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花醉 >

第350章

风花醉-第350章

小说: 风花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东京城因为赵有恭再次陷入狂喜之中时。九月初的关中长安却陷入了一场沉闷的迷局之中。萧芷蕴集聚众将,一脸喜色,殿下夺下银州大败熊光璧的消息来得太及时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啊,如此良机。再不拿下长安城,岂不是她萧芷蕴无能了?
    宣和三年九月初四,围困长安城的乙室军突然离开咸阳,向西北进发,目标直扑凤翔府岐山。萧芷蕴的目标真的是岐山么?不,她的目标是过岐山。直指西北德顺军腹地。
    凤鸣岐山,开西周伟业,今日萧芷蕴攻取岐山,又能开另一番伟业么?当萧芷蕴大军进发岐山的消息传到长安城,驻守长安的潘仁美、袁世英、何作林和晁凯等人都慌了。尤其是袁世英和何作林,一旦萧芷蕴过岐山进入的可是他们的驻地了,那里可还有着他们的家人呢。何作林站在厅里直骂娘,甚至连潘仁美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遍,你死守长安,人家萧芷蕴干脆不打长安了,领着人抄大家的后路去了。潘仁美和晁凯劝诫何作林要冷静,却被何作林骂了个狗血淋头。
    不怪何作林骂人。潘仁美和晁凯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萧芷蕴要俘获的是他们的家人,他们还能坐得住么?
    九月初四午时。何作林和袁世英领着本部一万五千多人离开长安,匆匆忙忙的朝着驻地赶去,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萧芷蕴到达岐山后,稍作休息,便立刻折返,于咸阳西面高坡将何作林和袁世英堵了个严严实实。面对如狼似虎的乙室军。再加上凶神恶煞的高昌克,本就没有多少战心的何作林二人很快就选择了投降。
    同日申时末。萧芷蕴领两万联军重新围困长安城,这次长安城里彻底乱了。市井坊间多有传闻,说秦王殿下打下了银州城,正与西夏人争雄横山,而潘仁美却在长安城里给秦王殿下拖后腿。虽然官府布告不断的说赵有恭乃是乱臣贼子不可信,可老百姓早就对官府这些谎言失去了耐性,当夜戌时,不少百姓走上街头,闹着要潘仁美开门放定国军进城。百姓想得很简单,总之这个时候给秦王殿下拖后腿的,那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潘仁美急的在屋里走来走去的,他也不知道赵有恭夺下银州的消息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话,他还跟定国军对峙长安城,可真有点帮西夏人的意思了,以后就是死了也要被万人唾骂的。如今何作林和袁世英兵败被俘,城内可用治病不足两万,加上人心惶惶,士气低落,真不适合硬守长安了,可朝廷的命令怎么办?
    晁凯紧皱着眉头,憋了半天瓮声道,“潘将军,依末将看,还是撤吧,此时长安已非我等能控制的,就是撤了,想必官家和蔡相等人也不会怪罪的。”
    回味着晁凯的话,潘仁美思索良久,方才点头道,“通知下去,所有人从西门撤退,不可与定国军交战,若遇定国军阻拦,立刻投降!”
    “喏,末将这就去吩咐!”
    子时不到,潘仁美就领大军从长安西门陆陆续续的撤出,萧芷蕴也没有阻拦,更没有派兵追击,她的目标是拿下长安,能少点伤亡就少点伤亡。
    宣和三年九月初五辰时,当黎明到来,萧芷蕴领两万大军进驻长安,此时长安大街前人头涌动,百姓夹道欢迎。老百姓可不管那些人是不是契丹乙室军,因为他们现在穿着定国军的黑甲戎装,那他们就是定国军士兵。
    享受着街道两侧百姓的呐喊声,萧芷蕴心下安定了许多,有关中百姓如此拥护,殿下还打不退王庆的淮西贼兵么?有时候一心想要民心而不得,而有的时候你无心了,却慢慢地赢得了民心。
    长安彻底落入定国军之手,算是解决了赵有恭的心腹大患,长安稳,同州不乱,谁还能奈何得了他赵有恭?
    横山东部山坳,赵有恭站在烈风之中,远处有一片光秃秃的地方,就在日前,他放了一把火,将西夏人烧的屁滚尿流。现在李秉祚到了,他赵有恭需要怕么?现在李秉祚手握五万大军,而他赵有恭手里只有不足一万五千人,挡得住李秉祚么?
