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如意佳婿 >

第30章

如意佳婿-第30章

小说: 如意佳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叔脸色微沉,低声道:“他们家不给个价,叫咱们这边定,摆明了就不想按照镇上的价格来买。”
  话题到这里,已经不是安氏她们能插嘴的了,妯娌几个忽然面色有些着急,却也默不作声,听着男人们的意见。
  四叔沉吟道:“咱们在镇上卖,最差也是两个鸡蛋三文钱,村长家如果连这个价都不想出,意思就是想一文钱一个?”
  三叔立马摇头:“那怎么行,咱们家自己买鸡蛋,也才一文钱两个,还要自个儿煮,那么多香料也不便宜,他们现在想用一文钱买一个,那咱们还要不要赚钱了?”
  听着儿子们讨论得面红耳赤,刘大爷这时才插嘴,无奈道:“咱们家不是不能亏一次本,明年延宁下场考试,村长家是万不能得罪的。只是这个先例不能开啊,以后村里人有点什么事,都想来找咱们,咱们也不好拒绝……”
  刘大爷的话,让众人都沉默了。
  刘青知道,既然关系到刘延宁考科举,他们就算再不甘心,也只能妥协。
  毕竟全家人缩衣减食,供刘延宁念书,好不容易他要下场考试在,只要能中个功名,刘家就算守得云开见月明,哪里舍得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给刘延宁添乱子。
  想必村长家也是拿准了这一点。
  果然,过了好半响,二叔才沉声道:“那也没办法,一文一个就一文一个罢,总不能得罪了他,以后给咱们延宁下绊子。”
  蒋氏也点头,无奈的道:“看看不能叫他们保密,咱们家卖茶叶蛋的生意,以后总归还是要做的。”
  刘青心里能理解他们的无奈和憋屈,对方地位高,甚至不用多说什么,最后蒋氏这个价格,明明遂了他们的意,他们估计还要推脱一番,要蒋氏“求着”他们同意,这就叫得了便宜还卖乖。
  但是没办法,就算对方只是个小小的村长,还算不得正式编制,那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倒是安氏有些不忿,还是忍不住道:“爹,娘,不然我回去请我爹帮帮忙?”
  蒋氏的眼神倒是一亮,险些忘了这个儿媳妇娘家的爹是里正了,里正大小也是个官吏,管着十里八村,可不是村长能比的。
  只是刘大爷摇头,“你爹跟咱们隔着两个镇,远水救不了近火,以后延宁考试,那县老爷派人来审查,还是村长说话管用。”
  眼见着刘家人商议了半日,也无可奈何,只能主动送上去被占便宜,刘青心里也着急,这会儿倒是灵光一闪,连忙道:“爷,那咱们也不一定非要收钱啊,咱们家缺鸡蛋,叫他们两个鸡蛋换咱们家的一个茶叶蛋,然后煮茶叶的鸡蛋由他们自己出,也就是说他们三个鸡蛋算一个茶叶蛋。这样的话,咱们家也算是净赚一文钱,还不算太亏。而村长家不用出一文钱,他们应该也不会不同意。”
  刘青想出来的这个法子,倒是让众人眼睛一亮,李氏也反应过来,忙道:“主要是咱们家的茶叶蛋还要去镇上卖,村里离镇子近,不少镇上的人都认识咱们。买卖最讲究诚信,要是他们知道咱们茶叶蛋卖给村长家只一文钱,以后怎么想咱们?所以价格这个,咱们是真的不能变,但村长又是自家人,也不好收太高的价钱,所以让他们用鸡蛋换,想来村长应该也能理解的。”
  李氏这番话,是把他们的借口都想好了,刘大爷当场拍大腿点头:“行,就这么换,老婆子,你带老大家的,去村长家走一趟罢。”
  蒋氏和李氏去了两刻钟不到,两人都满带笑容的回来了,可见谈得很不错。蒋氏一只脚刚迈进门槛,便迫不及待的道:“村长答应了,他媳妇还一个劲的说咱们厚道,说以后还有谁家办喜事,她肯定推荐咱们家的茶叶蛋。”
  刘大爷点头,彻底放下心来,脸上便露了一丝笑意,“只要有钱赚,赚多赚少,倒都无所谓。”
  又解决了家里一大难题的刘青,也不上前邀功,她做这么多,也只是想替原主和李氏多做点什么,自己都没想过要回报。再说她真心待人,刘家人也不是麻木不仁之辈,她所做的事,就算不提,大家也会记在心里。
  刘青跟在李氏身后进了房间,语气轻快的道:“娘,大哥的衣裳你不是做好了一件吗,拿给我先绣个花上去呗。”
  李氏正小心翼翼的叠着新做好衣裳,生怕哪里折了皱了,显得不好看。听到刘青的话,不由抬头,诧异的看了刘青一眼:“你还真想绣?”
