在一块岩石下面,面朝东:“你们看,在西边那个山涧——就是那棵最高最大的松树下面,有两个天坑,一个在山涧的东边,一个在山涧的西边。�

正文 第七十章 山涧两边

欧阳平隐隐约约地听见溪流的声音,溪流所在之处可能就是周队长所说的山涧。

“在东边有一个小水塘,水塘上面也有一个天坑。”

“还有另外三个天坑呢?”

“另外三个欧阳天坑在雷公岩的上面。依我看,我们还是先看看下面三个天坑,如果找不到,再到上面去找。”

“这是为什么?”

“到上面去,得从岩石上爬上去,那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了,从门翠华见到阎高山到黄石寨的黄宗生和刘双双见到阎高山,也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欧阳平明白周队长的意思,一个人爬到雷公岩上面需要时间,再弄一个尸体上去,就更不容易了,按照时间来判断,凶手将阎高山的尸体藏到下面三个天坑里面的可能性比较大。

“周队长,你领我们去看看。陈局长,您看怎么样?”

“对,我们先看看下面三个天坑。”陈局长道。

“走。”

周队长领着大家沿着山边,循着溪水的声音,朝西走去。

距离并不远,就是比较难走。一分钟以后,一条山涧出现在眼前,山涧并不很深,也不很宽,大概在十米左右的样子,溪水在石块之间由上而下,一路唱去,那棵大松树在溪水的西边,它庞大的树根大部分暴露在外面,下面的树根扎在石头缝里面。

周队长沿着山间的东岸向北走了几步,在一片灌木丛后面有几块堆叠在一起的岩石,

周队长弯下腰,拨开一片荆棘和藤蔓:“你们看——”

在荆棘和藤蔓的下面有一个三角形的洞口,洞口的位置在几块巨大的山石之间。陈局长和欧阳平蹲在洞口朝洞口里面望了望。

欧阳平感到了一股凉气——或者叫寒气,寒气扑面而来——这寒气是从洞口里面冒出来的。

陈局长从旁边捡起一块拳头大的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