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九重薇 >

第22章

九重薇-第22章

小说: 九重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祖母含笑点头,将薄荷糖小心收在一旁,慈爱地抚着他的脊背。
    “阿萱真乖”,慕容薇弯下腰,亲昵地抚摸着阿萱的头顶,又将他送回罗汉床边,亲手将他抱回床上。
    手里的红梅已然递给白嬷嬷,请她吩咐人插瓶,慕容薇便笑咪咪立在皇祖母面前,绿色的裙裳逶迤在万字不断头纹样的古铜色地毡上,乔浣霞笑得咪起眼:“今日来的早,还换了绿衣裳,好看”。
    慕容薇偏头一笑,顽皮里带着几多娇憨,心内却如青梅涩涩。
    感激上苍赐她机会重新尽孝,一家人骨肉团圆的日子真好。
    要水净了手,慕容薇便立在了皇祖母另一侧,学着徐昭仪的样子侍候她用膳。
    “阿薇着绿衣原是为了博您喜欢,得您老人家的赏”,楚皇后立在母亲身后,轻柔地笑着逗趣。
    大殿里的每一个人,都真心实意盼着太后娘娘安好,如同家有一老,便是一宝,这是她们的福气。
    “阿薇?原来不是瑶光”。乔浣霞看着面容相似的母女二人,再望立在一旁笑盈盈的慕容蕙,再次迷惑起来:“阿薇还是瑶光?怎么都一般的模样?朝晖又在哪里?”
    “皇祖母,孩儿是阿薇”,慕容薇以少有的耐心地纠正着,将鸡丝粥一匙一匙细心地送到乔浣霞口边。
    重生之后,她来过两次,皇祖母一时唤她做阿薇,一时又变做瑶光。
    没有接到夏钰之的消息,不晓得罗讷言是否过了老太君那一关。
    便是罗讷言此时本事尚浅,无法医好皇祖母,最不济,也要老人家好好活着,她偏不信,这么好的皇祖母,守不到云开月明的那一日。
    楚皇后觉得有些闷,吩咐人将离母后稍远的窗扇开一道缝隙,清冽的风带来一阵清爽,将香气冲散少许,反而比刚才顺畅。
    罗汉床上的阿萱似乎也觉得透气,他咯咯笑着,将荷包里的糖再次献宝般举给乔浣霞,慕容蕙银铃般的笑便随着阿萱,与皇祖母的微笑交织在一起。
    欢笑的童声冲淡了些许殿内沉闷的情绪,乔浣霞静静地坐着,唇边一直带着笑意。
    前世里从未做过这样的事,这一世学起来特别用心。慕容薇拿帕子轻轻拭去外婆嘴角的一点残渣,细心而体贴。
    徐昭仪以银箸夹起一只豆腐皮的小汤包放到乔浣霞面前,耐心地劝着:“太后娘娘再吃一只包子,今日御膳房做的味道好,阿萱还吃了两只。”
    乔浣霞将碟子一推,又细细打量慕容薇几眼:“又哄我,明明是阿薇,怎么又成了阿萱。”
    见底下慕容蕙牵着阿萱的手,乔浣霞浑浊的目光渐渐多了黯然:“哀家真老了,都记不住这宫里几时多了这几个孩子。分明是哀家的孙子,却又记不住他的名字。”
    皇祖母的思维时常会停留在崇明元年皇祖父去世的时候,又时常会跳到某个对她特别重要的时间段。
    慕容薇与徐昭仪对视一眼,不着痕迹地摇摇头,压下心里的黯然。
    慕容薇蹲下身子,将头贴在祖母膝上,声音里满是疼惜:“祖母,阿薇说给您听,咱们都是皇祖母的子孙。”
    她手指着了粉衣的慕容蕙:“这是阿蕙,她的名字还是您所取。”
    慕容蕙上前拉住皇祖母的手轻轻晃动,满眼都是儒慕:“皇祖母,您曾亲口对阿蕙说,孙女生辰在七月七,您便取了子安先生《七夕赋》里‘金声玉韵,蕙心兰质’的蕙字。”