    赵有恭很有信心,他一定能挡得住李秉祚,就算李秉祚再有十万大军,他也不怕,因为此战,李秉祚不敢打。
    横山之下,是几万西夏兵,李秉祚眉头紧锁,谋划着一场缜密的攻山大计,只要拿下横山山坳,围困银州,当有三成把握重新夺回银州城的。
    “报殿下,对面汉人送来一封信,说让您亲自拆阅!”
    李秉祚眉头一挑,嘴角冷哼,那赵家小儿又耍什么鬼花招?拆开信,只是看了两眼,李秉祚的脸就白了,只见他身子一晃,两眼一翻,人就晕了过去。
    “殿下老殿下”
    帐中诸将一阵大乱,堂堂忻王殿下竟然被气晕了,那信上倒是写了什么?
    

第463章 殿下惯会耍无赖
    众将七手八脚的将李秉祚抬到帐内矮塌上,随后就是军中医者被喊进来,等着确认李秉祚无事后,众人才放下心。如今李秉祚也是一把年纪了,身子骨大不如前,真要是出了什么事,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老殿下对大夏国来说太重要了,若是没了他,大夏国就塌了半边天了。
    心中没了担忧之后,大家才想起刚刚老殿下扔地上的信,又返回军帐寻找一番,终于在案子底下找到了那张纸。能将老殿下气晕过去,想必是文采飞扬,言辞犀利的长篇大论了吧?可只是扫了一眼,众将都傻了眼。想当年诸葛孔明骂死王朗,当真是言辞犀利,出口成章,一通喝骂,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老殿下可比王朗强多了,心性也稳重的很,能将他气倒,想必话语比诸葛孔明还要厉害的,可事实上,诺大的白纸上,只有寥寥几十个字,那字写的也是不堪入目。就这么一点字,把老殿下气晕了?
    “听闻老殿下体恤部下,本王也不矫情,愿双手奉送银州城以及城中三十二万百姓外加熊光璧七千将士!”
    重西夏将领看的是面面相觑,心底到抽凉气,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丰神俊朗的男子露出一副无赖嘴脸,那人左手摸着下巴,眸子里满是得意的笑容。大宋亲王殿下愿意双手奉送银州城,那自然再好不过了,可问题是后边二十几个字。银州几十万百姓以及熊光璧所部七千多将士也会送回来么?有可能送回来,不过那一定是尸体。众西夏将领全都站在帐中默不作声。他们有点明白老殿下为什么会被气晕过去了,不是老殿下心胸狭窄,实在是那汉狗太无赖了。
    那可是堂堂大宋秦王殿下,宋哲宗嫡亲血脉,一个有着如此高贵出身的人。做事却凭的如此无耻。这哪是一封讨好信,简直就是阎王令符啊。呵呵,那赵有恭倒真是不矫情了,光明正大的耍无赖,他这寥寥几十个字说的已经非常明白了,只要老殿下领人强攻横山东部山坳。他赵殿下就下令屠了银州几十万百姓,另外熊光璧所部七千多俘虏也不放过。明白了赵有恭的意思,每个人心头都凉嗖嗖的,怪不得老殿下经常说赵有恭是一条疯狗,如今一看。当真不虚。赵有恭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屠戮银州城的事情么?很少有人去怀疑,十几万辽兵西京精锐他不皱一下眉头就砍了,银州百姓难道还能比那十几万辽兵更可怕么?
    屠夫,这他娘的就是一个魔王,这个男人太可怕了,他不动则已,动则风云突变。让人防不胜防。如今难题已经摆在老殿下以及他们这些军中将领面前了,面对赵有恭的威胁,他们要不要继续进攻?只要他们打下横山东部山坳。以赵有恭的性格定然会用血腥手段屠戮银州,到时也只能得到一座尸体满布,一片狼藉的银州。更过分的话,赵有恭还会一把火将银州大部分地方烧成白地,总之,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好像赵有恭一直都是这样的人。
    而且。最让人担忧的是,当大夏士兵知道将军们因为银州而罔顾几十万百姓以及七千俘虏的实情后。结果会如何呢?那将是士气跌落谷底,民心尽失,就算得到了银州,也不再如以前那般稳固了。士兵和大夏百姓想法都很简单的,你就是说出千万种理由,他们都无法接受因为银州而罔顾几十万军民死活的。军中将领,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银州的重要性,只要能夺回银州,别说几十万军民,就是大夏国东南方变得十室九空也是值得的,可这种话能说出去么?告诉那些士兵,所有银州军民性命加起来都没银州重要?
