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我家娘子比我帅 >

第179章

我家娘子比我帅-第179章

小说: 我家娘子比我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南却没多想,要他说出昨晚他想的那些话向南可不好意思,既然说不出口,那就做吧!
  向南将托盘在一旁的矮桌上放下,上面一个装瘦肉粥的瓮以及一叠腌制爽口小菜,并两个小碗两双筷子。
  摆放好了,向南先把饭给盛好暂时放着凉一下,毕竟这是他刚从灶上端下来的,烫得很。
  做完这些,向南这才坐到矮塌边,将难得露出懒洋洋状态的赵悦抱着靠着自己坐起来,双手搭在赵悦两边太阳穴处放柔了力道的揉着。
  “昨儿你们还没回来军营里就传回了你们的消息,说是杀了三十多名犬戎呢,还带回了一群羊,小将军可高兴了,说是今儿就要把羊杀了犒劳大家伙儿。”
  边关这边跟犬戎人的战事,除了初冬最后一战,之后就是要等到开春之后了。
  毕竟寒冬的时候他们也是需要迁徙过冬的,要不然畜牧业为主的他们不冻死牛羊也要被饥饿的狼群围攻。
  初冬那场可以说是犬戎人以战争的方式“择人”,一战之后,抢走一部分物资之后,留下了一群同伴的尸体,这样一来部落里冬天消耗的东西就要少很多了。
  等到开春之后,牛羊都饿得瘦巴巴的,自然不会杀来充饥,那么他们就需要靠战争来掠夺物资养活自己的族人。
  之前向南他们来这边之前就已经发生过开春第一战了,犬戎人为了不被饿死,可是下了狠劲儿的冲。
  好在这几年大业军营粮草充足,跟忍耐饥饿寒冷勉强过完冬天的犬戎人相比,状态自然更好。
  这一仗犬戎人自然又是丢下一群尸体仓皇而退。
  不过也好,又少了同伴,有限的物资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的又能更多的。
  其实有时候向南是不大想得明白为什么这么几十年了犬戎就是死了心的要跟大业打仗呢?想要更多?想要入主中原?想要好生活?
  不过向南也明白,要是他能想得明白,那他可能就要跟犬戎人思想接轨了,这种事还是挺可怕的。
  赵悦被向南这么温柔的对待,还跟她说起昨天的战事一点没有生气的样子,反而满满的都是自豪骄傲,赵悦伸手将揉到自己肩膀上的手给拉着转头看向南,“哟,咱们家的阿南是受什么刺激了?”
  笑盈盈的,眼底却是些许的紧张,赵悦还是害怕向南其实是气狠了所以在故意说反话做反事儿。
  可惜一切都是赵悦多想了,毕竟向南还真没有那根筋。
  向南被问得犹豫了一下,还是忍着那股子不好意思把自己昨晚想的那些都说了出来,还追忆了曾经。
  向南说起曾经,赵悦都有点恍惚感,毕竟那真的好像是很久远以前的事儿了,之前还不觉得,如今听向南一说,才发现居然已经是十几年前了。
  “阿悦,以后你想做什么都放心大胆的去做,我不应该做束缚你的那根锁链。”
  向南最后总结。
  赵悦挺感动的,一个大男人能为她做到这一步,真的很难得。赵悦乖顺的将脸贴在向南越发宽厚的胸膛上,任由向南那只温热干燥的手掌扣着她的脑袋往怀里带。
  事实上赵悦完全没有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孩子们都大了,老三也有长大的哥哥姐姐照顾了,婆婆有了陈大人,阿茶也生活美满。
  自己既然跟着向南来到军营,看到了那么多,加上半路被犬戎截杀,赵悦自然而然的就想要上战场多杀犬戎,也算是出口被截杀的恶气。
  要知道那一晚是真的凶险,一路跟他们走了那么久的护卫也死了四名,在这之前他们甚至还为赵悦跟向南递过水说过话,可转眼人就没了。
  赵悦心里不可能真的就那么快平静下来。
  昨天跟着孟荷一起去截杀犬戎,赵悦在奔驰的路上也是咬牙决定即便这伙人是真的犬戎平民,她也一定不会放过。
  这段时间在军营里,在边城街道上,赵悦听到的关于犬戎的凶残狠毒,已经知之甚详,也升腾起一股自己同胞被人欺负定要报仇雪恨的战意。
  不过自家男人既然要这么心疼自己,赵悦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向南将话也说完了,自觉浑身上下松快得很,虽然还是会对赵悦上战场的事儿生出担忧,可他不会再去阻拦生气,只会认真改良大业军营里的器械,让他们上了战场能有更好用的武器,既保护自己,也能杀敌护国。
  “好了,今早我特意去给你熬了肉粥,昨晚你都没怎么吃东西,饿了没有?”
