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201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201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欣笑一笑,又出了会神,悠然道:“这位郑侍中袍子上的金绣,绣得实在精致——却不知如何制成。”

    这话可问住嘉敏了,这手艺活,哪里是她会的。

    嘉言固然不擅女红,她也好不到哪里去。好在府中自有绣娘,正要与嘉欣说“回家问绣娘就知道了”,忽然来了个藕色衣裳的小丫头,不过七八岁,走过来屈膝行了一礼,说道:“是兰陵公主么?”

    嘉敏应道:“我是。”

    “我家主人有请!”那丫头再屈一屈膝,一个“请”的姿态。

    又来!嘉敏怒盈于睫:萧南他有完没完!

    上次在永宁寺这样——永宁寺也就罢了,沙门中人未必有心、也未必有胆来管她的闲事,在彭城长公主的庄子里这样——那是他自个儿的地盘,但是这是郑家,上上下下都是郑家的人,被看到可怎么好?

    一时深吸了口气,皱眉道:“我不知道你家主人是谁,不过这样藏头露尾,可不是君子所为!”

    这话说得重,小丫头吸了吸鼻子,稚气未脱的样子,却说道:“我家主人说,兰陵公主看了这个,就会跟我走了。”

    嘉敏:……

    小丫头白白嫩嫩的小手伸出来,拳头仍握得紧紧的,往嘉欣方向看一眼,嘉欣装作赏花走开几步,小丫头方才张开手,却是莹莹发亮的一颗夜明珠。

    这些珠子,萧南可都连着半夏一并还给了她,一颗不少。不对,如果是萧南找她,他应该记得她还欠他一件事,大可以……不必用这等实物来落人口实,再说,他不过匆匆看了一眼,就算是过目不忘……也未必伪造得出一模一样的珠子来。那、那见过这些珠子的人就剩了、只剩了……郑林。

    郑林要见她?嘉敏吃了一惊。

第290章通风

    这么说,他之前进园子里送花,是为了提醒她,免得她一时想不到?嘉敏这样想着,郑林向她行大礼也没有避让——她当得起。

    郑林在太后面前固然巧舌如簧,到嘉敏面前就省了这些话,开口说的便是:“听说公主大喜了?”

    嘉敏心道莫非他有什么礼要送我不成——要说他们俩的关系,借谁之手都不方便,所以亲自来与她说?当下垂首,微饮一口酒。

    郑林明显犹豫了片刻,方才说道:“我原以为公主与宋王殿下——”

    嘉敏猛地抬头,郑林叹了口气,收住话头,自罚了一杯,才道:“我说一句话,公主不要生气。”

    嘉敏道:“明知道会让我生气的话,不说也罢。”

    郑林沉默了一会儿,苦笑:“不说……怕是不成了。”

    嘉敏心里一沉:“是李十一郎——”

    “不是他。”

    “那是——”

    “李家,”郑林眼帘微垂,“李家郎不是良配。”

    这回轮到嘉敏沉默了,又饮了半口酒,方才说道:“……却是说迟了些。”已经订亲了,李家没有对不住她,她怎么好反悔。

    “我原道九夫人刁难——”郑林才说了这几个字,脸上就是一凉。他原来得及避开,到底没有,自个儿提袖慢慢抹了酒水,“……公主这婚讯来得太急,我、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公主说。”

    嘉敏泼了酒,倒又冷静了些,李家九夫人来找南平王妃的事她是知道的,不想却是郑林在背后捣鬼。

    而李十一郎……

    “李家……”嘉敏说了这两个字,猛地灵光一闪,脱口道,“李夫人她——”

    “再过四十七天,就是周年祭了。”郑林淡淡地说,口气平淡得不像是缅怀,这个日子,这句话在他心里埋了太久,每日每夜,每时每刻,然而环顾左右,冠盖京华,竟是不知道能说给谁听。

    嘉敏吃了一惊,回想起瑶光寺里惊艳一瞥,那个缈白的影子在灯火里,在壁画里,她说后有猛虎,下有毒龙,被困在悬崖之上的旅人,却只心心念念舌尖的最后一滴蜜——人所能奢求的,不过这一点甜。

    她死了——谁杀了她?以嘉敏如今的耳目之灵便,竟从未听人提起,是讳莫如深,还是别有蹊跷?

