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我家娘子比我帅 >

第6章

我家娘子比我帅-第6章

小说: 我家娘子比我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去要交的苛捐杂税,一年也剩不下多少粮食,更不用说家里还有个最是费钱的读书人。
  虽然早上儿子说要撑起这个家,向刘氏却依旧没有将家里这些艰辛告诉向南,等向南回了家向刘氏跟阿茶照旧一左一右的急忙接了水桶,将半桶水倒进水缸里。
  向南放扁担的时候一看,水缸也才装了三分之一。
  揉着火辣辣痛得厉害的肩膀,向南忍着没吭声,笑着跟阿茶她们一块儿去了厨房吃饭。
  杏花村不算大可也不算小,整体呈狭长带状,虽然水井是在村中间位置,可从他们村尾的家到村子中间也有一段距离,向南难以想象当初阿茶是如何每天坚持来来回回的将家里水缸装满的。
  吃完饭向南跟向刘氏说了想在村里水井那儿弄个打水的辘轳的事儿,“虽然大家力气肯定都比我大,可好歹弄了这个也能给大家省些力气不是?”
  向刘氏想了想,却是有些不赞同,不过没明说,“村里这口井可是村里人的宝贝,谁也不能轻易去动它,里正那里也不会轻易答应的。”
  若是这事儿做成之后村民受了方便,确实也会有一些人念着向南的好,可一旦出了问题,那百分百所有人都会埋怨向南,向刘氏不想让儿子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向南却是没想那么多,只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不过我就是想着去跟里正说一声,安不安就看里正拿主意。”
  被扁担磨得肩膀火烧火燎的,向南也有心在其他地方找找水源,若是有那自然是好的,若是没有,那就算了。
  向南这般说着,起身也没急着去拿扁担继续挑水,先就近在厨房灶膛里捡了一截炭渣,又回屋裁了一小截纸,三两下画了个辘轳最原始的结构图出来,而后这才揣了纸条出门拿上扁担挑上水桶往水井那边走。
  里正家就在井附近,里正一家可以说是杏花村里扎根最久的人家,听说一开始杏花村里三分之二的村民都跟里正一样姓周。
  本朝建立之前长达十来年的战乱,让越来越多人往深山偏远地区迁徙。
  新朝初定,建国皇帝大赦天下让流民返乡耕种,杏花村这里走了一些人,可更多的人却选择留了下来。
  于是这才让姓周的只占了五分之二。
  不过周家的里正之位却是一直保存了下来,其他人也没意见,一来这地方原本就是人家祖宗的,当年周家祖宗收留了他们的祖宗,他们自然应该继续心怀感激的。
  二来周家的人也厚道,并不随意欺压村民,反而上面有什么政策里正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这样一来大家自然对周家人越发信服,便是周家的人在基地占了最好的风水,耕地占了最肥的良田,村民们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向南原本是想将空水桶放在井边的,可想想万一哪家调皮的熊孩子给他拿去玩儿了甚至扔水井里了,到时候他去哪儿找?
  这么一想,向南挑着水桶脚步一拐就直接敲了里正家的门。
  里正家是村里唯一的青砖大瓦房,外面还砌了围墙,瞧着就忒是气派。
  不过向南看管了高楼大厦的,倒也没觉得怎样,等里正家的小儿媳开了门,向南连忙退了一步稍稍点头示意,这才说明了来意。
  听说是来找自家公公的,小儿媳细声细气的嗯了一声,重新关了门回屋问了公公,公公让她领人进屋里,小儿媳这才带了点浅笑的回来重新开了门让向南跟着她进来。
  里正家算是四世同堂,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生了娃,头上还有个中风瘫痪在床的老太太,小儿媳姓牟,隔壁村老秀才家的女儿,长得清秀,瞧着颇有几分文弱气。
  据说是村里最俊俏好看的小媳妇儿。
  向南只匆匆瞥了一眼就没敢细看,只垂着头跟着周牟氏进屋的空隙里瞅着周牟氏忒的瘦弱,走个路都像是在打飘。
  向南自然没能理解到这就是所谓的袅袅婷婷婀娜轻盈。
