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16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16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慌、莫慌!贺兰初袖忍不住按手在膝上,抚平裙角。她对自己说:总要、总要先试试她才知道……她是不是也……死过一次。

    一旁元明月注意到贺兰初袖的脸色,没有做声。

第23章破计

    到演礼完毕,就是分赐寿宴。各人按着身份入席,按着身份,轮流上前向太后贺寿。

    这会儿嘉敏、嘉言、贺兰初袖、元明月已经和南平王妃分开。南平王妃是有品级的命妇,这些姑娘被另分一席,以屏风相隔,屏风那边是男子的席面了。嘉敏记得当时有风言,说太后想借着这次寿宴,察看各家姑娘,准备为皇帝选妃。如今看来,倒有几分真。不过那和她没关系。她们这一行人,除了贺兰初袖,都是元家的宗室女。

    想到这里,嘉敏眼皮一跳:前世是不是就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贺兰初袖,才一定要在寿宴上出风头呢?

    嘉敏的目光不由自主往贺兰初袖飘,贺兰初袖也正看她。两下里目光一撞,各自心怀鬼胎,又不便移开。

    嘉敏低声道:“表姐,这寿宴,可真真无趣得很。”

    这声气,又与往常一般无二。贺兰初袖心中仍有疑惑,微笑道:“……是因为没见到萧家表哥么?”

    在前世,贺兰初袖也常常这样打趣,嘉敏又是羞恼,又是喜欢。这时候听来却只剩下刺心:“表姐要和那于夫人,说一样的话么?”

    贺兰初袖微微一笑:“怎么会一样。于夫人是不怀好意,咱们是打小的情分,我自然是为你好的。”

    嘉敏却是叹了口气,低声说道:“表姐要是为我好,就不要再说这样的话啦……叫人听了去,可不就是看笑话么?”

    贺兰初袖笑道:“那咱们就不叫别人听了去,就咱们自个儿说说?”

    这些话,原是她们亲近时候常说的。到后来……后来……嘉敏微怔地看着贺兰初袖秀美的面容,细长的丹凤眼,眼波流转。红唇如蔷薇。当初,恨到极处,她也曾恨不能抓破这张脸,戳瞎她的眼睛,缝上她的嘴,彻底地……毁掉她。

    她不知道,那些恨意里,到底是因为萧南更多,还是因为她是贺兰初袖更多。

    幸而这一世,她与他的纠缠,她不必再参与。嘉敏长长舒了一口气,低声道:“我幼时,听父王说过一个故事,表姐要不要听听?”

    南平王说的事,贺兰初袖哪里有不想听的道理,忙问:“姨父说什么了?”

    “父王说,弘农有户杨姓人家,在前朝,出过一个大官。有天途径昌邑,当时昌邑令是他举荐的,知他路过,当晚来见,赠他厚礼。杨姓大官惋惜地说:‘我知你为人,你却不知道我的为人,实在可叹啊。’昌邑令说:‘这是深夜,没有人看到我的行踪,不会有人知道的,这是我的心意,恩公但收无妨。’杨姓大官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可以说没人知道呢?’”

    话止于此。

    贺兰初袖想不到嘉敏竟然说出这么一大篇道理来。按说,南平王教女儿“四知堂”的典故,不足为奇,以嘉敏平素为人,虽然说不上君子,“不欺暗室”四个字,还是做到了的。但是,她竟然把这个故事搬到闺中戏语上来说教,贺兰初袖实在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嘉敏是犯了迂腐脾气呢,还是……她心里琢磨,忘记了要应话。

    元明月却在一旁拽了拽嘉敏的衣袖,问:“嘉敏姐姐,那若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的事,是不是就可以做了呢?”

    嘉敏:……

    “都给我住嘴!”幸而嘉言仗义出声,打断了尴尬:“……就到我们了!”元明月年纪虽小,对天威之厉却是感触最深的一个。连忙就住了嘴,收了心,专意等着前面一拨人行礼,祝寿,退下。

    女官朝嘉敏、嘉言点头示意,几个人齐齐站起,猛听得“咚”地一声,朗翠,顿时整个大殿都静了。

    是一支青玉笛,不用回头,不用看,嘉敏也知道,是一支青玉笛,她想要深吸一口气,像是非如此,无以镇压胸中惊涛骇浪。

    那是她的笛子,毫无疑问。

    那是她的噩梦,毫无疑问。

    当一切如历史重来……嘉敏仿佛能看到十年前的自己,在所有人寂静的目光里战战。那是她第一次面圣,皇权于她,从来都是个可惊可怖的存在,她从书里看到过无数关于“天子一怒,流血漂橹”的传闻。

    她不知道笛子怎么会出现在她的袖子里,更不知道它怎么会掉出来。

    而太后已经在问:“谁的笛子?”

