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错把男反派当女主 >

第128章

错把男反派当女主-第128章

小说: 错把男反派当女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氏没说话,心说过几日可以去明霞寺拜拜佛。呦呦早些生下子嗣,她也能安心一点。
  —
  程寻并没有将母亲雷氏的话真正放在心上,她也没有那种急着生育的迫切感,她更关心的是主线的完成度。
  反倒是晚间在寝宫,安静下来后,苏凌忽然问了一句:“呦呦,你说你咱们的孩子会像谁?”
  程寻困极,手指几乎都抬不起来,说话的力气也没有,连沐浴都是他抱着去的。
  苏凌没指望她回答,只凑过来在她额角轻轻落下一个吻:“像谁都好,睡吧。”
  程寻迷迷糊糊间,还能想到:“可能女儿像爸爸,儿子像妈妈……”
  —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崇文馆的教学正常进行,崇德书院女学子的人数冲破了二十大关,人们对女性读书的接受度似乎比先前高了一些。
  很快就又到了年底。
  以前每年程寻都在崇德书院家中和父母一起过年,今年还是第一次在别地。
  除夕当日,程寻将亲自剪的窗花贴上,对苏凌道:“我记得,那年你拿了我一个窗花,还记不记得?”
  苏凌心念微转,已然想到旧事。不过他故意皱眉:“哪一年?什么窗花?”
  “四年前,除夕当天,也就是这么个时候。在书院门口,你在马车里。”程寻微偏了头,“双喜,剪的是双喜模样。”
  她目光灼灼,盯着苏凌。对自己的记性,她从不怀疑。
  苏凌轻笑:“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不过你已经给我了。”
  “不不不……”程寻摆了摆手,“你若是不想还我,那不还也成。反正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苏凌眸光轻闪,对她这后一句说不出的喜欢。
  “我想说,时间还早,你说咱们是不是还来得及回一趟书院?”程寻嘻嘻一笑,上前抱住苏凌,有意撒娇,“好不好?我想我爹娘了。”
  她既已开口,苏凌自然同意。他点头:“好。”
  他与父母缘浅,但他喜欢她有父母疼爱。
  他们匆匆去一趟崇德书院,并未久留。不过能在过年前再同父母见一面说说话,程寻颇为欢喜。在回宫途中,她还不停地同苏凌说着以前在书院过年时的种种情形。
  苏凌只含笑看着她,时不时点头附和。
  马车行的飞快。
  程寻忽然福至心灵,她抓住苏凌的手,低声而真挚:“以后我们一起过年,苏凌,我们一起。”
  苏凌生母早逝,与父亲的关系又是那般,想来以往过年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过,没关系,以后有她。
  苏凌微微一怔,继而眸中漾起清浅的笑意,他垂眸:“好,我们一起过年。”
  其实怎么过年对他来说区别不大,不过她这话还是让他心里暖暖的。
  他伸臂,将她揽进了怀中。
  这是第一次,两人一起守岁过年,当然以后还会有很多次。
  —
  过年以后,苏凌和程寻都又忙了起来。苏凌要处理朝政,程寻除了在崇文馆教导那二十八个学子以外,还带着人继续编辑校对书籍。
  程寻最近有个小心思,她有心召集人编纂出一套实用性强的教材来。
  可惜,刚一开春,就又有了大事。
  先是有朝臣再次建议年轻的皇帝充实后宫。
  ——毕竟有太上皇的前车之鉴。太上皇独宠姚氏,膝下子嗣绵薄,不利于江山社稷。今上可不能再那般了。
  然而苏凌根本不予理会。
  笑话,他和呦呦之间岂容旁人插足?还说什么绵延子嗣,他们又不是不会生。
  提这种建议的人不多,苏凌全当没有看见。
  进入二月,各地童生试正式开始。
  这时又出现一桩大事。
  绥阳一女子名为连娟,报名参加童生试被拦下。
  连娟不服,振振有词:“小女子翻遍朝廷律法,没看到哪一条上写着不许女子参加科考,而且,我也有保举的五个人,四个同村的,一个秀才老爷,哪里不对……”
  是律法确实不禁止女子考科举,可也没先例……不对,有先例的。这说辞,这理由,和传说中太上皇在瑶光殿上证明程皇后考博学宏词科时差别不大。
  绥阳主考的学政就是绥阳县令,他不敢大意,略一思忖后,连忙上报。一层一层,竟报到了苏凌面前。
  苏凌扫视奏折后,沉声道:“准,让她考。”
  他话音刚落,李侍郎便出列:“皇上,此举不妥。历来物分阴阳,人分男女。男子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子相夫教子,管理内务。这是天道,也是人道。科举考试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人才,这是男人的事情,若也让女人参加,可不就乱了套了?这个连氏猖狂,皇上该治她的罪,而不是纵容她参加科考。”
  李侍郎话一出口,当即有人附和。
  杜聿轻笑一声,他冲上座的皇帝拱手施礼,慢悠悠道:“李大人,本官不明白。这乱套一说,从何而来?昔日太上皇曾说,只要有真才实学,女人也能做官。李大人都忘了?朝中如今有几个女学士,可也没乱了套啊。”
  他的这番话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赞成支持,不过极少。
  周太傅是赞成女子读书的,但是女子对女子参加科举,他却是从未想过。太上皇夸程皇后是大周士子,并封她为崇文馆校书郎,那是因为她智退胡渚使臣。特殊事情特殊办。难道以后真要让女子也参加科举?
