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如意佳婿 >

第121章

如意佳婿-第121章

小说: 如意佳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青的欲言又止被江景行看在眼里,他也没说什么,继续把桌子上几盘点心都拨到刘青跟前,然后刘延宁和他师傅说完话一转头,就看到好友专注的看着他妹妹在吃东西,脸上还露出了可疑(?)的笑容。
  不知道好友这个笑容来自于投喂后的满足,刘延宁心里却再一次警铃大作,他还是大意了!
  景行虽然见多识广,举止有度,可不代表他家中的姐妹像自家妹妹这般可爱有趣!
  谨防小伙伴和他抢妹妹,刘延宁已经第n次下决心要注意隔绝他们的接触,当然也是第n次失败。
  从落水村回来的刘青,接下来的日子,便全都泡在江先生院子里,江先生也不嫌弃她资质愚钝,一副要把她培养成大家闺秀的架势,琴棋书画什么都教。
  江景行的好基友回京了,他便和刘延宁同行,每日也进出江先生的院子好几回。
  因此,刘延宁非但没隔开两个人的接触,反而眼睁睁看着江景行和他宝贝妹妹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刘青现在的日子,完全遵守着两点一线,过得比上辈子还要苦逼。
  上学的时候最起码有周末和课外时间,偶尔还能约同学一起去放个风,刘青经常和同学一起上学,路上买点小吃,或者逛一逛小店,也还算惬意。
  现在就不一样了,就算他们现在住城里,可除开过节的日子街上热闹好玩一阵,大多数时候也没甚可逛的,况且刘青现在还一穷二白,辛辛苦苦攒了半年的私房钱,她这次全都贡献出去了,兜里比脸还干净,真逛了街看到喜欢的买不起,反倒徒增烦恼。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她师傅每天叫了人接送她,轿子里还有小丫头陪她说话儿,上学的途中,刘青便被看得死死的,想出去放风也没有这个机会。
  就这么安生的过了一个多月。
  天已经转凉了,秋高气爽的时节,刘青换上了她娘新做的衣裳。
  刘青吃得好,家里吃完,到了她师傅那里又有人投喂,身量长得极快,不仅纵向发展了,横向也慢慢开始发育,胸口鼓了个小馒头,往常能穿的衣裳,现在穿着就有点紧绷了。
  不过刘青春季刚裁了两身衣裳,这才半年过去,还是暂新的,精打细算的李氏便想着把旧衣裳改一改,还能穿两年。
  毕竟家里头现在正艰难着,山上花钱如流水,生意忙到现在还只出不进,她要是给延宁扯新衣裳还好,到底是有功名的人了,要穿得体面一些,但她要是这个当口给青青扯新衣裳,恐怕不用等几个妯娌发作,就是公公婆婆都能把她骂死。
  然而李氏那头主意刚定,送了一批胰子进城的公公,就当着婆婆和小叔们的面提点她,叫她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委屈谁也不能委屈孩子,要不是女儿不喜欢,公公估计还要摸几个板子去给她买花戴!
  总归是为自己孩子好,公婆发了话,李氏便也放了胆,给儿女一人做了两身新衣裳,正好换洗也可以穿。
  刘青跟在她娘旁边凑热闹,新衣裳做好就赶紧上身了,女人不管到了哪个年纪,哪个朝代,对新衣服都是没有抵抗力的。
  更何况她现在唯一的消遣,也就是看她娘一针一针的给她缝新衣裳了。
  在刘青的新衣裳下第一次水的时候,他们家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张家的铺面已经修整完毕,择日便能开张。
  铺子开张的时候,正是刘家人最忙碌的时候,因此他们并没有特意进城,能搬得动的手工皂都被他们陆陆续续搬到刘青他们现在住的小院子了,庞大的数量,支撑几个月是没问题的,刘家人便安心在自家山上伺候刚种上的茶籽树。
  刘青还是很关心这桩生意的,但她一个小姑娘,谁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出去,刘青缠了几日,才叫她哥答应开张当天偷偷带她去看一眼。
