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转运六零末 >

第62章

转运六零末-第62章

小说: 转运六零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俩真的留在了家里,怎么办到的?”
  知青点的几人都问起这事。
  田文静摇摇头,表示她并不清楚。她只是在家人的来信中听说个大概,具体怎么办到的,她也不是很清楚。
  “田文静,你们不是一个地方的吗?赶紧写信问清楚,要是有办法,咱也赶紧想办法办回城手续。”何莉莉说。
  眼看天气逐渐变暖,又快到了春耕的日子。地里的活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累,去年他们已经经受过那种累死累活的感觉,今年可不想再来一次。但凡有办法,他们还是想回城。


第77章 
  汤立民听说钱卫民和唐倩都留在城里之后,跟谢怀谦说:“谦哥,我就觉得老钱这人不地道,心眼子太多,你看他不声不响地留在了城里,可不用到乡下来受罪了。”
  谢怀谦看他不忿,安慰他说:“他就算留在城里,应该是用了什么手段,估计不太自由。”
  钱卫民和唐倩是因病退留在城里,肯定不能马上明目张胆出门溜达或找工作,要不谁都能看出猫腻。万一被人举报,肯定会惹麻烦。所以两人都闲在家里,靠家人养着。
  “那也比在乡下强啊,要不咱也想办法回去?”汤立民也想学钱卫民,说不定也能回城。钱卫民的做法让他看到回城的希望。
  原先刚来乡下时,汤立民还以为知青来下乡是搞搞活动,做做动员啥的,根本用不着干累活。他哪想到还要亲自下地种田,什么时候是个头?
  “你写信问问家里也成,有办法就回去,没办法再等等。”谢怀谦这样对好友说。
  因为谢怀谦知道,今年六七月份,城里就陆陆续续在知青中间招工,年底更是连部队都到乡下来招兵,知青们有了返城希望。家里有门路的,都纷纷找门路让自家孩子回城。
  前世,他们几人就是在今年前后脚回城的。不过,今生谢怀谦暂时不打算回城,一是为了周娇,二是想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来。
  随后,汤立民就给家里去了封信,问家里能不能帮他办回城手续。
  谁知汤立民父母听说谢怀谦暂时不会回城,就让儿子继续在乡下跟他作伴。
  这还得从汤立民回家说起。
  汤立民带回家一些肉和山货。肉在城里不好买,带回去也算稀罕物。他回家前也不知道往家带什么好,谢怀谦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花很少的钱买到一些野味。这些肉大部分是谢怀谦打猎打来的,他只收了好友一点钱意思意思。
  汤立民带回很多肉,很让家人吃惊,问他哪儿来的,后来自然他父母知道谢怀谦非常照顾自家儿子。而且汤立民出去这一年,较以前懂事不少,回家也知道帮大人干活分忧,很是长进。
  这让汤立民父母很欣慰,非常放心让儿子跟谢怀谦呆在一起。
  既然儿子一直往好的方向发展,再在乡下呆两年也没什么,就当出去历练了。凭家世,他们不管是让儿子当兵,还是安排工作都没问题。可这种磨练的机会不多,他们宁可狠心让儿子多在外面吃两年苦,也愿意让儿子踏踏实实做人,以后生活得更稳当些。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怎样,汤立民的父母是为了儿子好,才这样决定。
  可汤立民不知道父母的想法,还以为家里暂时没办法帮他回城,只好继续跟谢怀谦在乡下作伴。
  春去春来,花谢花开。杨柳枝条吐露出嫩嫩的绿芽,地里的小麦也缓过劲来,焕发出勃勃生机,预示着今夏有个好收成。
  地里的杂草和野菜都冒出来,前者让农民烦恼,必须得除去,以免妨碍庄稼生长;后者可以给农家加菜,增添饭桌上的菜色。
  村里的妇女们拔草时顺便拔些野菜回家,像苦菜可以蘸酱吃,荠菜可以包饺子、做汤,甚至是烙菜饼、蒸菜窝窝都可以。
  天气越来越暖和,人们脱下厚厚的冬衣,开始换上薄一点的衣服。
  在农村,很少有人穿毛衣,可能就是家庭条件好的年轻人才舍得买毛线织毛衣穿,多数人都是穿夹袄。
  夹袄比棉袄薄一点。农村人冬天都穿厚厚的棉袄,天气暖和点,就穿夹袄。有的人家里穷,买不起太多布料,到春天时,就会把厚棉袄拆下一层棉絮来,当夹袄穿。有会过的女人在拆棉袄时,把棉线一整根往下拆,可以反复使用。
  穷日子穷过,富日子富过。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快乐。