  不过他一直很承杜聿的情,虽然不同意杜聿的观点,也咬咬牙选择了同意。他沉声道:“既然律法中并未规定女子不得参加科考,皇上又金口玉言同意了,那就让她考嘛。能考中是她的本事,落榜的话,也怪不得旁人。”
  周太傅在朝中威望极高,见他不反对,支持的人更多了一些。
  ——当然,他们的意见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苏凌已经应允,李侍郎他们反对也无用了。
  等皇帝同意连娟考试的消息传到绥阳时,已经是三月初了。童生试的县试已经结束了。
  绥阳县令犹豫再三,决定给特例,换考题,让连娟参加考试。——他也考虑过,要不要故意出些难题,好教连娟落榜。但转念一想,此事已经惊动了皇上,他须得小心翼翼,不能从中做小动作。万一被发现,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给连娟的试题试绥阳县几个举人老爷一起商定的,几人审了又审,难度适中。
  那个连娟大约真是有些本事,答得不错。
  几个举人老爷商量过后,一致决定通过。
  于是,这一年的童生试,有了一名女子参加,并通过了县试,开始准备四月份的府试。
  绥阳有个女子参加了童生试,这一消息很快传开。


第124章 新的律法
  皇帝金口玉言; 允许女子参加科举。——是科举而非特设的博学宏词科; 这在大周还是头一遭。
  一时之间; 大周上下议论纷纷。
  先前秦太师养病告假,等他回朝时; 一切已成定局。不过他仍不忘表明自己反对的意思。可惜皇帝态度坚决; 丝毫不肯退让。周太傅等也拥护皇帝。秦太师只得作罢。
  下朝后,朝臣散去。
  杜聿快走几步,追上周太傅; 笑着拱一拱手:“周大人……”
  “杜大人。”周太傅还礼,停下脚步; 与其同行。
  杜聿笑道:“其实我有些意外,没想到周大人竟然会支持女子参加科举。”
  见旁边并无其他人; 周太傅才道:“杜大人此言差矣; 老夫并不支持。”
  “哦?”杜聿挑眉,颇为诧异,“可是周大人在朝堂上……”
  “只是不反对罢了。”周太傅淡淡地道。而且,他还很承皇帝和杜聿的情。
  杜聿点一点头,心念微动; 忽道:“下官斗胆; 想向周大人打听一件私事。”
  “什么?”
