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女帝师 >

第328章

女帝师-第328章

小说: 女帝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旨不是为了于锦素和苗氏?!你若循礼,又何必将自己置于瓜田李下的境地,一力承担他所有的怒气?!”
  为昌平郡王抗旨的内情,除了绿萼和小钱,我再没有向第三个人提起。我颇为震惊:“殿下是如何知晓此事的?”
  高旸道:“你不必理会我是如何知道的。旁人不知道你的苦,难道我也不知?七年了,你我好容易才能见一面,你竟要与我‘循礼’?当真好笑!”说罢迫近一步,“你今日这般,究竟是为何?孤要知道实情!”
  心中蓦然酸软。我的风光与荣耀,上至母亲,下直府中洒扫的仆庸,哪怕是我的仇敌,都可分享一二。然而我的艰辛、苦楚、煎熬与肮脏,除却父亲与芳馨,也只有眼前之人,才明白些许。灯光洒亮裙角,不想这幽寒的初冬之夜,还有这样一捧温暖的火光。
  我叹道:“殿下要听实情,也无不可。五年前启姐姐来瞧我,劝玉机嫁入王府,玉机没有应承。启姐姐性子虽直爽,心思却深。我与她多年情分,实不忍她猜度与伤怀。故此殿下与玉机还是不见为好。”
  高旸甚是诧异,不禁拧起了眉头:“竟有此事?!”
  我亦愕然:“难道殿下不知?”
  高旸道:“孤并不知晓此事。春儿竟然——”
  我叹道:“事过境迁,不提也罢。玉机告辞了。”说罢行了一礼,头也不回地登车远去。
  车行了许久,也没有听见马蹄声和鸾铃声。银杏拨开纱帘,笔直一线黑暗冲破眼帘。银杏叹道:“信王殿下是不准备回城了么?”
  我不理会她,只问道:“我与泰宁君去白云庵的事情,是谁多口告诉了信王?”
  银杏眸光一颤,笑容有些僵硬:“姑娘说笑了。咱们府里的人怎么能和信王殿下说上话?想来是公子来问,他们才说的。”
  我冷冷道:“那便回去查清楚是谁和朱云说了这些话,罚他半年的月例,永远不许他进二门。”
  银杏倒吸一口凉气:“为了这样一件小事,姑娘何至于生这么大的气?姑娘对奴婢们从来不曾如此严厉。罚半年的月例,还教人怎么活?”
  我哼了一声:“我就是太宽和了,他们才敢如此没规矩,擅自泄露我的行踪。告诉府里,再有下次,就撵出府去。横竖有高淳县侯府接着,饿不死。”
  银杏还要劝,我冷冷道:“这是家规,不得异议!”
  回到兴隆里,已近亥时。奔波一日,身心俱疲,一回府便和衣倒在西耳室的榻上一动不动。屋里显是烧过了火盆,还透着陈皮清苦酸香的气息,不一会儿,领口已出了一层汗。绿萼带着两个丫头轻手轻脚地走进来,道:“奴婢服侍姑娘洗漱,姑娘早些歇息吧。”
  我懒懒地坐起身,微微松开斗篷的衣带:“今日府中有事么?”
  绿萼一面折起斗篷,一面柔声道:“姑娘,今日简公公来传旨,明日陛下要去祭扫思幽皇后,命姑娘前去伴驾。”
  我奇道:“明天也并不是什么大日子,圣上怎么忽然想起来要出宫祭扫?莫非是特意带新后前去拜祭母后?”
  绿萼道:“简公公说了,皇后不去,后宫也无一人跟着去,只有姑娘一人伴驾。”
  我愈加不解:“简公公难道没有说,圣上因何突然想出宫拜祭?”
  绿萼道:“简公公说,只因陛下午间梦见思幽皇后一言不发地站在面前,浑身湿漉漉地滴水。故此心中不安,要去瞧一瞧。”
  脑海中蓦地闪过三位公主浑身湿透的情景。白衣浸染成阴云,透着金沙池水阴惨惨的绿。六颗眸子空洞深黝,散出无数飞芒刺入心头。我一时窒闷,嫌恶道:“浑身滴水?好端端的,怎么忽然做这样的梦?”
