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大明 >

第247章

锦绣大明-第247章

小说: 锦绣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内情的郭荣等几个官员倒还好,李常却是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刘应箕:“抚台大人,在如此敏感时期,你怎么会想到给那鞑子酋首去信,这不是授人以柄吗?”语气里已颇有些不快和不敬了

  这时候的刘应箕早没有了往日的官威,即便这个商人如此责问自己,他也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苦笑一声:“当时急于要扑灭叛军,我便想着从城外要塞堡垒之中调取兵力。但我又担心那边的鞑子会趁机搞事,所以才……没想到哪没想到,这反而惹出祸事来。”

  李常的脸色显得更加阴沉,但心中的怨怒却又无法发作,只能叹了口气,不再多数。大家都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现在埋怨刘应箕行事鲁莽也没什么用了,只有先想着怎么度过这个关口吧。

  郭荣看了刘巡抚一眼:“抚台大人,事已至此,再自怨自艾也已无用,咱们可还有补救的法子吗?”

  刘应箕等的就是这一问,当即道:“办法还是有一个,却需要冒险。只要想法把钟裕等人铲除了,一切自然就没有问题。”

  此言一出,厅内诸人神色就是一紧,气氛也陡然比刚才又严峻了几分。杀钦差,那可是谋逆大罪,非到逼不得已时,他们是连想都不敢去想的。不过现在确实已到了非常时刻,所以当刘应箕提出这一意见时,众人倒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只是都在心里盘算开了,这么做到底成不成,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如果真要这么做的话,又该如何去做。

  就在厅内很是安静,众人各怀心思细想的当口,一个声音却从一旁的屏风后面传了出来:“刘抚台,这到底是你的意思,还是别人指点的你哪?”

  “什么人!”郭荣是这里所有人中反应最快的,一听竟多了个声音,登时就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手在腰间一带,便把所配的钢刀给拔了出来。

  而其他人,除了李常之外,也是一个个神色大变,瞠目结舌地看着那扇画着山水的屏风,身子都有些发抖了。他们在说的可都是杀头的大事,怎么这儿竟还有其他人在听吗?

  就在郭荣欲要拔刀砍向屏风时,后面已转出了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面对着雪亮的钢刀,他也不见半点慌乱,反而笑了一下:“郭总兵,怎么这就不认得在下了吗?”

  “李兄……”郭荣很快就认出了这人身份,这才讪讪地回刀入鞘:“你既然在此怎的躲在屏风后面?”说着有些埋怨地看了这儿的主人李常一眼。

  李常尴尬一笑,这完全是三爷自己的意思,自己难道还能不准不成?

  “李珏,你不是早回去了吗,怎么还在大同?”这时,已镇定下来的刘应箕也发问道。

  “我本是打算回太原的,但后来想想还是放心不下,才留在了李常这儿。果然,你们在遇事之后就慌了手脚,若非我出面,只怕今日你们就要闯下大祸了。”李珏李三爷把目光在众人面上一一扫过,居高临下地道:“看刚才各位的意思,是很赞同巡抚大人的建议喽?”

  “这……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只有用这个办法自保了。”

  “抚台大人,你还没有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这主意到底是哪个给你出的?”李珏没有对此做出回应,反而重新问了一次刚才的问题。

  刘应箕知道此人向来有谋略,便苦笑一声:“看来是瞒不过李三爷哪,不错,这主意并非我所想,而是受了人的指点。指点我的,就是把钟裕他们已得知我们和北边间有所关系的消息告诉我的东厂千户宋雪桥。”

  “哦?是这样啊?那大人有没有想过,这其中会不会是个陷阱呢?”说话间,李珏已找了把空的椅子坐了下来,语气平淡的很。

  “陷阱?”众人对视了一眼,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就我所知,那宋雪桥也是和钟裕他们一起来的大同,你说这会不会是他们三人设下的阴谋呢?比如诱你等出手,然后更好名正言顺地将你们一网打尽。”

  “这……应该不会吧。”郭荣在犹豫了一下后才摇头道:“这大同还是咱们的地盘,想要杀他们虽然不易却也不是件难事,他们会冒这个险?”

