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女帝师 >

第355章

女帝师-第355章

小说: 女帝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的贴身近侍,如何能私讯?信王殿下执掌朝廷纲纪,如此知法犯法有碍清誉。便交予我,我派人送去汴城府。”
  李威道:“这……王爷吩咐了,若捉到人,必得带回去才行,否则小的们便无法交差了,望君侯不要为难小的。”
  信王府的侍从本不必听命于我,不过看在高旸的面上方才对我恭敬礼让。今日刘钜不在,我想强留小东子怕是不成了。小东子是受睿王的嘱托上公堂作证的,虽不惧信王审问,但一入王府,一番酷刑怕是免不了。我转头吩咐了小钱几句,方笑道:“那便容我问他几句话,再由各位带走。”
  李威道:“君侯请。”
  我又换了一块帕子按着伤口,缓步走到小东子面前。李威抽出小东子口中的麻布,小东子立刻拧着身子,梗着脖子高声喝骂起来:“朱玉机你这个臭烂婊子、勾栏里的淫妇,猪狗不如!枉先帝如此信任你,你竟与信王同谋弑君!你这个千人踩、万人踏——”尚未说完,李威抓着他的头发,又堵上了他的嘴。李威躬身道:“此人污言秽语,不合君侯再听。”
  我亲手抽出小东子口中的麻布,与他坦然相对,静静道:“我没有弑君。”小东子一张脸憋成了紫红色,太阳穴上青筋暴起。他向我唾了一口,厉声喝骂。李威不耐烦,便要拳脚相加。我伸手止住李威,又道:“我没有弑君。”小东子又骂了几句,终是恨恨相视。
  李威哼了一声:“这等顽恶之徒,君侯何必仁慈?还请君侯交给小的们,带回信王府复命。”
  我不理会李威。一时小钱送了毒酒出来,我方向小东子道:“东公公,你想杀我,我不怪你。你今日刺杀落败,落在信王手中,想必也知道下场如何。我有心救你,却无能为力。你我都曾服侍过先帝,我便送你一程。”说罢斟了一杯毒酒送到他的唇边。
  李威神色微变:“君侯!”
  我笑道:“我以美酒送一送故人,也不行么?”李威捉摸不透,不禁迟疑。
  小东子恍然,眼中渗出泪水,毫不犹豫地将毒酒吞下。我含泪笑道:“东公公好酒量。”说罢提起执壶,将余酒都倾入小东子的口中。酒洒了他满脸满身,滴滴答答落在地上,散发出醇厚醉人的芳香。小钱在酒中放了分量很重的砒霜,未待饮完,他已面色发青。不过片刻,便倒在地上,浑身抽搐起来。血水和着酒水从他口中汩汩而出,像暮春的轻红落了一地。
  我的叹息清冷而飘忽:“东公公若在地下遇见先帝,请代玉机向先帝请罪。”小东子似是听见了,向我斜着眼睛,合一合眼皮。
  李威大惊,提起小东子的身子,狠命击打他的腹部。小东子双目圆瞪,流下血泪。接着噗的一声,将毒酒呕了出来。李威见毒酒已呕尽,便将小东子抛在地上。然而小东子中毒太深,终是窒息而亡。
  近午的日光有些猛烈,站久了,竟是一身的汗意。发间的汗水渗入伤口,火辣辣的疼痛。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亲手杀人,提起执壶的手竟丝毫没有颤抖。小东子死了,十六年前在凄冷雨夜中将高曜负在背上的少年内监,死在暮春灿烂的阳光下。他的身体蜷曲着,像在母腹一般,等待天地熔炉化去他的身体与魂魄。
  李威眼见小东子断气,握紧了双拳怒道:“君侯怎能将他毒死?!”小钱连忙护在我的身前。
  我拨开小钱的身子,毫不畏惧:“信王面前我自有话说。”不待李威说话,我又道,“你们是将他带回信王府,或是留下来让我葬了他?”
  李威冷冷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小的还是带他回王府,向王爷复命。”
  我慢条斯理地折了带血的帕子,微微一笑道:“他是忠臣,请王爷好好安葬他。”
  李威看一眼我的伤口,眼中流露出些许敬意,口气稍稍和缓:“是。请君侯放心。”说罢退了两步,一挥手,一人上前扛起小东子的尸身,一人拔下柱上的匕首,向北离开了兴隆里。
  小钱命人清扫地上的血和酒,一面又道:“君侯受惊了。”
  绿萼受命不准府里的女人出二门围观。此时听说信王府的人已然散去,连忙奔了出来,看见被血浸湿的衣领,顿时哽咽,“姑娘也真是的,流了这么多血还要站在这里和小东子说话。这又是何苦?”