  在人们忙地里活的时候,谢怀谦想发家致富的点子。
  他想让村里富裕起来,还不能想太出格的主意。因为这时候限制太多,不允许私人经商,谢怀谦只能把主意打到集体上。
  后世农村致富的路子倒是有几种,养殖、种蔬菜大棚、种水果、还有办村办企业、开发旅游项目等。谢怀谦考虑一番,又跟周娇商量过,决定在村里搞养殖,不管是样家禽,还是养家畜都可以。
  还有村里的苹果园和桃园,他也可以帮着弄些系统中的树苗,改种产量高、味道好的果树品种,这样可以增加村里的收入。
  不过,他一人动员村民肯定办不来,还得先做村干部的思想工作,等村干部都同意,再动员村民。
  谢怀谦把他的想法先跟周存福提了后,周存福非常感兴趣,让他详细说了说致富计划。谢怀谦展望致富后的前景,周存福被他打动了。
  周存福想象着村里鸡鸭成群、羊猪满圈,内心非常激动。
  他笑着拍拍谢怀谦的肩膀说:“还是你们外面来的年轻人有想法。村里的人不管是干部还是村民,都是老套思想,一直按照老辈子的路走,从来没想过搞集体养殖。我觉得这事可行,咱们现在就召集村干部开会,详细讨论一下具体怎么办。”
  等村干部商议完事,决定在村里找有经验的人来搞养殖。当然,这些选出来搞养殖的人还是一样算工分,不过是换了种干活方式罢了。
  原来村里也有专门照顾果园、照顾牛马的人,只是人少。如果村里打算多养鸡鸭羊猪,就得多安排人照管。
  现在上面允许一家养两头猪,年底一头任务猪上交,另一头可以杀了卖钱或留着自己吃。就连鸡鸭也不允许户家多养,只允许养几只。
  谢怀谦却钻了空子。上面不允许个人多养,但是村集体搞养殖绝对没问题。就算上面来查,这是村集体的产业,是村民致富的路子,还能有人给查封不成?
  村干部讨论过后,没打算一步登天,而是打算先养一些尝试。毕竟养家畜得需要粮食,这部分粮食哪里来?还不是村集体出。他们量力而行,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看能养多少。
  鸡鸭倒是好说,也就刚孵化的小鸡小鸭吃点粮食,等它们长大些,可以拌野菜喂食,能省下不少粮食。羊也是如此,可以撒出去吃草,偶尔喂些粗粮就可以。只有猪吃的太多,就算多加猪草喂,一年到头,一头猪也不少吃。
  村干部商议过后,鸡鸭先各养百十只,羊慢慢添加,猪多养个十来只。
  鸡鸭倒是好说,只要有蛋就能孵出来。小羊和猪崽不好买,买的话必定会花不少钱,村里也出不起这笔钱。
  谢怀谦提出:“我可以出钱垫上,帮村里买小羊和猪崽,等年底卖了钱,再把钱还我就行。”
  虽然村干部都不好意思让谢怀谦出钱,可让他们拿家里的钱来给村里办事,家里的老娘们肯定不同意。让她们往外掏大钱,比割她们的肉都难受,没几个人舍得。
  就这样,到底还是谢怀谦给村里弄来些小羊和猪崽。这些都是他从系统商店买的,花钱不算多。谢怀谦把系统升到三级接近四级,现在完全支付得起。
  还有用来孵小鸡小鸭的蛋,都是谢怀谦在系统拿出的。
  系统出品的家畜和家禽,不仅生长速度快些,而且杀了之后肉质鲜嫩,吃起来味道更好。谢怀谦正是趁这次机会,把系统出品的东西弄出来。
  就算以后它们长得快些,大伙还以为是村民养得好,不会想到谢怀谦会在中间动手脚。毕竟这时村民的想象力有限,不可能联想到谢怀谦能搞到品种好的家畜和家禽。
  就算村里人认为他买到的这些品种好,可能以为他运气好,也不会想到是他自己弄来的。
  村干部在村外不远的荒地里,选了一个合适的地点,修建猪圈和羊圈,还有鸡鸭活动的场地。光弄这个,就鼓捣大半个月才修完。当然,村里修的简陋点,毕竟第一年弄,大家心里没底,如果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随时修改。
  谢怀谦把猪崽和小羊弄过来后,村干部就专门派人照顾它们。
  孵小鸡是找有经验的人孵的;羊倌原来就有,不过是今年增加了工作量,没有换人。这样,养鸡鸭和养猪的人都换成村里的妇女。因为女人更细心些,而且这活也轻快点,很多女人都想干。
  有的没被选上还不高兴。不过村长说了,如果今年养殖搞好了,明年会继续增加养殖数量,到时候会选更多的人照顾,人人都有机会。
  谢怀谦做这些事可都是为了村里,周存富也没瞒着,直接在开全体村民大会的时候告诉了大家伙,当面表扬了他。这就导致大家伙对谢怀谦非常热情,谁见了他,都笑眯眯地跟他打招呼,就连村里的孩子都主动凑到跟前和他说话。
  因为多养了这些家禽和家畜之后,需要的野菜多了,村里便安排一些半大孩子每天固定弄些野菜回来。这活比在地里干活轻快些,但是工分一样,孩子们都很高兴,觉得这是沾了谢大哥的光,才都往谢怀谦跟前凑。


