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如意佳婿 >

第161章

如意佳婿-第161章

小说: 如意佳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刘延宁高中状元是“一朝成名天下知”,那江景行现在就是“众望所归”,他本来就是京城有名的贵公子,许多贵妇眼里的最佳女婿人选,江景行成了探花,人们第一反应是“原来是他,我见过的!”
  而不是一脸懵逼的求科普——“江探花是何许人?”
  江景行和刘青订了亲,虽然两家没有敲锣打鼓的宣扬,但是也没藏着掖着,与侯府来往密切的女眷都不是第一次在府上看到刘青了,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两家的关系。
  于是托江景行的福,三年前刘青作为状元郎的亲妹妹,还鲜为人知,现在反而以新科探花未婚妻的身份火了。
  状元的妹妹兼探花的未婚妻,这个身份确实很罕见,放在上辈子,刘青绝对是让考生们疯狂转发的活体锦鲤,不过到了这里嘛,她也就只能让人看看稀奇,然后当面感叹一句这是她生来的福气,也就罢了,真正被称为佳话流传下去的则是状元和探花要成为郎舅的关系,并没有刘青太多事儿。
  不过,广大待字闺中的少女们,听说这段佳话还是比较羡慕刘青的,尤其是在知道新科探花结束科举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马不停蹄的准备迎娶未婚妻进门,这在不谙世事的少女看来,绝对算得上情深意重了。
  事实上江景行的迫不及待,把刘家人也惊讶到了,他刚高中探花,这两个月里应酬想必少不了,一个月后也要去翰林院当值,从书生踏入官场,总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因此刘家人觉得婚期往后延也正常,就像刘延宁当初高中状元,也是将将到了年底,他们家才准备好把席氏迎进门。
  老家刘大爷他们得到信时,婚事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了,刘大爷他们还没来得及为未来孙女婿是探花郎的事感到欣喜,立马收拾行李,马不停蹄的往京里赶,这才没有错过婚礼。
  刘家人虽然惊讶,甚至有点手忙脚乱,但是谁也没有拒绝侯府要就近举办婚礼的提议。
  江景行高中探花,尤其是他和刘青定亲被很多人打听出来了以后,来刘家拜访的客人就越发多了,大多数是叫原本就和李氏或是席氏交好的女眷引荐,毕竟交际圈摆在那里,李氏她们也不好拒绝。
  相熟的不熟的聚在一起,说的话题倒是一成不变,以前大家说刘延宁,现在的话题则是江景行。贵族子弟参加科举的并不少,和江景行交好的曹声扬就和他一同参加了殿试,获进士出身,前几日在馆选中也名列前茅,已经被选入翰林院,以曹声扬这样的成绩,在贵族子弟中已经算难得的青年才俊了,可想而知江景行有多出类拔萃。
  本来在殿试中能够名列前茅的,大多要年长一些,上届科举中出了个弱冠之年的状元,已经够叫人侧目了,不过寒门学子因为出身原因,唯有寒窗苦读才有出头之日,他们足够刻苦勤奋,也常有人飞上鳌头。
  相比之下,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就不用这般拼命,他们生来就有绝对的优势和资源,甚至不一定要通过科举,靠着祖荫入朝为官,未必没有位极人臣的一天。像江景行这样出身好的探花郎,简直是凤毛麟角,历来都是尚公主的种子型选手,皇帝都不一定舍得错过这样优秀的女婿人选。
  尽管侯府并未隐瞒江景行早已定亲一事,依然挡不住人传这样的闲话,这是皇权至上的时代,真要让公主娘娘相中了,有未婚妻算什么,就算成亲了都能叫夫妻和离。京里流传的话题,李氏出门走动,也难免听到些内容。
  刘家这样的出身,也就刚刚脱离普通老百姓的行列,和李氏来往的也不是什么世家贵族,都是半桶水的人家,听见尚公主就激动了,人家是天之骄女,真要成了公主驸马,那岂不是一步登天了?
  李氏听在耳里,心里就有点惴惴的,所以侯府那边透露了想要尽快办婚事的意思,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就应了,江景行高中探花的喜气还没散去,现在又双喜临门,刘家上下也是喜气洋洋,包括匆忙赶路的刘大爷他们,虽然忙乱了一点,却也是心甘情愿。
  刘大爷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孙女出嫁的前两天赶到了京里。这要是刘青嫁个家世普通的,刘大爷他们都未必会赶过来,倒不是不重视,毕竟路途遥远,他们来回一趟,至少要四五十天,家里头事情还挺多的。
  不过刘青现在是嫁进高门,别说刘大爷和蒋氏身子骨还健朗,就是行动不便,抬也要抬到成亲现场去的。孙女有大出息,他们做爷奶的怎么能缺席这样重要的场合!
