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花香满园巧种田 >

第213章

花香满园巧种田-第213章

小说: 花香满园巧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乔氏的信中,林玉岫感觉到了,定远城里馥香阁的生意不算很好,从七月到九月也转了二百贯的钱。乔氏说,这些钱她都已经换成银子了,只等着林玉岫回去连账本一同交给她。
  林玉岫摇摇头,京城的馥香阁虽然说是才起步,可是除了开支之外,一个月的收入也不低于二百两银子。
  看起来以后要发展,还是要依靠京城,定远城到底就是个小地方,看起来是富庶,可是购买力却赶不上,尤其是在灾难过后,估计许多人家都是大伤元气。
  不比京城里的人,底蕴厚重,就算是这样的灾难,也不曾动摇根本,之前过什么日子,现在一样能过什么日子,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林玉岫又想到,馥香阁要发展,必然不能只守着京城这一块地方,等以后有机会了,往江南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大越没有人不知道,除了京城,江南才是富庶之地,若是能将生意扩展到江南地区,馥香阁才是真的发展起来了。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想有些好高骛远了。林玉岫将目光放到了蔬菜铺子上。
  赵元溪说是他那里有两间铺子,刚才收回来的,正在考虑开什么铺子呢,要不然就用来卖菜。
  林玉岫特意去看了一趟,看了之后,一直摇头。那两间铺子别说是在自己做生意了,就是租出去,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会少。
  赵元溪的铺子都是那种大铺面,而且都是非常繁华的地段,看起来当初蔡家给赵元溪的母亲准备嫁妆的时候,是捡着好的准备了。
  这样大的铺子若是用来买菜的话很不划算,实在是浪费的很,因此,她不打算用赵元溪的铺子。
  赵元溪听了林玉岫的话,知道林玉岫已经打定了主意,只能同意。
  他自己也清楚,他这两间铺子确实都不错,五间临街的大铺面,都在繁华的地方,之前都是租给别人,现在收回来打算自己做生意,要是开绸缎庄和银楼之类都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不用这个铺子的话,菜铺子要怎么办?
  他暗暗后悔,怎么就没想到这个问题呢?要是早一点想到了,估计这么长的时间,也能物色到合适的铺子。
  赵元溪这边打发了不少的人去物色合适的铺子,但是那里有那样容易的事儿,找了好几处都不合适。
  林玉岫,林永泰等人也都动员起来到处找的铺子,到了十一月十四的时候,总算是找到了一间勉强能用的铺子。
  其实也不能算是一个铺子,这里只是一个独门独院的小院子,临街的地方有三间房,能做铺面用,就在距离馥香阁不到二里路的地方。
  因为是在背街小巷里,地方确实不太好,若是做其他的生意,毫无疑问是要赔进去的。
  不过,这里却很幽静,周围也没有什么不好相处的人家,要是开个专门买菜的铺子还能勉强。毕竟,来铺子里买菜的应当都是熟客,多走两步路也不会在意。
  最重要的是,这个小院子要的钱不多,才一百贯钱就拿到手了。要是繁华的地方,就是翻倍也未必能拿到这样的一个铺面呢,就不要说带着院子了。
  小小的院落,占地最多不到三分,屋舍也不是很好,只有小巧的三间正房和两间耳房,门口还有三间靠着小巷子的房屋,都是半旧的,勉强能用而已。
  因这小巷子僻静的很,基本上没人来,之前的主人觉得临街的几间房也没什么大用处,就一直当库房用。
  林玉岫的打算就是这三间临街的房子稍微改装一下,暂时充当铺子。等到了将来,要是有了其他的铺子,还能用来住人,最好不过了。
  他们在京城之外虽然有庄子,不愁没地方住,可是京城里到底少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这是林永泰无意中听人说起之后定下来的。最开始的时候,这里也不符合林永泰的要求,开铺子的人谁不想要个繁华的地方做生意?这样僻静的地方,林永泰都怀疑是不是会有人来光顾。
  可是时间不等人,实在是赶不及了,只能矬子里头拔将军,看了那么多的地方,这一处算是最合适。
  既然是临时的出售地点,林玉岫也没打算花费多少心思装修什么的,只是简单的将外面的三间房子收拾一下,弄成一个简单的铺子模样,也不要柜台什么的,只弄起来两排货架子就成了。
  至于后面的两间耳房,毫无疑问可以当做库房用,正屋还能住人,到时候守铺子的人就住在里头,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455 铺子开张
  等收拾好了以后,林玉岫越看越觉得这里真的很适合自己做蔬菜生意,因此,也就不嫌弃了。
  甚至她反而觉得,说不一定,明年可以继续在这里卖菜。毕竟,做熟人生意的话,总换铺子也不是很好。
  铺子有了,人手还是问题,去年的铺子是林永泰负责的,可是今年林永泰做了馥香阁的掌柜,就没办法兼顾蔬菜铺子的生意。
  除了新来的的李家的两个小子之外,真是抽不出来人料理铺子。
  但是,那两个小伙子,一则是林玉岫不了解,二则是看着也不像能做买卖的人,总觉得人不够机灵,或许是没有调教过,或许是天赋有问题,总之林玉岫不觉得他们有这样的本事。
  “姑娘,赵公子不是也种了许多的菜?何不让赵公子找个合适的人过来经营呢?”梨花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是犯不着这么为难,所以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林玉岫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可不是么,为什么要这么为难呢?赵元溪哪里人才可不少呢,找个卖菜的,还不是和玩一样?