第78章 
  自从谢怀谦和周娇定亲后,他每到周末必定会接送周娇,从没落下过,特别让人羡慕。
  尤其对一同和周娇上学的白梨花来说,以后很想找个比谢怀谦还体贴的对象,最好能到他俩面前显摆显摆,让他们老是拿她不当回事。
  谢怀谦人缘越来越好,连带周娇的人缘都好了很多。因为她一直在外面上学,除了她家附近的人,离得远点的村民她都不怎么认识。原来遇到不熟悉的人,很少有人主动跟她打招呼。
  可现在却不一样,每次上学回家遇到村里人,他们都会主动跟周娇说几句话,有的甚至会善意地调侃她和谢怀谦几句。
  原来村民对周娇的评价就是俩字“病娇”,长得好看,但不适合娶回家。
  可现在,好多村民认为周娇运气好,不仅小时候被苏云秀抱回去娇养着,长大后还找到这么能干的女婿,简直再幸运不过。
  可以想象,凭谢怀谦的本事,以后肯定特有能耐,周娇跟了他,以后擎着享福了。现在很多村民就是这么想的。
  地里的麦苗越长越好,轻风吹过,一片碧绿的麦浪在风中波动,异常惹眼。
  村民们发现,今年的麦苗长势特别好,三里五村没有能赶上他们村好的。
  有对比就有发现。
  起初,还是有人先发现,自留地里的麦苗不如集体麦苗长得好。集体麦苗不仅长势快,高出一小节,而且看上去更粗壮些,好像比自留地里种的更能抗风抗灾。
  老百姓非常关注庄稼的生长,这一发现,很快就被传得沸沸扬扬。
  有人奇怪地问:“今年的麦种是在哪儿买的,怎么这么好?”
  “在农技站买的呗,年年不都是从那里买吗?”
  “难道农技站来了新品种?”
  管着采购种子的干部愣住了。他买种子时,可没听人家说来了新品种啊?要是新品种,农技站的人应该给说声的,起码得给讲讲种地时注意什么事儿。
  有人特意拿自留地里和集体地里的麦苗做对比,发现自留地的麦苗长势跟往年一样,看不出啥区别;从队上领了麦种,再种出的麦苗却长势很好,麦苗颜色鲜绿,仔细看跟往年的麦苗有区别。
  这么说,应该是今年队上买的麦种好,是不是全县都种了新品种麦种呢?
  有人专门跑到附近村里,去看别村麦苗长势,发现别村不如自己村里好。
  村干部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做了更详细的调查。一经对比,发现确实是他们村捡到宝,竟然买到新品种麦种,会不会是农技站搞错了,卖给他们村的是新品种?
  打那,对种地有经验的老农,经常观察麦苗的长势,做对比分析。他们得出结论:确实今年的麦种不同,可能真是上面研究的新品种,不知怎么被他们捡漏买来了。
  大伙都胡乱猜测,没人知道这是谢怀谦趁夜晚给村里换了好麦种。谢怀谦任由村民猜测,反正没人知道是他做的。既然当初他背着人做好事,就没打算认下这事。
  不过,在麦子没有入仓之前,谁都不敢打包票,今年的麦子一定能大丰收。就目前来说,麦苗看着长势不错,能不能丰收还要看夏收后。
  村长对村里下了禁令,此事暂时不能外传,等麦子收获以后再说。
  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