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278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78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面,一直都感觉到不合适,故而迟迟都没有动作,眼下蒙古鞑子不仅仅是围困了襄阳府城,还派遣大军进攻荆湖南路,将手伸进了大宋核心地带,长此以往,京城和朝廷真的是要炸锅了。

    贾似道下定了决心,尽快派遣使者前往襄阳,与蒙古鞑子谈判,不管此次的谈判是不是能够成功,至少尝试了,做比不做好,万一能够让蒙古鞑子撤退,那也是大功一件。

    贾似道并未在朝中说及此事,毕竟这样的事情,还是不要公开,免得朝中那些慷概激昂的、又没有什么本事、提不出真正解决办法的大人,会跳出来瞎嚷嚷。

    贾似道最终还是决定让四爷前去襄阳,与蒙古鞑子谈判。

    贾似道的确很信任四爷,可是在牵涉到朝廷以及江山的重大事宜面前,其他的都要暂时放一放了,在他看来,四爷应变能力很是不错,也是见过世面之人,能够从容面对谈判的事宜,就算是遭遇到蒙古鞑子的刁难,也是能够忍受的,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至于说四爷此番前往襄阳去谈判,是不是能够活着回来,那就不知道了。

    四爷来到书房,看见里面只有贾似道一个人的时候,已经明白了。

    这段时间,朝廷的使者迟迟没有派遣出去,四爷就隐隐的感觉到,这个任务恐怕是他来承担了,只是他内心还是有些不舒服,当初与贾似道商议此事的时候,四爷主动请缨,可贾似道却以安全和关心为由,不让他去,这一度让四爷感觉到温馨,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是需要他出马。

    再说书房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就算是贾似道的幕僚,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之下,也是不能够进入书房的。

    看见四爷进入书房,贾似道的脸上浮现出来亲切的微笑,挥手制止了准备行礼的四爷。

    “四爷,今日请你来,还是上月我们商议出使襄阳的事情,你看,这派遣使者的事宜,我思虑了这么长的时间,一直都没有合适的人选,要说我身边的幕僚虽然多,可如同你这样杰出的还是太少了,与蒙古鞑子谈判,责任重大,一般人是无法承担的,再说其他人我也信不过,若是到了襄阳,见到蒙古鞑子,一通乱说,这后果不堪想象。”

    贾似道丝毫都没有羞愧或者是不好意思的神情,反而很是在理的样子,这让四爷内心嘀咕了,你这是什么意思,耍猴吗,当我是三岁小孩子。

    不过四爷不会表现出来。

    “此番谈判,的确是责任重大,魏国公信任,属下一定尽心竭力,只不过该如何的把握,属下心中无数,还请魏国公明示。”

    四爷的话语,让贾似道脸上的笑容更加的灿烂。

    “四爷说的不错,看样子让你担任使者,是明智和正确的决定,此番出使襄阳,难度应该是很大的,毕竟蒙古鞑子已经完全包围了襄阳府城,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且蒙古鞑子已经派遣大军在荆湖南路一带劫掠,看上去他们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拿下襄阳府城是顺理成章的事宜了,其实不然。。。”

    贾似道说到这里的时候,稍稍停顿了一下。

    四爷看了看贾似道,没有开口,他在等着贾似道说出最为关键的地方。

    “蒙古朝廷和忽必烈必须要考虑到四川和中原的情形,我已经决定给云川节度使吴邵刚大人写去信函,建议其朝着开封府城的方向发起进攻,摆出拿下河南路的架势,如此忽必烈与蒙古朝廷一定会惊慌失措,甚至从襄阳抽调大军前去驰援。。。”

    四爷脸色如常,这不算是什么好的计谋,况且吴邵刚是不是会向中原再次发动进攻,还是说不准的事情,贾似道的意思,也就是拿着这一点来做交换,好像说是蒙古鞑子不进攻襄阳府城了,那么中原一带就可以得到安宁。

    蒙古鞑子真的那么愚蠢,或者说孱弱吗。

    可惜四爷不会说透其中的道理,这方面他很是聪明,这里面隐含的意思,其实就是贾似道已经没有其他很好的筹码,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筹码。

