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我家娘子比我帅 >

第133章

我家娘子比我帅-第133章

小说: 我家娘子比我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壬县丞一边擦着冷汗一边还真不由自主顺着向南的提示去想,“若真这般划分了摊位,自然是能接受的,毕竟现在长青帮收保护费没个标准,一天收几次,便是赶集时老百姓的小摊都要收十几二十文,多来两次的话当天带来的货就得白白没了一大半。”
  向南闻言,更加坚定了要动长青帮的决心。
  不过这事儿肯定不是光有决心就能够动手的,虽然他手上有张寒他们有皇命在身为了保护他可先斩后奏特好用的护卫,可到底也才四个人,便是算上大树蓝天卫江也才七个人。
  长青帮自然不可能只有几十个人,怕是一两百甚至两三百人都有的。
  至于壬县丞暗示的长青帮在郡城有靠山的事儿,向南倒是一点不担心。
  事实上若是官场上的人,向南还觉得好对付一点,毕竟官场上的人谁敢不听皇帝老大的?官场上的人还更懂得趋利避害,轻易不敢动他这个皇帝看重的县令。
  可换做是混黑的,那可就说不定了,混黑的讲究一个道义面子,若是向南这边动了他们,小弟们觉得向南伤了他们老大的面子,冲到县衙里给向南胡乱来一顿,那可就够吃不消了。
  人家可不管什么皇帝不皇帝的,帮派里的老大就是他们的土皇帝。眼看着跟壬县丞商量不出啥结果,向南回头找了闻衙头过来。
  卫江跟大树在当初来的第二天就跟闻衙头交了手。
  大树这三年可是跟着赵悦一起练的,平时还有卫江陪练,还时常在外面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傻乎乎只长个子一身蛮力的傻小子了。
  如今大树已经十七,个头却已经有一米八左右,一身肌肉瞧着浑身上下写满了“莽夫”二字,特别是憨憨一笑傻得冒泡,可惜真打起交道来才晓得这“莽夫”滑不留手还有点小聪明。
  至于卫江更是不用说,一身本事可是从沙场上练出来的,出手狠辣直奔人要害,等闻衙头知道卫江从伍上战场在边关杀敌数年,顿时也不再吊儿郎当斜着三角眼看人了。
  不过大半个月,闻衙头已经跟卫江称兄道弟时常一起出去喝酒吃肉,大树也连带着被闻衙头看入了眼,请二人去家里喝了几回酒。
  因着这个关系,向南现在在县衙里反倒是更信任闻衙头,毕竟是卫江和大树认可的人。向南找了闻衙头来,闻衙头因着在大树跟卫江那里听说了向南在大山县的许多所作所为,如今也不再跟一开始那样轻慢了,对向南是心悦诚服秒变迷弟。
  闻衙头进来见了向南先是恭恭敬敬行了礼,然后听向南一说要动长青帮,顿时瞪圆了眼睛忍不住的朝大人竖起了大拇指,然后磨拳赫赫给向南积极主动的出主意。
  “大人,实不相瞒,这长青帮属下早就是想动了,可惜上任县令已经是被吓破了胆不敢动弹,只能任由这群人渣在咱们武陟县作威作福药物杨武,要不是因为属下家里有老娘又有小妹,属下早就跳起来闯了长青帮。”
  感情这位还有个大侠情怀,向南笑呵呵的听完了闻衙头各种阴谋诡计,什么请了长青帮老大赴宴擒贼先擒王啊,什么带着人闯了长青帮直接踢馆啊,甚至还有买通长青帮厨子给长青帮的人下毒之类的都有。
  向南摇了摇头,想着难不成是自己高估了闻衙头那张明显的“阴险小人聪明脸”?
  这些办法后患都太大了,向南自己不怕被报复,毕竟家人在京城,身边还有厉害无比的媳妇儿保护自己,向南可以说是很光棍了。
  可怕就怕在这群人发狂牵连别人。
  向南带着闻衙头回了内院,另外还叫蓝天传话,让卫江去请了壬县丞一起过来,大家齐聚后院,一起商量商量。
  至于为啥要将壬县丞叫过来?向南就怕这厮胆子太小最后害怕到跑去跟长青帮通风报信把他这边的人给卖了。
  壬县丞也明白向南将他拉进来的原因,只能一边擦着冷汗一边听这群人商讨如何对付长青帮,那真是小心肝噗噗乱跳,特别是看见闻衙头闻武这小子蹦跶得最厉害,壬县丞真怕这事儿被透露出去。
  要是被长青帮的人知道了,闻武家里那年迈老母亲和花儿一样的小妹可不就得遭殃了么!
