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转运六零末 >

第58章

转运六零末-第58章

小说: 转运六零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人生不能总是顺心如意,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
  上次秋收过后,唐倩和钱卫民特意来知青点显摆过一次。恰好赶上谢怀谦他们上山玩,几人不是抓了野鸡、逮了野猪吗?
  那次村里还分肉菜吃,唐倩和钱卫民也想在村里蹭顿饭的。毕竟是肉菜,就算有点肉末总比没有强。他俩靠着家里寄来的那点票和钱,加上为数不多的工资,也不是能天天吃到肉的。
  但是,有人看唐倩不顺眼,跟她闹了矛盾,唐倩气得没吃饭就回去了。
  还是因为何莉莉不喜欢唐倩高傲的样子,见不得唐倩好,觉得她是特意来显摆自己工作好,存心让他们不舒服。
  既然唐倩怀着这种目的来,就不应该在村里吃饭。看不起他们这些务农人,干嘛还吃他们劳动所得的饭?何莉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
  因此,何莉莉刺了唐倩几句,意思就是:我们分的口粮是有定数的,你俩既然走了,口粮也不在这里,就不应该在这里吃饭。如果你俩多吃一顿,我们这个月的口粮可能就不够。
  虽然这话是实在话,可是说到大面上真不给唐倩面子,特别让唐倩难堪。
  当时唐倩气得放话:“不就是一顿饭吗,不吃就不吃!钱卫民,咱们走,回去到饭店吃好的。对了,别忘了带着咱抓的那只野鸡,回去炖炖吃。”
  钱卫民也听不得何莉莉那样说,于是两人生气走了。打那,两人就再没来过村里,更没回来显摆过。
  但是唐倩跟田文静关系不错,俩人一直有联系。有时候田文静去镇上赶集,就去找唐倩玩。她把苏珊来过村里,且谢怀谦和周娇定亲的事情都给唐倩说了。
  唐倩听了当然不高兴,主要是觉得谢怀谦“眼瞎”看不上她才不高兴。
  “我还以为谢怀谦得找个天仙,没成想找了个乡下姑娘,他眼光也不怎么样吗?”
  就算周娇长得好看,唐倩自认为她长得也不差,况且她家世比周娇好多了。谢怀谦却弃她而选择周娇,可见眼光不怎么样。
  田文静太了解唐倩,知道她耍起小性子,一般人都哄不好,脾气照周娇差远了。她猜到谢怀谦喜欢周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周娇漂亮,性格温柔,确实比唐倩讨喜。谢怀谦喜欢上周娇不稀奇。
  田文静想过:可惜她自己长得不好看,要不也不能让周娇截了胡。她认为,如果她有周娇的样貌,说不定早就得到谢怀谦的青睐。
  不过,这也就是田文静无聊时的妄想而已,一切都是虚的。
  唐倩和钱卫民进展还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谢怀谦对唐倩不假辞色,钱卫民的关怀照顾慢慢侵占了唐倩的心。
  主要是唐倩不好搞定。也是因为钱卫民的样貌跟谢怀谦差太远,唐倩还有点看不上他。但她一直接受钱卫民对她的好。所以,俩人出于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状态。
  田文静把这事给唐倩说了后,唐倩受了刺激,很快接受了钱卫民的追求,两人正式成为男女朋友关系。
  唐倩之所以会接受钱卫民,还是因为她妈陈蓉。因为陈蓉在给女儿的信中写过:让女儿找个喜欢她、照顾她的人,钱卫民挺适合她的。
  这下,陈蓉倒是如愿了,唐倩和钱卫民终于比前世更早走到一起。
  这个冬天,周家村的日子并不平静,还发生了一件让全村人侧目的事。那就是胡寡妇的事情爆出来。
  胡寡妇被人举报是“破鞋”,被镇上的革委会调查中带走。
  她被带走后,很久没有回来。胡小明和胡小芳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至于举报胡寡妇的人,除了李秋林的家人,没有第二人选。
  李秋林的腿慢慢好了,但他好几个月没法干重活,而且队长的位子也被撸了。家里的气氛沉闷了好几个月,日子不如以前好过。
  他家人(媳妇、孩子)都认为这是胡寡妇造成的,心里都恨胡寡妇。要不是因为胡寡妇,丈夫(爸)也不会摔断腿。
  李秋林家人都想着报仇呢,尤其是李秋林的两个长大的儿子,一直偷偷盯着胡寡妇,希望抓住她的把柄,让她也倒霉一回才能出气。