第四十六章 弄孙

    蕙心兰质四字,是乔浣霞对二孙女的祝福,也是对她的期望。久远以前的往事,她反而记得清晰。
    “不错,金声玉韵,蕙心兰质,那一年七夕夜凉如水,瑶光诞下女儿,哀家给孙女取了这个名字”。
    慕容蕙着一袭胭脂红郁金裙,一枝碧色折枝晚香玉绣工惟妙惟肖,从腰迹盛开到裙摆,似是随着她的移动步履生香。
    近十岁的女孩子,刚刚抽了条儿,身段添了窈窕,妙丽天然的眉目间,又多了婉转。
    乔浣霞即欢喜又伤感地打量着,伸手抚摸慕容蕙白瓷一般的面颊:“一眨眼,那粉团一般的孩儿长了这么大,哀家取的名字配得上阿蕙本人。”
    阿萱送的薄荷糖,乔浣霞不舍得丢开,漱过口后便轻轻含着,一点一点让它融化。
    慕容薇便抱过阿萱,与皇祖母坐在一处,叫皇祖母拉阿萱的小手。
    “这是阿萱,我的四弟,他百日的时候皇祖母赐的长命锁。”慕容薇拿手比划着:“您仔细想想,阿萱那时候那么小的一团,包在百子戏春的大红缂丝襁褓里。”
    每一位孩子出生,皇祖母都亲赐赤金打造的长命锁,为她们增添福气。便是阿芃与阿萱出生时,皇祖母神志不清,老规矩依旧分明。
    见说到长命锁,阿萱懂事地从颈下取出日日配着的长命锁,露出澄澈的笑容,高高举给乔浣霞看。
    乔浣霞喜得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仔细地打量着阿萱,“哀家记得,哀家记得,这孩子长得可真快”。
    徐昭仪见说到阿萱,也恬静地上前答话,她立在皇祖母面前,满眼都是追忆:“臣妾生阿萱时伤了元气,皇后娘娘日日探视,您也要白嬷嬷送了好些东西。阿萱百日,臣妾抱他来向您请安,您亲手抱了抱他,还说他长得好看。”
    徐昭仪幼年进宫,随在乔浣霞身边时间不短,与她有着真感情。想到那样聪慧的太后娘娘变做如今这般混沌,说话间便红了眼圈,怕被人发现,悄悄背过身去。
    “皇祖母,您的阿薇过了年,到六月里就满十三。”慕容薇将手腕抬起,皓腕上那支绿油油的镯子浓翠欲滴,“这是阿薇五岁生辰时您送的,要我大了再戴。您瞧,我如今戴着是正合适。”
    浓到滴翠的玉镯,似是漫山碧色里藏着多少青葱过往。
    家里祖辈传下,当年战火流离,骨肉分散之际,她的祖母亲手替她戴上,要她留着做个念想。
    乔浣霞视这镯子如命,自然认得清晰。
    皓腕雪白,玉镯凝翠,少女宛如新荷初绽,亭亭立在眼前,乔浣霞久久抚摸着镯子,不觉流下泪来,慌得楚皇后拿帕子去拭。
    “我的阿薇原来已经长了这么大,我只当你还是那么高。”一时平静了情绪,乔浣霞拿手比划着:“方才几天的功夫,一切都变了样子。”
    似是有什么东西一直被自己刻意忽略,乔浣霞想记,又记不起来,只能茫然放弃。慕容薇说得事事都对,明明有过印象,在她脑中偏就串不在一起。
    案上镂雕葫芦文的紫檀宝顶盖小香炉余烟袅袅,已是将要燃尽。不知白嬷嬷将清梨檀收在何处,一时没人过去再添。
    慕容薇便掀起盖子,拔了头上发钗,以钗尖轻轻拨弄两下,要那灰烬再燃。钗沾了灰自然不能再戴,随手递给了红豆要她包在帕子里收起。
    白嬷嬷已命人将红梅分为两瓶,都插在青花龙凤纹双耳瓶中,一瓶高高搁在后头多宝阁上,另一瓶她亲自捧着,安置在乔浣霞面前的矮几上。
    乔浣霞轻嗅着梅花香气,露出陶醉的意思,伸手摘了一朵红梅拿在手上把玩:“这香气盖过了药味儿,清新的很。照哀家说,这药也该停停,何必总是调养。”
    皇祖母心高气傲,不肯承认自己有病,太医们便不敢说。定时把脉,都回皇祖母请得平安脉象。开出了药方,也只回做上些年纪调养,哄着皇祖母吃下。
    一吃七年,皇祖母大约早已生厌。
    白嬷嬷却知道怎么哄皇祖母开心,她上前说道:“太后娘娘日日调养,才有这般的好身子骨,奴婢比您还小半岁,却不如您有精气神儿。”
    皇祖母皱眉摇头,偏又透着欢喜:“总是你倚老卖老,逗哀家开心。”
    既是不喜药气,到也无妨,满园寒梅正在怒放。
    慕容薇欣然道:“这几日梅花开的正盛,皇祖母喜欢,阿薇便日日折了新鲜的送来,不若白嬷嬷再置几盆开得旺旺的迎春,冲一冲满屋子的药气,空气轻爽了,皇祖母精神也好。”
    皇祖母殿里不能摆水仙,那样素白的颜色,又会勾起她对往事的感伤,慕容薇打量着寿康宫内总是喜气洋洋的装扮,心内五味沉杂。
    慕容蕙便走到慕容薇旁边牵牵她的衣袖,声音里满是软糯的娇憨:“长姐,我陪着你去折花,一起给皇祖母送来。”
    阿萱哪肯错过,童音清澈甘甜,也跟着扬起:“长姐,还有阿萱。”
    引得众人轻笑,白嬷嬷合宜地说道:“两位公主与四皇子想的周道,奴婢也是这个意思。如今天冷,开窗的时间毕竟有限,气味难免重些。若是不燃香,又怕太后娘娘晚间睡不安生。”
    指着案上一盘红通通的苹果,白嬷嬷向楚瑶光道:“昨夜里没有燃香,奴婢在太后娘娘榻前放了一碟苹果,到也起些安眠的效果。清梨檀气息再淡,天长日久也不是法子。”
    孟昭仪这几日胸口烦闷得很,又不愿错过给太后娘娘请安的日子,便没有声张。
    自己选了靠窗的位子,坐在铺了丝垫的牡丹花绣墩上,将胳膊搭上一旁的小几。听白嬷嬷说到苹果,孟昭仪轻声笑道:“暖房里只怕育有薰衣草,也能安神宁气,臣妾一会儿顺路去瞧瞧,若有好的,明日也给太后娘娘送来”。
    花香果香,自然盖过药香,众人闲闲聊着,又将话题扯到制香。

