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如果可以重活一次 >

第59章

如果可以重活一次-第59章

小说: 如果可以重活一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别听他们瞎说,我们村里的两个流氓,说想绑架我,结果被我揍了一顿,现在还在医院呢。”

    “真的?”

    “真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马小东赶忙赌发誓的。

    “你今天就骗我了,我还没原谅你呢,哼!”小丫头小嘴一撅,想起今天的事情就来气,既然是谣言,那他就不担心了,还得继续生气。

    “好好好,小祖宗,等放假了,我带你去镇上玩儿好不好?”马小东立刻求饶。

    “你说的啊,不许反悔。”

    “保证,绝不反悔。”

    “嗯,你要是反悔,看我还理你不,好了,我去写作业了,晚上给我发信息,发两百条。”

    “行行行,三百条都行。”

    “挂了…。”

    “么啊,拜拜。”

    “讨厌~”

    孙丽芸在一旁看得是目瞪口呆,自己女儿平时就是这个样子?这还是自己女儿吗?很明显,这已经是人家的媳妇了。这一刻,她深深怀疑,自己当初定下的那第二条,小丫头是否能够做到。

    小丫头放下电话,回头看见老妈,顿时吓一哆嗦,忽然想起,自己老妈原来还在身边呢,那自己刚才和马小东打电话,老妈不是全看见了,‘哎呀,羞死个人了’这一刻,小丫头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番外:东北大酱

    东北人就没有不知道大酱的,我估计也没有人没吃过大酱的,因为大酱是东北人生活中无法离开的副食。

    过去的东北家家户户都做大酱,还没听说哪家不做大酱的。现在城市里的家庭已经很少有做大酱的了,一个是东北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传统的大酱了,另一个是因为现在的大酱已经是机械化生产,成瓶成袋地出售了,所以人们就没有必要自己再费事做大酱了。

    但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大酱很少是黄豆做的,为什么不再用黄豆做了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用黄豆做大酱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生产大酱的厂家都改由玉米来做大酱了,而玉米做出的大酱一个是口感不好,味道不纯正,另一个就是没有营养。即使是标明用黄豆做的大酱,也不是百分百地用黄豆做的,黄豆只是大酱中的一部分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感觉从商店里买回来的大酱味道不对劲也不好吃的原因所在了。

    大酱是东北的特产,之所以大酱是东北的特产,是因为做大酱的原料大豆是东北的特产。

    过去,一到秋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做大酱,首先要把黄豆洗干净,然后用大铁锅烀面,烀黄豆的时间大约要两三个小时,需要文火。烀好后的黄豆要捣碎,这个工序很费劲,不好捣,需要身体好又有劲的人来做,一大锅烀好的黄豆捣碎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捣碎后的黄豆脱成坯,坯子是长方形的块状,长度大约一尺多,宽度大约半尺多。然后用纸严密地包裹起来,放到屋子干爽通风的地方。这种包裹起来的长方形烀好的碎黄豆坯子称为大酱块子,所以东北学校的老师经常骂学习不好的学生的脑袋是大酱块子脑袋,也就是说这个学生的脑袋是死芯的,不转个,笨。

    做好的大酱块子一直要放到来年春天的五月,然后正式开始做大酱,也就是真正地开始用酱缸做大酱了,东北人把这个程序称之为下大酱。

    下大酱首先要把包裹了一冬的大酱块子打开,把裂缝中生的虫子用水冲洗掉,通常应该是不会生虫子的,除非没有包裹严实,没有包裹严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纸少,没有包严。为什么不多用些纸呢?因为没有纸,这就是时代。

    冲洗好的大酱块子,需要掰成拳头大小的碎块。凉干后倒入缸里,再倒入水,水要比碎大酱块子多很多,再放入适量的大粒盐。然后再把酱缸用纸封好,把封好的酱缸放到室外的园子里,让阳光照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大酱发酵,发酵过程大约需要十多天。