  好歹闻武也是壬县丞看着长大的,两家人还算是邻居,壬县丞反倒成了一群人里面最担心这消息走漏的人了。
  还有那位县令夫人,您好歹也是一介妇人女子,这种事儿您怎的兴致这般高啊,还提议暗杀,哎哟喂真是服气了!
  可以说这一回密谋,将壬县丞搞得是精神恍惚,好几天都回不过神。
  上午升完堂那会儿向南找的壬县丞,中午大家都在后院吃的饭,商量了一下午想出点苗头,等又吃了顿晚饭,终于拍板定下个法子,壬县丞跟闻衙头都留在后院客房没让走,张寒郑浪连夜装扮一番从衙门后门悄悄出去做事,其他人暂且留在县衙里静待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向南:伙计们,搞事否?
  张寒:搞搞搞!!
  闻武:搞!!!!
  郑浪:搞。
  卫江&大树&刘通&金常:搞
  阿悦:搞个大的!
  壬县丞:那就……搞?QAQ
  蓝天:各位领导,喝口茶再喊口号吧!


第127章 宣传队
  之所以让张寒跟郑浪大半夜的出去,盖因两人好歹也是世家出生,哪怕是跟着向南在外奔波一年多,平日里两人也不是纨绔,一身“京里来的”气质还是很好忽悠人的。
  另一个,长青帮的人消息自然灵通,张寒郑浪乃新任县令护卫,这个肯定是知道的。
  向南他们不怕长青帮在郡城那边的靠山,就怕地下这群人要弄个鱼死网破,所以说,从内部去瓦解是最好的,可以说不费一兵一卒。
  任何团体都不可能坚固如铁板一块,更别说是像长青帮这种有些年头且越来越强涉及利益也越来越大的帮派,牵涉到利益地位权势。
  而吸收成员又毫无限制,这种帮派内部抱团想要争权获得更多好处的人,自然是多得不能再多了。
  刚巧闻衙头和壬县丞在武陟县呆的时间不算短,对长青帮内部的事儿也算是了解,长青帮的三当家跟闻武甚至还是一起喝过酒的交情。
  对方吐露过对长青帮未来的忧患,对目前长青帮的行事风格也不甚认可。
  若不是因为三当家乃长青帮发源武馆馆主的唯一儿子,长青帮需要他当吉祥物,怕是早就被弄下去了,目前看来是长青帮里三个当家里最没有存在感的架空人物。
  张寒跟郑浪需要做的就是代表向南去跟这位三当家趁着月黑风高黑灯瞎火的交流一番。
  如果不成功的话,今晚或许那位长青帮的吉祥物就要就此长眠了。
  好在闻武跟壬县丞没有看错人,这一夜的交流很顺利。
  虽然一开始挺不顺利的,哪怕是张寒跟郑浪佩刀都拔出来了对方依旧表现得模棱两可,直到两人将向南写的关于日后县衙与长青帮如何和平共处的初步设想计划书拿出来,对方看了之后果断拍板答应。
  向南倒是因此对这个三当家的高看一筹。之前闻衙头说起三当家觉得现在这样继续下去长青帮长久不了,那时候向南就想着,这个三当家怕是十分在乎长青帮。
  要不然干脆就跟其他人一样,能捞钱的时候使劲捞,出事了收拾东西跑路就完了。
  想想也是,毕竟长青帮一开始就是一家武馆,之后因为当时衙门不作为,于是为了保护街坊四邻,馆主带领学徒巡街保证治安。
  到最后追随者越来越多,馆主一死,三当家当初一开始又是个读书的,自然就被别人把控了武馆,最后甚至改名长青帮,彻底占据武陟县,俨然从保护神变成了地头蛇。
  既然三当家有那个意思,向南也没有必要真就将长青帮给弄没了,一来里面帮众多,需要慢慢来。
  二来么,无论是哪朝哪代,黑道虽然一直在那啥,可却是难以灭彻底根除的存在。
  世界有光,自然会有暗。
  若是用得好,未来的长青帮甚至还能帮上大忙。
  不过三当家那里搞事肯定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趁着这段时间里,向南在处理各种鸡毛蒜皮事件中抽空拟定了城管部门,从皂、壮两班中抽调,专门负责县城内小纠纷,协助县城治安管理。
  另外商户管理也需要琢磨一下,毕竟武陟县还是挺多商户的,刚好可以帮皇上试验一下商会管理机制。
  事实上江南那边也不是没有商会的初步模式,可那种都是完全由商人推拒选出的,是纯粹代表商人跟有关衙门对话的组织。
  向南需要的是能让商人与县衙通话,转过头来也能对商人实施有效的有力度的管理监督机构。这个内部成员的构成方式自然就不能像那样单方面选取一方人马了。
  这种限制规定包括消费者、商人以及衙门。