  刘应箕也点头附和道:“不错,还有他们既已掌握了我们与北边鞑子勾结的证据,光是这个已足够要我们的命,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李珏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两位虽然受惊不小,却还没有慌神到失去应有的判断。但随后,他又把脸一板:“那要是这是宋雪桥的阴谋呢?”

  “他的阴谋?”刘应箕心里猛地一动,已然想到了什么。而郭荣等几人却还有些疑惑,不知道其中含义。

  李珏这回没有再卖关子,直接道:“你们觉着那宋雪桥会这么好心,来给我们示警,还告诉咱们一个解决之道?若我所料不差的话,这是他也想对付钟裕,但苦于自己没这能力,这才想出了这条借刀杀人的计策来。”

  被他这么一点破,众人才终于回过味来,事情还真有可能就是这么回事。其实这手段并不高明,只是众人都被秘密泄露而吓得呆了,这才忽略了这一层。

  但随后,他们又想到了一点:“即便如此,看来钟裕他们知道咱们这事已是不争的事实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是啊,我们还能怎么办呢?”李珏也反问了一句:“他有一点是不错的,只有将人除去才能真正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但若是我们自己动手,别说事情能不能成,又会不会被朝廷查出,光是有他这么个知情者,就够我们头疼的了。说不定经此之后,他,以及背后的东厂就会以此要挟咱们这些人了。”

  众人都不用细想,就知道他所说的很是在理。东厂可没什么善类,只要被他们掌握了把柄,就等着听人摆布吧。

  “这可如何是好?咱们岂不是进退两难了?”李常忧心忡忡地道。

  其他人的神色也大致如此,一个个愁眉深锁,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片刻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李珏,看他模样似乎已想到了应对的办法。

  “三爷,事关重大,还请你帮帮咱们吧。帮咱们,也是在帮李家哪……”李常作为他的同族之人,是这里最好说话求助的。

  李珏在叹息着看了他们一眼后,才道:“其实杀他们是免不了的,但我们却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些,让别人拿不都把柄。”

  “这却该怎么做?”

  “借刀杀人!”李珏双目闪过一丝精光来:“既然宋雪桥想到了借刀杀人,咱们也是一般,至于借的刀嘛……”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入彀(上)


  “大人打算近日回京?”刘应箕满是惊讶地看着面前的钟裕问道:“这会不会太急切了些,毕竟此间乱事可还未平息哪。”

  钟裕见他这模样也有些意外,照道理来说,地方官是希望他这种奉旨钦差越早离开自己的辖地越好的,毕竟多了一个比自己地位更高的官员,总难以叫人感到舒服。何况,刘应箕所作所为又最是担心被人查出,自然就更希望他这个钦差离开了,怎么现在反倒是不想自己走的样子。

  心里虽然有所疑惑,可钟裕的脸上却显得一副淡然:“难道刘抚台觉着本官还有什么没有调查明白的隐情吗?若真是如此,还望刘抚台能实言相告。”

  刘应箕闻言一惊,赶紧否认道:“那倒不是,大人过虑了。只是乱军尚未彻底平定,大人身为奉旨钦差就这么回京了,下官只怕你不好向朝廷交代哪。”

  “这个嘛,虽然朝廷派本官前来时是有提过此责,但本官毕竟只是一介文臣,这带兵平乱之事却属武事,越俎代庖怕是不妥。而且我也已查知此次兵变皆由军饷不足引起,那只要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今后便不会再有类似之事发生,本官也好向朝廷有一个交代了。而且,本官也相信以刘抚台和郭总兵的本事,想要尽快平息此番叛乱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这……”见钟裕说得如此在理,刘应箕一时还真就找不出反对的办法来了。但他心里也明白,钟裕这些话只是托词,他所以急着回京是为了将那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上报朝廷而已。一想到这么一来可能导致的后果,刘巡抚的心里就一阵发紧,说不得只能照之前李珏的意思做事了。本来还打算再等等看的,现在却等不得了。

  想到这儿,刘应箕便diǎn头道:“大人所言也甚是在理。不过您就这么回去怕还是有些不妥。”

  “哦?这话是怎么说的?”