  我这才觉出脖颈与脸颊的痛楚比适才强了许多,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对先帝忠心,应该体面地死去。”
  小钱道:“可恨他竟然以为君侯——”
  我叹息道:“‘死者复生,生者不愧’'95',说的便是东公公。他下去了,自然就明白了。”
  幸而伤口并不深,大夫敷了药,血便止住了。只是伤口疼起来,午歇便没有睡着。绿萼扶我起身时,细细看了看伤处,见没渗出血来,大大松了一口气:“才刚流了这么多血,当真吓死奴婢了。幸而大夫说只是皮外伤,只不知以后会不会留下疤痕?”
  我抚着伤处,微笑道:“留下疤痕也没什么。”
  绿萼道:“那怎么行?!”
  忽听小钱在门外道:“启禀君侯,信王府派了两位女医过来,正在外面候着。”
  绿萼放下帘子,开了门,小钱走进屋,在帐外站着。我问道:“女医是信王派来的,还是信王妃派来的?”
  小钱一怔,回想片刻方道:“女医说,信王听说君侯受伤了,特意命她们过来诊视。奴婢以为,君侯的伤口说深不深,说浅不浅,又流了许多血,还是命她们进来看一眼的好。”见我沉吟不语,小钱一拍自己的左颊,又道,“奴婢险些忘了,才刚那两个女医说,信王已将东公公送去城外好生安葬了。”
  我欣慰道:“那就好。”
  绿萼忍不住插口道:“今日之事,分明就是刘钜不对。”
  我笑道:“又说歪话了。”
  绿萼道:“刘钜今天早晨若在姑娘身边,大可将东公公抢回来。这下倒好,束手无策不说,还搭上了东公公的性命。”说罢翻起白眼,甚是不屑,“那刘钜定是整日与华阳长公主厮混,把正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笑道:“华阳长公主现在睿王府中住着。王府重地,以为是咱们府上么?刘钜如何能随意出入?”
  绿萼道:“纵然不是,也是心不在焉的。”
  小钱向门外望了一眼,道:“绿萼姑姑小声些,这两日银杏姑娘正不痛快,小心让她听见了。”绿萼这才扁着嘴不说话。
  我笑道:“那就将女医请进来吧。”
  信王府的两个女医是老相识了,去年我在信王府受伤时,正是这两人为我缝合调理的。她二人身后背着木箱,行过礼便躬身站着,眼也不抬。我笑道:“小伤而已,倒劳动两位嬷嬷亲自来一趟。”
  其中一个垂眸道:“这是奴婢们应分的。我家王爷还说,他白天不得空前来,傍晚时想来看望君侯,不知君侯得空么?”我听她的口气懒懒的,甚至有些不情不愿。且身为大夫,不向我的伤处瞧上一眼,显是极其不愿为我医治了。
  我摇头道:“一会儿我便要去青州,恐不得见了。请嬷嬷回禀信王殿下,代我多谢殿下的关怀之意。”
  两人似是松了一口气,连忙应了。如此一来,我也不想让她们瞧伤口了:“我的伤是皮外伤,已止了血,也不痛了。两位嬷嬷请回吧。”说罢命小钱拿了赏钱,亲自送两人出去。
  绿萼道:“姑娘怎么又不让人瞧了?”
  我叹道:“这两个女医是信王妃的人,只怕是临时被信王支过来的。”
  绿萼恍然道:“怪道奴婢瞧她们的眼神躲躲闪闪,不情不愿的。”说着抿嘴一笑,颇有幸灾乐祸之意,“姑娘何不就让她们瞧一瞧?回去有信王妃难受的呢。”
  我笑道:“你错了,她们没有给我瞧病,信王妃才会难受呢。”
  绿萼奇道:“这是为何?”