    呵呵,这话要是说出去,那结果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喽。
    李秉祚还未转醒,在横山山下大营内已经传出许多流言,听着那些流言,许多西夏士兵都茫然了,甚至已经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不知是谁说了一句,银州几十万军民都不如一座银州城重要,这句话迅速蔓延开来,人心惶惶。
    许多西夏将领都很清楚是谁在散发谣言,他们却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所有士兵已经知道了真相,他们都在等待着老殿下的军令,可老殿下还在昏迷中呢。
    末时初,李秉祚终于醒了,睁开眼第一刻,他双眼无彩的看着大帐顶端,他真的老了么,为什么面对那个年轻的汉人,竟有一种无力感?其实无需想太多,李秉祚就知道该如何抉择的,如今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撤兵。虽然靠着他的威望,只要一声令下,依旧能统领大军攻上横山山坳,可那样又如何?赵有恭一定会仓皇后撤,狗急跳墙之下,屠戮银州的事情不可避免,那时大夏国得到了银州,失去的可是东南民心啊。有时候,民心一点用都没有,例如赵有恭,他就可以一点都不在意民心,因为他是征服者,从未想过一直占据银州城,所以他什么都敢干,可他李秉祚不行,他考虑的不仅仅是银州,还有大夏国百姓的民心。大夏国一共三百多万人口,东南一带就集中了一百六十多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汉家后裔,如果他们心思不再向着大夏国了,那赵有恭即使放弃了银州,他日再次挥兵横山,照样可以长驱直入。放弃银州,虽然失了战略要地,可能维持东南稳固,夺了银州,失的将是东南百年基业。
    好狠啊,赵有恭可真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到了大夏国的软肋。和辽国以及大宋相比,大夏国底子太薄了,大宋可以一败再败,丢城弃地。就在之前,大宋丢了北部雄州莫州等地,可对于宋王朝不痛不痒,可大夏国仅仅丢了一座银州,就已经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了。大夏国可以丢一座城池。但东南不能乱,当年老祖宗打下这片基业,力尽千辛万苦,岂能因怒而废?
    李秉祚有一种深深的不甘,如果赵有恭站在眼前,他一定会扑上去吞了这个汉人。酉时未到。李秉祚召集众将议事,下达了撤兵的命令,同时原翔庆军不再向西回到灵州,而是随着赫连铁树去夏州。如今银州失陷,整个东南一带暴露在定国军铁蹄之下。李秉祚不得不将整个大夏国的兵力集中到东南夏州和石州一带。
    当撤兵的军令下达后,许多西夏士兵跪伏在地,高呼忻王殿下仁义,原为大夏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李秉祚还下达了一道军令,调乌拉特大将军麻刺海领一万潮格旗士卒驻防南部弥陀洞。弥陀洞位于银州城以北七十里处,石州城东北方。隶属于左厢神勇军司辖区。之前银州置于熊光璧手中,大军云集,有银州在。连石州城都少有驻兵,更何况是弥陀洞?可现在情况不同了,西北要塞银州城已经成了定国军的桥头堡,弥陀洞这位置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只要弥陀洞稳如泰山,就阻断了定国军北上的路。调麻刺海以及潮格旗士卒南下弥陀洞。必然会造成东北一带防守空虚,可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相比东北各部,东南一带的安稳要重要了许多。不管动用多少兵力,只要能死死地扼住定国军出银州北上或者西进的路,那就能将银州失陷的损失降到最低。
    宣和三年九月初六,近五万西夏兵马有条不虚的撤离横山一带,至此,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之中。西夏人撤了,赵有恭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拿下了并保住了这座战略要地,忧的是西夏有一个李秉祚。李秉祚这个人真的太冷静了,面对银州失陷,外加一封讽刺信,依旧能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西夏有此磐石,以后想要讨到便宜,可就不轻松了。
    果然,李秉祚大军撤离横山第二天,也就是初七巳时,就得到了乌拉特大将军驻防左厢神勇军司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赵有恭可是半点都笑不出来,李秉祚也真够狠的,为了扼守银州北方要道,竟然将麻刺海调到了弥陀洞,万余潮格旗士卒,再加上附近几千左厢神勇军士兵,单一个弥陀洞军镇,就可以对银州造成巨大的压力了。
    叹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