    没有筹码就去与强悍的对手谈判,说的不好听一些,这有些自取其辱的意思,若是安排不好,还会沉重打击自己这一方的士气。

    生命可能遭遇到威胁方面,四爷已经想开了,既然命运如此,那就坦然接受,若是这个时候逃离,就算是去四川了,也是无脸见吴邵刚的,甚至无脸见家人。

    “四爷,钱财方面,只要蒙古鞑子提出来要求,暂时都能够答应下来。。。”

    这个时候居然还想着用钱财去摆平,人家忽必烈和蒙古朝廷想到的是大宋的江山,岂会在乎一点点的钱财,内心一阵恶寒之后,四爷忍住开口了。

    “魏国公的吩咐,属下记住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合适。”

    “越快越好,三天时间准备,三天之后就出发,前往襄阳而去。”

    四川,成都府城,节度使衙门。

    四爷写的信函,已经在吴邵刚的手里。

    “岳父大人,郝先生,曹文刚,张大人,依照我的分析,四爷此番肯定是承担跳火坑的责任了,代表朝廷出使襄阳,与蒙古鞑子谈判。”

    李庭芝微微摇头。

    “都这个时候了,不想着组织大军驰援襄阳,不想着破掉蒙古鞑子的包围,给襄阳府城抵御的决心,却想着什么谈判的事宜,也不知道贾似道能够拿出来什么好的筹码,人家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倾尽全力进攻襄阳府城,目的就是拿下襄阳府城,让朝廷失去防御的屏障,怎么可能善罢甘休,看样子四爷此番前去谈判,有些危险。”

    李庭芝说完之后,郝经也跟着开口了。

    “下官与李大人的看法一样,此番的谈判,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弄得不好合丹会斩杀朝廷派遣的使者,以表示彻底攻陷襄阳府城的决心。”

    郝经说完之后,吴邵刚看向来张文谦。

    张文谦稍稍沉思了一番,才慢慢开口。

    “下官以为,有可能出现其他的情况,蒙古朝廷最为担心的就是四川方面出现变故,若是合丹提出四川方面的要求,譬如说让大军撤离京兆府路等地,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估计朝廷就算是答应下来了,蒙古鞑子也不会撤离。。。”

    张文谦还没有说完,李庭芝的脸色就微微变化了。

    “张大人,怕是朝廷不敢有这方面的打算,四川的事宜,又岂是朝廷能够做主的。”

    一直都没有开口的曹文刚,此刻开口了。

    “下官以为,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朝廷若不是病急乱投医,也不会想到派遣使者前往襄阳去谈判,这本就是很幼稚的事宜,忽必烈与蒙古鞑子怎么可能与朝廷谈判,他们的目的就是拿下襄阳府城,进而进攻整个的南方,不过朝廷既然派遣了使者,就会以四川方面作为筹码,而使者只要能够完成谈判的任务,什么都是能够答应下来的,如此蒙古朝廷就能够一举两得了。”

    吴邵刚微微点头,看了看众人,慢慢的开口了。

    “四爷作为使者,代表朝廷去谈判,大局还是能够把握的,否则贾似道不可能让四爷成为使者,尽管四爷在信函里面说了,贾似道不同意让他成为使者,可我断定,不要多长的时间,贾似道就会让四爷代表朝廷出使了。”

    “我们需要考虑的事宜,就是在蒙古鞑子围攻襄阳府城、劫掠荆湖南路等地的时候,是不是摆出进攻河南路的架势,如此也能够声援襄阳方面,我们若是什么都不做,的确是说不过去的,如此关键的时刻,尽管没有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可满朝的大人,肯定都是看着我们的,看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我们面临的困难的确很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如此关键的时刻,我们必须克服眼前的困难,还有一点,我们摆出进攻河南路的架势,也能够试探忽必烈与蒙古朝廷的态度,看看他们究竟如何的应对。”

    。。。

    朝廷与贾似道可谓是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应对了,吴邵刚看透了这一点,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吴邵刚已经是那个渔翁,只是做渔翁的同时,也要有所动作,这样才不至于遭到太多的谴责,要知道如此关键的时刻,人心也是很重要的,若是因为保全自身的实力,完全失去了人心,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九章 老家来信