  兄妹俩已经不在家吃饭了。刘青成天见的泡在江先生院子里,有时候她师傅没空理她,她自己练琴写字,也足以打发时间,江先生索性连饭也留了,刘青不用来回奔波,刘延宁也下了学也直接来他这儿,省时省力。
  只等到晚上,兄妹俩再一块儿回家。
  刘青一开始还以为李氏他们不会接受,哪里知道,连进城来的刘大爷听了都非常淡定,只是忙不迭把给他们准备的口粮,统统换成了细粮送到江先生家,往后再进城,蒋氏便不再准备那些蔬菜,而是费力寻来的一些瓜果荤食。
  看来有了师徒之名,刘家对江先生的恩惠,也不再像以前那般诚惶诚恐了。
  刘青说服了亲哥瞒着他们娘,只要他们中午不回家给李氏撞见,就能瞒天过海。不过在江先生面前,他们是没胆子搞这种花样的,因此用过饭后,刘延宁便非常诚实的请示师傅。
  “师傅,胰子铺今儿开张,因家中长辈繁忙,无法亲自到场,徒儿想趁着午休,带妹妹去瞧上一眼,也好叫家人安心。”
  刘延宁在家帮他妹妹背锅背习惯了,一开口就把事情兜自己身上,然而他忘了对面的是他师傅而不是他家里的长辈,家里长辈事事以他为先,只要他开口顶在前面,便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而他师傅虽为人淡雅,对他这个弟子却多严苛,堪称是严师,反倒对他妹妹纵容许多。
  果然刘延宁的话刚出口,江远辰就皱了下眉,放下茶杯,淡淡的道:“铺子开张与你何干?来年便是乡试,江南人才济济,你虽才思敏捷,到底年岁尚浅,阅历不足,未有必中的把握,更不可被这些俗事所扰。”
  江远辰的语气虽然不重,但他素来就是云淡风轻的人,这会儿板着脸说这么长一段话,已经是警告了。
  刘延宁一时也不敢再多说,点头应是:“徒儿谢师傅教诲。”
  江远辰看他受教的样子,脸色也缓和了些,点头道:“不过你关心家中事,也是人之常情,为师待会儿派人去瞧瞧。”
  刘青没想到会连累她哥被师傅教训,心里很不好受,此时见气氛缓和下来了,才开口帮她哥解释:“师傅,哥哥是为了陪我……”
  江远辰淡淡的目光扫过来,也不惊讶,“早料到是你这丫头串掇的。你哥如今正值关键时刻,往后不许再这么胡闹了。”
  刘青心想既然猜到她哥是受她牵连,那您老人家刚刚还说的那么严肃,差点把她都吓一跳。
  不过听她师傅的语气,也不生气了,刘青便大着胆子问:“那这一次呢,我可以自个儿去瞧吗?”
  “我陪青青一起去吧。”一直没说话的江景行,这时挺身而出了,“这生意好歹和我也有些关系,我也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本来就警觉的刘延宁,再看江景行的热心,就像是看给鸡拜年的黄鼠狼,怎么都不对劲,连忙开口道:“不劳烦景……”
  话还没说完,江远辰倒是若有所思的打量了侄子一眼,又看了看刘青,“这么想去看热闹?”
  刘青这回和她哥没有半分默契,径直点头:“师傅让我去吧,我肯定不给江大哥添麻烦。”
  “那就去吧,最多半个时辰后回来。”江远辰拍板决定了,还淡淡的瞥了眼神色复杂的刘延宁一眼,提醒道,“要静心,这点小事就扰了你的心神,往后上了考场如何是好?”
  “徒儿受教了。”刘延宁这一声应的有点憋屈,又不能和师傅解释自己心情复杂是因为他侄子对妹妹虎视眈眈。
  毕竟好友那般的人才,眼光也是高的,他们这儿最优秀的闺秀都瞧不上,自家妹妹自家觉得好,那也掩饰不了她就是个没长开的小丫头的事实,说景行对他妹妹有心思,他都觉得像天方夜谭。
  况且他自己也不相信景行对妹妹有了心思,顶多就是感兴趣,逗一逗,可他要是因为妹妹跟好友亲近,不跟自己亲近,就大动作隔开他们,那也太小家子气了。
  于是想了很多的刘延宁只能自己憋着气,看着他妹妹亲亲热热的跟在她江大哥身后出门去了。
  刘青跟着江景行出门,也不是他们单独两个人,江景行有书童和小厮跟着,她师傅也让了小丫鬟银柳陪着刘青。
  他们也没有坐车,刘青到了这个交通基本靠腿的年代,一个小时以内的行程对她来说都不叫距离了,况且这年代又没有扩建一说,县城能有多大?