    嘉敏深吸了一口气,做出第一个推断,试探着问:“是李家?”李夫人虽然被郑家接了回去,终究是李家妇,她与郑林夹缠不清,郑李两家也不知道知道多少,要说李家因此嫌她坏了名声,也是说得过去的。

    终究她没有再嫁。

    如果是李家下的手,那么去年秋末,李家兄妹所受的伏击——难道不是咸阳王?嘉敏看住郑林,郑林像是猜到了她心中所想,先是摇头,说:“不是。”停一停又道:“伏击李家兄妹是我干的。”

    嘉敏脑袋里“轰”了一声——去年秋李家兄妹躲进她的庄子,是周城和昭诩救了他们。也就是说,这件事有昭诩插手——昭诩也相信背后指使伏击李家兄妹的是咸阳王吗,还是知道真相?

    这却不好问郑林,想了想,先说道:“侍中节哀。”

    郑林敛手回礼,以未亡人的礼节。

    嘉敏叹了口气。

    如果不是李家杀人,那嫌疑最大的就只剩太后了,郑林伏击李家兄妹,恐怕就是做给太后看。然而从郑林眼下的反应来看,对李家的报复恐怕不止于伏击。对李家尚且如此,太后那头,她不信他没有动作。

    只怕李十一郎今春在朝堂上的平步青云和他也脱不了干系——要爬得高,摔下来才格外惨痛。

    已经死了一个八娘……嘉敏心有戚戚地想,给李夫人陪葬的人可不会少。然而……她有什么资格劝说他罢手?从来,“原谅”这两个字最是不可劝,他放不下就放不下,凭什么原谅?凭什么让受害者原谅?

    想是李夫人当初在李家吃了不少苦头。嘉敏也零零碎碎听到过一些闲话,只是没有深想,想来郑林知道得会更多。

    至于太后……嘉敏默默地想,郑林他会暗地里投靠皇帝吗?至少咸阳王出京应该有他的推波助澜。可笑她当初还道是她的缘故。咸阳王这个人,太后原是想大用的,就像曾经用他的兄长一样。

    她脑子有点乱,反复想了许久,方才绕回去问:“李家……会怎样?”

    郑林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往嘉敏面前推过去。是一份奏折。

    嘉敏匆匆只扫了一眼,脸色已经变了:“怀朔镇叛乱?”贼首的名字反复看了几回,并不是周城,大约是资历不够。或者是这一次,他没有跟着反?她也不知道,无论如何,这总算是一件好事。

    但是郑林拿战报给她看,是什么意思?嘉敏闭目想了片刻:“你想逼李家出兵平叛?”

    果然兰陵公主是懂的,不愧是南平王的女儿,郑林想道,口中回应说:“是李家老太爷,十年前李家老太爷上过六镇的条陈,三十年前曾随孝文帝远征柔然,这几个军镇的事,他最清楚不过……”

    嘉敏:……

    “李家老太爷都年过七十!”

    “太后已经允了。”郑林说。

    嘉敏:……

    这还有天理吗?等等!嘉敏猛地想起一事,匆匆又低头,视线逡巡良久,脱口道:“咸阳王呢?”

    咸阳王虽然客居南朝十年,但是在那之前,就已经有善战的美名,怎么太后会放着身在前线的咸阳王不用,反起用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李家老太爷?

    像是猜到嘉敏迟早会问到这个,郑林袖子又滚出一份奏折:“还没有确定,不过多半,咸阳王应该是殉国了。”

    “王妃呢?”嘉敏匆匆又扫一遍,没有找到。

    “下落不明。”郑林吐出这四个字,兰陵公主和她这位表姐的恩怨不说全城尽知,至少高门之间不是秘密了,他连“节哀”都懒得说。

    嘉敏怔了片刻,脱口道:“她、她才没这么容易死。”

    郑林不说话。

    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六镇之乱如期爆发——尽管这一世朔州刺史由于烈换成了咸阳王。但是贺兰初袖,嘉敏冷冷地想,她怎么会死,她哪里这么容易死……只是温姨娘面前又须得备好话。

    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嘉敏道:“李家老太爷多年没有上过战场,突然间劳师出征,难道太后就不顾虑三军将士?”