  一眨眼就到了出嫁的日子,刘青觉得这时间就像坐上了火箭似的,不仅是因为快,还有点不可思议,跨出这道门,她将要走上一段新的旅程,未知,忐忑,期待,也不乏恐惧,各种情绪交织在了一起。
  这一天,刘青就像个提线木偶,一举一动都由喜娘和嬷嬷摆弄着。
  就像刘青猜测的那样,教养嬷嬷要随她一块出嫁了,沈嬷嬷在他们家住了快两年,对刘青也算是尽心尽力,不仅教她规矩,还帮她调/教身边的丫鬟,刘青猜这些都是二太太请她来原因。只是在备嫁的这段时间,沈嬷嬷也帮忙操持了很多事,让刘青开始怀疑另一个可能,或许不仅是教她规矩这么简单,等她出嫁了,说不定还要在她身边当个管事嬷嬷。
  这样的安排刘青倒不排斥,她身边没有可靠的老人,去了侯府还得重新安排,倒不如沈嬷嬷来得放心,毕竟她们相处了快两年。而且沈嬷嬷是宫里娘娘赐下来的人,就算是侯府根基颇深的下人,也不能不给她几分脸面。
  至于她私底下是江淑妃的人,还是老夫人那儿的人,或者是听命于她未来婆婆二太太,刘青倒不太关心,只要对她没有恶意就好了。
  对沈嬷嬷放心的人不仅是刘青,有她帮衬着,李氏也能放心的看着一身嫁衣的闺女开始掉眼泪,尤其是新郎过来,看着儿子要把闺女背出门的时候,李氏都快哭背过去了,刘青也下意识抓着门框,不过最后还是被她哥背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沉迷追更,对不起大家,我有罪(シ_ _)シ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娘出了门, 特意来参加婚礼的席夫人才有空和女儿说几句体几话,她先是感慨了刘青丰厚的嫁妆,十里红妆, 连身为亲家的她都咂舌了,“女婿才当官三年, 他们就攒下这么丰厚的家底了。”
  席氏笑了笑,心想她娘还不知道小姑子的私房钱有多厚,她也是近来才知道,小姑子不仅拿家里的红利,侯府那里还有她的红利, 可以说整个家里,最有钱的就是她小姑子了。
  不过她嫂子还在这儿,席氏就没有跟她娘说这个,只是委婉的道,“也不全是自家添的, 侯府给的聘礼就多,师傅私底下还给了相公一千两,就怕委屈青青呢。”
  “三爷?”席夫人惊讶,“你们成亲那会儿,也没听说三爷有什么表示。”
  席氏知道她娘的不虞, 毕竟相公才是师傅正经的弟子,他没道理对小姑子好过相公,席氏解释道,“听相公说, 师傅原是要认青青当干女儿的,只是没想到二少这么中意青青。”
  对于刘青和江景行的婚事,席夫人到现在还有些惊疑,他们家都攀不上侯府的高枝,要不是和刘家结了亲,就凭她和世子夫人的远亲关系,现在还当不起侯府的座上客,女儿这小姑子也不知道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现在提到这个话题,席夫人不由又感慨了刘青的好运气。
  几年相处下来,席氏对刘青倒是爱屋及乌。先前他们家还担心相公被寡母拉扯到,还有个相依为命的亲妹妹,就怕他们感情太深厚,她进门后反而不好做人,直到在侯府亲眼见过,看得出她们不是刻薄之辈,父母才终于同意这门亲事。
  不过席氏如今却非常庆幸相公有这么个感情深厚的妹妹,因为小姑子非但不像她担心的那般胡搅蛮缠,反而处处帮衬着她,她刚进门时因为习性不同,和婆婆妯娌她们偶尔有些摩擦,全靠小姑子在中间调和,她才慢慢融入了大家。
  所以,席氏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不仅嫁给了丈夫这样人人称颂的好男人,就连小姑子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人。
  “我倒觉得二少会中意青青一点都不奇怪,他们也算是一块长大的,青青性子有多好,二少是再清楚不过了。”
  “你这个嫂子也很好。”席家大少奶奶打趣道,“每次过来,尽听你夸你们家小姑子了,真该叫你婆家的人也过来听听。”
  “大嫂有所不知,青青是真的帮了我许多。”当着娘家人的面,席氏倒也不掩饰,“嫁进来几年无所出,我是真的愧疚难安,前阵子听了娘的话,想要为相公挑几房好生养的姨娘,却不想相公也不愿纳妾,还宽慰了我,叫我不必着急……”
  席夫人脸色一喜,连忙问:“女婿真的不怪你?”