  十来分钟就走到了。
  店铺是在上午开张,等刘青他们吃完午饭过来,热闹劲已经过去了,店里的掌柜认得刘青,前些日子就是他送消息去的,刘大爷他们送货进城,进仓库也要经掌柜的手,因此远远的瞧见刘青他们,掌柜便迎了过去:“江公子,刘姑娘。”
  开张第一天,还瞧不出生意如何,不过据掌柜的说,上午很是热闹过一回,有些知道这是张家开的铺子,都来凑热闹了,掌柜的细细说着,又给刘青和江景行看了账本,他知道这两位都是小东家,也就不必避嫌。
  刘青就是过来看热闹的,店铺顺利开张,她就放心多了,最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跨了出去,以后就简单了。
  江景行倒好像对铺子更感兴趣,拉着掌柜的讨论了好一会儿生意经,刘青虽然奇怪他一个贵公子怎么对这个感兴趣,而且师傅对她哥严厉成那样,对侄子考科举的事却半点不上心,不过刘青还是什么都没问,耐心在一旁等他们聊完。
  一直到半个月后,隔壁金氏来刘青家串门,跟李氏分享了个八卦,刘青他们才知道,自家做的胰子居然那么受欢迎。
  金氏许久不来串门,倒不是生疏了,以前刘延宁身上没有功名,他们都能那般帮助刘家,如今刘延宁成了秀才,两家关系只会更亲近。
  这一阵,金氏都在忙着给高梅相看人家,等一切都忙妥了,才喜气洋洋的来隔壁找李氏。
  “我们家梅子定亲了,是隔壁县刚出孝的秀才,年纪有点大了,他爹娘催得紧,说最好是年底就完婚。你说这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送嫁啊!”
  金氏虽然嘴上抱怨,满脸的笑容却遮不住她对这桩婚事的满意,他们自家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孩子他爹就是个账房,儿子虽有学问却没考上功名,女儿能嫁给秀才,真真是祖上积德。
  要不是秀才公守孝耽搁了,这门亲事还真轮不到他们家!
  李氏也知道金氏的心思,顺着她的话捧道:“梅子是个好姑娘,以后就是秀才娘子了,真真是大喜事。”
  金氏终于绷不住笑了,“是啊,订了亲就是喜事,纵然日子赶了些,可姑娘家就这么一遭,少不得好好替她张罗。”
  李氏附和道:“也就忙这一阵,等梅子出嫁了,婶子就享孙子福吧。”
  “侄媳妇还年轻,不着急享孙子福。”金氏拍了拍李氏的手背,才压低声音问,“我这次过来,也是有求于侄媳妇。给梅子置办嫁妆委实赶了些,好东西现在轮不上,只能寻几件体面的镇一镇。听说最近很受欢迎的那个花胰子铺的掌柜,跟侄媳妇家有些关系,不知道能不能便宜些?”
  李氏闻言诧异道:“那种胰子差一些的都要一两银子一块,也就使个一两年,婶子买这个当梅子的嫁妆,会不会有些不实用?”
  “这你就不懂了。”金氏解释道,“前儿城东一户人家娶亲,咱们隔壁有人去吃酒,新娘晒嫁妆的时候,花胰子就摆在最上边,那可是真金白银啊,小小一盒就要一两银子,不说胰子多好看,盒子精巧的都可以当首饰盒使了,看的一群年轻媳妇们羡慕不已。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这个。”
  李氏见她主意已定,也就没有再劝,怎么说也是照顾自家的生意,问道:“改明儿公婆也过来了,我请他们帮婶子打听打听,婶子要几盒?”
  “那要看价格。”金氏犹豫道,“最多两盒,如果不能便宜,就买一盒便是了。”
  李氏心里有数,点头道:“婶子帮了我们这么多,这一回侄媳妇保证帮你办下来。”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刘大爷他们再进城,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了,手工皂差不多都做完了,山上新栽的茶籽树,能存活的差不多也都存活了,绷了几个月,刘家人刚歇口气,又有信送到家里,是铺子的掌柜请他们去看这几个月的账本,顺便商量些事。
  听到跟生意有关的事,刘大爷可坐不住,收到信立刻决定,老两口第二天就带二儿子和两个大孙子进城,其他人留在家里照看着。
  其实谈正事,有刘大爷和刘二叔就够了,蒋氏和刘延林刘延根进城是顺路,蒋氏准备带了两个年纪大了的孙子去扯布做衣裳,快到农闲时节了,到时候要相看孙媳妇,大小伙子得穿体面些。
  买地虽然掏光了整个家底,还欠了不少外债,但是张家那边善解人意,铺子刚满一个月,稍有盈利,就把账结了送了银钱给他们,刘家得了钱,第一件事自是把外债先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