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穿越之最强武松 >

第267章

穿越之最强武松-第267章

小说: 穿越之最强武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头,便饶过他吧!”

张玉兰的声音幽幽响起,武松不禁心中一怔,这女子好生厉害,竟然从旁可知情势。

不过随即便坦然,她以侠女自居,寻常读过许多武功的套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懂作诗也会吟,她能看出端倪也是有这个可能。

武松听的她出言相劝,反正这个人是她的下人,自己也算是完成了任务,立刻凝气收拳。

嘭!

车夫全身发软,倒在地上,拼命的喘气,良久,才坐在地上,拱手道:“小人的武功远远不如好汉,自知这辈子也无法企及,敢问好汉姓名,好让小人便是输了,也知道输在谁人手上!”

“马管家,他便是阳谷县都头。。。。”盈月抢着回答。

“好汉便是打虎武松?”

武松点头道:“我便是武松!”

“怪不得,怪不得!好,好,好!”

马管家的脸面本来如同蒙上一层死灰,此刻却是惊喜交集,甚至有一丝的得意,这也难怪,能够在天下闻名的武松手中躲过二十余招,这事情足够在江湖上炫耀。

要是武松一开始便用刚拳对付他,他是不能躲过三招的,可是这谁还去计较呢,反正他说自己跟武松斗上二十余招,有十几人看到了,也没有说谎。

“都头!”马管家终于还是站起来了,说道:“端阳大会,你也是会来的,对吗?”

“那当然!不然都头如此维护小姐干嘛!”盈月立刻说道。

武松倒是一脸茫然,什么端阳大会,他是听也没听过,不过古人言,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这种什么大会的,一听上去就是有点鸿门宴的感觉。

“既然如此,端阳节那天,小姐定然是会回去都监府了,小人也不必枉做小人!”

马管家站起来,对着武松十分恭敬的行礼道:“都头是天下好汉,便是小姐跟你相处两天,也必然是以礼相待,小人没什么好担心的,端阳节咱们再会,到时小人为都头呐喊助威!”

“马管家,你胡说什么!”

张玉兰俏脸一红,低声骂道,马管家笑得十分古怪,唯唯诺诺道:“是,是小人胡说,那便有劳都头照顾小姐了!”

武松生平遇到的怪事无数,可数这一件事最奇怪了,看情势,自己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马管家把张玉兰托付给自己,要自己照顾两天,然后送回都监府,参加什么端阳大会。

而这个张玉兰是不置可否,也算是默默的接受了,自己没有说一句话,竟然被迫要照看张玉兰两天,还要参加什么端阳大会。

“马管家,武松从未答应要参加什么端阳大会!武松只是有事要请教张小姐,她让武松请你们离开,仅此而已!至于照顾张小姐两天云云,武松也是从未答允过,况且张小姐乃千金之躯,武松担当不起!”

“你不愿意照看小姐两天?也不愿意参加端阳大会?”马管家一脸狐疑的看着武松。

“正是!”武松是个爽直的人,说一不二的汉子,自然要把事情说明白了。

“哈哈哈!”马管家仰天长笑,“马某还以为武松是什么天下好汉,想不到竟然是如此反复的小人!”

武松奇道:“我如何反复了?”

“你若无心参加端阳大会,为何出手把我家小姐留下,既然把我家小姐留下了,为何又不愿送她回家,这算是哪门子的侠义,算哪门子的好汉!”

武松是哭笑不得,要是自己真是答应了参加什么端阳大会,答应了照看张玉兰,这自然要到会,也要履行承诺,可自己没有啊。

“马管家,武松何时说过此话!”

“都头,不必跟马管家争论了,马管家,你也不必多言!”张玉兰低声说道:“我跟马管家回去便是!”

她说完,由盈月搀扶着,走到马管家身旁,武松立刻道:“张小姐请留步,那。。。。”

盈月立刻抢白道:“都头,既然你已经说了没有要留下我家小姐的意思,为何此刻又让小姐留步,你这人怎么。。。。。”

“盈月!”张玉兰低声呵斥,盈月也就闭嘴,可一双杏眼怒视着武松。

武松尴尬无比,看张玉兰的阵仗是,你武松要想知道眼疾良方,便要按照马管家的意思,参加端阳大会,并且照顾我张玉兰两天,要是不愿意,便让我此刻离去,至于眼疾良方,你也不需要问了。

武松叹了一口气,问道:“那端阳大会是什么来着?参加了要做些什么?”

