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楼兰情缘 >

第255章

楼兰情缘-第255章

小说: 楼兰情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年(保大三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叛金,八月平定。

    年(保大四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年(保大五年)二月,天祚帝在应州被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被降为海滨王年,天祚帝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契丹和辽共历时21o年,历经9位帝王。

    大辽的延续─西辽

    此后,辽代贵族耶律大石(德宗元帝)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年,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年号延庆,称菊儿汗。建立西辽帝国(即黑契丹karakitai),都虎思斡鲁朵,史称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年,大石死后,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仁宗明帝)、耶律普完、耶律直鲁古(平宗静帝)、屈出律的统治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队灭亡,立国凡87年。至此辽的国祚才彻底终结。

    编辑本段'

    疆域区划

    契丹国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阿保机及德光时期不断对外扩张,阿保机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渤海国。德光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

    辽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北至蒙古国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江南的宋朝相对峙。

    辽国的体系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军、城,3o9县(根据《辽史志》。

    辽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

    京道治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东南波罗城),辖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辖原奚族本土。

    东京道治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辖原东丹国地区。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辖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长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辖今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

    年辽圣宗建中京大定府,自临潢迁都于此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

    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府京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2)率宾府、定理府、铁利府、安定府、长岭府、镇海府、兴中府41年升霸州置,今辽宁朝阳),这7府的地位比京府略低。

    州分等,从高依次为: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刺史州。

    县辽国还设有与县同级的州、军、城

    编辑本段'

    皇帝年表

    辽

    庙号谥号汉名契丹名年号在位时间

    辽肃祖(辽太祖追封)昭烈皇帝耨里思

    辽懿祖(辽太祖追封)庄敬皇帝萨剌德

    辽玄祖(辽太祖追封)简献皇帝匀德寔

    辽德祖(辽太祖追崇)宣简皇帝的鲁

    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9o7年-926年

    辽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尧骨天显、会同、大同927年-947年

    辽义宗(辽世宗追封)钦义皇帝耶律倍突欲

    章肃皇帝(辽穆宗追封)耶律李胡洪古

    辽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兀欲天禄947年-951年

    僭伪)翼武皇帝察割951年

    辽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述律应历951年-969年

    辽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明扆保宁、乾亨969年-982年

    辽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文殊奴乾亨、统和、开泰、太平982年31年

    辽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只骨景福、重熙1o31年55年

    辽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查剌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寿隆1o55年年

    辽顺宗(天祚帝追封)顺圣皇帝耶律浚耶鲁斡

    天祚皇帝耶律延禧阿果乾统、天庆、保大年25年

    注:

    辽太宗时期有辽应天后(名叫述律平)之“太后称制”。

    东丹

    庙号谥号汉名契丹名年号在位时间

    辽义宗文献钦义皇帝耶律倍突欲甘露926年-93o年

    端顺皇后萧氏甘露93o年-94o年

    辽世宗庄宪皇帝耶律阮兀欲甘露94o年-947年

    明王耶律安端甘露947年-952年

    中王耶律娄国952年-982年

    北辽

    庙号谥号汉名契丹名年号在位时间

    辽宣宗孝章皇帝耶律淳建福1122年

    萧普贤女德兴1122年23年

    顺文皇帝耶律雅里(本为梁王)神历1123年

    辽英宗显武皇帝耶律术烈1123年

    西辽

    庙号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辽德宗天祐皇帝耶律大石延庆、康国1124年44年

    感天皇后萧塔不烟咸清1144年51年

    辽仁宗正德皇帝耶律夷列绍兴1151年3年

    承天皇后耶律普完崇福4年77年

    颢皇帝耶律直鲁古天禧1178年-1211年

    悯文皇帝屈出律天禧1211年-1217年

    东辽国

    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耶律留哥元统1213年-122o年

    姚里氏122o年-1226年

    耶律薛阇1226年-1238年

    耶律收国奴1238年-1259年

    耶律古乃1259年-1269年

    后辽

    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耶律厮不天威1216年

    乞奴天佑1216年

    金山天德1216年-1217年

    统古与1217年-1218年

    喊舍1218年-122o年

    编辑本段'

    政治制度

    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县)、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都,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作用虽然加强,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都的地位。

    辽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转徒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等。

    辽朝的法律,因俗而治,各地使用不同法律。早期有民族岐视,至圣宗时契丹人法也用汉律来断。这反映汉人地位的提升。一般来讲辽代刑罚较重,而且皇帝往往随意杀人,无法无天,穆宗尤甚。

    编辑本段'

