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65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65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青涩,稚气,俊朗。嘉敏忍不住想,原来他真是、原来他真是哥哥的亲信啊。

    昭诩见嘉敏两眼发直,心里不由哀叹:是是是,如愿是出了名的美貌没有错,但是三娘你好歹是我妹子,可不可以有点出息啊!先前还口口声声“萧家哥哥”呢——萧南也没比如愿差呀。

    私底下扯了嘉敏一把,咳嗽几声:“如愿也不是有意……”

    他这边说,澹台如愿越发忐忑,哪里敢去看嘉敏的脸色,直作揖道:“三娘子恕罪,末将、末将……”

    “你做得对。”嘉敏如梦初醒,赶紧打断道,“没什么好道歉的,换我在,也少不了一鞭子抽开,谁知道撞上来的是个什么人,哥哥安危要紧。”

    昭诩:……

    如愿做得对是没有错,但是妹子你怎么可以说出“换我在”这种话!你是名门淑女啊……淑女啊……女啊!昭诩在哀怨中越发坚定了先前的想法。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妹子本来就已经很不着调了,绝对不可以再养在军营里——那会彻底歪掉的。

    昭诩于是对嘉敏说:“我想过了,军中简陋,也不宜你养伤,所以和如愿商量,送你去崔家暂住几日,其余,都等父亲来了再说。”

    嘉敏奇道:“崔家?”——澹台如愿也不姓崔呀,为啥要与他商议。

    昭诩自然不知道她心中所想,只点头道:“清河崔家。”

第96章崔家

    时有五姓七家。北朝以博陵崔氏为第一,其余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这些家族累世公卿,兴盛已久,树大根深,也就皇室勉强能够压上一压了。

    有时候皇室也压不住。

    之先入宫的贵女中,谢云然就是陈郡谢氏,郑笑薇出自荥阳郑氏,李家姐妹份数赵郡李。就是这些高门,也不见得就人人都想攀龙附凤——五姓七家是出了名的自矜门第,互为婚姻,若非皇室,能娶到这几家的姑娘,都可以告慰先祖了。

    嘉敏前世与这些人家来往不多,苏仲雪倒是和他们有交情,而且是祖上的交情,源远流长。嘉敏后来也想过,人家苏家和这些人家来往的时候,他们元家还在茹冰饮雪呢——也不能怪人家不待见。

    如今竟然要被哥哥送到崔家去,要说不惊恐简直不可能。天知道五姓七家有些什么奇怪的规矩,光想想都心里发毛了。她倒是想和昭诩好好说,比如“再不去看萧家哥哥”之类的话,可惜昭诩已经认定了妹子的性子就该叫人磨一磨,根本不与她废话,只同她说:“崔家七娘是如愿的未婚妻。”

    那可真不容易,嘉敏抗议无果之后,一个人在行进的车厢里琢磨:澹台不过是个兵头,能娶到崔家姑娘,那完全是祖坟冒青烟的事。

    崔家给嘉敏的第一印象是大,足够大。南平王府当然也不小,但是竟然无法与崔家比。望族就是望族,数代积累的财富与名望,化作实体,大约就是这么美轮美奂一处家宅,大喇喇砸进外人的眼睛里,砸得人头昏眼花。

    一树一石都有来历,叠着时光的年轮,沧桑。

    昭诩带嘉敏拜见过崔家老封君,然后被安置与七娘、九娘、十二娘同住在锦绣园里。几天下来,嘉敏算是摸清楚了,七娘年满十七,近日就将出阁。九娘十五,堪堪及笄,已经订了亲了。十二娘与她年岁相仿,只小些月份,尚是云英未嫁。这样的安置,大约是哥哥的意思,让她多学着点?

    嘉敏在进崔家之前也有想过,但是真正面对,还是一场冲击。她是当过公主也做过王妃的,论气势、架势,气势不弱于人,但是仪态、风度,仍有不及——那不是地位的显赫与富贵身家能够补足。

    也许只有多活一世的眼光和见识,方才稍稍胜过吧。嘉敏在心里想,在宫里时候,谢云然应是对她多有容让了。

    一来客居,二来嘉敏也不愿意让人低看了去,一言一行都守着规矩,素日里不过和崔家几个小娘子一处,看书,游玩,说说闲话,因七娘即将出阁,又时不时有机会赏看嫁妆——那自然都是好的。

    也帮着绣一两只荷包,半是谢礼,半是贺礼。

    有时候想想之前,宫里惊心动魄,出宫一路风刀霜剑,这时候的安逸,也未尝不是福气。有时候想起萧南,他还住在营里,长日无聊,嘉敏多少有些矛盾地想:哥哥总不至于亏待他吧。

    她总记得那日在客栈里,他推她下去,她仰起头,血光就在眼睛里迸发。当时惊恐,天与地,都被染得鲜红。如果不是凑巧碰到哥哥,就算她能大难不死,他也死定了吧……他会死么?