  “我说话当然算话,娘可不能临时反悔。”
  “我不是反悔,只是这料子这般好,万一你不小心……”
  李氏的话还没说完,刘青便不满的抗议道:“师傅都夸我有悟性,绣得好了,再说绣竹子我都练了大半个月,熟能生巧,已经绣得很好看了,不会糟蹋这件衣裳的。”
  “自个儿夸自己,也不害臊。”李氏嗔了刘青一眼,也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她现在有些为难,女儿这么懂事,又热情高涨,她当然不好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只是儿子这衣裳的料子的确不一般,婆婆是想着延宁明年下场还能穿的,还特意叫她做大了一寸,这要是被女儿糟蹋了,婆婆肯定饶不了她。
  刘青也知道李氏的为难,原本这衣裳都做好了,绣不绣花,还真无所谓。
  只是刘青想着,自己穿越过来这么长时间,刷了刘家大部分人的好感度,偏偏亲哥这个最该好好刷好感度的人,反而不在家里,一年都见不到几面。
  刘延宁这还是在江州,已经算离得近了,倘若他真像刘家人期待的那么给力,走出大山估计也就这两年的事了。
  可刘延宁一个没有背景,又一穷二白的书生,就算他真的考中了状元,入了官场,熬资历少说也要熬个几年十几年的,才能出头,那个时候再提他们这些鸡犬跟着升天的事。
  也就是说,万一太走运,她能跟亲哥刷好感值的时间,就所剩不多了。
  可比起刘家其他人,这个亲哥明显看起来更有前途,金大腿更粗壮,说不定以后就靠着这个亲哥带她装逼带她飞了。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都不是什么发家致富奔小康,要把原主和亲哥之间的裂痕补回来,那比她做什么都有意义。
  至于原主和亲哥之间的裂痕,刘青这么些日子也仔细琢磨过,可能主要问题还出在原身身上。
  刘延宁虽然不常回家,但是看起来还是很关心妹妹的,至少没像蒋氏他们之初一样,把母亲和妹妹当成自己的拖累,刘青相信他该尽的责任,肯定是会尽的。
  只是怎么说,这个人太面面俱到,对刘大爷和蒋氏也孝顺,对李氏也关心有加,相较之下,对这个妹妹的关爱,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可能小姑娘本来就敏感自卑,或许还听人说了什么,真以为哥哥把自己当拖油瓶,也认为自己是拖油瓶,就不敢跟刘延宁靠近,长此以往,兄妹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就疏离起来了。
  再说刘延宁,常年不在家,终然是偶尔回家一趟,听说也是当天回隔天走,在家待得最久的就是新年了。可是从刘延宁上次回家,刘家客人跟着络绎不绝的情况来看,就算是过年在家待的时间长,刘延宁估计也很难找到跟妹妹单独相处的机会——尤其是在对方极度不配合的前提下,所以刘延宁纵然有心,可找不到相处的机会,也没办法了解妹妹的心思,更别提解开她心结。
  刘青之所以说刘延宁是有心的,还是从刘延宁上次回家看出来的,且不提他先斩后奏,直接替自己请了大夫过来,就说他那天在家里待了三五天,便知道他是做过准备的,估计刘延宁也知道,现在再不同妹妹改善关系,他以后参加科举了,估计就更没时间了。
  是的,现在主动要打好关系的人,其实是刘延宁而不是刘青。
  刘青只是不想浪费刘延宁这份心,两个人都有心思的时候,关系才能慢慢拉近。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就算刘延宁现在主动示好,倘若一直得不到回应,纵然再关心这个妹妹,也只能把这份心意深藏心底。
  因此刘青想着,她因为距离原因,没办法主动刷好感值,至少可以给刘延宁一点回应,让他知道,这个妹妹心底对他这个哥哥也是仰慕的,与其他兄妹之间并无不同。
  给刘延宁衣裳上绣点花,若能看得出她手艺青涩就最好不过了。
  有什么比认真做的东西,更能表达自己心意的呢?