  向南看了眼矮桌上的饭碗,发现热气不算太多,应该是能吃了,这就让赵悦坐好,自己起身给赵悦找了一身衣服出来让赵悦换衣服。
  两夫妻过来这边也没带什么行李,就是两三身换洗衣裳,另外还有初春时早晚气温低时要加的外袍跟披风。
  衣服少了,向南帮媳妇儿找个衣裳也说不上多难。
  赵悦也不是那喜欢赖床的人,因为昨晚小将军就让他们参与截杀的人今早不用去出操,所以赵悦才能在这会儿才起床。
  不过虽然比平时晚了一点,事实上外面也才麻麻亮,毕竟大家伙正常出操的时间确实挺早的。
  两夫妻就盘坐在小矮桌旁简单的吃了早饭。
  这边是北方,原本饭食更多的还是粗粮面食,不过向南前世今生都是南方人,这会儿又惦记着给赵悦做点好消化的软乎东西,所以才熬了肉粥拌了小菜,没有跟大家一样吃杂粮馒头喝红薯汤。
  向南以前还在老家跟向刘氏一起生活的时候想进厨房都没法子进,这些手艺还是等外放之后才重新捡起来的,毕竟前世会的东西太久没用难免会生疏。
  不过毕竟忙,再加上家里也一直都有下人,向南做的饭菜说不上多好吃,只能说能吃。
  然而赵悦吃着却觉得挺好的,心里都暖呼呼的熨帖,也是老夫老妻了,可饭桌上吃着饭却能眉眼之间一个对视就默契的露出笑意,看着比那刚成亲的小年轻都还要甜。
  向南一大早就去厨房亲自给夫人准备早饭,这事儿在除了军事机密就没啥秘密的军营里可传得不慢,向南吃了早饭又叮嘱了赵悦两声就直接带着帐篷外的整个护卫队去了器械库忙活。
  赵悦这里收拾好自己准备出去,却见到孟荷笑嘻嘻的跑来找她,“夫人跟大人感情可真好,我爹我哥哥即便是疼我,可也从来没下厨给我做过饭食呢。”
  他们都说大男人么,怎么能进女人才进的厨房呢?
  能让孟荷上战场的男子应该算是比较开明了,可饶是如此,孟荷父兄还是这么个想法。
  或者说,外面几乎大部分男人都是这种想法。
  也就是向南如今有了名气,又有一身被大家崇拜的本事,赵悦也证明了自己寻常人不可比的能耐,要不然还不得被人说是家有母老虎的小白脸啊?
  不过现在大家说起向南,也不过是感慨一声大人跟夫人感情深厚,夫人上阵杀敌之后大人这是心疼了,亲自下厨为夫人做饭,赞美之词不少。
  孟荷这会儿才明白,男人不是不能下厨,而是要看对方自己愿不愿意。
  像向大人这样不在乎外面风言风语或者自身名声形象,只做自己想做的,孟荷倒是觉得这样的男人才是真的够男人。
  赵悦被孟荷一个小姑娘打趣了,倒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忍不住笑着点头,“我家大人确实很好。”
  孟荷嘻嘻笑个不停,让赵悦没好气的戳了戳这丫头的脑门儿,“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怎么样,有没有想过以后?”
  虽然孟家父子愿意让孟荷上战场,可也不可能真的让她一辈子就在战场上当个老姑娘,那样的话即便民风再开发,孟荷再有能耐,到底还是会传出有损孟家名誉的闲言碎语。
  最好的结果还是孟荷能找到一个同样愿意让她上战场的知己。
  可惜这种事儿,真的只是想想,要实现就太难了。
  赵悦跟着向南从杏花村出来各处奔走也十几年了,见识过的人跟事不可谓不多,可她看见的最好的也就是她自己家这位呆木头,然后就是狗二。
  可那也是因为阿茶温柔贤惠,要是换了阿茶要上战场,怕是要被狗二锁家里安安心心的多生娃娃,好让媳妇儿走不掉。
  有的男人对媳妇儿是好是体贴,可根子上还是免不了存着男人的霸道。
  说起这个,孟荷脸上的笑也渐渐落了下来,最后扯了扯嘴角又重新笑起来,“现在我还不算老姑娘啦,还有两年呢,船到桥头自然直嘛。夫人咱们去看杀羊吧,还能喝到最新鲜的羊杂汤,可暖胃啦!”
