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152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152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身边有人叫道:“太后!”

    太后说话被人打断,十分不悦,转眸看时,却是昭诩。对昭诩,她倒不好发作,只问:“十七郎有话要说?”

    昭诩道:“臣亦为羽林卫统领,亦没有及时察觉羽林郎动向,臣愿与九兄共担其责!”

    好一个共担其责!太后心里恚怒,要不是看在他一大早赶进宫里来通风报信的份上,他信不信她真让他担了这个责!一把全捋掉这两个,叫三郎来做这个羽林卫统领!当然太后也只是想想而已,她心里清楚,郑三连日进出后宫,已经教儿子不满,真要把羽林卫交给他,只怕群臣也……

    便只看了李家老太爷一眼。李家老太爷也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老朽相信两位将军不过是年纪轻,经验少。老朽在这里替两位将军求个人情,就让他们将功补过,还请太后赏个薄面。”

    “那就……看在李卿的份上,”太后懒洋洋地说,“各罚俸三个月,好生当差罢。”

    元明炬又向李家祖孙谢罪。李家祖孙自然适度表达了宽宥。一众人向太后行过礼,出了宫,便各自分头回府。

    昭诩与元明炬同向,又同了一段路。

    元明炬被罚了三个月俸禄,理当高兴——毕竟,和事情的严重性比起来,三个月俸禄的损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他一路都想着那枚玉玦,就和太后一个疑虑:明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

    徐遇安一个崔家的帮闲清客,如何手竟能伸进深宫?他是如何找到明月,如何说服明月?那块玉玦又从何而来?

    一路想着,一路都不曾开颜。

    昭诩默默瞧着,只当他还有心结,到了岔路口,忽然拉住他道:“九兄今晚若是空,不如陪小弟去喝一杯?”

    元明炬微微愕然,他素不擅拒绝,何况是昭诩。虽然还挂着明月,想着徐遇安,心事重重,也还是应了。

    昭诩吩咐小厮自个儿回府。

    这时候将近戌时,洛阳宵禁,坊外已经是万籁俱寂,就只有一轮孤月嵌在夜幕里,还没有圆到顶峰,缺个口子,像被咬过一口的馅饼,照着洛阳城里的路,路上行人,马蹄声得得得,响得清脆。

    空气无端就清冷起来,果然中秋近了,昭诩心里闪过这个念头。

    到进了长乐坊,氛围又是一变。

    是处灯红酒绿,脂浓粉香,莺声燕语,好不热闹。这地方昭诩来得少,元明炬来得更少——有这个闲钱,不如置几块地正经。是以才一进坊,就被蜂拥而上扶他们下马的各家奴子唬了一跳,几乎是夺路而逃。

    到远远甩开这些,方才不约而同出了一口气,又不约而同噗哧笑一声:真是的,论年岁,两人都已几冠,元明炬更是年满二十,要平常洛阳城里的浮浪子弟,这脂粉堆中都不知道打过几回滚。

    好在长乐坊是开门做生意,并不敢得罪客人,奴子们也识得眉高眼低,虽然未免可惜走了贵人,倒也不追,打点起精神又去奉承下一拨——这长乐坊的夜,还长着呢。

    昭诩和元明炬勒马走了一阵,两个人眼光都高,经验又少,俗艳的不进,招眼的不进,人多不进,灯太亮的也不进……忽然昭诩目光一滞,元明炬问:“这家么?”——却是金光闪闪,几乎闪瞎人眼。

    昭诩恍若未闻,只管嘀咕道:“像是看到了一个熟人……不会的,多半是我看差了……这地儿我进不去,我们再走走罢。”

    长街走尽,才勉强拣了家格局不大,门面妆点还算清雅的店进了。

    老板娘风韵犹存,生了一对利眼,一见这哥俩进来,就没动过给他们召妓的念头。瞧这俩少年郎,这眉目,都和画上似的,年长的秀气,年少的英气,她要年轻个十几二十岁,那是不要钱倒贴也肯的。

    要真招了陪酒娘子过来——这算是谁嫖谁?