  自从最小的女儿也出家,虽然刘家看着不显,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好,席夫人也觉得万事大吉了,唯一牵挂的就是小女儿这肚子一直没个消息。
  席夫人完全是土著思想,自己闺女生不出孩子,肯定不能看着女婿家绝后,纳妾势在必行,而且比起让闺女婆家来张罗这事,还不如他们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前阵子,席夫人就找机会说服了席氏,叫她挑几个听话好拿捏的,日后生了儿子就养到自个儿名下,也不怕这些个姨娘起幺蛾子了。只是席氏说这事不能她一个人做主,要回去同婆家商量。
  席夫人想着,刘家人厚道,才没有先提纳妾的事,现在他们提出来,傻子才不乐意呢,因此也不在意,先帮闺女张罗着,挑了几个貌美的丫鬟。她想女婿仪表堂堂,还有人给他取了个“玉面状元郎”的外号,读书人又大多性情风流,这纳妾也不能挑那些太过普通的。选容貌秀丽的丫鬟正好,卖身契都捏在手上,她们就是真生了儿子也不敢抖起来。
  只是席夫人准备得很好,却迟迟没得到席氏的回音,今儿外边人多口杂,她还要找席氏单独聊聊,也是打算问她这事商量得如何了。
  “可是你们成亲都快三年了,就这么干耗着也不是办法啊……女婿不怪你,那其他人呢?”席夫人还是希望按原计划进行的。她觉得女婿这么说都是为了安抚她闺女,当然他对闺女的这份情谊也算难能可贵了,可是哪个男人心里不想要多子多孙,贤妻美妾环绕左右呢?
  而且,女婿能谅解闺女,也不代表他家里人都能谅解,与其日后一家人互相怨怼,还不如现在叫闺女先退一步,贤良大度,也能弥补些她不能生孩子的不足,赢得婆家的好感,同时也全了女婿对她的这份情义。
  席氏也能理解她娘的考量,就连她自己都没奢望真的叫相公不纳妾,可是相公他既然承诺了,她就应该给于信任,而不是自私的选择对她更有利的做法,那样才是真正枉费了相公的用心。
  而且,在席氏心底,她也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她的相公。
  “请母亲放心,我相信相公他并不是嘴上说说,昨日祖父他们赶来,刚问起子嗣问题,相公就先帮女儿揽下来了……”席氏脸色微微发烫,以往只知道相公在给老家的书信里略表了态,但是她没真正看到相公的信是怎么写的,而且白纸黑字,哪有从相公嘴里说出来的叫人感动呢?
  女儿说到关键处反而吞吐起来了,席夫人急得坐直了身子,追问道:“女婿具体怎么说的?”
  “相公说没有消息不能怪我一个人,他平日里……也没太多时间陪我,况且大夫看过也没说我不能生。我们现在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他们老家那儿……到了三四十岁才生孩子的也不是没有……”席氏既感动又羞耻的把刘延宁的话复述了一遍,“相公还笑着说,‘连青青都笑话我,年轻体壮的时候急着纳妾,哪里是为了子嗣,分明就是为喜好美色扯的遮羞布。想来她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总不能让妹妹都看扁我’……”
  席夫人听完这番话,顿时陷入了沉思。席氏大嫂结合前因后果,分析道:“听妹夫这话的意思,想来他们家也有过这个念头,反而是叫你小姑子给劝住了?”
  席氏点头,“妹妹在相公和婆婆,甚至是祖父他们那里,说话都有些分量。”
  “真没想到你们姑嫂能处得这么好。”席氏大嫂是真羡慕了,难怪小姑子对刘姑娘这般“掏心掏肺”。
  她自己有大姑子和小姑子,娘家也有嫂子和弟媳,早些年还没出嫁的时候,跟娘家大嫂多少是有些摩擦的,她大小姑子倒是挺不错的人,不在婆婆和丈夫面前搬弄她的是非,她就很满足了。但是她们再好,婆婆要给她丈夫纳妾的时候,大小姑子也只有站兄弟的份,还从来没有为了她劝解婆婆改变主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