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花醉 >

第66章

风花醉-第66章

小说: 风花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盏烛火,轻轻飘摇,昏黄的光晕中,几分朦胧,几分愁绪。
    发丝粘在额头,李师师轻轻地皱了皱眉头,怎么会有风,记得之前可是关着窗子的。
    关窗这般小事,李师师自然不会麻烦萱儿的,轻挪莲步,看街道上行人全无,师师便轻轻关上了窗户。兴许是记错了吧,也许之前便打开了窗户呢。
    反身想要去榻上休息,却看到桌上竟放着一封信。凝眉思索一番,师师轻舒皓腕,将那封信捏了起来,信上并无署名,只是信的内容却让她秀眉紧蹙,眉宇间还浮上了一丝怒气。
    

第93章 推波助澜
    子时已过,南城槐树林中森冷无比,木婉清靠着树墩,不断把玩着手里的剑。
    一阵沙沙声,木婉清头也未抬,小声哼道,“可把信丢给李师师了?也是啰嗦,送封信都要半个时辰!”话语中透着浓浓的醋味儿,却更显直爽。
    赵有恭无奈苦笑,碰上木婉清这样的女子,当真是愁得很。朱娘子天天在脸前晃,他这位纨绔郡王却不敢下手,不是怕朱娘子反抗,而是怕木女侠心中吃味儿,再一剑把她戳死了。
    “说什么呢,哪有半个时辰,一刻钟而已。哦,不是让你找个替死鬼的么,你这么快就办完了?”
    “不是有那怪人么,恶贼,你这次又是唱的哪一出,龙卫军的事,那个李师师就敢管么?”
    坐在树墩旁,赵小郡王厚着脸皮挨近了木女侠,闻着那股淡淡的香味,吸着鼻子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别看李师师一介风尘女子,有些事还真得靠她呢!”
    将龙卫军的案子捅给李师师,赵有恭也是思虑良久才做出的决定。这个案子一定要查下去的,因为利用好了,便能给蔡京等人制造足够多的麻烦。不过查归查,这案子绝对不能由他捅出去,如果让蔡京等人晓得了,他赵小郡王也捞不到好处了,这对他以后的路一点好处都没有。而让李师师将消息捅出去,那可就是另一番场景了,李师师可是赵佶的女人,蔡京等人哪怕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找李师师麻烦的。
    “哼,恶贼,你是不是看上这李大家了?”
    “咳咳”赵小郡王差点没被噎着,转过头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苦笑道,“婉儿,这怎么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的?哼,我与你说了,逢场作戏自是可以,若真敢娶些乱七八糟的女子,小心我手中的剑!”
    木女侠吹着薄纱,右手微微抬起,亮了亮那把古朴的长剑。莫看木婉清颇为霸道,在赵有恭眼中,倒变成了几分可爱。
    仿佛诚心要逗逗木婉清,赵有恭身子歪斜,脑袋磕着木女侠的肩头,不断哈着热气,“婉儿,那你说娶朱家娘子可以么?”
    “嗯?”木婉清被那热气吹得耳根痒痒的,心头犹如小鹿乱撞,眉宇间刚流露出几分羞意,又瞬间扭头瞪大了美目,“你敢,那朱琏也不成!”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那本王还能娶谁”
    “明知故问!”
    木婉清羞恼一声,一只黑色小蛮靴踹了踹赵有恭作怪的大脚丫子,虽说她性格直爽,可要亲口说出那话,还是有些张不开嘴的。偏偏这恶贼,明知她心中所想,偏要如此作弄。
    “嘿嘿,你不说,本王哪里晓得,说不得明日就要去朱家提亲了”
    “你前脚去,我便后脚到!”
    赵有恭觉得背后冷飕飕的,木女侠这性子当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二人正闹着,独孤求败已经慢悠悠的走到了身旁。
    “独孤兄,下次走路能不能发出点响声,你这般鬼魅作风,会吓死人的!”
    听着赵小郡王的唠叨声,独孤求败倚着槐树,捏着酒袋置若罔闻的喝着小酒。
    “独孤,让你去找替死鬼,找到了么?”木婉清整整有点乱的衣角,出声问了句。
    “张耀邦!”
    听到这三个字,赵有恭就是一阵心跳,哎,真是对不住开封府五大金刚了,如此简简单单的,就去了一位。不过张耀邦也早该死了,开封府五大金刚,就属这位张捕头作恶最多,杀他,就当是替天行道了。
    三人聊了一会儿,不免又提到了那批金子,木婉清用剑鞘敲着草屑,有些郁闷道,“恶贼,你要想些法子才行,六扇门的人一直在陈州附近晃悠,金子是运不出去的!”