  某次胡寡妇偷偷跟男人亲热时,被人抓奸,又被匿名举报,这些都是李秋林的儿子偷偷策划的。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事没多久就被传遍整个镇上,甚至传到莲花镇周围的地方。因为好多别处嫁来的闺女,谁要是回娘家时,跟娘家人漏点口风,就能传出去。
  胡寡妇的脖子上挂了破鞋,被□□过几次,后来不知被关到哪里去改造。
  胡寡妇被关后,可是苦了她的两个孩子。村里的无知幼儿骂他俩是“破鞋的孩子”,比原来那声“没爹的孩子“更难听。
  因为胡寡妇不正干,她公婆见到两个孩子就来气,自然没有原来对两个孩子好。
  而胡寡妇的大嫂不同意公婆把两个孩子接到家里住。
  胡寡妇的婆婆看着俩孩子,就想起他们不要脸的娘来,但也不能看着俩孩子饿死,就偶尔过去帮俩孩子做做饭啥的。
  不过,她没打算长期帮俩孩子做饭,不然大儿媳妇肯定不愿意。
  小儿子没了,小儿媳妇还被抓了,以后他们老两口只能依靠老大家养老。胡寡妇的公婆不想因为两个孩子得罪大儿媳妇。
  胡婆婆就开始教给孙子孙女做饭,准备让他们自力更生,最好能自己照顾自己。至于以后怎么养活两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胡寡妇的婆婆也发愁:这俩孩子好歹是老二的种,怎么都得照顾着点,不能让他们饿死。可是,老大媳妇肯定不同意帮忙养活俩孩子,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当下大家伙日子都不好过,胡家大儿媳肯定不会帮胡寡妇养活俩孩子。一开始,婆婆去那边帮忙做顿饭,老大媳妇也没说什么。毕竟俩孩子小,乍没人管,日子肯定没法过,婆婆去点帮忙也行,只要不耽误家里的活就成。
  不过,时间一长,老大媳妇就不愿意了。


第73章 
  公婆跟老大家住,以后老大家可是得给公婆养老的。当然,公婆赚的工分和存下的钱,以后都得留给老大家才是。毕竟当初已经分过家,把胡老二一家分了出去。
  现在公婆继续照管老二家的孩子,老大媳妇渐渐开始多心了。
  婆婆老是往老二家跑,她会不会看俩孩子可怜,偷偷塞给俩孩子钱呢?她会不会趁家里没人,偷偷把自家的粮食拿去给老二家的孩子吃呢……
  胡老大媳妇这一想就刹不住车,总是疑神疑鬼,认为婆婆会偷着接济老二家俩孩子。打那她看婆婆去老二家,就明着给婆婆甩脸子,还明说不让婆婆再管老二家的孩子。
  “娘,我知道你心疼老二家俩孩子。可你别忘了早把老二家分出去了,按说俩孩子不归你管。你帮他们一天两天还行,要是一直帮,啥时候是个头?”老大媳妇不满地问。
  因为公婆身子骨还好,能干活还能赚工分,老大家看公婆照顾老二家的孩子,却并不想把公婆赶走。
  恰好,她公婆也是这个想法,对老二家的孩子是能帮则帮,却不想搬到老二家照顾俩孩子。因为他们还是想老的不能动了之后,靠老大家养老。她二儿子早早没了,可不就得靠老大。
  胡家公婆倒是没刻意偷着接济老二家俩孩子,比如偷偷塞钱给胡小明。但是过日子需要针头线脑,需要油盐酱醋,还有火柴、煤油啥的,这些得需要花钱买。就算胡寡妇走了,家里暂时不缺粮吃,可这些消耗品用完总得买,起码盐不能缺。
  胡寡妇存下的钱不少,有个几百块。胡小明也知道她妈偷偷把钱放到哪里,但是他并没有动用那笔钱。
  胡寡妇被带走后,胡小明带妹妹去镇上找过她。胡寡妇偷着告诉过胡小明:不让他随便动用他存下的钱。那笔钱要留着将来给他娶媳妇,还要他照顾好妹妹。
  仓促间,胡寡妇嘱咐的事情有限。她认为俩孩子都是老胡家的种,公婆肯定不能看着孙子孙女饿死,因此嘱咐胡小明:有事找爷奶。
  胡寡妇认为自己又没犯罪,顶多是作风不正,可能关一段时间,再□□教育一阵就会被放出去。只要她能出去,肯定能照顾自家孩子。她没想到这一次很久之后才能回到家。
  别看胡小明还不到十岁,心眼却不少。也许是很小没了爸爸的原因,早早就懂得人情世故。他妈不在,他就要守好家业,照顾妹妹。家里有笔钱,胡小明并没有告诉奶奶。
  胡家婆婆倒是找过胡寡妇的钱,她不知道小儿媳把钱藏到哪儿,胡乱翻腾一番,可惜没有找到,只找到块儿八毛的零钱。
  这点钱完全不够看。既然胡婆婆照顾俩孩子,没盐了,没火柴了,她就得帮着张罗,不然还能怎么办?先前胡寡妇养了几只鸡,正在下蛋,胡家婆婆拿着鸡蛋到集市上或收购站卖掉。
  胡家婆婆帮胡小明兄妹买了几次东西后,胡家大儿媳不知从哪个乱嚼舌根的老娘们那里听说了,认为婆婆帮胡小明兄妹俩买东西,是花用的婆婆的钱。婆婆跟他们住,婆婆的钱以后都要留给自家的,怎么能让胡小明兄妹占了便宜?
