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265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265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皇位当然是毋需多想。

    元明修也不是啥子,南边吴主也不是傻子,谁都不想白忙一场——当然功劳还是有份的。

    室中陡然就沉默起来。

    “笃笃笃——”

    突如其来的叩门声,几个人都是一惊,范阳王双手按在几上,北海王已经钻进案底,广陵王、临洮王一个按住腰刀,一个已经拔了出来。高阳王侧耳听了片刻,摇头道:“不用慌,是阿韶。”

    几个宗室王默默然回归原位。

    高阳王提高声音应道:“进来!”门被推开,进来身材修长,容颜秀美的少年,果然是高阳王的孙子元韶。元韶进门,先团团做了个揖——他与昭诩、元明修同辈,在场都是他的长辈——却不说话。

    高阳王点点头,方才趋近,耳语几句。高阳王指了指门,元韶退了出去。高阳王环顾四周,略有些得意地说道:“九郎进宫了。”

    广陵王最先反应过来:“十四郎——”

    “听说太后想扶南平王家那个小的上位,十四郎不答应……”高阳王说。

    室中接连响起几声嗤笑。这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个王爵还能大打出手呢,何况皇位。让家里三小子上位,十四郎能服气?可惜他年龄也太大了,莫说太后不容,就是认先帝为父——也怪寒碜。

    一向听说南平王治家有方,兄妹友爱——就这么个友爱法?几个人不由得幸灾乐祸。他们家大业大,子孙繁盛的,哪个没一脑门糟心事儿。还真当有人能把家里料理得清爽——原来也不过如此。

    既缘故在这里,元明炬又进了宫,自然是冲着羽林卫去。羽林卫落到元明炬手里,可比在昭诩手里好对付多了。

    几个宗室王心里都动了动。

    范阳王问:“十九郎说为天子复仇——是什么缘故?”

    “说是鸩杀。”高阳王说。

    室中又沉默了片刻。

    这消息也不知道如何传出去,竟然能落到元明修手里。元明修能在短短半月之间抵达司州,恐怕一路没有打过太硬的仗——多少与太后失德、人心涣散有关。

    “……有实据么?”临洮王问。

    “恐怕没有。”

    “南边派了多少人给十九郎?”北海王问。

    “不到一万。”

    几个人齐齐倒吸了一口气,不到一万,能从青州打到司州,要没人放水,还真不信了!

    “不到一万人,可攻不下洛阳。”范阳王说。他是广平王的亲侄儿,与元明修关系最近,自度抢到嗣君的可能性不大,又琢磨着最好能把叔叔捞出来,自然最先站定了元明修,“除非能拿下九郎。”

    羽林卫在昭诩手里,他们谁都不敢打这个主意,但是如今,既然是落到了元明炬手里——就好办多了。

    “他家二十五娘还在宫里呢。”广陵王说。

    “一个丫头片子,能顶什么。”范阳王轻轻松松地说。他心里并不像是表面上那样轻松,所以他还补了一句,“我说的是拿下……”说服是拿下,软禁也是拿下。说到底他并不十分瞧得起这个自小在宗寺里长大的堂侄。

第375章劝说

    嘉敏看到昭诩精神还好,先松了口气。

    虽然不用看也知道王妃不至于亏待昭诩。她给昭诩带了些食物和衣物——虽然这些王妃也有为昭诩准备。

    昭诩一看就笑了:“我又不是下狱,三娘倒像是来探监。”

    嘉敏不笑。

    昭诩的笑容渐渐也没了:“家里出事了?”

    嘉敏摇头,闷闷道:“能出什么事——但是哥哥如今在宫里,我如何与嫂子说?”

    昭诩道:“这有什么不好说,新君登基这当口,京中不安,在皇城值夜个三五日,是说得过去的。”

    嘉敏沉默了片刻,说道:“……还是先出去吧。”

    “什么?”

    “还是先出宫去,”嘉敏说道,“是回府还是索性出城去找父亲——”

    昭诩倒不奇怪嘉敏能来得这么快,也不奇怪她什么都不问,直接提出让他出宫——想必郑三都与她说了。她既然提出要带他出宫,那想必郑三也有所安排。太后只是软禁他,又不是真个要问罪。

    出宫也是无妨的。

    只是——

    “父亲……”他突然提到父亲,嘉敏怔了一下:“父亲怎么了?”