  时下人们最是欣赏面色苍白走路轻盈身材纤细看起来随时都要晕倒的那种病弱美人,比如说在向南看来瘦成麻杆的自己,在村里却是有名的美男子。
  再比如现在走在向南前面几步远处的周牟氏。
  若不是阿茶头发枯黄皮肤略微粗糙焦黄了些,瞧着体态也是能被评上一声“美人”的。
  里正虽然已经是几个娃娃的爷爷了,可也不过年约四十,留了山羊胡,穿了普通的村夫麻衣,坐在矮凳上正在用条状的小巧磨刀石一下下打磨着锄头的刃。
  等到向南进了堂屋,里正抬头看了向南一眼,笑哈哈的请向南在一边的条凳上坐,“牟氏,你给向童生倒碗茶来。”
  向南连忙推拒了,“周三叔你忙你的,别这般客气,小侄这水桶也还放在门口呢,待会儿还要赶紧挑水回家。这次来也就是简单的说个事。”
  向南简单的把水井辘轳的事说了,“小侄记得父亲也曾说过,有的地方是有这个东西的,周三叔若是有这个意思的话可以找个木匠看看,小侄从书上把图给抄了下来,木匠看这个图应该是没问题的。”
  里正在他那一辈的周家人里排行老三,虽然职务是里正,可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比他年长的都叫他周老三,像向南这样的晚辈,则是称呼他一声周三叔。
  里正这次见向南,第一感想却是这小子现在说话听得让人舒服多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文绉绉的吊书袋子,让人听了忒的迷糊。
  先前就听儿子说向家的童生在挑水,里正也觉得纳罕,现在一瞧本人,看来是想明白了要认真踏实的过日子了。
  对于向南所说的辘轳,里正也有点想法,让向南把图留下,“成,这事儿我等两天去镇上找个木匠给看看,若是能成就找了木匠给架上,毕竟能让乡亲们松快点也不错。”
  向南见状也不再多留,“那行,要是有什么问题周三叔也可以来家里找小侄。”
  “怎的,这段时间不用去学堂?”
  里正叫住了向南,心道这小子难不成真就只是单纯的送图来的?左右瞧了瞧向南的神态,还真没看出来有别的意思。
  里正原本还以为向南拿这个图出来是为了得个什么名声之类的,不跟他说这个辘轳有多难做多需要他指导?
  向南没多想,既然里正问了他就答了,没扯其他的,“学堂就不去了,七月里有个院试补考,小侄准备到时去考考,若是能中个秀才,好歹也能免了家里田地的税,让母亲妹妹多点口粮果腹。”
  向南目前没什么大志向,就现在而言,向南就想考个秀才让家里不用交税,以后见了官也不用下跪,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里正瞧着向南神态,这是真的务实了,想着若是向南真的能考中秀才,那秀才名下可是能免税八十亩地……
  里正对待向南顿时就多了几分隐晦的热情亲昵,向南心粗,自觉已经把要做的事做完了,当然就该走了,里正留不住人,只能让小儿媳在家里拿十个鸡蛋出来。
  “贤侄可别推辞,先前你母亲病重,咱们也忙着准备春耕,好在是你母亲撑过来了,这几个鸡蛋就拿回去给你母亲补补身子。另外贤侄读书也别太累了,若是进了考场晕倒了却也是白费了这么多年的努力。”
  现如今因为这几年风调雨顺,朝廷的税收也不算繁重,家里稍微条件好一点的也能养个鸡什么的,鸡蛋也说没以前那般精贵了。
  不过一下子拿十个出来,里正也是够大方了。
  向南想着家里娘跟妹妹身体都太差了,这鸡蛋拿了以后有条件了再回报里正也是可以的,因此没有多客套,谢了里正这就拿了周牟氏用小布袋子装了的十个鸡蛋。
  刚好布袋上系绳够长,向南直接挂到脖子上,挑着水桶就去了水井那边挑水去了。
  周牟氏瞧着村里有名的美男子居然这般不计较形象,先前还有意在这人面前展示自己不同一般村妇的“气质美貌”,现在却是眼角一抽,扭身就进了屋里。
  里正瞧了倒是哈哈笑了两声,心里却越发觉得向家这小子放宽了心怀,说不定真能考个秀才回来。
  村里这几年发展得不错,娃娃们越来越多,家家户户日子也越过越好,若是到时候能说动向家小子留在村里开个学堂,到时候不仅仅是他们村的娃娃能就近读书识字,便是附近村子也定然会闻风而来。
  到时候他们杏花村定然能越发壮大,那他这个里正虽然依旧是里正,本质意义上却大不相同……


第8章 忙碌
