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利维坦 >

第44章

利维坦-第44章

小说: 利维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惺抵实摹T诿恳桓龅胤剑湟庖宥伎梢越拐呓馐臀导实拇妒拐撸热缡┫丛己脖惚怀莆拐撸奖怀莆⒃际拐撸桓萃焕嗬坡郏胱印⒒鹕嗟瘸晌硎旧系矍鬃栽诔〉南笳魇保伎梢猿浦拐摺5浴独硎椤分兴淙挥辛礁鎏焓沟拿郑桓鍪羌影倭校硪桓鍪敲族壤眨泳谋旧恚闷趚ii 章,第1节)可以显然看出,基督认为米迦勒不是一个使者而是一个国王,而加百列则正象在其他圣者梦中类似的幻影一样,不是别的,只是一种超自然的幻象。但以理在梦中由于这种幻象仿佛看到两个圣者在对谈,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

    “加百列啊、要使此人明白这异象”。因为上帝无需用多字来区别他天国的仆人,名字只对凡人短暂的记忆有用。《新约》中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证明,使者除开作为上帝言词或业迹的使者与代理人以外,便是永久存在的而又是非实体的。使者是永久存在的这一点可以从我们的救主本身的话中推论出来,他在《马太福音》第xxv章第41节中说,在大日中将对恶人讲:“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从这儿可以显然看出,恶魔的使者是永久存在的(除非我们认为魔鬼及其使者这两个名词可以理解为教会的反对者及其代理人),而这样理解又是和他们的非实质性不能相容的。因为永火对于象所有非实质的东西那样无法遭受痛苦的实体说来不能成为一种惩罚。因此,根据这些并不能证明天使是非实质的。圣保罗说出下述几段话时,情形也是一样:“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么?”(见《哥林多前书》第vi章,第3节)、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见《彼得后书》第ii章,第4节)、“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见《犹大书》第1章6节)。这些话虽然是证明天使具有永久的性质,但同时也肯定了他们是具有实质的。《马太福音》第xxii章第30节说:“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样”但在复活时,人将成为永久存在的,也不是非实质的,所以天使便也是这样了。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地方都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由于非实质不能看成是稀薄的物体,而只能看成不是物体,所以对于能理解实质和非实质这两个字的意义的人说来,两者之间就包含着一个矛盾。因为如果说使者或灵在那种意义下是一种非实质实体,实际上就等于是说根本没有天使或灵存在。因此,考虑到使者一词在《旧约》中的意义,以及人在自然方式下所发生的梦或异象的性质,我曾经有一种看法认为使者只是上帝以特殊和异常的神力作用所唤起的幻象中的超自然幻影,用来使人们(主要是使他们自己的子民)知道他的存在和命令。但《新约》中这许多地方、我们的救主这许多话,以及许多不可能怀疑到有讹误的经文都使我这鲁钝的推理能力不得不相信并承认,还是有一种具有实质而永久存在的使者。但如果要象主张他们是非实质的那些人的说法(虽然是间接的)一样,认为他们不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就是不存在于任何地方、也就是没有任何东西,那便是无法根据圣经加以证明的。