  绿萼道:“姑娘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所以不知道。也是奴婢疏忽,竟忘了和姑娘提起。前两年有守陵的民户上书小书房,说思幽皇后的陵墓有些渗水。经查属实,陛下一怒之下,杀了好些匠人和监工,连少府监都吃了牢饭免了官。依奴婢看,恐怕是圣上日有所思,才会做这样的梦。”
  这梦既是有本而来,心头这才一松,“原来如此。”转念一想,这样一个无稽的梦,我为何竟会心生惧意?难道裘皇后的魂魄真的浸了金沙池的水,代三个公主来索高曜的命么?年深日久,竟心虚至此,可笑又可悲。
  绿萼道:“简公公说,请姑娘明日一早从朱雀门进宫,再与陛下一道出宫。”
  朱雀门是外官入宫的必经之路,清晨又是上朝下朝的时间。而我自入宫以来,一直从玄武门或修德门入宫。“从朱雀门入宫?”
  绿萼笑道:“简公公就是这样说的。奴婢猜想,从玄武门入宫要穿过整个后宫,姑娘若不向贵太妃和皇后娘娘请安,似也不大好。所以从朱雀门入宫最省事。”
  我不觉失笑:“你的猜测有理。如今连你也会揣摩上意了。”
  绿萼笑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44'嘛!”
  我笑道:“你是说,你是白,我是黑?”
  绿萼嗔道:“姑娘怎么不说前半句?姑娘是麻,奴婢是蓬。”
  我笑道:“好啊。这些年你不但读书长进,还学会了辩诘嘲讽!”
  绿萼见我有了笑容,这才松了一口气,一面俯身除下我的绣鞋,一面又道:“奴婢才刚听银杏妹妹说,姑娘在仁和屯遇见信王殿下了。”
  “是遇见了。”
  “信王殿下还和从前一样么?”
  我叹息道:“他老了。”
  绿萼的声音带着温柔的向往:“好在殿下待姑娘的心并没有变,都十五六年了吧。”
  我叹道:“我知道你又要劝我了。只是‘君子动则思礼,行则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45'。即便我不介意为人侍妾,终究也对不住启姐姐。启姐姐待我很好,我不想她难过。”
  绿萼一怔,垂头叹道:“姑娘怎么这样死心眼。男女之情上,还说什么义和利呢?”
  我不愿再说,趿拉上睡鞋,一径往后面去了:“明日一早还要进宫,早些洗漱了安寝吧。”
  清晨,我自朱雀门入外宫,再由缙云门入内宫,径直走到定乾宫门口等候。入朝时辰已过,宫墙下溜边几排官轿车马,车夫轿夫们袖着手低声说笑。从中和殿往南,一路都静悄悄的。唯有谨身殿传出争辩的字眼。
  高曜下了朝,见我在定乾宫门口恭立等候,不禁笑道:“怎么不去月华殿坐着等?寒风里站着,小心又病了。”
  我忙道:“微臣不敢。”
  高曜道:“你去南书房坐一会儿,待朕更衣,就来与你说话。”
  登基五年,高曜仍旧在日华殿南端的小书房中处置公务。书房比五年前更为狭小,到处堆放着书籍和奏疏,像潮水一般涌到门口,堵了半扇门。西窗下的簿册层层积淀,遮住了半截窗。屋子里清冷昏暗,墨香浓郁得近乎发臭,一摊半干的朱砂墨触目惊心。这里无处可坐,我只得站在角落里发呆。
  不一时,高曜来了。他已脱下华贵的裘袍,换了一身素色袍子,脸色黯淡得像这间散乱芜杂的书房:“你有好些年没来了。”
  我行了一礼:“是。还是陛下登基的那一年微臣来过一次,一晃竟有五年了。”说着环视一周,两个小宫女正忙着开窗透气,“日华殿这样窄小,陛下为何不用仪元殿的御书房?”
  高曜坐在书案后,把笔一根根拨正摆齐:“朕已经习惯了,又何必费事?不过倘若你愿意像过去一样进御书房做个书佐女官,代朕处置奏章,那便换过去也无妨。”
  我微笑道:“陛下不是早已有书佐女官了么?如今谁不知道,陛下倚重封女典。”
  高曜笑道:“朕再倚重封大人,也不能与当年父皇倚重你相较。若你愿意入御书房,便还像从前那样,坐在龙案旁执笔,以备朕时时咨询,可好?”
  是呢。五年前,我也曾整日坐在龙案旁,手握朱笔,宵衣旰食。多少人欲罢不能的大权,便这样被我轻轻放下。我深知,当年我若有一丝恋栈权势,必不会有今日的女帝师朱玉机,高曜也必定不会再让我入御书房。所谓“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46'。
  我连忙推辞:“微臣久不在京中,政事早已荒疏,恐无能为陛下效力。”
  高曜笑道:“说笑罢了。朕知道,你的心早已不在宫中。朕若不召你入宫,你大约连婉太妃也懒怠去瞧。”
  我又道:“微臣罪该万死。”
  高曜叹道:“恕你无罪。”说罢怔了一怔,似下了大决心一般,又道,“若你实在不愿留在京中,便自行离京吧。”
  我又惊喜又诧异:“陛下不是说,微臣过了新年才可离京么?”