    “母亲像是赞同三郎……我不知道父亲怎么想。”昭诩说。他昨日进宫太急,羽林郎都留在永巷门外,不然也不至于几个回合就被拿下。但是话说回来,双方都有所顾忌,如果他铁了心要走,也是走得掉的。

    但是他当时犹豫了,王妃固然是赞同三郎出继给先皇为嗣,父亲呢?如果父亲也赞同呢?三郎固然是他弟弟,但是这件事的决定权上,恐怕他还不如王妃,更别说父亲了。如今南平王府轮得到他做主么。

    这原是他心底的话,之前并没有意识到,昨儿想了整晚。

    他承认自己莽撞,诚然他有可能说服王妃,但是竟没有考虑过如果不能说服呢。这进退两难。是他思虑不周。

    嘉敏道:“父亲是不是赞同,总要问过才知道。哥哥一个人宫里瞎想也不是办法。”

    昭诩摇头道:“如今城中形势未明,三郎能不能……还未可知。我贸然抽身离京,要万一城中有变,家里就只有你和阿言,你嫂子又……如何放得下心?”他没有提王妃,因为王妃在宫里。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太后执意要立三郎,或者高阳王有别的打算,也总在这三五七日,到他找到父亲,已经是来不及阻止——或者是来不及扶持。便送信也来不及。虽然信总是要送的。

    嘉敏赶紧点头道:“可不是!哥哥你不在家里,上下都不安——哥哥还是快点回家吧。”

    这是睁眼说瞎话了。昭诩不在家又不是一日两日,还能扯到上下不安去。昭诩捏捏她的脸,失笑:“净胡说!”

    “哪有胡说!”

    嘉敏这时候心里也在暗暗懊悔,早知道昭诩顾虑这个,她该一上来就拿谢云然和孩子吓唬他——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这等话,如何好乱说。到这时候懊悔也迟了。既动之以情不能,就只能晓之以理。

    嘉敏道“哥哥如今被关在这里,羽林卫也撒手了,这要万一城中有变,九哥应付得来?宫里的消息总比外头迟一步——”

    昭诩仍是摇头。三娘说得虽然有道理,但是一来城中有变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二来,三娘到底是不懂为官之道。

    如果他即时离宫离京去找父亲倒也罢了,太后就算是气恼也鞭长莫及。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还有王妃在其中周旋,待日后父亲扫平云朔乱事,将功折罪也就罢了。但是离宫不离京,那太后真真颜面扫地。

    而且元明炬原是与他分治羽林卫,控制力还不如他,他在宫里也就罢了,一旦出去,就更加控制不住了。

    他又不可能出面打太后的脸。

    到这时候羽林卫不乱也乱了,羽林卫一乱,城里不乱也乱了。

    然而昭诩也知道,说到底,三娘无非是担心他在宫里。便说道:“三娘毋须操心我,管好阿言,帮我看顾好你嫂子就够了。之前我与你说过的,囤积粮草、药材,让部曲回来轮值,可都有做到?”

    嘉敏没好气道:“没有、都没有!——都等着哥哥回来处理呢。”

    昭诩:……

    “好了三娘听话——”

    “可是哥哥在宫里,也于事无补啊!”嘉敏打断他。

    昭诩道:“该说的话我已经和母亲说过了,三娘,三郎毕竟——”他犹豫了一下,这话他只能与嘉敏说,“三郎毕竟是母亲的骨肉。你我能尽力而为,到底不能越俎代庖。更何况、更何况——”

    他虽然是未三郎好,但是也许王妃才是天底下最不会害他,肯为他拼命的人。

    谁也不能保证,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后,太后会不会甘愿放手。之前所有人都这样想,太后总有放手的一天,皇帝总有亲政的一天——然而并没有。但是自此往后,太后还是会一天比一天老去。

    总有一天——

    天底下没有不死之人。

    他的阻拦与劝说,虽然是未昭诩好,但是没有谁预料得到十年后的事——别说十年后了,就是一年后、一月后,不,就是十天后的局势,眼下都没人敢打包票。连嘉敏都不能。连贺兰初袖都不能。

    她们经历过“十年后”,但是前世皇帝没有死这么早,太后倒是没有活太久。

    这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她们往前走,每一步都是新的。

    嘉敏垂头道:“要哥哥在家,我也能睡个踏实觉……”

    虽然明知道三娘不过装可怜,目的还是为了哄他出去。昭诩仍然忍不住心里软了一下,说道:“辛苦三娘了。”

    嘉敏:……

    “也就三五天……”昭诩又道。

    嘉敏手段使尽,昭诩仍不肯跟她走,一时恶胆横生,恨不能直接一板砖拍昏了抗走。眼神才有个不对,昭诩就笑了:“就凭你?”

