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大千风水师 >

第175章

大千风水师-第175章

小说: 大千风水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涛出言安慰:“郑大人无需如此,时代的脚步不会停歇,历史规律也会做出选择。我们无需想的太多,坚持你的理想,纵然一时间失意,你的功绩定然也会被后世所铭记”。

  听到洪涛的话,郑和点点头:“嗯,或许吧!其实,我的生死倒不算什么,只要大明帝国的航海事业,由此而兴起,我郑和死而无憾。

  奈何那些官吏的眼中,只有所谓的经济利益,民生之责,却无法看到数百年后的辉煌大世。倘若将来中华海防萎缩,必然要被外族所欺凌,情何以堪呀,唉!”。

  洪涛也没想到郑和所担心的,居然乃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从这一点来说,此人并非是盲目的航海冒险者,而是隐藏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洪涛觉得,他今天算是重新认识了这个伟大的航海家。他喜爱冒险的背后,居然还暗含着如此之多的心思。不过,他还是决定要开导一番此人。

  只听洪涛言道:“其实,他们也没有错,民生乃是国之根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农业起家的大国。若是抛开万民之利而不顾,倒也有些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了。

  贫道在想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实现共赢,通俗来讲,就是发展一种航海贸易。如此一来每次下西洋,郑大人的船队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为国家创造无尽的经济效益。

  这样的话岂不是两全其美,有时候,必须要以商人的眼光来看世界,才能让事业长久发展。若是没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单纯的依靠国库,那无疑于坐吃山空呀!

  我想,假若大人以此来上书皇上,说不定那些反对的浪潮,都会变成支持的呐喊。这样大人的烦恼不就迎刃而解了,呵呵!”。

  听着洪涛的话,郑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真的无法想象,一个平凡的小道士,为何会有这样的见识。他看起来也就二十余岁的年纪,却有着同龄人难以企及的成熟和见识。

  不过,这个念头他也就在内心一闪而过,只听他叹息道:“道长所言应该就是发展海外贸易,实现互利共赢吧!这个想法,郑某早期就向皇上建议过。

  可是,却被他言辞拒绝,唉!没办法,自太祖皇帝起,大明皇室就看不起商人。按咱们永乐大帝的话,那就是我大明泱泱大国,巍巍中华,还差这几个小钱吗?

  你此次出使的任务,便是扬我华夏天朝的威仪,让大明的皇恩,辅散向整个大千世界。朕要创造的是万世不拔之基业,让各种反对之声,从此以后销声匿迹”。

  说到这里,郑和悠悠一叹,又饮了一口清茶。洪涛听的出来,他这一番话对朱棣还是颇有一些怨气的。不过,郑和作为朱棣的原班人马,对他还是从心底里敬佩。

  关于这位永乐大帝的心理,洪涛大概分析了一下,怕是与消失的建文帝不无关系。想当初,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乱臣贼子,不承认其地位。

  所以,这位永乐大帝,就想用政绩来证明自己,有资格做一个好皇帝。让那些所谓的反对之声,就此戛然而止。命郑和下西洋也是想告知海外番邦,如今的大名皇帝乃是我朱棣。

  写这一章,沧海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还专门观看了郑和下西洋的纪录片。我想文中所分析的郑和与朱棣的心理,还是比较符合真实历史的。有兴趣的书友欢迎留言,咱们共同讨论,呵呵!

 

 


第245章 顺风船

  通俗来讲,朱棣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宣扬皇威的同时,借以提高他的国际地位和认可度。只不过他的表现好似有些过了头,忘记中华的帝皇,从来无需得到别人的认可。

  即便是百国来朝,也不能说明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只能成为一个笑话。那些国家的使臣,并不在意你中国的皇帝是否为永乐大帝,他们的心里只有大明朝的财富。

  既然你要认可,我们就全力拥护,尽情吹捧。只要给钱就行,掠夺你天朝的金银财宝,对我们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精明如朱棣,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番邦的意图,但他还是强撑着。

  为什么呢?就因为这牛皮吹出去了:天朝上国,物产丰盈,地大物博,又怎么能小家子气呢?因而,他也只有打肿脸充胖子,自己吃糠咽菜,也要对外显示出他的阔绰和胸襟。

  永乐大帝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世来评判,暂且不论。且说郑和再次悠悠一叹:“说起来这下西洋的起因,倒显得稍微有些滑稽,道长就权且一听吧!