    辽朝兵制

    其兵制中斡鲁朵中的宫卫骑军兵甲,教练完习,简选天下之精锐,聚之腹心之中,既担任保卫任务,又出兵打仗。另外还有部族兵、汉军、渤海军等。契丹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平时放牧渔猎,既是生产经济活动,也是军事练习。有战争很快即可集合成军。

    辽朝的军队,平时约在二十万至三十万左右,而契丹部族全民皆兵,辽所能动员的兵力在总人口当中,比例很高,为164万28oo人。由于保留着原始部族的痕迹,并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迅转化的历史阶段,军事制度初期多与本民族社会制度合为一体,进入长城以南地区后,既保有本民族特色,又逐步接受汉族影响,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

    辽朝皇帝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南枢密院。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一般由契丹人主管﹔南枢密院亦称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因而出现一个朝廷两种军事体制并存的局面。

    辽军大体分为宫帐军﹑部族军﹑京州军和属**。宫帐军,征集直属皇帝的着帐户壮丁组成,是契丹族亲军,供宿卫和征战,“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部族军,主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壮丁组成,供守卫四边。以上两种部队是辽军的主力。京州军,亦称五州乡军,征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族﹑渤海族等的壮丁组成。属**,由臣属国壮丁组成。後两种部队为辅助兵力。辽初,贵族男子人人服兵役,年龄在15~5o岁之间的列籍正军,兵器﹑战马自备。“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卫》)。后来,“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辽史·食货》)辽军以骑兵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枪。後期从宋朝传入抛石机式的火炮,编有炮手军。

    编辑本段'

    辽国名城

    辽上京

    辽上京上京是辽朝前期的国都。上京城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上京未建成前,名“西楼”,是辽太祖阿保机创业之地,建成后称皇都,后改称上京,府曰临潢。上京城幅员广阔,气势恢宏。有南北二城,北曰皇城,南曰汉城,两城相连。全城周长公里,与《辽史》记载的基本相合。

    皇城是契丹贵族阶级居住的地方。城呈方形,又分内外两部,即外城和皇城(又称大内)。皇城城墙夯g)土筑成,夯层清晰可辨,城墙高5-6米。墙体上窄下宽横断面为梯形。城墙外壁有马面(半圆形的土垒)。皇城内近年经考古掘,现存城门4个,宫殿建筑遗迹余处,其中暴露于地表的建筑台基5o座。城内西部山丘上有寺庙和窑址。

    汉城位于皇城南面,是劳动人民居住的区域。它的北墙就是皇城的南墙。皇城与汉城已被河水隔开,城呈不规则形,墙为土筑,残存三段,墙高4米,周长57公里。墙较皇城低矮且无马面、瓮城之设。除西门址遗留下来,其余不存,西门豁口宽1o米,残存柱础,应为金凤门或雁儿门。由于白音戈洛河河床逐渐北移至皇城附近,故城内遗迹受到洪水冲刷,现仅保存了汉城的北部的中央部分。

    辽中京

    辽中京辽中京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以西约15公里的铁匠营子乡和大明镇之间的老哈河北岸。中京是辽最大的陪都,其地理位置与中原地相近,自古为辽河上游,燕山以北少数民族杂居地带,为辽国的咽喉,在辽代后期军事、战略、经济上有极重要的重要作用。

    辽中京由城市布局仿北宋汴京制度营建,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城。城墙全部用版筑,现残迹最高达4米,是辽代城址中保存得较好的一处城。

    外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42oo米,南北长35oo米,南城正中有门,并有瓮城,四角有角楼,但未现马面。自南门朱夏门到内城南门阳德门,全长14oo米,正中有一条宽64米的大道,道两侧有用木板覆盖的排水沟,直通朱夏门,两侧城墙下的石涵洞。在外城南部东北角,靠近内城南墙,有一座残塔,现人称“大明塔”。在大塔的西南方,另一较矮的与大明塔形状相同的塔,现称“小塔”。这就是中京城有名的南北二塔。

    城址。位于外城中央偏北,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2oo米,南北长15oo米。城南中央城门称作“阳德门”。阳德门与皇城南之间有一条宽4o米的大道。

    宫城址。宫城即称“大内”,位于内城北部中央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米。北墙即利用内城的北墙,另筑东、南、西三墙,现今尚可见到东、西两墙南端的角楼址。皇城南门北中轴线上有一处大型宫殿址。据史料记载,这里应是称作武功殿和文化殿,分别是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的起居处。

    辽南京

    辽南京辽南京城址位于今北京市西南郊广安门外,马莲道卢沟桥乡境内。辽南京为辽代重要的陪都,又称燕京,府曰幽都,周长27华里。经考古调查现,南京城的东、西、南、北城墙均有部分遗迹存在,故南京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