  为此,婆媳俩吵了一架。自此后,婆媳更是三天两头闹矛盾,都是为了胡小明兄妹。胡家大儿媳吵得闹心,不许婆婆再去照顾胡小明兄妹。
  “娘,小明和小芳不小了,你教会他们做饭,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就行了,以后你还是少往那边跑。他家出了个不要脸的娘,我可不想自家沾上坏名声。”
  “再说了,就算小明跟小芳没饭吃,还有队上呢。村里总不能不管,实在不行让他们欠着队上的粮,等他们长大再还。”
  胡家大儿媳说到这里又说:“娘,你要是实在挂着俩孩子,不如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她是看出来了,婆婆并不想跟自家闹翻。她丈夫可是老两口的依靠,公婆应该不会想不开再去老二家住,并照顾俩孩子。
  胡家婆婆到底不想彻底得罪大儿媳,老大家也有好几个孩子,都看着呢,她也不敢太偏心。这样,胡家婆婆渐渐减少了去老二家的次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以前胡寡妇在时,兄妹俩就经常帮胡寡妇烧火做饭,不过是亲自没下手做过饭。等胡寡妇被抓后,兄妹俩饥一顿饱一顿的,胡小明意识到自己必须学会做饭。家里还有粮,只要他会做饭,就饿不到自己和妹妹。
  所以,奶奶来家里教他俩做饭时,他俩都认真学。他俩到底只是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学做饭学得没有那么快,尤其是经验不足,开始做饭时经常做得半生不熟,要不就是糊了,难以入口。
  可时下粮食珍贵,俩人还得省着点粮食多吃几顿,都舍不得浪费粮食,即使自个做的饭难吃,也都勉强吃下去了。
  每天天刚擦黑,胡家兄妹就早早关上大门,顶好屋门睡觉。一是为了省灯油,二是为了防坏人。好在他们家住在街里,前后左右都有邻居,大家伙都认为胡寡妇家里穷,并没有混子来家里偷东西或捣乱。
  谢怀谦作为新上任的三队队长,自然不会放着胡小明和胡小芳不管。就算他不是队长,看在两人都是年幼的孩子的份上,也会好心管上一管。
  胡小明的爷奶不经常过来,谢怀谦却频频上门,还时不时带点东西来给他们解馋,很快就博得了兄妹俩的好感。
  “小明,我知道你现在不上学了。我觉得,如果有机会,你应该继续上学。这样吧,小学知识不难,我可以教给你俩学习,将来有机会你俩要继续上学。”
  “你俩要知道,不管到什么时候,还是有文化的人吃香。有文化的人才有机会可以找到好工作;还有机会考大学。而且上出学来,国家还给分配工作。”谢怀谦说出这番话,的确是为了俩孩子好。
  爹死娘被关,俩孩子直接无人看管,谢怀谦看到,难免觉得俩孩子可怜。胡寡妇这点罪名,在后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顶多让人不耻而已,还不到犯罪的地步。
  即便是胡寡妇有罪,俩孩子也是无辜的,如果这时没有人对俩孩子加以引导,说不定这俩孩子以后会走上什么道路。
  前世谢怀谦身为警察蜀黍,类似的事情看多了,好多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就是在青少年时期没人教导,才走上犯罪道路。
  谢怀谦并不是烂好心的人,但是看到俩孩子这种情况,还是于心不忍,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照看一下。
  胡小明并不是啥都不知道。先前她妈一直坚持让他们兄妹上学,就说过:有文化的人将来才会有出息。
  所以,在胡小明的意识里,只有上过很多学的人,将来才能在供销社里当售货员;有文化的人才能跟工厂里的工人一样干轻快活,还月月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