    等发酵差不多了,再打开封纸,用大酱耙子捣酱。大酱耙子是用木头做的,一个圆木棒,一端钉一块巴掌大小的长方形小木板。每天都要捣酱十几分钟,通常启封后再发酵十多天就基本上可以吃了。但这还不算完,还需要每天捣酱,大酱每天仍然在发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乎持续整个夏天。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酱缸保护不好的话,就会生蛆,蛆长到一定长度就会顺着大酱缸的壁往上爬,大酱生蛆是做大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几乎所有人家的大酱都生过蛆。但大酱生蛆对人的身体是没有害处的,只是看着不舒服而已。所以东北有一句常用的话,就是:酱缸里面的蛆,不咬人硌痒人。这句话通常指那些让人讨厌的人。柏杨把中国人也形象地比喻成酱缸里面的蛆,说中国人只会在酱缸这么一个小天地里爬,还互相乱拱。

    现在非常时髦的韩国大酱与东北大酱不太一样,但韩国大酱是东北大酱的一个分支,韩国大酱是几百年前从东北流传过去的,东北大酱流传到朝鲜半岛后被改造成现在的样子了。延边地区朝鲜人做的大酱则是典型的东北大酱,但也与东北汉族人做的大酱味道有所不同,具有民族特色。【 gegegengxin(按住三秒复制)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冬天的开始

    挂了电话,马小东开门进屋,忽然被地上的一大堆黄泥吓了一跳,差点一脚踩进去。看着地上的黄泥,再看看满手都是泥巴的老爸,马小东明白了,原来老爸是在弄炉子。

    东北的农村,每年冬天肯定是要烧炉子的,但是这个年代的东北农村所使用的炉子,不同于现在世面上所卖的铁炉子。而是用砖头自己搭建起来的。

    而且,那时候的炉子,也没有炉箅子一说,直接就是一个空空的四方体,上边是一圈圈的铁炉盖。因为那个时候的东北农村是不烧煤的,烧的是木材。

    每年冬天,马小东都要和自己老爸从山上,或者是用肩膀抗,或者是用雪橇拉,运回来一大堆的木材,用于冬天取暖。不过这些木材都是死掉的树木,活的大树,是没人敢弄的,被林业抓住会罚钱,再说活的树是湿的,也不爱着火,没人用。

    东北的炉子直接通着一面墙,这墙叫做火墙,一般都是砖垒起来的,墙的内里中空,炉子烧着之后,热气和烟雾会通过这面墙里流过,再进烟筒或者炕,最后流出,这样一来,火墙就会变得很热,起到了类似于暖气的作用。

    炉子一到冬天用处可是很大的,基本一家人的生活跟它是分不开的,做饭做菜,烧水取暖,小孩子烧土豆地瓜,处理垃圾,晒衣服晒鞋,几乎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靠它,所以每天基本上24小时不间断的然绕。

    “爸,咋这么早就搭炉子了?”马小东看着老爸在一边忙活,想帮忙却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还早呢?这‘立冬’都过去了说不定哪天就下雪了,到时候没炉子还不冻死,再说过两天冷了,再搭炉子就不好弄了。”说着一把黏糊糊的黄泥,摔在了炉子上。

    老爸说有点夸张,冻死人到是不至于,不过凭马小东家的这栋破房子,冬天不烧炉子的话,也绝对好不了。

    离开老爸远点,省的他把泥巴弄在自己身上,“我可是跟你说啊,今年冬天我可是不跟你上山拉柴火了。”

    想想每年去山上拉柴火,马小东就犯愁,东北雪大,特别是白龙省,马小东家这边的山区,有时候大雪直接能到人的大腿根儿。山里的更深,可以想象,从那么深的大雪里边,拽出柴火,一路扛到家里,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儿。

    每次到家的时候,衣服里边都被汗水湿透了,外边却凝结了一层白霜,手脚早就冻得麻木,鞋子里边满满的都是白雪。

    “你不跟我去谁跟我去?不拉柴火烧啥?”

    “到时候再说。”马小东打算好了,到时候直接买现成的木头劈柴,来个先斩后奏,反正自己家一冬天有500块钱的柴火够用了。500块钱能解决的事儿,谁还挨那个累啊。

    “你就懒吧你,看将来谁家姑娘嫁给你。”马洪国还真有点犯愁,这年头在农村,不怕你小伙子家里穷,就拍你小伙子懒,不肯干活,那样没有哪家姑娘爱嫁你们家。而自己家的马小东,就属于典型的懒汉,一天什么都不想干,将来娶媳妇没准就是个难题。

    马洪国不知道,等到马小东娶媳妇的年纪,已经跟现在人的价值观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不管你是不是懒,是不是残,只要你有钱,就绝对有人嫁给你。

