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大越狱 >

第7章

大越狱-第7章

小说: 大越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严峻,齐依萱看在眼里,一丝不详的预感袭上心头。

“好了,你快死了这条心吧。”表舅一放下电话便指着齐依萱的鼻子来了这么一句。“按道理来说,这种写标语的毛孩子,关个十天半月都会放掉,根本不用托关系,不过这次情况大不相同,任何人都插不上手。”

“到底为什么呢?”齐依萱想起了父亲的那些事,连忙小心试探,“是另有案情?”

“跟案情无关。”表舅回答得非常干脆。“不过,具体原因我不能告诉你。”

“舅舅,我求你了,快告诉我吧。”齐依萱苦苦央求道。

“不行,这不是开玩笑的事,”表舅一口回绝,“能做的我都做了,再说下去我自己都要站不住脚了。”

“我保证不对任何人讲,行不行?”齐依萱还不死心。

“不行!”表舅态度坚决。

“那我今天不走了。”齐依萱干脆坐了下来,摆出准备安营扎寨的态度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赖皮?”表舅又气又急,脸色都发了白。

“只要把原因告诉我,其它事情保证不再麻烦舅舅,行不?”齐依萱继续讨价还价。

表舅沉着脸在屋子里踱了几个来回,自己觉得现在是湿手捏上了干面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只要舅舅告诉我原因,我以后再也不上这里来了。”齐依萱忙递上一颗定心丸。

“唉,算我怕了你,小姑奶奶,”表舅只得屈服,“老实告诉你吧,日本人这次抓了一大批年轻人,大部分都是有文化的学生、技工,有可能送往日本去做工,估计那姓孟的也是这个原因。”

“做工?”齐依萱一惊。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放心,做的是技工,不是苦工,”表舅继续说道,“这个结果还不算太坏,所以你也不必太担心了。”

“怎么可能呢?”齐依萱大叫道。“日本还用得着到中国来找技工?”

“轻点!”表舅不满地提醒道。“你平时大概不看报纸吧?知不知道现在日本实行的是南北并进的国策,大东亚共荣圈计划非但囊括东亚全区,还包括大洋洲地区在内,要占领这小半个地球,你说需要多少兵力和装备?”

“你的意思是说,日本自己人力不够,得从中国补充?”齐依萱有点明白过来。

“现在日本国内兵源紧张,得从朝鲜、台湾等地充实进来,”表舅神秘兮兮地说道,“日本青年都从了军,岛内能做工的人越来越少,连军工生产都无以为继了,以后靠什么来打仗?”

“我懂了,日本人在这里物色技工,是要运回日本去帮他们生产军火!”齐依萱恍然大悟。“难怪这一阵找碴抓人的事特别多,唉,正好让孟松胤赶上了。舅舅,能不能再托托人,把他弄出来呢?”

“你看,又得寸进尺了不是?”表舅极不高兴地嚷嚷起来。“我已经跟你说得很清楚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只是一名小科长,没这么大的能耐,掉进野川所的人,说什么也不可能捞出来……”

“什么?”齐依萱跳起身来。“野川所?!”

要说野川所的大名,在苏州几乎无人不知,完全可用恶名昭著来形容,但它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却又没人说得上来,光知道这是一座日军全新建造的监狱,全称叫作“野川刑务所”,位于荒僻的南园一带,被关押的人大都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甚至是死了也出不来。百姓们盛传日本人发明了大量的酷刑,甚至以人肉喂食狼狗,或以“硝镪水”化人于无形。多年以来,市民们虽然谈虎色变,但对这神秘、恐怖之地的真实情况其实是一无所知,颇有些像传说中的鬼,谁都听说过,但谁也没见过。有时候,街头有人吵架时会说:“你这个枪毙鬼,早晚得进野川所去”,可见这是一个何等恶毒的诅咒,庶几与入鬼门关无异。

表舅自知说漏了嘴,只得沉默不语。

“舅舅……”齐依萱的眼中再次冒出泪花。

“别说了,再说我可真要生气了!”表舅眼都不抬一下,正式下达逐客令。“好啦,你先回去吧,我呢,找机会再帮你问问。”

齐依萱知道,后面半句话纯粹是瞎敷衍,那样的“机会”永远也不会找到,既然油盐不进,还是打道回府吧。

“那我就不送了,”表舅拉开房门,先探头看看周遭动静,“记住,以后千万别再往这里跑了,对谁都没好处。”

走出信孚里的铁门,齐依萱突然想起了一句老话:真是一表三千里啊。

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齐弘文安慰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古至今向来如此,你今天自作主张去找那个王八蛋,本身就是个错误。

“我这也是病急乱投医嘛,”齐依萱摇头叹息,“爸爸,你今天怎么不去学校?”