    老板娘心里暗笑,也看得出这哥俩不过是想找个地儿清清静静喝点酒,不待他们开口,径直领他们去了楼上。乐师在楼下,拉的胡弦子,有一声没一声,传到楼上,就只剩了个意思,既调节了氛围,又不吵着人说话。

    这心思,便是昭诩,也说了一个“好”字,也不看菜单,说一声:“有好的,不拘什么,送上来。”

    “酒就上冰玉烧。”元明炬补充说。

    老板娘一一都应了,退了出去,出门还不忘把门扣上。两个人喝了盏茶,酒食都送了上来,食具也就罢了,几样小菜芙蓉豆腐,三鲜丁儿,翡翠鸭丝,泡绿菜花,看上去居然有几分赏心悦目。

    元明炬中午见过徐遇安之后,再没进过水米,到这点儿还真有点前胸贴后背了,也不与昭诩客气,操起筷子就开始大快朵颐。

    昭诩也陪着用了几筷,风味是有的,还是不如自家。

    待元明炬进食过半,速度缓下来,昭诩便开口说道:“这次李家是吃了大亏,倒连累到咱们俩,能这样解决,已经是万幸。”

    元明炬抿了一口酒,却笑道:“十七弟这话就不对了。”

第223章醉酒

    “哦?”元明炬会反对,昭诩还有点小小意外。

    “我被问罪是应该的,倒是十七弟被我连累了。”见昭诩要说话,元明炬打了个手势,示意听他说完,“于家父子叛逃之后,羽林卫落到你我手中,令尊在军中虽有威名,但是羽林卫中,恐怕人心也未能尽服。”

    昭诩想了想,颔首道:“九哥说得是。”

    “我就……至少表面上,羽林郎还肯给十七弟面子,我就连表面上的面子都没有。即便今儿不出李家的事,保不住明儿崔家、谢家、郑家不出事。”

    昭诩笑道:“这事儿嘛,早出总好过晚出。”

    昭诩原是想借酒开导元明炬,却不料元明炬并未因此无妄之灾而郁结于心,反而比他想得远,越发觉得自己这三个月的俸禄值了。待听到“谢”字,心里不由自主漾了一下,又赶紧拉回来。

    元明炬道:“我原年长你几岁……”

    昭诩心里默默吐槽——不然你说我为啥一口一个“九哥”,不就因为你比我年长么。

    “……却不如十七弟,有令尊耳提面命,悉心教养。我这过去的十年,几乎是虚度。出狱之后,又困苦了不短的时间,对于上头的事,知道得远不如十七弟你,但是对下面的事,大约还有一两分心得。”

    元明炬再喝了一口酒:“这样说有些托大,但是想来,十七弟不会嫌弃,毕竟,羽林卫还须你我一起整顿。”

    元明炬居然有这样的魄力,昭诩越发刮目相看,却问:“依九哥,咱们该如何下手?”

    这些想法在元明炬心里其实反复琢磨过很多次。他这个羽林卫统领和昭诩不一样,他的位置极不稳定,功劳就不要多想了,背黑锅的机会倒是遍地都是。两宫一个不高兴,谁都能把他撸下来。

    昭诩不做这个羽林卫统领,也还是南平王世子,出兵放马,一句话的事,便不为官,也不失为皇亲国戚。

    他却再没有别的安身立命之所。

    所以他必须保住这个官职,他必须把羽林卫攥在手里,牢牢攥在手里,为他自己,也为明月。他立不起来,明月就任人宰割了。

    之前,他之所以按兵不动,一来与昭诩不交心。没有南平王这张虎皮,光凭他自个儿,再好的想法,也只是想法。二来他需要时间厘清楚羽林卫的底细。但凡是人,总归分为可用,不可用。

    这时候一一给昭诩道来。

    能用的,有高门家族的庶子旁支,落魄想要振兴门楣的小姓,或者干脆是寒门,凭着军功武力一刀一枪拼进来的;不可用,除去来羽林卫混日子的高门子弟,还有沾亲带故的有靠山的,比如陈许——这种人,是收不服的。

    他考虑已久,想得周全,说得也细,又全不藏私。每说到一种人,连名带姓能给昭诩列出一串来。又说到个人心性。昭诩听得也认真。他久在南平王身侧,耳濡目染,并不乏驭人之术,两人喝着酒,就着小食,越说越投机,差点忘了原本就是自家兄弟,几乎要当场歃血为盟,拜个把子。

    夜色渐渐就深了,两个人喝了一肚子酒,摇摇晃晃出门来。昭诩还能翻身上马,元明炬弓马不如他,又醉得腿软,几次都没上去,惹来坐骑灰溜溜叫了两声,大是不满。还是昭诩拍拍马头,拉了他一把。

