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424章

锦绣大明-第424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名官吏用各自明白的眼神交流了一番后,又都露出了苦笑来。这一回为了应付县令可能的招数,他们付出的代价可太大了,接下来做事可就不那么舒坦了。

  不过与他们的心情截然不同的是,徐瑛和之后赶回来禀报消息的徐立德对此还是相当满意的。一把火把所有可能对自家不利的物证全部烧光,他们接下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现在还不能这么说。至少扬州那儿还有摊子问题在等着他们解决呢。

  在说笑了两句后,徐瑛拍了拍徐立德的肩头道:“这次立德你确实为我家立了功劳,也辛苦你了。不过,接下来你还得再辛苦一遭,去一趟扬州,帮着黎家把事情给摆平了。”

  徐立德忙抱拳道:“小的明白,我待会儿就出发去扬州。这姚庆之自身也不是那么干净的,若他真铁了心要与我们为敌,我势必不会叫他好过的。”

  “这只是最后不得不做出的回击。我要的,是他及早收手。黎家虽然对我家的用处不是太大,但江南谁不知道他黎信隐是我徐家的人,断不能让人打了咱们的脸。”徐瑛再次叮嘱道。

  徐立德忙把脸一肃,点头答应。

  就在他打算告辞前往扬州时,一名下人却疾步来到了两人说话的小厅门外:“三爷,有扬州府来的急信。”在徐瑛点头之后,那人才小心地走进厅来,把一封书信递了过去。

  而在撕开信封,迅速浏览了信件内容后,徐瑛的脸上顿时就蒙上了一层阴云。刚才还有些得意的笑容,也迅速消解不见了。

  正当徐立德有些疑惑的想要询问一下时,徐瑛突然把信往他手里一放,寒声道:“看来这一回你是不必跑这一趟了。”

  “啊?”徐立德有些奇怪地接过信来,匆匆扫了上面的内容后,脸色也唰地一下变作铁青,口中叫道:“那姚庆之竟如此之绝吗?”

  这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却也很惊人。就在两日前,扬州府衙突然查抄了黎家,查出了更多的实质证据,不但将黎信隐定了个死罪,还把他家中的不少人都给一并抓进了大牢之中。黎家算是彻底完了。

  在这等既有人证,又查抄出诸多实质物证面前,就算是徐家这样一手遮天的存在,也不可能更改罪名了。而让这两人勃然动怒的是,姚庆之这一手毫不留情,分明就是在打徐家的脸了。

  “看来这情是不必去求了,咱们该想的,是怎么把姚庆之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给铲除了!不然若是江南其他府县的官员也效仿他的做法,我徐家颜面何存?”说到这儿,徐瑛又不觉想到了自家华亭县里的这个疯子县令,都是因为他,才会叫别的地方官也开始对自家出手。

  “小的这就去想法子搜罗那姚庆之的罪状。”徐立德可不打算在这儿承受来自三爷的怒火,所以赶紧自告奋勇地道。

  “去吧。”面无表情的徐瑛轻轻一点头,眼里闪烁着难以掩盖的愤怒。

  当把事情彻底做绝之后,姚庆之的心里也是极度不安的。徐家的势力有多大,他可是一清二楚,现在自己彻底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接下来的日子可就真不好过了。

  不过,他也实在是没了其他选择余地了,才这么做的呀。一切都是锦衣卫逼迫着他,给了他不小压力,他才敢对黎家下手。而当把黎信隐拿下后,他就知道自己已没有了任何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只有帮着杨震他们去和徐家斗,把这江南地面上的强大势力彻底斗倒了,自己个儿才有生存的可能,不然……

  看着他那心事重重,犹豫难安的模样,杨震却笑了起来:“姚大人你实在太把徐家当回事了。他们所以有今日的势力,都是因为你们这些当地方官的容忍让步导致的。其实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在如今这个世道早已没多少用处了。若是放在两晋隋唐那等门阀控制朝政的时日里,他们或许还有些可怕。但现在,这些家族手上的权势极易随着人员更迭而迅速流逝,你又何必怕他们呢?”