    灵感一字的意义要取决于灵这一字的意义。前者必然只有两种讲法:就其本义而言,这就是象人们吹气泡一样,把精微稀薄的空气或风吹到人体里面去。要不然,如果灵是非实质的,而只在幻象中存在,那就只是吹入一种幻影了;这样说法是不恰当的,而且也不可能:因为幻影并不是什么东西,只不过是看起来象是什么东西而已,实际上并不存在。因此,这个字在《圣经》里便只有比喻的用法,比如《创世记》第ii章第7节中说:上帝将生气吹入人体,其意义除了说上帝使他具有生命活动之外,别无其他。因为我们不能认为上帝先造生气,等到亚当造成以后再吹到他身体里去,不论这生气是实在的还是表面的都一样,而只能认为是象《使徒行传》第xvii章25节所说的一样:“自己倒将生命、平息赐给万人”,这就是使他成为有生之物。《提摩太后书》第iii 章16节中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这话所指的是《旧约》经文。这是一种明白易懂的比喻,说明上帝促使那些作者的灵感或心灵写出对于教导、谴责、纠正和启迪人们去过正义生活这一点来说有用的东西。但圣彼得说“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见《新约彼得后书》第i章第21节)。这儿的圣灵指的是梦或超自然的异象中上帝的声音,不是神注灵气。当我们的救主向门徒吹气时说:“受圣灵”,这种气也不是圣灵,而只是救主赐与他们的圣灵恩慈的象征。虽然据说许多人和我们的救主身上都充满着圣灵,然而却不能将这种充满理解为注入了上帝的实质,而只能理解为累积了上帝赐与的禀赋;如生活的圣洁之品、口才等等都是,这些东西不论是以超自然的方式获得的还是通过学习与勤勉获得的,都是上帝赐与的禀赋。上帝在《约珥书》第ii章,第28节中说:“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在这里,我们同样也不可以作死板的理解,似乎他的灵就象水一样可以倒进倒出;而只能看成好象是上帝许诺给予他们以先知的梦和异象。死板地用灌入这个字来形容上帝的恩慈是一种滥用,因为神思是一种德,不象物体一样可以带到这里带到那里,并象倒到桶里面去一样可以往人身体里灌。

    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用灵感一词的本来意义,或者说善灵进入人体使之作预言、恶灵进入人身使之发狂、发疯或癫癎时,便不是圣灵一词在圣经上的意义。因为圣灵在圣经上被看成是上帝的神力,它受什么原因推动我们并不知道。

    《使徒行传》第ii章第2节中说使徒在圣灵降临节那一天聚集的房子里充满了风,那风也不能理解为圣灵,圣灵就是神本身;而只能理解为上帝在他们心中的特殊作用的一种外在象征,这种作用是在他们里面实现神认为他们为了完成使徒任务所必需的内在恩慈和神圣品德的。   

    第三十五章 天国、圣、圣洁和圣餐在《圣经》中的意义  

      在神职人员的著作中,尤其是在布道文和祈祷文中,天国最常见的用法是被当成今世之后在最高的天上的永福,也称为荣耀的王国。有时则用来表示这种至福的预兆与圣化之境,这种境界他们称之为神恩的王国。但他们却从不用这一名词来表示一个君主国——也就是上帝根据子民自己的同意所取得的统治任何臣民的主权,这乃是王国一词的本义。

    相反地,我发现上帝的王国一词在《圣经》中大多数地方都指正式的王国,由以色列人民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投票建成。在这种方式下,由上帝应许他们具有迦南地,而他们则与上帝立约,选上帝为王。用于比喻意义的时候很少,用时也是指对罪的统治,而且只在《新约》中有。因为这种统治权每一个臣民在上帝的王国中都会具有,而且并不妨害主权者。

    自从创造世界时起,上帝就不但是以神力自然地统治所有的人,同时也具有特殊的子民;这种子民由他以声音发布神谕,就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一样。他就是用这种方式统治亚当的,并且谕令亚当不可食辩别善恶之树的果,亚当没有服从这一谕令,尝了这种果,竟然作起神来,不按创造者的命令辩别善恶,而按自己的意识辩别善恶。他所受到的惩罚是剥夺了上帝当初创造他时赋与他的永生状态。后来上帝又由于罪恶而惩罚他的后裔,除开八个人以外,全用泛滥全世界的洪水淹死了,当时的上帝的王国不折不扣地是由这八个人组成的。