    两个人骑着马歪歪斜斜出了长乐坊。虽然一路巡夜的禁卫军不在少数,但是瞧着这两人的装束就知道是贵人,哪个敢凑上来自讨没趣。

    月色孤冷,长街再无闲人,一路过去的朱门高轩。元明炬星目微抬,忽扬鞭指道:“这里……原是我家府邸。”

    元明炬的父亲京兆王是宣武帝的亲弟弟,他开衙建府的时候孝文帝还在世。天子给自家儿子选府邸,自然不计成本,尽心尽力,最好的地段,最气派的设计,就连门前的柳,都比别家粗上几圈。

    如今却是镇国公府了。

    昭诩虽然有些醉意,自家便宜外公的府邸还认得,就只能“嘿嘿”笑两声。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都瞧不上我……”元明炬舌头也大了。

    “九哥莫要胡说!”

    “……我娘!”

    昭诩:……

    合着兄弟,你有话就不能一次说完么!这大喘气的!京兆王虽然反了,命也送了,爵位、家产,通通都不必再想。但是就身份而言,就算他死了,骨头化了灰,人也是正牌的天潢贵胄。

    比南平王这个……外不知道多少道的宗室要尊贵多了,更勿论半路杀出来的胡家。

    所以元明炬虽然是个孤儿,在宗寺里关了七八年,生计艰难,一旦出仕,却是一任直阁将军,再任羽林卫统领,底下人有不服了,朝中却没有非议——以他的血脉,完全配得上,哪个敢瞧不上他!

    他娘就不一样了。

    昭诩今儿在永安宫里听了一耳朵八卦,不须多少脑子就能推出来,元明炬兄妹的母亲,不是良家子。或是教坊出身,或是贱籍——不然,就是李夫人猪油蒙了心,偷偷摸摸处死她是可以的,却不敢正大光明挖了她的眼睛。

    “……她剜了她的眼睛……剃了她的头发……敲掉了她的牙齿……剪了她的舌头……毒哑了她的嗓子,她说你唱啊,你再唱歌给王爷听啊……”母亲出事的时候,他已经**岁,记事了,这些可怕的记忆缠着他,一直缠着他,****夜夜,也只有这样醉得一塌糊涂了,才能找个出口。

    昭诩听得毛发都炸了起来:“天下竟有恶毒的女人!”

    “……她把我娘送到阿爷面前,说她这个样子,你还要她?我娘呜呜的说不了话,阿爷当着她的面对我娘说,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王妃了。”

    昭诩虽然醉着,听到这句话,也是一惊:原来当初京兆王,竟是休弃了发妻,把元明炬的母亲扶正么?休妻也就罢了,自古良贱不通婚,何况王侯之尊——这如何使得,难怪宣武帝不允……

    定是宣武帝不允,才让京兆王冲冠一怒为红颜了。

    不知怎的,心里也有几分佩服:这京兆王,端的是条汉子。便昔日恩爱,如今剜了眼睛,割了舌头,哑了歌喉……他终究年少,这时候醉意上头,说话也没了顾忌,竟问道:“你阿娘……这样,你阿爷不怕么?”

    元明炬乜斜着看他一眼,他醉得眼睛里水汪汪的,也不知道是酒气还是雾气:“十七啊,哥哥我和你说,你我这样的身份,要什么样的美人没有,不就是一张皮囊么……能有多难得?人都说我们元家出美人,你素常所见的美人还少么,稀罕么,有用么?难得的,难道不是一个情投意合么?”

    “难得的,难道不是一个情投意合么?”昭诩心里的弦,像是被谁拨了一下,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袅袅余韵,如袅袅茶香。

    兴许香的也不是茶,兴许响的也不是弦。

    “人生在世,该争取的就要争取……”这是谁说的?昭诩也想不起来。

    元明炬兀自嘀嘀咕咕:“……你就是娶个天仙,过上三载五载,十年八年,也是人老珠黄,还能看么……能比得上我阿娘?十七你是年纪小,不知道这天下多少夫妻,大难来时各自飞……”

    元明炬觉得自己舌头越来越大,越来越钝,已经说不出话来,冷不丁肩上挨了一下,却是昭诩问:“我要去一个地方,九哥肯陪我同去么?”

    “去!为什么不去!兄弟你去哪里,哥哥都陪你!”可怜元明炬这时候还不知道,他会因为这句话,落入到怎样的窘地。

    城北谢祭酒的府邸,昭诩其实是去过的,两次送嘉敏,还有一次……大约是鬼使神差。

    就和今晚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