  若是银杏在这里,便不会这样问。我也懒怠回答,于是起身道:“受了伤也不能耽搁行程。该去青州了。”
  入夜船到了陈桥镇。小钱命船靠岸,一面带领两个小厮先进驿站安排饭菜。养伤忌口,我只喝了一碗粥便出来了。因伤口并不深,我嫌布带缠着太过不透气,于是只用轻纱覆面,与绿萼两人沿岸散步。小钱不放心,领了两个小厮远远跟着。
  若一大清早从汴城乘船东下,没有人会在陈桥驿停泊。我是午后才出发,因此码头上只有我府中的四条船。岸上绿草茵茵,收了帆的船似倦鸟埋首。晚风吹起河上清凉的湿气,码头上的灯光倒映在水中,像一双双安睡的眼睛。银杏独自一人坐在船头,在深青色的暮色中支颐发呆。
  自从回京后听闻刘钜与华阳之事,银杏一直闷闷不乐。加之旅途劳顿,我便让她多歇息,连朱云的墓上都没有去。似有什么东西自银杏身上落入了水中,银杏轻呼一声,探身欲拾,呆了片刻,终是无可奈何地缩回手。
  我瞧了一会儿,向绿萼道:“这两日银杏不爱说话,你若得闲,不妨劝一劝。”
  绿萼懒洋洋道:“做什么要奴婢劝?这是心病,姑娘都不在意,奴婢就更劝不好了。”不待我分辩,又连珠价道,“依奴婢看,银杏妹妹比那个傻公主不知强到哪里去了,论模样,论心性,那傻公主哪一点及得上银杏妹妹?刘钜偏偏喜欢她!男人的眼光,真是奇怪!”
  我不觉驻足,在她的眉心上戳了一记,笑道:“你只敢和我抱怨,怎的不敢亲自去问刘钜?”
  绿萼向后仰一仰头,扁起嘴道:“奴婢和姑娘一样,别人的情事,奴婢才不想理会。”
  我笑道:“不理会是好的。”
  绿萼笑道:“其实只要在弥河边住一阵子,银杏妹妹就会好起来的。就像咱们从前在朱口子村那样。”
  听闻“弥河”二字,就像在昏乱中突然走近一个馨香美好的梦境。蓦然想起与高思谚漫步在弥河边的那个雪天,即使是议论高曜的生死,即使是回忆西夏的战局,即使是试探立储的心意,即使是坦白半生所图,即使与宫中的每一次相处并无不同,那也是我一生中难能可贵的平静而满足的时光。弥河水东流不息,曾发生过的事终于变作记忆中难辨真假的微光孤影。
  片刻的出神,绿萼的话便被吹散在风里。眼中一热,都再也回不来了。
  忽听西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昨夜信王之事,众人至今心有余悸。绿萼回头与小钱相视一眼,顿时变了颜色。我笑道:“这里是驿站,有人赶路投站也甚是平常。”
  马蹄声越来越近,有人喊道:“前面是朱君侯的船么?”
  小钱冷冷道:“是信王府的李威。这声音奴婢一辈子都认得。君侯要答他么?”
  我摇头道:“回船上歇息吧。”于是领了众人往水边走。银杏听见呼声连忙上了岸,刘钜也钻出船舱,一跃上岸。
  不待我回到驿站,李威便追了上来。他下了马,朗声道:“小人信王府李威,拜见君侯。”
  我不得不停下脚步,转身道:“何事?”
  李威一摆手,命随从退后,这才躬身道:“我们王爷天黑前才得知君侯往青州去了,特命小人快马前来追赶。王爷一会儿就到,还请君侯稍待片刻再起程。”
  我见他还算恭敬,语气稍稍缓和:“不知殿下有何见教?”
  李威道:“回君侯的话,小人只管传话,主人的意图,不敢擅度。”于是我不再言语,只往船舱中坐着。刘钜和银杏也都回到了船上。船舱中还留着汴城的气息,暧昧又浑浊,用来等待高旸最合宜不过。黑沉沉的河水收敛了天地间所有的光明与轻灵,连时光也变得黏滞了。
  银杏挨着我坐下,口气幽冷而向往:“信王又来寻姑娘了呢。”
  我转头见她落寞的神色,不过是一些爱而不得的小小惆怅,也不知是谁该向往谁。遂微笑道:“我倒是羡慕你呢。”银杏顿觉失言,不觉红了脸。
  不多时,便听得岸上众人纷纷向高旸行礼的声音。我整一整衣衫,上岸迎接,却见高旸已经在码头上等我了。我与他俱是一身重练白衣,我在船上,他在岸上。船身一晃,他向我伸出了右手。仿佛还是我初入宫的那个新年,在熙平长公主府门前下车,众目睽睽之下,他伸出右手接我下车。
  四目相对之间,一丝难得的平静和坦然像静夜石缝中艰难盛放的昙花。我竟不由自主地扶着他的手上了岸。
  礼毕,我问道:“殿下国事繁忙,若有差遣,只管传命便是,何必亲自出城?”
  高旸侧头看了看我的伤处,伸手欲揭去我覆面的轻纱:“你的伤……”
  我退步侧身:“皮外伤而已,谢殿下关心。”说罢又行礼,“还未谢过殿下救命之恩。”
  高旸顺势将右手一抬,示意我起身,歉然道:“我本以为有李威在,凶手当毫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