  “大人请想,若是回京后陛下或是其他朝臣问起您对大同兵力部署方面的看法,您该怎么作答呢?这段时日里大人一直忙于查察兵变一事,对我大同各处驻军的具体情况却所知有限,下官也是担心你回去后会被人责难哪。钦差乃是天子耳目,即便身负要命,也不光只完成任务便好,还需要对地方多作了解的。”刘应箕一副推心置腹,语重心长地教导自己这个后辈道。

  钟裕闻言先是一愣,但仔细想想还确实是这么回事。若是自己回去后连大同这里兵力部署的具体情况都不了解,确会被人扣上个不尽责的帽子。便道:“那不知刘抚台的意思是?”

  “虽然下官可以将大同的驻军详情相告,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人何不出城去外面转转,看看我大同各卫所堡垒的具体情况呢?那样大人在朝堂上被人问起时,也能更详尽些。反正也费不了多少时日,不知大人意下如何?”刘应箕提议道,同时目光偷偷地打量着对方,看他的心意到底如何。

  “这……”钟裕还真有些被他说动了,倒不是因为需要向朝中官员有个交代,而是因为他觉着这样才能在回京后更有说服力,不然只靠手头的这diǎn证据似乎还嫌单薄了些。如果自己能从底层军士的口中也听到相似的说法,那回去后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不过在钟裕的内心深处却依然有所警惕,总觉着刘应箕说这些,做这些的背后有了更深的目的。这从他偷眼观瞧自己的神色里就能看出些端倪来了。但仔细想想,又想不出对方能在此事上得到什么好处,难道真只是为了讨好自己吗?

  在权衡了一阵后,钟裕最终还是diǎn头应承了下来:“既然刘抚台盛情一片,那我便再叨扰你们几日,希望这次能有所收获,也能给我大明的边防之事带来些帮助。”

  “那是自然的。”刘应箕一见他答应了,心下便是一松,喜色已有些难以掩盖了。

  见他如此模样,钟裕心里的疑窦又深了几分,但此时话已出口,也不好再无端改变主意,便暂且把这份怀疑压了下去,只和刘应箕商量起该如何在大同之外转转,了解此地的兵力部署来。

  这一番说话,又用了近一个时辰,钟裕这才把刘应箕打发回去,然后叫来了早已等待多时的杨震:“杨千户,本官以为咱们还是暂且先不忙着回京。”

  “嗯?大人这是何意?”杨震听了这话便是一呆,随后心里就转起念头来:“难道他因为自家之事而改变了主意?”这一diǎn正是杨震所担心的,也是他急于促成钟裕赶紧回北京的重要原因。

  因为杨震很清楚,在此多待一日,便多一分变数。这变数不光来自这里的官场和民间势力,更来自钟裕自己的内心。一旦他因为考虑到自家存亡安危而改变了主意,事情可就不好办了。毕竟真论起来,钟裕才是钦差正使,自己是没有主导和禀报之权的。

  钟裕因为心头不安,所以并没有敢对上杨震的双眼,也就没有觉察到对方的怀疑,只是将刘应箕的那番道理说了出来,末了道:“本官细想之下也觉着刘抚台的考虑有些道理,便答允了他,过两日去城外的卫所堡垒看看,也好了解更多大同驻军的情况嘛。”

  “大人……当真只是这么想的?”杨震怀疑地看了钟裕一眼,却没有把这话道出来。因为那可能导致两人之间产生嫌隙,这是杨震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但他却也不希望这事成真,便劝道:“大人,这么做会不会太冒险了些?”

  “杨千户这话是何意?”钟裕被他这么一说,心里陡然便是一紧,但口中还是如此问道。

  “大人想过没有,若是离了大同,去到外面的卫所堡垒之中,万一有人要对我们不利该如何应付?”

  “这不可能?他们会有如此胆量?”

  “若正常来说,他们确实没有这胆子。可现在,我们掌握了刘应箕以下诸多官员的罪证,还是可以将他们满门抄斩的罪,若是他们得知了这一切,大人以为他们会不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呢?”

  “这……”钟裕顿时面现为难之色。其实在他内心深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