    嘉敏:……

    有个武力值太高的哥哥不好办啊。

    嘉敏无可奈何,形势也确实没有危险到非走不可——这时候嘉敏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兄妹最大的缺陷,因为一直以来,有南平王、王妃,乃至于太后的庇护,不到危急关头,生不出果断的心。

    只得说道:“哥哥既不肯出去……好歹留个可通音讯的人在身边,也好知道外头的消息。”她含混说外头,其实是指羽林卫。羽林卫的消息渠道,也是她和郑三都不能的。

    昭诩道:“任九和郭金……”

    话到这里,踌躇了片刻,三娘毕竟是未出阁的小娘子,眼下时局不稳,如何好在外奔走。遂改口道“让谢冉去联系”——谢冉是谢云然的弟弟,虽然不过十三四岁,却是机灵。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信。

    不仅仅是谢冉可信,以他的身份,在任九和郭金面前,也比一般人可信。

    嘉敏应了,又道:“按理有母亲在,我不必担心这些,但是母亲要顾着三郎,未必想得到哥哥。这宫里,郑侍中是可信的。”

    昭诩长眉一挑。

    三娘倒是信他。

    三娘不过在瑶光寺时候卖了个顺手人情,这人前人后,无论在嘉欣还是陈许的事上,郑三都给面子——知恩图报还没个完的时候了?心里半信半疑,说道:“这才几日,何必麻烦到郑侍中。”

    嘉敏不理他这话,继续往下说:“家里我已经照哥哥吩咐的布置好,万一宫里城里有变故,哥哥不必急于回家。以咱们府里的准备,十天半月是攻不破的,倒是哥哥单身在此,既无部曲在身边,也没有羽林卫——”

    “三娘!”昭诩不以为然,试图打断她的话,但是嘉敏没理他,这些话迟早是要与他说。如今这局面她看不透,昭诩身边没人让她心里不安——当初如果父亲和哥哥带兵进殿,就无论如何不会发生那样的惨剧。

    “……哥哥先保重自己,”嘉敏道,“待时局安定再做打算。父亲重兵在手,城中有变,定然回师相救,其他都是身外物,只要哥哥与我不至于落到他人手里,让父亲投鼠忌器,就已经是胜局。”

    “三娘想太多了。”昭诩说。

    这些话,哪里是随便可以出口的。“重兵在手”四个字,就不该安在父亲头上。虽然那是个事实。

    嘉敏说完这些,却有些难过。一个人能改变的事情到底有限。你过了这个坎,还有下个坎在前面等着。

    没有一帆风顺的好事。

    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好运气。

    她像昭诩一样不赞同昭询登基。自家不是高祖之后,血脉关系太远,镇不住宗室。要镇住宗室,压服群臣,就需要太后鼎力相助。要太平时节倒也罢了,如今云朔乱成这样,说太平未免可笑。

    她得承认,昭询登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断绝南平王府的后顾之忧——如果能够干掉太后的话。

    然而那并不能保证昭询日后就不会猜忌昭诩。

    你看,人总要做出选择,总要在砍头还是砍脚之间做出选择。

第376章深夜

    小宫人提着灯,嘉敏在晃荡的灯影里走出去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大乱前她最后一次见到昭诩。就如同昭诩没有想到昭询登基会耗去半个月的时间。大多数时候半个月只是一弹指,却足够发生太多的事。

    清秋阁外,明月揉了揉眼睛,她好像看到嘉敏了:“三——”冲口只叫了一个字。

    “明月,怎么了?”阳平公主问。

    “没什么。”该是眼花了,她想。隔得远,灯光簇簇,看花了也是有的。那分明是个宫人的背影。

    要是三姐姐在宫里就好了,她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