    郑林幽幽笑了一下。他知道嘉敏的这句话其实不是质问太后,而是问他:这么多人的生死,甚至是国之根基,在他一念之间。但是,那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元家的江山,自有他元家人来收拾。

    然而到底,他也不忍她太失望,于是斟酌片刻,说道:“公主要知道,权力的厮杀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李家老太爷这些年得罪的人不在少数,只要有人提个话头,就有无人扑上去撕咬……”

    嘉敏给自己斟了一杯酒,饮尽了,起身出门,她走到门口的时候听见郑林在背后说:“多谢公主没让我收手……”

    嘉敏苦笑,她倒是想,他肯么?

    出了门是花廊,繁复精美的雕纹,走出去老远都是阴阴的,远远看见的鸟语花香,繁华如一场梦。这里头有多少人会知道自己的命运,有多少人知道过不了多久就是家破人亡。盛世已经走到了尽头。

    逼李家老太爷出征,郑林用的几乎是阳谋:你不是熟悉地理人情么,你不是对当地形势判断精准吗,这为国尽忠的机会,你不去,谁去?

    皇帝应该是会反对的。穆家也是将门,虽然软玉温香里酥了筋骨,但是皇帝想用,也是用得上的。问题在于,越是皇帝想用,就越是太后想要打压的,挤兑到这一步,李家老太爷这仗,是打定了。

    战事一起,就再没有什么是可控的了——萧南还在京城呢。

    “三妹妹这是去了哪里?”猛地背后一声问候,嘉敏冷不丁打了个寒战,回头来,却是嘉欣,纤手拈花,站在阳光里,正笑吟吟看住她。

    “走得累了,找了个地儿歇了歇脚。”嘉敏说。

    嘉欣眼眸一转,笑道:“我当妹妹看美人去了呢。”

    “美人?”嘉敏奇道,“又哪里来的美人?”

    “说是郑娘子的小妹妹,才不过……”嘉欣比划了一下,“这么高,却是好看得紧。”

第291章兄妹【上】

    嘉敏回家找到昭诩,劈头就问:“去年李家兄妹西山遇袭,是郑侍中所为?”

    昭诩吃了一惊,奇道:“三娘从哪里听来?”都时过境迁了,当时是以咸阳王被禁足、李家得到安抚算是完结,昭诩也不知道太后和郑林怎么操作,反正李家拢住了,咸阳王也没跳出来说不服。

    没有否认?看来是知情。

    嘉敏这就不明白了,如果是知道李家与郑林的恩怨,以郑林如今如日中天的权势,父亲和哥哥怎么会同意她与李家的婚事?当然她不会直言是郑林自个儿承认的,只道:“哥哥先回答我是还不是。”

    昭诩想一想道:“是。”又解释说:“都已经过去了,李家根基深厚,郑侍郎虽然如今得势,单打独斗终究难成气候。”

    明眼人都看得出,郑林并没有背靠郑家,郑家从他手里得到的好处不能说没有,只是有限得很。

    何况有此为鉴,郑林再对李家有动作,太后应该是心里有数,多少会防。再说了,再大的仇怨,李家已经陪了一个李八娘,他还想怎样?太后护得了他一次、两次,可未必就次次都能护住他。

    昭诩又问:“三娘到底哪里听来这些?”

    昭诩问第二次,嘉敏也就不打马虎眼了,含混说道:“我在瑶光寺里给阿询祈福时候,遇见过一位李夫人,原是郑家女儿。”

    昭诩“哦”了一声,倒也没有继续再盘问的意思,既然有郑家女儿嫁到李家,听到什么风声也在情理之中了——李家知情了更好。却听嘉敏又道:“那哥哥知不知道,朔州叛乱,有人奏请李家老爷子挂帅出征?”

    昭诩神色里这才动了一下,她这个妹子,倒是很能看到关键。他原不想和嘉敏说这些,免得她担忧,但是既然她知道了,再瞒着也就没有必要,想到这里,昭诩端正了姿态,让竹苓送水进来,打算好好与嘉敏分说。

    “这件事我知道的,”他说,“李家自有应对,三娘也不必太担忧。”——如果不是事关重大,他倒是想嘲笑一番他这个妹子,人没过去,心先过去了。不过也好,总比再惦记着宋王要好。

    嘉敏眉间愁色不减,却问:“那依哥哥看,李家老爷子挂帅,胜算几何?”昭诩是自幼随父亲征战,战场是的事问他,自然比问别人来得靠谱。

    昭诩摇头道:“胜算不大。”

    打仗这种事,除非以狮博兔,否则拼的就是人品,啊不对,拼的就是谁犯的错更少。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判断上的,决策上的,执行上的,甚至运气上的,区别只在错多错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