    她前世最恨的时候,也没想过要他死。

    如果他真就这样死了、如果他为她死了……嘉敏泠泠打了个寒战,九娘偏头问:“三娘子觉得冷么?”

    嘉敏笑着摇头:“劳姐姐牵挂,三娘不觉得冷。”

    “洛阳该暖和一些,”十二娘是个圆脸的小姑娘,性情比两个姐姐都活泼,话最多:“我还没去过洛阳呢,元姐姐,洛阳好玩么?”

    “洛阳……”嘉敏沉吟,前后两辈子,她在洛阳时日不短,自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只是,该从哪里说起呢,要这两个字沉甸甸挂在舌尖,才惊觉,原来已经离开这么久,这么远……她真有点想洛阳了。

    “洛阳是天下之中,汉晋故都,又是京城,当然远远胜过中州。”九娘适时解围。七娘年稍长,多数时候就只微微笑着,开口时少,大约是要端着姐姐的架子。

    “洛阳的下元节有咱们中州热闹么!”十二娘颇有些不服气。

    嘉敏闻言“啊”了一声:“明儿就是下元节!”

    “可不是!”十二娘笑着说:“明儿我们要去法云寺还愿,元姐姐和我们一起去罢?”

    去佛寺?嘉敏有些意外。下元节原是道家节日,据说是水官解厄之辰,怎么中州的风俗,反倒是去佛寺还愿?

    那头崔九娘早羞红了脸:“阿玉嘴馋,明儿家里寒食,就想去外间玩,恰巧今年……”九娘有意无意瞟了七娘一眼,没有细说:“祖母答应我们去法云寺,三娘子若是不嫌弃,倒可以去玩玩,法云寺的素斋出名的好。”

    “还有百戏!”十二娘补充说:“法云寺的沙门最会俗讲,比别家都好!”

    嘉敏算是听明白了,即便是名门望族,也有网开一面的时候,七娘即将出阁,出阁之后,可就没这么自在了,所以老封君应了她们姐妹借这个名目出门,横竖寺里也是素斋,不碍着什么。

    自然就笑道:“那真要请几位姐姐妹妹带我去见识一下了——”

    “怎么了?”九娘心细,看出嘉敏面色有不对,忙问。

    “我在想,”嘉敏吞吞吐吐地道:“要不要、要不要让我哥哥派几个人来跟着……这世道,可不太平。”

    九娘因笑道:“三娘子真是心细如发。不过这世道虽有不平,我崔家的车出去,还没人敢打主意,就不劳动元将军了。”

    七娘听闻妹妹与嘉敏对话,转眸看了嘉敏一眼,想道:南平王的嫡长女何等尊贵,怎么竟小小年纪一个人千里迢迢来中州投奔兄长,莫非是与继母不和?又这样胆怯,怕是路上遇过强人?倒对嘉敏多了三分怜惜。

    九娘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嘉敏也不好再坚持,只是心里仍多少担忧——这次她和萧南,算是把于谨害惨了,要是他畏惧昭诩在,远遁千里也就罢了,万一还留在中州城,可是个不小的隐患。

    次日一早,嘉敏就被素娘唤起,梳发,上妆,选的是秋香色上衣,金色长裙,裙上莲纹隐隐,配着墨绿镶边。外罩件半透明纱衣。嘉敏瞧着衣裳也就罢了,那裙色染得极正,光彩夺目,倒有些踌躇,道:“这颜色晃眼。”

    素娘捂嘴笑道:“娘子正花儿一般的年纪,穿什么都不为过。到我这把年岁,可不好再穿这么嫩了。”

    嘉敏心里道这裙的颜色不是嫩,是闪瞎人眼。

    这时候隐隐听到十二娘在廊下笑的声音,到窗边一瞧,安下心来:十二娘穿的是茜红裙,柳黄衣,裙上遍撒金点,细看时,一朵一朵缀着,原是迎春花;九娘是浅灰色窄袖衣,描金团花桃红裙,披白纱帔子,她身量比十二娘略高,更袅娜些;待看到七娘,眼前又是一亮,七娘终究年长几岁,装扮上就含蓄得多,却最经得住看——她穿的是水红上衣,浅蓝腰裙,下面浅米色长裙,风起,恍若凌波的风姿。

    真真是个美人,嘉敏心里想:澹台如愿倒是好福气。

    十二娘待嘉敏最是亲热,赶上来拉着她坐同一辆车,喈喈咕咕地笑,说法云寺的素斋:“……那时候我还小,跟着阿娘头一次来,往食盒里一瞧,呵,摇头摆尾一条鱼,那鱼极是鲜亮,眼珠子都好像是活动的,我舍不得下箸,就同阿娘说:‘阿娘,我们把鱼带回去养缸里吧……’”

    嘉敏听得有趣,笑问:“令堂如何回答?”