  她很快就将这话对赵元溪说了,赵元溪保证了,绝对不会有问题。
  很快赵元溪就安排来了一个掌柜,叫黄二顺,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虽然年轻,可是看起来就是精明强干,很会说话的那种人。
  这人看起来可要比自己想要的还顶事呢,绝对不是个比林永泰差的人,林玉岫这下子可算是放心了。
  最重要的是,这是赵元溪安排过来的人,她就算是不放心黄二顺,难道还能不放心赵元溪吗?
  地里的菜是在在十一月二十二上市的,在蔬菜上市之前就已经有好些大户人家的管事去馥香阁打听,今年馥香阁会不会附带出售蔬菜了。
  林永泰都觉得奇怪了,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馥香阁那是经营香露的铺子,若是连蔬菜一同卖的话,像什么样子?说不得菜卖不好也就算了,连香水生意都受了影响。
  这可是全然不同的两种生意呢。不过,林永泰去年做生意的时候,已经与这些人都熟悉了,他将新铺子的位置告知了这些人,并且郑重的说了蔬菜上市的时间。
  而且,又说了,今年的蔬菜铺子不是自己负责,而是另外有人负责。
  这些人并不清楚林永泰背后是什么人,不过,却猜测这背后的人不是随便能招惹起的,要是没一点门路,要在京城立足开铺子可不容易。
  等到了十一月二十二这日一早,取名叫做良蔬阁的蔬菜铺子按照定好的时间开门。
  与馥香阁开门时候的冷清成鲜明对比的是,良蔬阁才开张就是开门红,门口的人可不少,总有二三十个。这些人都是去年的熟客了,从林永泰处知道铺子今日开张,早早就来候着了。
  先是刘侍郎府上定了二百斤各种蔬菜,说是长时间没有新鲜的菜,家里的主人们连宴会都不敢办,现在好不容易新鲜菜都上市了,可要多采购一点。
  还说着日子正好,二十三就是府中老太君的生辰,正愁着没好东西呢,蔬菜铺子开张可算是解决大问题了。
  黄二顺就这杆子往上爬,马上就说,只二百斤菜怕是不够,要不然明天再过来取些,以备万一。
  刘府的管事乐呵呵的笑道:“果然是个会做生意的,我家老太太过生辰,也没打算大办,就是府中的人聚一聚,这些也差不多了。要是不够的,我再让人来采办就是。”
  刘府在去年的时候,就是铺子里的大主顾,今年才开门又来了,算得上是良蔬阁的忠实顾客了。
  “你说的是,您放心,要是不够了,只管打发人来,我这里给您备着就是。要是您不得空,我这边找人送去可使得。”黄二顺忙就笑着送走了刘府的管事,又笑嘻嘻的开始招呼下一个人。
  他之前就是在赵家的铺子里做二掌柜的,这一次主人让他来林姑娘这里帮忙,他其实有些不乐意,总觉得跟着林姑娘可能没前途。
  可是转念一想,也就是几个月,若是做的好了,让自家公子看重了,等回去了还能不提拔自己?二十几岁的年纪,如果能做到大掌柜的话,可是风光的很。
  因此,他现在做事的时候,精神饱满的很。
  林玉岫这边送了李家的大小子来帮忙,虽然招呼不了客人,可是一些称菜,搬菜之类的粗活倒是做的不错,不机灵,但是老实稳重,再加上临时召的两个活计也都是忠厚老实之人,几人与黄二顺配合的极是不错。各司其职,一点都不乱。
  其他的一些人家虽然没有定这么多的菜,可是拿的也不少,各种蔬菜拿下来,总要几十斤。几个活计七手八脚就将这些菜都料理出来。
  一早上下来,两千斤的蔬菜销售一空,还有来的晚了没买到的人。