    “嗯?设法将六扇门的人引到别处不行?”
    赵有恭甚是好奇,独孤求败可是聪明之人,按说这点事难不倒他的。正翻着白眼打量呢,独孤求败已经蹙着眉头冷冷的瞪了一眼。
    “蓝阔在的。”
    “蓝阔?”
    这段时间,赵有恭和独孤求败可是仔细研究了供奉司,如今皇家供奉司虽大不如前,但高手依旧不少,其中所知的几个便有曹炳、黄裳、蓝阔和唐淼。尤其是曹炳和蓝阔,功力更在黄裳之上。蓝阔如果真的在陈州附近,倒真有些难了。
    独孤求败在曹炳手上吃了个暗亏,如今伤势还未痊愈,自己也是在养伤,仅凭木婉清一个人,去了陈州还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那批金子一定要运出去的,这可是他以后安家立命的本钱。低头思索着,好久都未说一句话。
    林中冷风侵袭,木婉清也不想打扰恶贼,只能静静等待着。
    必须将供奉司的注意力引到别处才行,如果任由他们盯着赤山湖花石纲,金子是无论如何也运不出去的。该如何吸引供奉司呢?要调动供奉司,就要让赵佶心疼。良久之后,赵有恭的脸慢慢浮上了一层晕红,眼睛里也多了几分的狠辣。
    既然要做,就做一次大的。
    “独孤兄,伤势如何?”
    “无大恙!”
    “好,下月中旬,大名府会送些名画进京,到时供奉司会派高人护佑,咱们就于半路,做一把大的!”
    “地点!”
    “封丘南面的陈桥镇,到时你我击杀护画之人,由婉儿将供奉司的视线朝北引!”
    陈桥镇距离京城仅有几十里地,于此处动手,闹不好都得陷进去。听着赵有恭大胆的决定,木婉清竟有些怕了,“恶贼,真的要如此做么?那时定会有六扇门高手前去,万一不能及时撤出,你多年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呵呵,无妨,凭我和独孤兄二人之力,天下还少有能逃脱之人。真要是败了,那只能说命该如此,怪不得别人!”
    赵有恭的笑声中,透着太多的无奈。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可说起来简单,要做到这一点,是要实力的。如今他赵有恭身处京城,势力单薄,想要打出一片地,就要冒险。有时要忍,有时不能忍,身处他这个境地,万事犹豫不得。
    木婉清也许有着太多的担心,独孤求败却不会,他只是点点头说了声好。
    第二天,当日上三竿,赵有恭才从床上爬起来。院中阳光明媚,只是秋风萧瑟,感受不到半点温暖。行走在青石小路,看着那些枯黄的叶子,一如十几年前的那个秋天。这么多年了,一步步走来,赵有恭不知道自己经历过多少的险境,也许,能活着,就是幸运。
    天地有道,万事终有规律,为王者,当杀伐决断,心怀天下。而赵佶不行,此人优柔寡断,既有毒蛇之狠,又有妇人之仁。
    街道上人来人往,一些人围拢成圈,交头接耳的嘟哝着什么。赵有恭眼神刚看过去,那些人便作鸟兽散,好似赵小郡王的眼神可以杀死人一般。
    “怪哉,邵烈,你说今日众人为何如此怕本王呢?”
    听赵小郡王这般自得的话语,杨再兴好一阵无语,这问的什么话,好像京城百姓每天都很怕见到永宁郡王的吧。
    苏州猪刨坟,汴梁拆墙王。此二人,当得是大宋最遭恨的了。
    来到开封府,谢大胡子、马如龙等人全都一窝蜂的凑了上来,赵小郡王还没进屋呢,谢大胡子已经哭丧着脸张了嘴,“殿下,不好了,昨日之事被人捅出去了!”
    “嗯?是谁捅出去的,想害死本王不成?”赵有恭吓得身形一晃,连官帽都有些歪歪了。
    “不知,不过今日张捕头没来”
    “还不快去找!”
    “找过了,根本找不到啊!”
    “这个张耀邦,当真是狼心狗肺”
    赵有恭嘴上骂着,心中却只能默念一声对不起,张大捕头做了那么多坏事,这次就当做好事了吧。
    其实谢无敌等人也如赵有恭一般,知道那件事的,也就几个人而已,如今其他人都在,就少了个张耀邦,那结果就非常明显了。马如龙一边骂着,心里却有些想不通,老张那人好好地,干嘛要把消息捅出去,这样做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第94章 朱娘子上花楼
    赵有恭可不担心马如龙等人作何感想,反正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等待赵佶的圣谕。一路走到后衙,才发现有点不对劲儿,如今已快午时,怎么还没看到朱琏的身影?