张玉兰听了,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可马上低下头,盈月立刻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到时候吟风弄月,比试武功。”

第四百三十七章三番点破

吟风弄月,武松不懂,听听诗词歌赋他总是愿意的,武功之道更是精通,如此看来,这个端阳大会也不是什么鸿门宴,只是当时候在都监府内,未免有点拘谨不甚畅快罢了,这也没什么,不畅快就走吧,反正去了,露个脸,便不算失约。

至于张玉兰怎么安排,他也是瞬间有了主意,既然马管家委托了自己,送去客栈总是不好的,万一有损失自己也是没有忠人之事。

幸好张玉兰跟叶夫人熟悉,而且带了个小丫头,到叶家住也不算什么,唯一担心就是李逵,若然她真有良方治好老太君的病,李逵感谢她还来不及呢。

想到这里,武松感到豁然开朗,心情大畅,立即行礼道:“张小姐,眼疾的良方是什么?”

张玉兰答非所问的反问道:“都头方才还没回答小女子的问题。”

“什么问题?”武松奇道。

盈月立刻道:“小姐不是问都头,为何小牛不用耕作,只是老牛在耕作?”

武松哑然失笑,这种事情本来平常至极,可对于张玉兰这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却是变成了离奇的事情。

“小牛没有气力,不能耕作,也算是老牛舔犊情深,不愿意小牛去耕作,便如大人也不会让几岁孩童干活一般!”

“原来是舔犊情深!”张玉兰对着武松嫣然一笑,武松也不知道她到底有什么好笑的,只得心中苦笑,自己是堂堂八尺男儿,已经三番四次开口了,张玉兰仍旧没有回答,估计这千金小姐是要性子到了,才回讲出来。

武松本来对张玉兰是十分敬重,此刻看来,觉得她跟跟一般的富家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区别,不免有了轻视之心。

张玉兰幽幽道:“小女子自幼便深闺,到了十四岁,才第一次出门,心中虽有侠义之心,却未能有侠义之举,实在可惜,便是看到如此的景象,也是觉得新奇。。。。”

武松听了,对她倒是有了几分的怜惜,自己看不起她,其实她也是无可奈何,路并非自己走出来,也由不得她走出来。

不禁想到南唐李后主李煜,国破时候,敌人已经攻入皇宫,他作的诗词仍旧是花花草草,宫女太监的,以前对这人十分鄙视,此刻才感到其中深意,他一生面对的便是这些东西,不写这些能写什么,反过来也是显得他可怜。

“张小姐,每个人的际遇都不同,你羡慕别人的生活,别人何尝不是羡慕你的生活,便如围城,墙外的人想进去,墙内的人想出来。。。噗。。。”

武松不禁笑了出来,自己怎么无缘无故说起了钱钟书的《围城》,可也想起了那在西门庆狮子楼卖场的张惜惜,她红红的脸蛋,当时自己就觉得她跟《围城》里面的唐晓芙有点相似,自己还说她是未过门的妻子,当时她要离开阳谷县到东平府了,那一晚真是风光明媚。

“都头真是文采风流,形容得如此贴切,小女子一生在张府,便是困在围墙内。”

“小姐,以前你是困在围墙内,便是出来,也是前呼后拥的,此刻竟然能有两天的悠闲时光,何不尽情享受,做一些自己想做也不敢做的事情!”

武松听了盈月的话,也附和道:“不错,唐人云,偷得浮生半日闲,也是极大的福气,你是偷得四个半日,应当满足了,你有什么想做的,武松便让叶夫人,小烟陪你去做。”

“是不是想做什么都行?”一向端庄的张玉兰竟然露出小孩般的喜悦。

武松不禁一怔,她今天怎么了?以前的她是不敢表露自己,还是在这盈月面前的她才有真性情!

“当然是!”武松回答得很轻松,这张玉兰心地善良,应当不会做不好的事情,所以他毫无顾忌。

“小女子自小便有江湖梦,这两天便跟着都头仗剑天涯,行侠仗义!”

武松听得十分尴尬,自己是天下好汉,说出的话自然不能反悔,天下不平的事许多,每日都有发生,可真要去找寻,却未必能遇到。

“张小姐,不是武松有意推迟,这行侠仗义的事情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其实你向大伙派发福袋,也算是行侠仗义,那天晚上,你为腿木头车的汉子解困,也是行侠仗义,你放过玄清也是行侠仗义。”

张玉兰听了,点点头,武松说的是没错,可也不禁有点失望,旋即她又高兴起来,“都头,在你未成名之前,每天都做些什么?”