第四十七章 弥坚

    方才说到清梨檀,慕容薇便笑吟吟向白嬷嬷请教:“流苏打扰了嬷嬷几RB宫的百濯香还是制不成,要不换这个清梨檀试试。白嬷嬷拿点清梨檀来,再给本宫抄个方子,也好回去借鉴一番。”
    白嬷嬷连连自谦,开了案下抽屉,从描金雕镂银线牡丹的匣子里取一点散香添在炉内。
    回转身,白嬷嬷略显不好意思地向慕容薇道歉:“清梨檀都是散香,如今只余了这一点,奴婢这几日正要制香,便为公主制几根线香,到时连方子一并送与公主,好叫公主参详。”
    慕容薇笑着道谢,外头就有宫女隔着帘子禀报:“启禀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夏府老太君来向太后娘娘请安,正在殿外等候。”
    听到老友到来,乔浣霞一片欢喜,一面吩咐有请,一面对楚皇后抱怨:“浣莲多日不曾进宫,竟似忘了哀家不成,偏是哀家想着她,她却懒怠进宫。”
    暖阳初升,点点璀璨的阳光如碎金,透过描绣浅金色大丽菊的墨绿丝幔洒进来,映上乔浣霞苍老的容貌,点缀了她的眉眼,又将她脸上几道深深的皱纹印得更加明显。
    曾经的浣碧双姝不复当年。时光宛如白驹过隙,七年间精神的恍惚,连乔浣霞浸润在骨子里的淡然雅致都消磨殆尽。
    莫浣莲缓缓走进,墨绿的窗幔被风拂起,红日映上窗外的雪光,微微刺了一下她的眼。她驻足凝望,看向一生莫逆的旧友。冬日的暖阳里,旧友满头的华发比雪光更为显眼,让她也不自觉抚上自己的鬓发。
    对友对己,都心生无限的怜惜。
    发如雪,鬓似霜,纵然高贵雍容的装扮,怎及得上琦年玉貌的当年。每见一次老友,便慨叹岁月太过沧桑。她不惧自己红颜老去,惟叹造化弄人,将那样冰雪聪明的女子变成这般模样。
    慕容薇方才听得宫女禀报,心内已是忐忑,紧张到一颗心似要跳出喉咙一般。她缓缓吃茶,以深深吸气平复自己的呼吸,掌心早已冒了虚汗。
    明知道便是罗讷言随着入宫,也只能在外面等候。偏是忍不住,稍稍抬眸,往老太君身后一眼一眼看去。
    莫浣莲随身只带了罗绮,她立了片刻,才缓缓走向图罗汉床边,笑着向乔浣霞请安,又寻着楚皇后行礼。
    乔浣霞病里脾气急躁,哪里等得及她这些虚礼,已拍着自己的身侧唤莫浣莲来坐。
    楚皇后也不受老太君的礼,早一旁避开,反是搀着老太君的胳膊往炕上送:“这又不是金銮殿上,老太君别向我行什么礼。若守着母后受了您的礼,便又活回小时候,母后要罚我去抄几十遍的女戒。”
    楚皇后妙语如珠,逗得莫浣莲朗朗而笑,扶着楚皇后的手坐在乔浣霞身侧,又体贴地将为她靠上姜黄色团花大引枕。
    昔年楚天舒还未登基,楚夏两家便是通家之好。晚辈拜见长辈,自然是楚瑶光与姐姐须向老太君见礼。
    如今身份变了,虽不需向老太君行礼,楚皇后却断不愿受她的礼。
    老太君挨着乔浣霞坐了,便与众人含笑点头,目光略过慕容薇时,笑意隐晦地浓了几分。
    宫人上来奉茶,楚皇后接了半夏手中龙泉窑青釉兰纹的盖碗,掀开看过是老太君常喝的君山银针,这才亲手奉上,又吩咐上老太君常吃的点心。
    见慕容薇望向自己目光里饱含殷切与期望,又藏着隐隐的担忧。女孩子拼命掩饰自己的情绪,隐藏的功夫做得够好,只是躲不过她眼力的老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