    吴邵刚得到情报署确切的消息,四爷已经被任命为正四品的中书省中书舍人,代表朝廷前往襄阳,与蒙古大军统帅合丹亲王谈判,因为四爷代表朝廷前往襄阳的事宜没有泄漏出去,导致朝中人都羡慕四爷,没有什么功名、不过是行会的负责人,就能够一跃成为朝中正四品的官员,还不是因为是贾似道的幕僚,得到了贾似道的赏识。

    与此同时,吴邵刚收到了父亲吴启明的信函。

    吴启明不愿意继续留在庐州了,期望能够举家搬迁到四川的成都,而且随行搬迁的还不仅仅是吴启明等人,包括吴氏家族的不少人,留在庐州的吴氏家族的人不是很多,仅仅是为了能够守住祖宗的财产。

    蒙古鞑子围攻襄阳府城、进犯荆湖南路的事宜,早就传到了两淮,而且两淮也遭遇过蒙古鞑子的劫掠,一度造成千里无人员的局面,庐州府城和建康府城等地,已经不是很安全了。

    这个时候,吴启明要求到四川成都,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考虑到了家族的安全。

    信函之中,吴启明的要求很是明确,家中的护卫已经足有一路上保卫,只是吴邵刚需要在成都府城内安排府邸,免得来到成都之后没有地方居住。

    故土难离,吴启明居然想着主动离开,由此可见,京西南路、荆湖南路以及两淮等地,已经陷入到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步。

    吴启明的信函来的有些突然,先前没有任何的征兆,这让吴邵刚有些为难和恼火。

    吴邵刚不是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宜,只是他认为两淮暂时还是安全的,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主要进攻的地方不是两淮,而且拿下了襄阳府城之后,也不会继续朝着两淮进攻,相反可能调准矛头,对准四川方向。

    但这是情报署分析出来的情报,是通过大量的渠道以及长时间分析得出的结果,绝不能够泄漏出去,否则忽必烈与蒙古朝廷就会怀疑,就会改变诸多的策略。

    吴邵刚不能够泄漏这方面的事宜,也就无从劝阻父亲吴启明不搬迁到成都府城。

    其实吴氏家族搬迁到成都府城,也不是坏事情,毕竟辛辛苦苦的拼搏,很大程度上面就是为了家人,若是家人处于危险之中,那就说不过去了,而且吴氏家族很有可能面临两个方面的危险,一方面来自于蒙古大军,一方面来自于大宋朝廷。

    吴邵刚将此事交给了曹文刚去处理,话语说的很是明确,那就是在成都府城内找到合适的府邸,用市场的价格将府邸买过来,绝不要强行的征收,而耗费的钱财,都是吴邵刚私人拿出来的钱财。

    李庭芝对于吴邵刚的做法是很赞同的,他也赞同吴氏家族搬迁到成都府城来,毕竟两淮制置使吕文德对于吴氏家族一直都是虎视眈眈的,自从他离开两淮之后,特别是辞去吏部尚书职位之后,吴氏家族在庐州地方上的影响力是大打折扣的,若不是吴邵刚在四川异军突起,有着不一般的力量,说不定吴氏家族已经遭遇到吕文德的算计。

    曹文刚负责此事之后,本以为简单,不过真正操作起来,才感觉到不容易。

    搬迁到成都府城来的,毕竟是吴氏家族,需要的地方是不小的,想着在成都府城内找寻到这么大的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若是动用节度使衙门的力量,还是能够办到的,可惜吴邵刚是决不允许这等情况出现的。

    最好是能够在成都府城的郊外找到一处地方,重新修建房屋,而且新修建的房屋也显得很是气派,也可以防止外界过多的打扰,要知道吴氏家族的安全,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忙活了半个月的时间,秋收季节已经临近了,曹文刚开始着急了,按照信函上面说及的,秋收季节结束之后,吴邵刚的父母以及部分吴氏家族的人,就要出发,朝着成都府城的方向而来,可曹文刚提出来的几个安置的办法,都被吴邵刚直接否决掉了。

    终于,秋收季节临近的时候,曹文刚前来禀报了,他已经想尽办法了。

    厢房里面就是吴邵刚和李庭芝两人,这等牵涉到家中的事宜,其他人参与进来也不好。

    曹文刚依旧坚持在成都府城外面购买一处土地,修建房屋居住,至于说时间上面,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