“未成名之前?”武松挠挠头,“很小的时候跟大哥去买烧饼,没有卖烧饼的时候便是为了生计到处找食物,后来学了武功,下山后也没挨过饿,也没。。。。”

“也没打输过,一下山便成名,对吗?”张玉兰飞快的接口,立刻感到有点失态,轻轻的用衣袖掩了脸面。

“大概如此!”武松说得轻巧,语气却是充满了自豪,他学成下山后,大小阵仗也不知经历多少次,除了跟鲁达打成平手之外,还真没输过。

“对了,都头,你说以前都为了生计到处找食物,那时候你都是找什么食物?”

“什么能吃就找什么!”武松胡乱的四顾,往小溪一指,“小溪里有鱼虾,便捕鱼虾,看到泥鳅黄鳝,青蛙也抓,水蛇也抓,便是癞蛤蟆也抓。”

“癞蛤蟆也抓?”张玉兰和盈月脸上都露出极为奇怪的神情。

“对啊,把皮剥了,便没毒,用来煮粥可好吃了!你们富人是不知道,我们穷人,只要能吃的都会吃,总好过吃树皮吧。”武松往田野一指,“你们看到那阡陌上长的绿草么?其实是艾草的一种,叫田艾,采摘了也是可以用来做煎饼吃。”

“都头,小女子有个不情之请~!”张玉兰对着武松作福道,她穿了男装,却行女子之礼,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张小姐请说,能做到的,武松没有不去做!”

盈月似乎很懂得主子的心,立刻道:“我家小姐便是想请都头把方才说的儿时玩意做出来,听起来也觉得十分有趣。”

武松不禁苦笑,这些哪里是什么玩意,自己小时候若然没有这些事物早饿死了,不过富人家自然觉得新奇。

“捕捉鱼虾不难,可是要做田艾的煎饼没有炊具,没有面粉有点为难。”

“这有什么的,奴婢立刻去准备!”

盈月十分乖巧,立刻便往孟州府大街走去,既然如此,武松也无所谓了,他知道这些富家小姐不过想自己动手过过瘾。

“张小姐,那劳烦你去采摘田艾了,武松负责捕捉鱼虾!”

果然张玉兰听了十分高兴,“这个自然可以,就怕小女子做得不好!”

“没有不好的,你随我来!”

武松带着张玉兰,来到田间阡陌,蹲下身子,指着上面的青色植物,“张小姐,这便是田艾,你要采摘的尽量找些嫩的,老了吃起来有渣,约莫是你的手捧起来满了便可!”

张玉兰轻轻摘下一棵,笑道:“都头,是这种吗?”

“不错,不过最好找些嫩一点的,只要在阴凉点的地方,甚至在泛起的泥土下,石头喜爱,那些最好。”

武松看着她采摘了一阵,也是有板有眼,便放心了,自己到小溪旁,捋起裤子,按着在天神村采石场的法子,用泥土筑坝,截住了一段约莫一丈长的小溪,双掌合拢,作了瓢子,把都一一泼去,所谓竭泽而渔,自然十分方便。

小溪也没有大鱼,可小鱼小虾不少,还有些小鲶鱼,小泥鳅的,武松用柳条成一串一串的,约莫穿了有五六十串。

此时张玉兰已经摘了许多田艾回来,按着武松的指示,只是摘下上面鲜嫩的部分,然后再溪旁洗干净,从来没做过这种事的她,倒也做得似模似样。

盈月更是乖巧,雇了两名汉子,带来了各式炊具,还有砧板菜刀,兼职把整个厨房都搬来了。

武松在柳树下点了篝火,把一串串的鱼虾插在一旁,慢慢烘烤,张玉兰吩咐盈月把带来的食物全部分给田里劳作的农民,说吃武松做的便可。

武松也不含糊,用菜刀把田艾剁碎,和上面粉,做了两份,一份是甜的,一份是咸的,用铜盘盛放,煮熟后,如同过年蒸出来的年糕,只是绿油油的,十分好看。

武松把两种味道的糕切成长方形的小块,用油锅慢慢煎炸,直到外面微焦,便上桌了。

此事的鱼虾小串也是做好,香脆鲜甜,在柳树下,喝上美酒,十分惬意。

“都头,想不到这等下栏小食,原来那般滋味。”张玉兰和盈月都赞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