    那时候嘉敏张嘴,她以为自己能够出声,但其实并没有。她惊恐地看着那个金座上,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隔得那么远,她看不清楚她的面容,看不清楚她是高兴还是发怒。重重珠玉遮住了她的脸。

    她的脸隐藏在权杖背后。

    大滴的汗从额上滑下来,打湿了她的鬓角,然后是面颊……不知道妆有没有坏。

    扮作丫鬟的贺兰初袖站了出来,这时候。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站了出来,以“保护者”的姿态在她的面前,朗朗而谈,字字清晰:“笛子是我家姑娘带进来的,我家姑娘想吹笛一曲,为太后寿。”

    那在当时,也许是急中生智最好的解释,嘉敏曾这样为表姐开脱。

    可是……她不会吹笛,或者说,她吹得不好,她只是个初学者,之所以会有这样一支名贵的青玉笛,纯粹是因为表姐打探来的小道消息,说萧南擅吹笛。那时候的少女心思,总想着什么时候相遇,什么时候偶遇,可以有个正大光明说话的理由:“我听说公子会吹笛,可以吹一曲给我听吗?”

    或者更亲热一点:“南哥哥可以教我吹笛吗?”

    或者是……

    那些反复,折转过千百回的心思,设想过无数次,应该是在粉白的樱花树下,或者有流水潺潺,丝丝的柳条垂下来,叶子轻翠。风徐徐从掌心过去。或者是没有月亮的晚上,在屋顶,夜黑得阑珊,阑珊如梦。

    到眼前来,都变成逼仄的空气,耳边嗡嗡嗡地作响,幸灾乐祸等着看笑话的目光。惊慌失措应对太后的问话:“……是这样吗?”

    “是的。”

    “那么,你准备吹什么呢?”

    一下子惊醒过来,时光与记忆的交错,前世今生,如今太后在金座上含笑,遥遥垂问:“三娘是擅长吹笛么?”

    屏风后有少年声气,“噗嗤”笑出声来,有个阴阳怪气的声音说道:“宋王倒是擅长吹笛。”

    那显然是个很得太后喜欢的宗室少年。太后笑骂道:“没你的事,乱开什么口,就知道欺负妹妹!”

    被这么一打岔,空气里缓和了许多,贵人都不傻,既然太后说了是兄妹玩闹,那自然就是兄妹玩闹。

    嘉敏趁机回道:“回太后的话,臣女……不擅长。”

    “咦?”

    太后声音里听得出不悦。她对嘉敏印象不错,原本是做好的筏子,让给她出风头,却不料她自个儿不争气,太后多少有些失望。

    却听嘉敏侃侃又说道:“臣女之所以带着这支笛子,其实是想抛砖引玉。”

    “哦?”太后又被勾起了兴致:“怎么个抛砖引玉法?”

    开局很好。嘉敏对自己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对贺兰初袖适用,对她元嘉敏,自然也适用。

    镇定,只要镇定地把话说完,你就赢了。嘉敏的手藏在袖中,不由自主握拳。偌大的殿堂里,就只有她一个人的声音,空如旷野:“我来洛阳之前,就听说洛阳风气,大家女子多有才,可惜一直没什么机会目睹。如今是适逢太后寿辰,各家姑娘济济一堂,要是能够各展技艺,为太后寿,该是怎样的盛况。”

    她说得热闹,太后的眼睛也开始放光:“你是说——”

    “臣女想请众家姐妹合奏一曲,百鸟朝凤。”嘉敏揭开最后的谜底。

    百鸟朝凤在燕国,上至公卿,下至贩夫走卒,都耳熟能详,大俗大雅,衬着太后身份,却是难得的好意象。

    一时堂上堂下哗然。

    屏风这边,屏风那边,有互使眼色,交头接耳,有人忧心忡忡,就有人眉飞色舞,有人迫不及待,也有人冷嘲热讽,唯有贺兰初袖,在这热闹中,如堕冰窟:她果然、她果然……也死过一次了。

    ——如果不是死过一次,不会这样冷静;如果不是死过一次,她决然算不到这样的意外。这时候她原本该像上次一样,惊恐得发不出声,等着她解围。就算是经历过进宫,见过太后,也不会有这样针对性的准备。

    嘉敏也死过一次,嘉敏也和她一样,得到了重生的机会。这个真相像套在她脖子上的绳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收紧了,要了她的命!