  杨震说的是实情。两晋隋唐,或是更早的两汉之时,因为官员都是世袭继承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之下,就很容易让一个家族把持一地大权达数十上百年之久,他们的势力自然也就彻底在当地植下根来,开枝散叶,就是朝廷也很难随意动摇其根基。

  但在宋后大力推行科举,且官制不再能世袭后,这种大家豪门得以生存的土壤就已逐渐流失了。像徐家这样的所谓江南大世家,也不过是靠着徐阶一人在朝野的名声地位才支撑到今日。可现在的他,早不是身在内阁,位极人臣的首辅大人了,更没有了一言能决地方官员前程的能力,其实他们的影响力早已被降到了最低。

  现在江南官民对他们尚有忌惮之意,只是一贯以来形成的习性罢了。但只要有人打破这一成见,暴露出他们虚弱的本质,那也就离徐家风流云散不远了。

  姚庆之闻言便是一阵沉思,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杨震所言在理。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减缓他心中的不安。毕竟众人皆醉之下,你这个独醒的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蔡鹰扬快步走了进来,兴冲冲地道:“二哥,华亭那边又来信了。”说着递过了一个小竹筒。

  杨震一听这话,心里就是一动:“看来他们是又有收获了……”想着间,二话不说就把竹筒打开,抽出里面的内容仔细地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一丝成竹在胸的笑容就在他的脸上绽放开来。略一定神后,他便看向了姚庆之:“姚大人,你也不必太过忧虑了,很快地,我就将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你,这徐家也不过如此。我们锦衣卫要谁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看他如此自信地说出这番话来,姚庆之的心里猛地一跳,也对这封突然而来的信件产生了不小的兴趣。但最终,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说道:“如此,那下官就静候佳音了。”

  “承姚大人吉言,我们自会让你满意的。”杨震说着又冲蔡鹰扬下令道:“把弟兄们都集合起来,准备前往华亭县。”

  “杨大人这就打算去华亭了?”姚庆之更是心下一喜,知道事情已到了最后关头了。

  杨震用力一点头:“不错,之前已万事俱备,只等这最后的东风。现在东风既然来了,我自当动身出手!姚大人,你尽快把黎家的罪名都落实了,到时候可以一并呈报朝廷,你的功劳也一定少不了。”

  “是,下官明白。”姚庆之望着杨震疾步而去的背影,端然拱手道。


第六百零六章    疯子县令(上)

  自扬州到华亭县五百多里的路程,寻常人赶路的话怎么也得花个七八十来日的工夫。但锦衣卫的缇骑在杨震的带领下,却只用了不到三日工夫,就已来到了华亭小县的县城之外。

  看着这座小县城低矮残旧的城墙和城门,杨震心里不觉生出了几丝异样的感觉来。几百年后,这儿将建成一座整个世界上都屈指可数的特大城市,而谁能想到那为所有人所侧目的大都会的前身竟是如此寒酸呢?

  哪怕如今的华亭县在江南也享有极大的名声,但那只是因为这儿出了个徐阶,有个势力遍布整个江南的徐家而已。这个小小的县城,终究是不可能被人注意到的,一如之前几千年的表现一般。

  此刻已是未末时分,并不太炽烈的秋日已渐渐偏西,投射在斑驳的城墙上,反射出点点耀眼的光辉来。而杨震则勒马在城门口小驻了片刻,这才一抖马缰,冲身后的兄弟一点头道:“走吧,进城!”

  蔡鹰扬等人见他突然驻足发呆,只道他是心里对徐家有所顾忌,便也跟着不安起来。直到见杨震重新展露出一贯严肃而有冲劲的神色后,他们才放下心来,双腿一夹马腹,紧跟随着他,奔腾着冲进了并不太宽敞的华亭县城门。

  这些锦衣卫所以敢在人地两生的江南纵马来去,与任何人为敌,就是因为他们对杨震这个首领有着极大的崇敬和信赖,只要他不曾退缩与犹豫,他们就会无视任何的困难和强敌。

  当看到这么一群身着大红色衣袍,一看就不是寻常百姓模样的汉子如风般冲进城里时,城门口的百姓,以及守门兵丁都变了脸色,不但不敢阻拦他们的去路,反而火速避到了一边,以防被冲刺而来的骏马蹄伤了身体。

  直到这几十名骑士绝尘而去,那些被他们冲过带起的尘埃纷纷落地之后,众人脸上才现出了惊讶之色:“这来的是什么人?好强的气势?”