“我一大早已经去过学校,请了半个月的病假,”齐弘文答道,“这一阵尽量少出门,你今天去信孚里抛头露面,简直就是闯进龙潭虎穴。”

“表舅现在是一个叫什么……清乡委员会的部门主任,好像是升官了,”齐依萱道,“所以架子也比以前大了。”

“哦,这王八蛋到清乡委员会去了?”齐弘文来了兴致。“最近人事大调动,全是为清乡做准备。”

“是啊,”齐依萱答道,“这清乡到底是什么意思?”

“日本人计划以水道、铁路、公路为依托,用铁丝网和竹篱笆设置封锁线,围剿区域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和中间势力,”齐弘文解释道,“对我们党组织和新四军来说,这又是一场空前的毁灭性灾难哪。”

“这些消息是哪里得来的?”齐依萱有点好奇。

“这个你就别管了,”齐弘文连忙岔开话题,“有一点爸爸可以向你保证,孟松胤不会关多久,过一阵就一定能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齐依萱有点惊讶。“这么有把握?”

“你就相信爸爸吧,”齐弘文的面色一点不像开玩笑,“具体为什么,我现在没法跟你解释。反正孟松胤是我的得意门生,又可能是我将来的女婿,而且还是因为我的缘故而被捕的,我自然会对他的安危负责。”

齐依萱觉得这话怎么有点奇怪,既没头没脑,又似乎挺有把握。

“好了,我要听收音机去了,你听着点门外的动静。”齐弘文看看手表。

“嗯,我歇一会就去准备晚饭。”齐依萱答道。

齐弘文钻进书房,随手关紧房门。

齐依萱回到自己的房间,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漫不经心地翻看,但一个字也读不进去,满脑子都是孟松胤的事,胡思乱想着种种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越想越心惊肉跳。推开西窗,原本还是胭脂红的落日已成浓重的血色,此刻高悬于灰蓝色的苍穹,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日本膏药旗来。

书房里飘出一股刺鼻的烟味,好像是父亲正在烧什么东西。

父亲对学术素来十分痴迷,平时不是泡在学院的实验室里,就是呆在书房里手不释卷,而且当下记录下来的一些方程式、公式、图表,总有随手烧掉的习惯,齐依萱早就习以为常。

“依萱,我出去买包烟,马上回来。”齐弘文在楼下叫道。

“我去买吧。”齐依萱连忙走下楼来。

“不用,不用,你不知道牌子。”齐弘文连连摇手,匆匆走出门去。

齐依萱推开书房门,想去看看父亲刚才到底在烧什么东西,顺便开窗透透气,走到书桌边时,一眼便看到台灯前摆着一包“算盘牌”香烟,拿起来一看,里面还剩大半包,心想父亲这是怎么了,这不明明还有烟,哪用得着特地跑出去买?

不多时,齐弘文回来了,但手里空空如也,并不像平时出去买烟那样腋下夹着整条的香烟。

“烟呢?”齐依萱奇怪地问。

“正好碰上算盘牌断货。”齐弘文似乎一怔。

“书桌上不是还有大半包吗?”齐依萱提醒道。

“唉,爸爸年纪大了,记性越来越差啦。”齐弘文笑道。“该做晚饭了,米缸里米还多吗?”

“不多了,看样子还能支撑两、三天。”齐依萱道。“要不,晚上烧点薄粥对付对付吧。”

“嗯,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所以汉奸和日本人才想出了这个该死的清乡计划,其实最大的目的就是掠夺粮食,”齐弘文道,“听说,粮店已经没有大米供应了,每户每天最多只能买二升北方运来的杂粮,叫什么共和面、六谷粉,真是天大的笑话,江南鱼米之乡竟然闹起了粮荒。”