  买到的欢欢喜喜离开不说,买不到的就有些不开心了,黄二顺陪着笑脸说了,让他们明日早来,闲暇蔬菜虽然上市,可是数量有限的很,近几天每天最多也就只有两千斤的样子,要是来的晚了肯定就没有了。
  “你们也真是,怎么不多准备一些?难道不知道京城里到了冬天就少了新鲜蔬菜?”还是有人很不满意。
  黄二顺心里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开始的时候,可不能准备太多,要不然就给人不稀罕的感觉。
  虽然冬天的暖房蔬菜是独家生意,可还是要想些法子才好。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家的蔬菜十分珍贵。
  “话可不能这么说,您这是不知道冬天的蔬菜种出来有多难,而且,也不好好的长,每天二千斤,已经是我们家主子尽力而为了。”
  果然,黄二顺这话一传开之后,铺子里的生意更好了,每天天才亮就有好些人来排队等着买菜,生怕自己来的晚了买不到菜。
  他们做下人的,可不就是为了主子开心?有了新鲜的蔬菜,主子们的笑容多了,他们做下人的也就好过了,早起一点算不得什么。


456 置了土地
  对于这样的结果,黄二顺乐见其成,而且每天秉着只出售二千斤的原则。
  实际上,在上市之初,这些暖房的生产能力也就只有这么多,如果每天强行采收太多的话,会影响之后的采收。
  如果现在只维持这样的采收量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的话,后续的产量会增加不少。
  黄二顺虽然不曾去过暖房,但是大体上是听李柱说过,因此,很配合的采取这样的措施。
  在以后的日子里,黄二顺与李家大小子李株等人每天都能早早收工回家去,而铺子里的收入则维持在一个稳定的高度。
  他们这样自在的日子看的林永泰都羡慕的不得了,甚至都想着,怎么就不是自己去经营蔬菜铺子呢?
  不过,想着自己这边越来越多的客人,越来越丰厚的利润,林永泰心里也就平衡了,蔬菜铺子确实不错,可是个季节性的,不像是馥香阁,可以常年的做生意。而且,馥香阁赚的钱可比蔬菜铺子多的多了,这个月的馥香阁比起上个月翻了一倍不止。
  要是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等明年就可以开另外一家馥香阁的铺子了。
  到了腊八这日,赵元溪拎着一罐腊八粥早早来找林玉岫。
  “你倒是越来越讲究了,还拎着这个。”林玉岫掩嘴吃吃笑着说道。
  以前的时候,赵元溪当真是没有这么细心过,难道是年纪大了,越来越懂得人情世故了?
  赵元溪不以为意的笑着说道:“所谓入乡随俗,正好今天来找你,索性就带上一罐子让你尝尝。”
  “早就听元雅说过,你们家的额腊八粥味道十分不错,却没什么机会尝一尝,这下也算是得偿所愿了。”林玉岫接过腊八粥给含朱让她去热。
  看着含朱,赵元溪稍微打量了一下问道:“你屋里这丫头看着眼生的很。”
  “是新买来的。”林玉岫亲自给赵元溪倒了茶水笑道。
  “怎么买了这么大年纪的?”赵元溪蹙眉道。
  这个丫头看起来虽然是个机灵本分的的,可是年纪大了一些。
  他是大户人家生活惯了的,对此也有自己不用的看法,在他看来,年纪越大的丫鬟越是没有办法调教的对主人忠心,若是玉岫早些说的话,他一定会劝玉岫买几个年纪小的。
  “这边实在是忙了些,索性就买几个丫头来,要是年纪太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