  “令千金云游回来不曾?”杜聿话一出口; 隐约又有些悔意。是他孟浪了,这种事情,原不该打探的。于是,他忙道:“是杜聿失礼了; 周大人莫往心里去。”
  周太傅瞧了他一眼,略一迟疑,方道:“回来了,身体也养好了,恐怕用不上太上皇赐的药了。”
  杜聿笑笑:“用不上不是更好么?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
  他们都很清楚,太上皇如今的身体状况,对周大小姐应该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年轻的杜修远身形修长,容貌俊秀。周太傅忽然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浮上心头,但很快,他又摇头了。
  不妥,不妥。
  —
  程寻这段时日一直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过对连娟参加科举这样的大事也有耳闻。
  女子参加科举,意味着女子也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这对于提高女子地位而言,绝对是一桩好事。
  她也在晚膳后同苏凌说起这件事,她感叹道:“这个姑娘了不得,是女子科举第一人。”
  苏凌瞥她一眼:“要说第一人,应该是你才对。”他停顿了一下,又道:“如果没有你参加博学宏词科的先例,恐怕也不会有女人想到考科举。”
  更重要的是,没有女人敢。是呦呦之前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后在瑶光殿上被人拆穿身份时,他们抓着考试资格的漏洞。此事天下皆知,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唔。”程寻转念一想,好像可能大概也许是这样。毕竟在《易钗记》里,没有女子考科举这样的大事。《易钗记》里的提高女子地位,寥寥几句,异常简练。真实行起来的话,并不算容易。
  程寻期望那位叫连娟的姑娘,可以取得优异成绩,证明女子不比男子差,也能打响第一枪。
  —
  在众人的观望中,连娟先后通过了府试和院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秀才”。
  这算是大周第一个女秀才。人人都只当她会一鼓作气,在接下来的秋试里中举,再接着在会试中考中进士……可惜她在秋试中落榜了。
  不过她已经有了秀才的身份,就表示着她有了许多特权,可以见官不跪,且每月可以领到米面和金银补贴,普通人并不能欺侮到她。
  ——这是对她自己而言。
  对大周来说,连娟一事影响不小。它正式表明女子可同男子一样参加科举。渐渐的,有更多的女子或主动,或被动拿起了书本。——能光耀门楣的,不止是男子。
  连娟对自己的考试失利似乎也不失望,她声称打算刻苦攻读,三年后再参加考试。
  绥阳县令亲自将每个秀才应得的金银米面送到她家中。
  不过连娟神情淡淡的,只简单道了谢,倒是她的老父亲神情激动。
  绥阳令回县衙后随口问起连娟的情况:“本官以前也没问过,这连秀才家中是什么情况?一个女人,读书能这么厉害?绥阳县内,也有人花费心思教养女儿吗?本官去连家,看他们不像是肯花钱教养女儿的……”
  一旁的黄师爷道:“大人,这一点小人知道。说起连秀才,还得从她父亲说起。连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潜心读书,可惜直到三十多岁上,才过了童生试,连秀才都不曾考中。他灰了心,就想着生个儿子好好教导……”
  绥阳令皱眉:“本官记得,连老爷子没有儿子?”
  黄师爷缓缓点头:“可不是?连老爷子的夫人姓常,连生了三个女儿,又不肯让丈夫纳小。大人猜一猜,她后来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绥阳令也好奇。
  “常氏生的第四个,还是个女儿,就是这连秀才了。连秀才以前的名字,可不叫连娟,叫连卷。读书破万卷的卷。”黄师爷脸上带些神秘,“大人有所不知,连秀才生下来,常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买通了产婆,说自己生下的是个儿子。”
  “哦,还有这样的事?”绥阳令更惊了。
  “可不,大人,您今年才来,这事儿当年可大了。”黄师爷看他感兴趣,说的更加起劲儿,“照顾小孩儿自有乳母丫鬟,连老爷子没亲手带孩子,也不可能真扒开衣裳瞧瞧,究竟是儿子还是女儿,就一门心思好好教导,为此还请了好几个厉害夫子呢。这连娟倒也争气,确实聪明,素有神童之称。可惜,到底是给她爹知道,她是个假男人了。”
  绥阳令沉吟:“竟是这样……”
  “连老爷子当时差点没气死,叫着要打死他们母女。连秀才挡在常氏跟前,说什么儿子能做的,她也能做。听说连老爷子直接就问‘儿子考科举光耀门楣,你也能考?’唉,没想到还真让她成了。”黄师爷轻轻叹一口气,“事发没多久,常氏就没了。后来连秀才改了名字,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读书……”
  绥阳令沉默了好一会儿,方道:“读了吧。”他定了定神:“这样,本官上表,详细说一下这连秀才的事情。”
  或许还能再得到朝廷表彰呢。
  —
  苏凌看到连娟的情况,已是这一年的十月。
  他心说,这经历倒还挺传奇,呦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