“每户每天才二升?那人口多的人家怎么办,岂非每天都得去粮店排队?”齐依萱嚷道。

“唉,往后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喽。”齐弘文叹道。

晚饭是清粥加一小碟萝卜干,父女俩有电灯不开,点着洋油灯在昏黄的光晕下进食,原因是齐弘文经常要开收音机,耗电量比较大,再开电灯的话容易超出限额。日本人的最新规定是:每户每月只能耗电三度,超出者不是罚款,而是直接剪断电线。

喝完粥,肚子里依然空空荡荡,齐弘文对女儿说,没办法,只有早点睡觉,睡着后就不饿了。

“问题是以后天天如此怎么办呢?”齐依萱一脸忧色。

“是啊,是得想想办法,”齐弘文放下筷子,若有所思,“我明天出去找找人,看能不能弄点大米回来。”

当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齐依萱起来一看,父亲不在房间里,已经早早地出了门。

到了九点来钟,齐弘文兴冲冲地回来了,手里拎着一挂腌肉,身后跟着一名挑夫,挑着满满一担大米走进门来。

“哪来的腌肉?”齐依萱欢叫起来。“我都快忘记肉滋味了。”

“呵呵,先对付一阵再说,”齐弘文得意地将肉交给女儿,吩咐挑夫将米挑进灶批间,“托了好多人才搞到这点东西,真是不容易哪。”

午饭是白米饭加半碗蒸腌肉,齐依萱边吃边赞叹,直说好多年没吃到这么好的大米了,跟以前粮店里买出来的陈米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同时好奇地追问这么好的白米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是不是从黑市上跑单帮的人手里买来的?

“跑单帮的人从乡下弄过来的米,数量都不多,而且价格贵得像老虎肉,这么一担米,我看能换一座房子了。”齐依萱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测。

“别瞎猜啦,我是找朋友搞来的,”齐弘文不再兜圈子,“作为回报,我把咱家朝东的那间厢房借给他几个月,让他安置两名乡下来的亲戚。”

“这么说,这担米算是房租了?”齐依萱道。

“什么房租不房租的,老朋友了,彼此帮忙呗,”齐弘文笑道,“傻丫头,吃你的吧,别瞎操心啦。”

“唉,我们还有白米饭吃,不知道孟松胤这几天吃的是什么饭?”齐依萱自言自语道,随即黯然神伤。

刚吃完饭,大门突然被轻轻地拍响了。

“我去。”齐弘文一把拉住准备去开门的女儿。

来人是两名年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长相虽然斯文体面,但看上去却又不像读书人,更不像是“乡下亲戚”,而且口音也是地道的苏州本地人。

齐弘文非常客气地将客人领入厢房,同时给女儿介绍说,留着分头的那位叫小王,戴着眼镜的那位叫小李。厢房内空空荡荡,仅有一几一床和两把靠椅,但客人非常满意。

“依萱,去烧些水给客人泡茶。”齐弘文吩咐道。

客人忙说不用麻烦、不用麻烦,看上去谦逊有礼,颇有教养。

“厢房里只有一张床,要不我再让木器店送一张来?”齐弘文歉意地说。

客人又说不用麻烦、不用麻烦,两个人挤一挤就行。

齐依萱回到灶批间,捅开煤炉烧水,齐弘文跟了进来,对女儿轻声说道,以后烧饭得准备四个人的量,不过不用担心大米的来源,他们俩有办法搞到。

“他们到底是什么人?”齐依萱轻声问道。“是你们党组织的人?”

“小孩子不要过问这些事。”齐弘文不置可否。“记住,他们俩一般不出门,但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你平时不要去打搅,也不必过多接触,明白了吗?”

齐依萱烧好开水灌在暖瓶里送进厢房,却发现客人都不在房内,而是跟着父亲在屋前屋后、楼上楼下到处转悠,连后院、后门、后墙这些地方也全部看了一遍,边看边指指点点,同时低声商量着什么。

齐依萱看在眼里越发糊涂,这二位,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五、野川所

三天过去了,既没被鬼子提审,也不见有人来作保。

孟松胤开始有点沉不住气:难道,自己被遗忘了,还是齐教授家发生了重大变故?

第五天一大早,仍然是乱糟糟的出恭时间,一夜没睡安稳的孟松胤再次靠近老鲁,脸上的表情明显已经惊慌失措。

“老鲁,你说我这是怎么回事?”孟松胤脸色苍白、眼圈发黑,脸庞已经明显瘦削。“会不会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不能排除这个可能,”老鲁答道,“叛徒实在太可恶了,破坏力也非常大。”

“那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