    马小东懒得和老爸犟嘴,反正咱现在媳妇也有了,说了句:“我进屋写作业去了,你自个儿忙乎吧。”

    这时候小学生的作业,还没有后世那些奇葩的问题,对于马小东来说还是很轻松的,几分钟就完事儿了,写完作业,无聊的打开电视,发现一个带人的都没有,忽然想起来,今天又特么是星期二,真是一个万恶的日子。

    。。。。。。

    马小东不得不佩服老爸的先见之明,还有属于农民的经验和智慧。第二天早上起来,马小东惊喜的发现,大地被披上了一层白雪,虽然只有薄薄得一层,不过这也预示着,东北的冬天来了。

    一大早吃过饭,老妈把饭盒装进马小东的书包,拿出一顶雷锋帽,(就是那种绿色的,两边带着长长的大耳朵)给马小东带上,又不知道在哪里翻出一个带着霉味的脖套给他套好,才让他出发。

    看看自己被武装的严严实实的,马小东哭笑不得的说道:“妈,没那么冷吧?用不着带这么多。”

    杨桂芝横了儿子一眼,“你知道什么?让你带你就带得了,隔壁田老三,耳朵咋没的?不就是冻掉的?你要是不听话,小心耳朵也给冻掉了。”

    马小东听了哭笑不得,这是小时候老妈惯用的吓唬人手段,每年冬天,都要对自己说几次,小时候还真信了,后来一点点长大,心里有点怀疑,可是也不好去找田老三直接问,于是田老三的耳朵到底是怎么没得,成了他一辈子的谜题。

    和表弟杨海龙回合,看看他同样的装束,马小东心里平衡了不少,既然难看,还是大家一起难看的好。

    一路上,偶尔遇见同班的同学,大家一起嘻嘻哈哈的奔向学校,胖子刘万杰骑着的是一辆老旧的女式自行车。略显单薄的车子,被他那庞大的身躯压的吱吱作响。马小东有时候不禁想问问他,这年头吃的也都不算好啊,他是怎么涨那么多肉的呢?由于刚刚下过雪,道路也不太好走,所以累的他有点气喘吁吁的。

    “杨海龙,你那水浒卡还差几张?”胖子喘着粗气,回头问道。

    最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流行收藏方便面里的水浒卡片了。马小东记得前世也流行过,自己还收集了一套,不过始终都是差两张,一张是武松的,一张是鲁智深的,据说收集齐108张,可以召唤神龙,不对,是可以兑换检品,当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自己是一只没凑齐。

    杨海龙骑着自行车带着马小东,已经累的没有力气说话了,只是摇摇头。本来早上应该是马小东带着杨海龙,可是马小东用了两块钱,轻松的就从司机变成了乘客。

    杨海龙为了能早点收集到水浒卡,情愿当司机赚钱,好早日把自己剩下的几张凑齐,天真的孩子不知道,人家方便面厂家根本就没有打算出剩下的那几张,要是被你们收集齐了,还会有人去买方便面吗?

 第一百一十八章 梦里

    “冷吗?”小丫头帮着马小东把书包放进书桌,看着马小东脖套上的白霜,忍不住关心的问道。这种白霜在东北的冬天很常见,只要是长期在外边工作或者玩耍的,呼吸出来的空气,就会慢慢的冰冻起来,在嘴巴附近形成一层白色的冰霜。

    搓了搓被冻的有点发麻的脸蛋,马小东扭了几下被冻的木然的嘴巴,笑着说道:“没事,幸亏听老妈的话,带了帽子和脖套,要不然冻死了。”

    两人正说着话呢,郭老师走了进来,敲敲桌子说道:“男生都跟我过来,大家去学校后园抱柴火,咱们今天把炉子搭上。”

    大家一听,顿时欢呼一声,跟着老师就往学校后院跑,大家听见搭炉子之所以这么高兴,倒不是因为屋里有多冷,完全是因为,搭上了炉子之后,上课下课,班级里又多了一件好玩的事情。

    青春年少,活力无限,无尘都能扬起三尺灰,何况是炉子这么好玩儿的东西,用处实在太多了,再加上,搭炉子的话,那基本第一节课就不用上了,要是大家慢慢拖拖时间,第二节课也过去了,简直是额外的福利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