    在这以后,神降恩与亚伯拉罕说话,并以下列的话和他立了约:“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见《创世记》第xvii章第7、8两节)在这约中,亚伯拉罕许诺他和他的后裔尊对他说话的主耶和华为上帝、而上帝则许应将迦南地作为他们的永业。为了纪念这约并作为这约的象征,他规定行割礼(见《创世记》第xvii章,第11节)。这就是所谓的《旧约》,其中包含着上帝与亚伯拉罕之间所立的约。亚伯拉罕根据这约让自己和自己的子孙承担义务,在一种特殊方式下服从上帝的成文法;因为对于道德法规他原先由于效忠的誓言,已经有义务要服从了。那时虽然还没有称上帝为王,也没有把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称为王国,但事情还是一样,那便是按约建立上帝对亚伯拉罕后裔的主权;这种按约建立的733主权,后来当摩西在西乃山上重订此约时便明确地称之为犹太人的特殊上帝王国。圣保罗在《罗马书》第iv章,第11节中所说的“信者之父”,指的就是亚伯拉罕而不是摩西;这话的意思是叫他作忠实于当时以行割礼的方式、后来在《新约》中以行洗礼的方式向上帝宣誓的效忠关系而不加违背的信徒们之父。

    这约后来由摩西在西乃山下重新订立了(见《出埃及记》第xix章,第5节)。上帝在这儿谕示摩西对百姓说:“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特别)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了圣洁的国民。”特别属于我的子民在通行的拉丁文中作peculiumdecunctKispopulis,詹姆士王朝开始时的英译文作“高于所有国民的属于我的珍宝”,日内瓦的法译文作“万民中最宝贵的宝石”。但最正确的译法是第一种译法,因为它得到了圣保罗本人的肯定。他在《提多书》第ii章第14节中说:“他为我们舍了自己、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孙,”这就是指一个特殊的子民;因为这字在希腊文中作πCριBLσιB,一般和F。πιBLσιBs相对待,后者的意思平常的、日常的;或者象在天主经(主祷文)中一样作“日用的”解;所以另一个字的意义便是剩余的、储存的和以特殊方式享用的,在拉丁文中作peculium。那个地方的这种意义,也被上帝紧接在后面提出的理由所证实,他接着说:“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他的意思好象是要说:“全世界的国民都是我的”,但你们属于我的方式却不是这样,而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因为他们是由于我的神力而全都属于我,你们则是由于自己的同意和信约而属于我,这是在他对所有国民的一般权利之外另增的。

    这一点还得到了同一段经文中下列明确的字句的证实:

    “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通行的拉丁文作RegnumSacerdotale,这和《彼得前书》第ii章,第9节SacerK dotiumRe-gale的译法“有君尊的祭司”相符,而且和除大祭司以外任何人不许进入至圣内殿(即不许直接向上帝询问上帝的意旨)的制度本身相符合。前面所提到的那个英译本根据日内瓦的译本作“诸祭司的王国”。这话要不是指一个大祭司继承另一个大祭司,便和彼得的意思不相符合,同时和大祭司职权的行使也不相符合;因为把上帝的意旨传示给人民的只有大祭司,从来没有其他的人,而且也从没有允许过任何祭司会议进入过至圣内殿。

    此外,圣洁的国民这一名称也证实了同一个问题,因为圣洁一词所指的是上帝根据特殊权利、而不根据普通权利所具有的一切。正如经文中所说的,全大地都是上帝的,但全大地并不能都称为圣洁的,只有象犹太国民那样挑选出来特别侍奉神的才称为圣洁的。因此,从这一个地方就可十分明显地看出,“上帝的王国”原来本是指一些人经过同意后所建立的一个国家,他们服从这个国家是为了求得一个世俗政府,并且在正义问题上不但管理他们对自己的王——上帝的关系,同时也管理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还在平时和战时管理他们对其他国民的关系;正式说来这就是一个王国,其中上帝是国王,大祭司在摩西死后则是他唯一的副王或代治者。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地方也清楚地证明了同一个问题。好比最初的时候,以色列的长老对撒母耳的儿子收受贿赂感到愤懑不平,要求立一个王;撒母耳对这事心中不悦,于是就祷告耶和华,耶和华答复时对他说:“百性向你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