    不,不会的。先下手为强。她有张良计,她就有过墙梯,别说她这会儿还未必知道她是重生的,就算知道了,也不过是让她再输一次罢了……不过是让她死得明白一点罢了。贺兰初袖微垂了眼帘,对自己方才的惊慌失措,生出隐隐的羞愧:她元嘉敏都不怕重来一次,她怕什么。

第24章合奏

    “这个南平王府的三娘子,没你说的那么蠢嘛。”说话的是个穿碧纱袍的少年,不过十五六岁,眉目俊俏得单薄。

    “能有多聪明。”有人不屑,冷笑一声。

    “光说笛子,这支笛子也不知道谁给她设的套,她方才要是否认,无论是否认是自己的,还是否认是她带进来的呢,这蠢货的名声,可就到下辈子都洗不掉了——连身边人都管不住,连贴身东西都看不好,啧啧。当然咯,咱们元家的女儿嘛,再蠢也不愁嫁,实在嫁不出去了,不是还有……”少年对着另外一个穿褐地翻鸿金锦袍的少年挤眉弄眼笑道:“还有穆侯爷嘛。”

    穆家在燕朝,世代尚公主,算得上是驸马世家,这少年的祖父、父亲、叔伯,都分别娶了公主,所以碧纱袍少年这样挤兑他。

    穆绍手一抖,碧纱袍少年额头上已经挨了一下,周边人轰然笑起来:“阿穆、阿穆快撕了十七郎这张臭嘴!”

    “那是不要我说了?”少年才不怕这等威胁,笑嘻嘻摸了摸额头,知道穆绍没与他当真,又叉腰,装模作样长吁短叹:“不说就不说,这个南平王府的三娘子,是不是个蠢货,和我有什么干系,倒是有的人啊……有的人啊……谁知道她随身带着那支笛子,为的是谁呢、为的是谁呢?”

    少年几乎是唱了出来。

    之前冷笑那人,不由得眉目生怒。只是他颜色好,就算是怒,也像是薄嗔:“何必说这些无稽的话,你不是说,那笛子是别人给下的套吗?”

    “当然是套子啦,宋王殿下没看出来么,笛子是掉出来的,不是拿出来的呀,宋王殿下几时见过这样的抛砖引玉?又没法否认,太后问是不是擅长吹笛,她要是一口应承,出了这个风头啊,那边那些女人,非把她一口一口生吞了不可……你当这姑娘在洛阳根基有多深呢。”少年道:“谁不想在太后面前露脸来着,谁要敢独占了这个风头,那是真真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萧南闻言,倒是仔细琢磨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这个爱胡闹的少年说的却是实话,却问:“那要是她不擅吹笛呢?”

    “那就是个笑话啦,大笑话,不擅吹笛,还吹笛为太后寿,她这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少年斜斜抛了个眼风给萧南:“说到这儿,我的宋王殿下,你倒是猜一猜,她到底擅呢还是不擅?”

    萧南低头喝一口酒,不与少年胡闹。少年懒洋洋继续往下说:“三娘子这一招呢,和咱们做强盗是一样一样的,见者有份,利益均沾,就招不了恨了。要真有绝活出众的,回头还得谢她……”

    “十七郎什么时候,又做强盗了?”穆绍嗤笑一声。

    少年脸皮却厚:“谁知道呢,天道无常啊。”

    “还是蠢。”萧南放下手中青玉竹节杯,忽道。

    元十七郎扬一扬眉:“这话怎么说?”

    萧南尚未开口,屏风那头,已经有人质疑:“小娘子们固然技艺出众,但是未曾排演过,如何听得?”

    这种问题,嘉敏自然是盘算过的,当时应道:“林中百鸟和鸣,难道是排演过的?”

    “这……可是……”

    嘉敏继续道:“只要稍作调度,分了个先后,就有百鸟朝凤的气象了。”

    太后也抚掌道:“贵在自然。”

    又问:“谁来调度?”

    嘉敏认识的贵妇人,其实极为有限,除去王妃、彭城长公主、长安县主,其余大多数,都只闻名,不曾亲见,就更不曾深入了解了,听太后这一问,当时笑道:“臣女这儿已经出了演奏者,这个调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