  众所周知,昔日建文帝消逝在一场大火之中,成为了大明的一个未解之谜,也使皇上有此而落下心病,耿耿于怀。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一个亡国之君,能有多大作为。

  只要皇上得民心,受万民拥护,他建文帝即便是有三头六臂,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根本无需太过在意。不过,以郑某对他的了解,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建文帝定然也会随遇而安”。

  洪涛听到他的话,微微点头,没想到他对这个朱允炆竟然如此了解,或许这也与郑和此人的眼光有关吧。随后,郑和将杯中的清茶一饮而尽,洪涛又给他甄满。

  只听他再次道来:“永乐二年在泉州港,一个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传闻一个神秘的僧人,由开元寺方丈协助,搭乘阿拉伯的商船出海而去。

  就这样以讹传讹,到达皇上的耳中,就是建文帝出海逃离。就因为这个莫须有的消息,皇上发下诏书,组织远洋船队,下西洋寻找逃离的建文帝。

  由于我郑和祖籍云南,乃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再加上自小又酷爱航海,故而便被皇上委以重任。以大明国之名义,出使西洋,扬中华之国威。

  只有我自己知道,明面上是出使西洋,实则暗中打探建文帝的下落。到现在郑某都不相信这建文帝,逃离了大明国土。他只要不是太笨,断然不会离开故土。

  话又说回来,大明疆土浩瀚,哪里藏不得,为何要去那些蛮夷的番邦之地?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的差异,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

  这一点,郑某心知肚明,但是却不能明言,皇上的性格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三下西洋,我询问过许多阿拉伯商船,根本就没有丝毫有关神秘和尚的传闻。

  我想,这建文出海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了”洪涛听完他的话,微笑开口:“关于建文之事,贫道可以保证,他不会再干涉大明的天下,大人尽管放心。

  你的猜测非常准确,连贫道也不得不佩服。既然郑大人以诚相告,贫道自然也不能有所隐瞒。此事大人知道即可,无需声张,贫道自有打算,他们该见面时自然会见”。

  说完洪涛抬头看了一眼他身边的那个小陈,郑和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点头言道:“道长放心便是,郑某知道分寸,小陈乃是我的近侍,可以信赖”。

  或许是为了让洪涛消除疑虑,那个小陈举手起誓:“我陈庭在此起誓,今日之事断然不会泄露一分。若违此事,定然葬身于大海之中”。

  对于海员来说,这样的誓言或许应该是最严重的啦!洪涛摆手道:“贫道并非要你起誓,而是为你的身家性命考虑。此事若是泄露出去,让皇上知晓,就连你们大人,都会有性命之忧。

  你可明白?”小陈和郑和对视一眼,居然看到他也郑重点头。以大人对皇上的了解,尚且如此认为,他又怎会不信呢?于是,陈庭决定,将此事烂在肚子里,绝不多言。

  随后,洪涛呵呵一笑:“那个,今日天气不错啊,呵呵,大人应该不会在泉州港久待吧。何时启程北上,贫道能否搭个顺风舟,领略一下我大明的沿海风光,呵呵!”。

  看到洪涛居然转变如此之快,郑和的脸上不由得一呆,微笑点头:“荣幸之至,明日一早,郑某在泉州港,宝船上恭候大驾!”。

  二人相视大笑,将方才的言辞,全都抛在了脑后,畅谈起一些西洋特色,异域风情。这次洪涛也真可谓长了见识,没想到在大洋彼岸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

  于是,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憧憬,萌生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冲动。如今,洪涛总算理解,郑和为何对航海事业,如此着魔,乐此不疲了。

  或者说,他们俩也可以说是一类人,只不过一个是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个却是远洋海外,体验异国风韵。