  边城之外就是一道横切而过的山脉,名唤阳山,阳山南边就是他们大业的领地,阳山北边就是游牧民族的地盘。
  阳山说是山,其实就是山脉,山腰开始往上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
  因此即使如今已经到了五月中旬,可早晚还是冷飕飕的,但凡有哪天没有太阳,再吹吹风,那滋味儿,不比冬天好过多少。
  这时候能吃羊肉汤可舒服了,虽然昨天他们带回来的羊不算多,整个军营下来也就一人喝一碗汤的份儿,不过赵悦他们肯定是能吃上肉的。
  昨天赵悦他们带回来的羊有五十多头,估计是那群犬戎人怕羊太少瞒不过大业人,因为平民帮贵族放养那数目可都不少。
  谁知道大业这边早就决定即便是犬戎平民也要赶尽杀绝,白白丢了这么一大群羊给大业军营的将士们打牙祭。
  赵悦将佩刀带上,黑弓就留在帐篷里,今天他们昨儿出去了的那群人今天都可以休息一天,一大早赵悦就被自家木头搂着说了一大堆话。
  赵悦心情不错,虽然三十几岁了,可瞬间感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决定今天也放松自己一天,就不去骑射营那边跟着训练了,就跟着孟荷好好的去看火房后勤兵杀羊做饭熬汤。
  虽然昨儿晚上一夜没睡,可向南也觉得精神莫名其妙就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头脑也清晰得很,连之前还有些捉摸不透的地方也突然脑袋灵光的就想明白了。
  向南在器械库改造那些器械,身边自然也是有人帮忙的。
  像是军营里很多时候都是需要修补器械的,匠人自然不少,像这种匠人,都是军营里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甚至因为这个时代技艺的家族传承制度。
  这些匠人很可能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继续为军营服务。
  而军营除了对他们做出一定的监控加保护以外,也将会给他们最好的优待。
  这个就有点像前世现代的那些军事科技人才了。
  如果有不想要后代接自己班入军营工作的,那就提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送去别处养着,自己手上的技艺也绝对不允许外传,只能断在自己手上或者在军营给出的一群孩子里收徒弟传技艺。
  原本周小将军也就是被军师怂恿着过来问问的,问向南愿不愿意带两个徒弟。
  不过向南并不是那种生怕自己会的东西被别人学去的人,直接爽快的让周小将军安排信得过的人过来打下手顺便学习一下,毕竟这些东西他们匠人以后也是要负责修补甚至改进的。
  从一开始就懂得他做这些时的理论知识,以后也更好工作。
  无论是匠人还是学徒,只要是确定对咱们大业足够忠诚的,向南一律认真教导,就盼着这些人能让大业军营的器械能越来越好,让大业的士兵上了战场也能更占优势。
  武器,在向南心中,不仅是杀人利器,还能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国家跟亲人。
  向南的这种观念,倒是叫跟着他学习的那些匠人跟学徒受到了不小的感触。有那独门手艺的人也开始有了思索,一个圈子的发展壮大,是否真的就是在于技术交流?
  有了交流才有了融合,有了融合才有了进步与创新。
  想想现在直接由朝廷出的农耕技术册,农耕这几年可谓是飞速发展,那么如果他们这些靠手艺吃饭的匠人也能交流呢?
  在匠人们看来,向大人在发明这方面可谓是大业第一人,可就是这样一位奇人,对于自己会的东西却能毫无顾忌的教给愿意学习的人。
  两厢一对比,叫许多家里有独门手艺的匠人都生出点羞愧感。当然,短时间内大家都是在自己内部琢磨,毕竟是自己祖祖辈辈吃饭的手艺,要让他们一时半会儿就放开手拿出来交流也不大可能。
  向南倒是完全没想过这些,他尊重别人的想法跟做法,也坚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并不强迫谁如何做,平日里依旧照常干活,有知识点的时候就边说边做,争取让跟着自己的人都理解到。
  虽然向南一再强调跟着他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忠于国家,跟着向南的这些人也没觉得有什么,毕竟忠君爱国这种思想本身就已经被他们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军队专用匠人传承到了血脉里,对他们来说自然没什么。
  而且通过这个要求,他们也明白了向大人是真的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