  一名守了半辈子城门的老兵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须道:“看他们的打扮,应该是锦衣卫的……”

  “锦衣卫……这些煞神怎么来咱们华亭县了?”不少百姓自然是听说过锦衣卫凶名的,顿时变了脸色。随后他们又不安地想到了一点:“事情不会这么巧合吧,难道说咱们的县令大人这次真要遭殃?咱们县好不容易出了个不惧徐家的县令,不会就这么被锦衣卫的人拿下吧?”

  所有人在转到这个念头,都变得忧心忡忡起来,目光很自然地投向了城中县衙门的方向。因为他们知道,今天在那儿正上演着一出大戏……

  把时间稍稍往前拨回半天,就在今天早上,杨震他们还在往华亭县赶的时候,一向宁静的华亭小县城里突然就响起了一阵咚咚的鼓声,震动了所有人。

  很快地,大家都惊讶地发现,竟是有人敲响了竖在县衙门外的鸣冤鼓——竟有人一大早跑到县衙里去鸣冤告状了!这可是近几年来都未曾出现过的大事哪,顿时百姓们就都赶去了县衙看个究竟,很快就把本就不大的县衙门口挤了个满满当当。

  与此同时,正在自己临时搭建的公廨内无所事事的县令在听到这鼓声后,精神便是猛然一振,当即大声吩咐道:“来人,给本官更衣,本官要升堂问案!”

  自他来到华亭任县令以来,尤其是当他与徐家的矛盾激化之后,他这个县令就成了县衙里最无所事事的一个人。所有公务都被底下的官吏们分了个干干净净,举凡刑狱、税收、劝学、农耕诸类事情自有他们负责,也不跟他这个当县令的汇报,一言以敝之,他就是被彻底架空了。

  但即便如此,这位县令大人依然在想尽一切方法来对付徐家,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他们作恶的种种,然后上疏弹劾。只可惜这样的弹章上了不少,却犹如泥牛入海,连点回音都没有出现。

  他觉着这或许是自己弹劾徐家的罪行不够明确,证据不够细,这才想到了从衙门里的过往记录和卷宗入手。但徐家反应也确实是快,结果却换来了一场大火,这让他的调查又陷入了困顿。

  而就在他为此而感到困扰,不知接下来该如何打开局面时,就听到了这一阵鼓声打衙门口传了进来。一瞬间,知县大人的精神就抖擞了起来,他知道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唯一的机会终于到了。

  若是百姓们用正常的途径打官司,走的都是刑房的路子,那样这事知县也插不了手。但有人击鼓鸣冤却不同,大明朝是有明确规定的,一旦有百姓击鼓鸣冤,所在衙门的主官必须亲自升堂问案,不得有半点迁延。

  所以当他发号施令,让人给自己更衣时,周围的人虽然神色有异,却也没一个敢出面制止的。很快地,换上青色七品官服,穿戴整齐的县令就迈着有些急切的脚步走向了大堂,而在他身后,那些手下官吏们则面露异色,不知是哪个家伙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不按常规手续走,而是击鼓鸣冤。

  虽然众人心下不满,但规矩毕竟是规矩,衙门里的人也立刻调动起来,在大堂里分左右列好,待县令大人端然入座,猛一拍惊堂木,让人把告状者带上来时,他们也有气无力地喊起了威武。

  不一会儿工夫,一个神色憔悴,看着目光闪缩的中年男子就被几名衙差给押了进来。看着这个闹出事来的家伙,在下首听审的典史刘才便把眉头一皱,当即下令道:“来人,先打他三十大板再行问话。竟敢随意敲响衙门前的鼓,真当这是儿戏不成?”

  左右的衙役们也是听惯了刘典史指挥,当即答应一声,就有人上前欲要拿下中年男子。而就在他们上前欲动手的时候,一个声音却打堂上方传了过来:“慢着,都给本官先退下了!”却是县令发话了。

  在这公堂之上,他才是真正问案做主之人,现在他一开口,那些衙差自然不敢不从,只得悻悻地退了回去。而刘才的脸上却是一黑,他自己都忘了还有这么个人存在呢,这下可好,丢了脸了。

  而那中年人在见到这阵仗后,脸上更现出了惊惶之色。直到见众衙役退下,才松了口气,只是身子一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