  向南不知道自己这边还没考上秀才呢,就有人打起他这个未来秀才的主意,只忍着肩膀上的疼痛,一边还要注意着不让挂在脖子上的布袋晃得太厉害碰碎了鸡蛋。
  刚开始干活的时候是真的辛苦,更别说向南这情况还是长期营养不良,另外还有别说干活便是疾跑都没跑过几回的严重缺乏体能锻炼的身体,挑了半个上午,向南这才好歹将厨房外的水缸给灌满了。
  光是这耗时,就是阿茶平日的两倍。
  挑完了水向刘氏无论如何也不许向南继续干别的活了,只说让他好生看看书,不能因小失大,耽搁了正事。
  向南要去参加补考的事儿向刘氏也已经知晓了,因着这个向刘氏才没像昨天那般说起要答应送阿茶去做妾的话。
  毕竟读书人有个亲妹子做妾,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要不是昨天向刘氏以为错过了此番院试还得等到明年三月,家中没钱没粮连学堂束脩都交不上,向刘氏也不至于真就动了阿茶的心思。
  若是今年七月的话,家里勉强挤一挤还能坚持下去,夫子那里暂且也就只有一个五月要送一份节礼,到时候办得稍微丰厚一点顺带让夫子提点一下院试的事儿。
  虽然先前三月之前就已经送过一回提点院试的礼,可这些人情上少不得多多花费些许……
  对此向南说了两句不用送礼,向刘氏嫌弃他不通俗物,向南也只能作罢。
  在他看来夫子要真有那能耐,将给他送礼的学生都给弄成秀才,那还得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实力,毕竟拿到批改试卷的那些官员面前的就是你在考场里写的考卷。
  大业朝实行的是糊名制,也不需要保人就能参加科举,所以向南觉着现在学堂里的夫子已经没什么能教的了,自然不需要特意去讨好。
  至于师生之仪,学生家里都要饿死几个人了,想来若真是有师生情谊,夫子应是不该怪罪才是。
  向南不太爱古言诗文经贴之类的,他更喜欢动手的那些东西,所以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是标准的理科生。
  不过现下秀才之下无明经,便是向南想要偷懒走明经这条路子以后做个小业务官也必须先考了院试。
  因着这些,向南呆在房间里也慢慢的翻看起了原主先前就准备好的主考官副考官往年做的文章。
  补考应也是三月里这几位作为考官,毕竟吴越郡也不可能单独又派人下来,就为了考员不会很多的录遗。
  另外还有一些也是原主这几年来多方收集的文章经贴,比如大业朝各方文豪,往年科举考场出来的优秀文章。
  至于那些书,向南已是在梦里十九年跟着原主背了个滚瓜烂熟,对于已经会了的东西,向南很是提不起兴致来。
  倒是看着各类文章经贴,在里面寻找相同于不同,抓捕骨架流行,向南慢慢的看入了神。
  向刘氏悄声放下门帘,嘴角含笑脚步轻快的走了。
  儿子今日虽然花费了时间在干活上,可瞧着看书做学问的时候却比往日里更加专心,也不给那什么夫子家的小师妹做写个文绉绉的风月诗歌了,想来这回是下定决心要抓住七月里这个机会。
  想她亡夫十五便中了秀才,十七娶了她,因着舍不得孩子外加家中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这才一年年蹉跎了去。
  想来阿南身为夫君自幼悉心教导的儿子,这回拿个秀才的功名,定然是十拿九稳。
  等到阿南得了功名,该是相看一户贤惠的妻子回家了。
  向刘氏想到这些,便是还有些头晕眼花,也觉得浑身松快得很,当即手脚麻利的搬出柴房里那些闲置多时的农具,敲敲打打的勉强修理一番。
  傍晚趁着天色还没暗下来,向刘氏又搬了簸箕坐在院子里的石墩子上挑拣起种子来,以备春雨来临之后就开始动土忙活春耕。
  春耕的前奏自然是翻地,杏花村里有一头水牛,因着先前向刘氏瞧见向南拿了十个鸡蛋回来,心性圆滑的向刘氏也看出来了里正的结交之意。
  既然对方递了梯子来,向刘氏也没有不接的道理,让阿茶送了一篮子家里剩下来的梅干菜过去。
  虽然寒酸了些,可也算是他们家现在唯一能拿出来的东西了。
  里正看了向刘氏的回礼,两人没有见面,却颇有点达成默契的意思。
  因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