  高曜笑道:“你在京中,不入朝不嫁人也就罢了,还整日被聒噪,不得安宁。如此煎熬,朕瞧着不忍。母后生前最疼爱你,定然也不忍令你难过。反正太皇太后的丧期已过,今日随朕拜祭过母后,便大可随心所欲,爱去哪里便去哪里。”
  我心中感激,含泪深深拜倒:“微臣叩谢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思幽裘皇后的陵墓几经扩建,已颇具规模。向前延长了神道,向后隆起了靠山。神道两旁罗列石像,墓前建起了方台明楼。銮驾在陵园正门落地,高曜步行进园。穿过碑亭、左右朝房、承恩门、东西配殿,来到规制雄伟的承恩殿。在承恩殿隆重拜祭一番,这才来到明楼之下。明楼中树一座丈许高的石碑,上书“武思幽皇后之陵”。
  高曜抚碑潸然泪下:“自咸平十四年至今,母后这一去,已十余年。当年朕还是个小孩子,如今朕也有孩儿了,也不知母后看不看得见。”
  咸平十四年的冬夜,我远远站在历星楼下,望着那道悬梁的身影,痛悔自己来得太迟。裘后临终托孤之语仍旧在耳边,眼前的高曜却早已长成明君。“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十有一年,思之宛在昨日。我微微一笑:“娘娘在天上保佑着小皇子呢。”
  小简呈上素帕,高曜拭去泪痕,将帕子藏在袖中。小简会意,向银杏使个眼色,二人忙带着众人退下明楼。高曜扶碑平复片刻,转身问道:“有一件事朕想问你,望你如实作答。”
  我心中一紧:“微臣遵旨。”
  高曜道:“自母后崩逝,朕一直战战兢兢,临渊履冰。既怕父皇疑心禁锢,更怕母后白白为朕死去。到如今坐上帝位,孤家寡人的,又觉索然无味。倒不如母后好好活着,一直陪伴在朕的身边。朕这些日子一直在想,倘若朕不早早向母后陈明心志,母后还会自裁以成全朕么?”
  我愕然,不知如何回答。高曜又道:“不必急着回话,想一想再答不迟。”
  高曜自幼立志成为太子,这个愿望在悫惠皇太子薨逝后,愈加清晰有力。倘若他告诉裘后,自己只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废后之子与一个无权无势的藩王,裘后也会甘心做幽居无宠的慎嫔和随子就国的太妃。不论熙平如何催促,她眷恋幼子,也绝不会自尽。
  我叹道:“依微臣浅见,大约……不会。”
  高曜颔首道:“不错。当年母后初废之时,赖你开导,早已摒弃轻生之念。有时候朕会想,母后也许本不想自缢,会不会有人在她心上推了一把?”
  裘后的死,明里暗里,都有人推了一把:“启禀陛下,施大人早已查明,当年庶人于氏曾给皇后写过一封信,信中详陈娘娘被迫退位的真相,并一再教唆皇后自裁。且在娘娘自缢之前,夷思皇后的宫女苏燕燕也曾去历星楼拿回一对玉瓶。”
  高曜道:“于氏志在复仇,陆后意在夺子,她们想逼死母后,都说得通。可道理通,不见得就是全部的事实。朕总觉得,或许还另有旁人。”
  众人都以为苏燕燕是陆皇后的宫女,殊不知,她口舌中攥着的是熙平的催命符。想来高曜已起了疑心。才这么几年,那些秘密就掩藏不住了么?转念一想,他与柔桑朝夕相处,倘若柔桑不小心露出破绽,以高曜的聪慧,怎能毫无察觉?我佯为惊异:“陛下何出此言?”
  想是我的口气太过急促与生硬,高曜投向我的目光中颇有疑色。他怔了一怔,欲言又止,千万重疑心化作一道似有若无的叹息,像黄昏中迟缓沉重的宫门慢慢合起:“朕闲来猜测罢了。不必当真。”
  我的心本已提到了领口。高曜忽然收回所有的话,宛若一道军令撤回了十匝重围,莫名的风平浪静让人透不过气。我叹道:“思幽皇后崩逝前,除却陛下,最亲近之人便是微臣。若说有谁在娘娘的心上推了一把,也当是微臣。当年先帝便曾这样以为,所以将芳馨、绿萼和小钱三人送去掖庭受审。”
  高曜忙道:“你别多心,朕并无此意。朕知道绝不可能是你。当年于氏加害母后,若换了别的罪状,以你的心性,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