    “阿娘哪里还记得要回答我,就只顾着笑了,引得左右婶子、姐姐都过来问,什么事这么好笑啊。”十二娘“唉”了一声:“后来都拿这个打趣我,连祖母,连外头叔伯还有哥哥们,都拿这个笑话我。”

    嘉敏不无羡慕地想:如果母亲在世,也许她也能有这样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吧。如果母亲在世……这世上的人,总对自己失去的,不曾拥有的,耿耿于怀。然而她如今,不是还有父兄、妹妹么。

    她大约是,渐渐就起了不肯知足的心。嘉敏忍不住自嘲——当初死的时候,千想万想,只求重新来过,哪怕难,哪怕苦,哪怕万劫不复。

    得陇而望蜀,人心都如是。

第97章赠礼

    说笑间马车已经行至法云寺外。

    原来中州有下元节赶庙会的习俗,所以这一日果然如十二娘所言格外热闹,耍百戏的,弄管弦的,摆食摊的,算命、卜卦、斗棋、卖字,卖货郎与卖花女……应有尽有,游客接踵摩肩,熙熙攘攘。

    嘉敏起先还挂着于谨的事,但是这点子忧虑也很快被热闹冲淡了。她重生以来,还是头一次履足这红尘繁华之处,一时竟看了个眼花缭乱:憨态可掬的泥娃娃,红眼睛长耳朵的兔子灯,绣工粗糙、配色却鲜亮的荷包、头绳,柳枝编的小篮子,竹子抠的香盒儿,又有青瓷粉盒……嘉敏只管看,但凡多看几眼,自有人替她买下,从头至尾约莫走了有半个时辰,各色小物倒买了半车。

    庙会走得尽了,就有迎客僧将她们迎进寺中。

    外头这般热闹,俗讲那边也是一阵一阵欢呼、唏嘘,寺里却是清幽,幽静得简直像在深宅大院,嘉敏在放生湖边歇一歇脚,十二娘眼巴巴地只想去听俗讲,嘉敏不由笑道:“你自去,我一会儿来找你们。”

    十二娘这才欢天喜地地去了。

    一颗石子,“当”地落在嘉敏鞋前。嘉敏盯住石子看了足足有一刻钟,吩咐道:“素娘我渴了,你帮我拿点水来。”

    素娘领命去了。

    嘉敏瞧着左右无人,回头喝道:“出来!”石柱后头转出玄衣少年,却是澹台如愿。算他机灵,没有穿戎装,嘉敏抚额道:“是阿兄叫你来的么?”

    澹台如愿笑一笑,没有作答。嘉敏顷刻间明白过来,这货多半是以公谋私,跑来偷窥未婚妻的。果然,澹台如愿从怀里摸出面镜子递给嘉敏,嘉敏瞪着他问:“给我这个做什么?”

    澹台如愿忸怩半晌,方才嗫嚅道:“我瞧着好。”

    嘉敏:……

    嘉敏在心里默默为前世的自己掬一把泪,特么好容易出来一个忠臣义士,就这么个德性!

    嘉敏小脸一板:“澹台将军,你这是私相授受!”

    澹台如愿“哎”了一声,像是比她还惊奇:“三娘子不知道么,再过十天七娘子就要出阁了。”

    嘉敏无语:“左右就只剩了十天,就这么等不及……到时候自个儿交给她,不好?”

    澹台如愿像是压根就没这么想过,英气的剑眉聚拢了又散开,忽得跳起,几个跟斗,嘉敏只觉眼前一花,人就不见了,喂喂喂,东西还在呢!嘉敏张张嘴:合着这货是打算上赶着强买强卖啊。

    却听素娘问:“三娘子,在和谁说话呢?”

    嘉敏:……

    “咦,哪里来的镜子?”素娘瞧见嘉敏手里的菱花镜,一惊,像是无意道:“做工倒好,怕须得百十千个钱。”

    嘉敏忍了又忍,方才忍住没爆粗口,只道:“我也觉得好,想送给七娘子……”又从荷包里摸了一个青金石戒指,一只十八子手链出来,说道:“链子给九娘子,戒指送十二娘……素娘觉得如何?”

    素娘忍住笑道:“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