  不过这个后面再慢慢来,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将宣传队修路队都给弄出来。
  修路队自然是要把县城这边跟下面各乡各寨修通道路方便交流,东云郡这边的大山可是物产丰富,等以后跟山上寨子里的少数民族关系打好了,说不定还能商量着弄个啥东云郡武陟县特产山货卖到大业全国各地去呢。
  当然,一切前提还是转回到民族问题上。
  所以还是先把宣传队弄出来吧,武陟县这边的宣传队可是要冒着生病危险去宣传,所以向南第一个找的就是本身就是苗人的恭依教谕。
  恭依教谕本人真的是超级没有存在感,向南都想不知道恭依教谕是否对于坚持走仕途而被赶出出生成长的寨子而后悔过,如果这样的生活就是他舍弃这么多最终换来的。
  向南是在类似于县衙图书馆的卷宗室找到恭依教谕的,之所以没有派人直接叫恭依教谕去见他,是因为向南希望这场谈话是在私下里进行的。
  捧着书转身之间突然看见向南,恭依教谕显然是意外的,虽然依旧是棺材脸,可眼神愣了愣,而后恢复了平日里一潭死水的模样。
  “大人是来找什么卷宗的么?”
  恭依教谕躬身抬手行了礼,而后低垂眼帘礼貌性的问候。或许是因为不大经常说话,恭依教谕嗓音有些低哑。
  向南看见恭依教谕的时候就已经挥手让四大护卫留在门口,最近向南已经熟悉了县衙,蓝天也被允许可以趁着向南这边没需要的时候跟着大树跑。
  大树就是被抽调出来的城管队小队长,蓝天脑子灵活,跟着跑还能帮上一些忙。一时间卷宗室里只有向南跟恭依教谕两人。
  向南往一边红木案桌方向抬了抬下巴,而后背着手率先走了过去,“恭依教谕,咱们说说话吧,本官正好有件事想问问你的意见。”
  询问一个教谕的意见?
  虽然这种事在别的县衙里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可是在武陟县县衙却实在叫人意外,究其原因却是因为恭依教谕的身份。
  恭依教谕已经来武陟县县衙任职八年了,一开始他进来的时候甚至除了自己的房间和县衙大门,其他地方都不允许随意走动。
  一直到上一任县令开明,恭依教谕这才开始接手原本就该属于他的公务,最让恭依莱满足的是卷宗室也可以任由他出入了。
  可惜长达数年的被汉人抵触防备,已经几乎将恭依莱年轻时那种近乎天真的想法磨灭了。恭依莱喜欢汉文化,也渴望自己的族人能够像山下的那些汉人一样生活,他也为此而努力过。
  年幼时因为对汉文化的向往,恭依莱也曾偷偷买了四书五经杂书等物回去自己学习。
  一开始不识字的时候就去悄悄拜访那位一直在教他汉文的独居老猎户,书越看越多,恭依莱开始渐渐明白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可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族人。
  既然大家都是大业百姓,为什么不能下山去跟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可惜不仅仅是苗人,便是汉人对他们也有诸多隔阂。
  于是他努力读书考取功名,期盼自己入仕之后能够改善这种状况。
  少年时大抵总会豪情壮志的以为自己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可惜到最后撞得头破血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恭依莱依旧是个没什么存在感手上也没什么力量的生活在汉人堆里的苗人。
  偶尔有地痞流氓甚至轻蔑的称呼他“苗子”。
  新来的县令看起来还不错,可惜这些依旧跟他没有关系,在一切如常的安静了将近一个月后,这位大人突然找上他,说有件事要跟他谈谈。
  恭依莱面上犹如死水一滩,心里却沉得厉害,或许自己的运气终于用光了,这位新来的大人据说是是吴越人,纯正的汉人,在京城也很有背景。
  这样的人若是嫌弃手下有个异类般的苗人因此而想要将他踢出衙门,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或许被踢出衙门之后他还能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