  李氏到底还是疼女儿的,在刘青左缠右磨,最后又把自己新绣的荷包秀给李氏看,李氏总算松口了,把新做好的衣裳给了刘青去折腾。
  

第三十八章
  李氏手脚麻利,赶在下一次集会之前,把给刘延宁做的两件衣裳都做好了。
  而刘青的速度,比李氏还要快些,刘青现在只学会了绣竹子,也没为难自己在亲哥的衣裳上绣大片的竹林,她只在袖子和胸口处简单的点缀了下,不仅看起来简约大方,也不会耽误时间。
  于是李氏衣裳做好的第二天,刘青的绣花也完成了,李氏用过午饭后,便捧着两身衣裳去找蒋氏。
  一听到给大孙子的新衣裳做好了,蒋氏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接过衣裳摊开仔细瞧了,看着那细密整齐的针脚,简单大方的剪裁,蒋氏满意的点头:“还算不错。”
  “娘也是谦虚,这针脚剪裁何止是不错,大嫂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安氏凑过来凑趣,目光瞥到袖口处的花纹,笑道,“这花是青青绣的吧?她才跟着大花娘学多久,绣得可真好看!咱们延宁穿上这衣裳,只怕那些富家公子也要给比下去了。”
  蒋氏粗粝的拇指放到绣花处,轻轻摩挲着,对于安氏的恭维,心里自然受用。孙子一身书生气,就像戏文里唱的那般玉树临风,不似他们庄稼人能养出来的孩子。
  孙女儿也聪明伶俐,这段日子养得好,五官也长开了,果真继承了她娘的好样貌,不过到底是他们刘家的种,没学了李氏那套小家子气,比她那个娘大方爽利多了,整个落水村,见了她这双出色的孙子孙女的,哪个不羡慕她好福气?
  孙女儿如今又学得一手好女红,这般人品才貌,等大孙子以后考上功名,他的亲妹子,何愁说不到好人家?
  蒋氏只要一想到日后孙子当了大官,孙女又嫁进官宦之家,当了威风的少奶奶,心里的得意与自豪就压抑不住,真到那一日,她这个奶奶不也跟着享福,倍受尊敬?
  因此安氏这番恭维,还真夸到蒋氏心坎上了,她仿佛已经见到了富贵繁华的未来,眼底的笑意遮都遮不住。
  李氏抿了抿唇,她现在还没想那么深远,只惦记着这衣裳,婆婆他们什么时候托人送去城里,天气一天天转凉,她实在怕儿子没衣裳穿,冻着了。
  听到李氏的问题,蒋氏收起那些不着边际的心思,叹了口气道:“我托大牙去问过,咱们村里,附近的村子,最近好像都没有要进城的,只能再等等了。”
  李氏当然清楚,他们落水村进城去,想要一天来回,那至少得起早贪黑,天没亮就起来赶路,即便是紧赶慢赶,也要深夜才回家,委实太过奔波。
  因此,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大家伙等闲是不大进城的。索性他们镇上集会也大,要买什么都方便,也不必眼巴巴的等进城。
  李氏心里也知道,等这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进城去,运气好可能一两个月能等到,倘若运气不好,那就要等到腊月里,有乡亲去城里置办年货的时候了。
  可真要等到那个时候,那她的衣裳不是白做了,儿子根本穿不上啊!想到这里,李氏便有些着急,连忙道:“娘,这衣裳可是正好做给延宁现在穿的,等天气再冷,就怕他没衣裳了。倘若最近实在没乡亲进城,不如我下次去镇上打听打听,或者请送信的人帮忙把衣裳送过去?索性多出两文钱便是……”
  “不是钱的问题。”蒋氏摆摆手,道,“你不记得上回延宁信里说的吗?延宁说手上有些宽裕,去街上给咱们买了些东西,想托人送回来。这要是请不熟的人帮忙,万一把东西送丢了怎么办?”
  刘延宁没在信里直接说送钱回来,就是怕蒋氏他们不肯要,这才借口说给他们买了礼物。
  不过刘家人也知道刘延宁的性子,他眼巴巴托人送回来的东西,就算不是贵重物品,那至少也是稀罕的,要是随便叫个人跑腿,对方见财起意,霸占了他们的东西,那便是无妄之灾了。
  因此蒋氏和刘大爷决定,至少要托个人信得过的人进城。
  李氏嘴巴蠕动了下,欲言又止,但是对儿子的关心战胜了对婆婆的畏惧,最后还是忍不住道:“娘,这样等下去也不是法子,实在不行,先托人把衣裳送过去,延宁的东西,等有乡亲去城里,再请他们帮个忙也行……”
  因为事关孙子,蒋氏倒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