  最后,临走告别时,洪涛取出一个,装了一株龙须草和一颗龙涎果的玉匣,递给郑和。而后悠悠开口:“病痛无法忍受时,将灵草化为汁液服下,可解一时之苦。

  七乃为周天之数,逢七便收手吧。此时服下灵果,便可长命百岁。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好自为之,妥善保存。大人,咱们明日甲板上再见,呵呵!”。

  说完,洪涛微笑拱手,郑和虽然不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但料想此人,定然是一位未卜先知的高人,推算出了他的身后事。于是,他感激接过洪涛的玉匣。

  根本就没有打开,看看里面的物件,当即拱手一礼:“多谢道长,郑某定当铭记于心”洪涛微微一笑,带领龙源飘然离去。只留下站立在原地,怔怔发呆的郑和二人。

  至于以后郑和服下灵草与灵果,造成身染重疾,病死在海外的假象,都是后话,暂且不论。

  且说到了第二天,朝阳初升,洪涛二人早早起床收拾一番,便直奔泉州港而去。当龙源听闻,洪涛要乘船北上时,亦是兴奋的无法言表。

  这小子说起来和郑和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对大海均有常人无法企及的热情,或许他们都是海的儿子吧。洪涛二人,看着郑和气势壮观的船队,亦是震撼不已。

  一眼望去,整个泉州港口的海面上,全都是他的船。并且大小船只排列有序,相信他们的职责和分工定然特别明确。怪不得这个船队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呢!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能取得三下西洋的壮举,除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外,与郑和英明睿智的领导,以及他个人的航海经验,亦是密不可分。

  洪涛二人来到郑和所说的那艘,靠岸大宝船跟前,报上姓名,立刻有人笑脸相迎:“原来是大千道长,我们大人已经传下话,请随我来,呵呵!”。

  洪涛微笑颔首,跟随那人,来到站立在甲板之上的郑和身边。二人相视一笑,而后闲聊了两句,就看到郑和缓步走到甲板之前,朗声开口:“扬帆!”。

  随着他的大喊,所有的大船全部扬起了洁白的风帆。而后郑和的声音再次响起:“起锚……转舵……”。随着他的声音,所有的水手全部都忙活了起来。

  宝船之上,那一个个精壮的大汉喊着号子,用力拿起缰绳,顿时一个个大锚,缓缓的从海底浮起。而后宝船慢慢转向,跟随着海风的方向,远离了泉州港口。

  郑和更是身先士卒,和水手们一起转动方向舵盘,待宝船进入正常的轨迹,他才慢慢收手。一旦来到船上之后,此人就好似变了个人一般,那股与生俱来的航海热情,真的无人能及。

  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不由得让洪涛感慨万千:碧涛千帆竞相过,浩浩汤汤奔归程。洪涛有此联想到了,当初在天界所乘坐的天舰。

  那个虽然远不是凡间的这些大船所能比,但却是没有这样壮观的气势,千帆竞技劈荆斩浪,是何等的豪迈,不可一世,真可谓是前无古人。

  待大船迎风起航后,郑和邀请洪涛二人,端坐于甲板上的阁楼前,豪爽的笑道:“大千道长且看,我大明船队的气势,哈哈!

  我等一般都会选择季风来临之际远航,如此方可御风而行,劈波斩浪,瞬息便过千重山,哈哈!哦,所谓季风,便是不同的季节便会有不同的风向,我们航海员称呼其为季风。

  比如,秋冬季节会兴起东北季风,我们便可以此风来起航。春夏时节,就像现在一般会刮西南季风,这个时候,我们便会趁此机会回返。

  当然一旦来到大海中,风向又不是固定的了,可谓是瞬息万变。这个时候,行船会变得稍微困难一些。不过,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水手,是不可能被困难所打倒的。

  不要妄想着让大自然适应你,人要学会适应自然,方能更好的生存。所以,我们自然也有应对逆风的措施,哈哈!”。

  洪涛被他的话彻底吸引,不由得开口问道:“这逆风,又要如何才能利用呀?”。

 

 


第246章 初窥命运轨迹

  郑和神秘一笑:“这个说起来有点复杂,我就与道长简单解释一番吧,哈哈!现如今,我们航海的动力,主要还是靠风力,或许将来,会出现人为的动力。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