    “朱娘子呢?”
    “回殿下,娘子今日还未到!”
    “哦,公孙主簿还有林判官、余推官呢?”
    “这他们也未曾前来,说是抱恙在身”
    听大胡子断断续续的话,赵小郡王差点没被门槛拌个趔趄,好嘛,一碰到大事都躲了。只是朱琏不像是怕事的啊,难道她也抱恙在身?亦或者大姨妈来了?
    摇头晃脑的嘀咕着,也许声音有点大吧,谢大胡子饶有兴致的问道,“殿下,这个大姨妈可是姨母?好像朱娘子并没有姨母”
    “噗”赵小郡王转过脸,面色痛苦的拍了拍大胡子的肩头,“哎大胡子见识不少,那大姨妈确实是姨母。你莫非搞错了?娘子可是有姨母的,而且还很漂亮!”
    “真的?”
    大胡子双眼放光,一脸的殷切之情。
    赵有恭暗自咋了咋舌,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大胡子不喜欢嫩的,倒喜欢熟的。不过这位纯洁的大宋**,注定要失望了,那大姨妈可不是什么好东东。
    皇宫之内,赵佶的日子也是有点难过,关于龙卫军贪墨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他这个皇帝也是左右为难。其实军中那点事,赵佶比谁都清楚,有供奉司在,京中之事又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知道是一回事,可管不管又是另一回事,在赵佶想来,手下诸臣贪心一些无可厚非的,只要对自己忠心耿耿,没有二心便可以了。
    事实上有此想法也怪不得赵佶,大宋立国,宋太祖赵匡胤就留下了一句名言“十个贪官,不足一个将军”。其实这话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为帝王者,不必担心贪墨,因为十个巨贪也比不上一个带兵的将军。有此感慨,也是因为赵匡胤的登基方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进而夺了后周天下。因为兵变,所以赵匡胤对兵士严加防范,久而久之,大宋也形成了文人、宦官知兵事的传统。
    至于军中贪墨,更是司空见惯,因为大宋募兵的目的就很奇特。自隋唐以来,哪怕后世明清,但凡征兵无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可大宋不一样,大宋募兵主要是为了给士兵发饷,进而养活家人,只要有饭吃,就不会有人闹事。由于如此奇特的原因,招上来的宋兵大都疏于训练,更有甚者当兵十几年,竟连刀枪都没动过。
    大宋禁军号称二十万,实际上能有一半就不错了,剩下的大都被吃了空饷。那些招上来的兵丁呢?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就拿京城禁军来说,左右两厢,每个月训练的次数不超过五次,剩下大部分时间都给太尉府赚钱去了。以往征兵,大都招些身强体壮,英勇无畏之人,大宋的禁军不同,除了勋贵子弟,招的大都是手艺人,例如裁缝、木匠、厨师等等,这些手艺人进了大营大多数时间都是发挥特长弄些东西,然后太尉府有专人负责将物品出售,最后再将所得银钱分给这些手艺人。几年下来,手艺人不仅吃着军饷还有红利,倒也活得自在。而太尉府里的高俅高太尉,那更是赚了个金盆满满,自己得了钱,再去孝敬徽宗皇帝,如此循环下来,形成了一种奇葩的“君臣同乐”之局。
    由于大宋的种种特殊,早已不能用正常标准来衡量这个朝代了,但有民乱,那定然是剿灭为主,安抚为辅。大宋不一样,哪里闹乱子,就去哪招兵或者招安,朝廷给你发饷,你有饭吃了,总不会再造反吧。一百多年,大宋安安稳稳的过来了,对内用钱,对外也用钱,时至今日,赵佶早已不晓得兵事有多重要了。
    “可查出来了?龙卫军之事,是谁传出去的?”
    “回官家,是李大家说出去的!”
    “师师?她深居阁楼,怎么晓得这事?”赵佶相当为难,若是换个人,他找些理由封住那人的嘴就可以了,可闹事之人是师师啊,心中怎么舍得?轻舒绣袍,赵佶有些疲累的挥了挥手,“罢了,着令开封府继续纠察此案!”
    听赵佶的话,杨戬心头就是一紧,这不是开玩笑么?真要查下去,满朝文武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